科德爾·赫爾點點頭道:“應當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無疑了。”
“因為據我國在奧斯曼的探子匯報,在原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北部邊境地區,曾經看見過一朵巨大的蘑菇雲。”
“距離雖然無法準確預測,但是不下於160公裏的距離。”
“由此可見,絕對是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而且奧斯曼對德軍作戰,一直都是畏首畏尾的,堅守著陣地,從來就沒有主動出擊過。”
“雖然他們也取得了優越的戰果,但是說他們的行動沒有問題,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果他們沒有依仗,那麽他們就應該積極的配合我們,盡快的擊敗德國,降低損失,但是他們沒有。”
“我們數次請求他們派出艦隊,同我軍共同進攻德軍防守區域,但是皆被奧斯曼拒絕了。”
“說明他們並不懼怕德國,而他們的依仗或許就是核能武器——原子彈。”
富蘭克林·羅斯福看向亨利·華萊士,詢問道:“目前我國的核武器研究進程如何了?”
“總統,目前我國的核能,武器轉化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理論探討階段。”亨利·華萊士說道。
“想要出具體的結果,那麽最起碼還需要數年的時間。”
“那些科學家可以預測原子彈的殺傷範圍麽?”富蘭克林·羅斯福問道,隻是他的的眉頭也不自覺的緊鎖了起來,感受到了這件事的難纏。
“據科學家的初步預測,在原子彈爆炸的中心溫度,將可能達到5000度以上,足以汽化任何的碳基生物。”亨利·華萊士解釋道。
“並伴隨著巨大的衝擊波和氣浪,足以摧毀四周的一切建築。”
“一顆原子彈,毀滅一座城。”
“這極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所以我們……”
“奧斯曼目前的態度如何?”富蘭克林·羅斯福皺著眉頭問道。
“因為參戰協議的原因,我們需要在歐洲部署超過1500萬的部隊。”科德爾·赫爾搖了搖頭說道。
“而現在我們必須要抽調一部分部隊前往太平洋地區。”
“現在雖然奧斯曼宣揚人道主義,答應了我國會派遣海軍,用來保護我們的地中海航線。”
“但是我怕他們會搞什麽幺蛾子。”
“畢竟他們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單獨擊敗德國人了。”
“恐怕就是英國,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畢竟我們的存在,將會是製約英國在歐陸影響力的一大因素。”
“總統,或許我們可以將部隊撤離亞平寧戰場和法國南部,集中全力再突擊一次,一舉登陸法國西海岸。”喬治·馬歇爾提議道。
“隻要我們在歐陸占有一席之地,那麽再想讓我們退出歐陸,那就不是他們說了算的了。”
“如果還是無法成功登陸,那麽在我們絕對的實力之下,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也可以納入我們的控製之下。”
“如此一來就能讓奧斯曼對我們的威懾力降到最低,並且留下再度幹預歐陸的前進基地。”
“現在的英國迫切的需要我們的物資援助,這便是最好的時機。”
“總統閣下,我也讚同,如果原子彈真的有預測的那種威力,那麽我們就必須防患於未然。”科德爾·赫爾也表示讚同道。
“總統,我也認為可行。”亨利·華萊士也表示了讚同。
富蘭克林·羅斯福輕輕的敲了敲拐杖,溫斯頓·丘吉爾是他的好友,可是現在是關於美國的未來戰略性……
而根據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顧問,所說的種種情況,現在美國必須要有可以將奧斯曼可以打擊到美國本土的任何手段,提前截斷的能力。
那麽拿下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將會使美國的邊防得到極大的提升,甚至困斃奧斯曼。
畢竟英國控製著直布羅陀和南非自治領,奧斯曼出入地中海和從印度洋穿越大西洋,都無法繞過這兩處地方。
至於太平洋方向,馬六甲海峽,澳大利亞,新西蘭,包括菲律賓,皆是屬於英國和美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
更不提印度,塞舌爾,馬爾代夫等戰略要地了。
“那就命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立刻秘密控製倫敦的軍隊和戰略要地。”富蘭克林·羅斯福最終還是同意道。
“再控製住英國政府之後,再撤離法國南部和亞平寧戰場上的士兵。”
“在塞舌爾和直布羅陀各駐紮一支300艘主力戰艦和輔助戰艦組成的綜合艦隊。”
“然後停止諾曼底登陸作戰,留下足夠的艦隊防止德國登陸,並且襲擊德國控製區的港口。”
“務必削弱他們的海軍力量,絕不能讓他們再度擁有一支足以挑戰我們的海軍力量。”
“然後將主力部隊調往太平洋戰區,我們需要優先解決日本,解放大洋洲和東南亞地區,以及遠東地區的盟友。”
“是,總統\/閣下。”在場的內閣成員和軍方人員,都沒有異議。
畢竟如此即使奧斯曼擁有原子彈,也無法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
1944年12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出發前往紐約,參與戰後和平協定。
1944年12月10日晚,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以演習和休整的名義,調集了20萬人,進入倫敦城。
“這是什麽意思?”阿瑟·特德質問道。
麵對阿瑟·特德的質問,德懷特·艾森豪威爾隻是微微一笑,淡然道:“部隊剛剛從戰場上下來,需要休整,而且也要讓英國的民眾,看看這些英雄啊!”
“那麽為什麽沒有事先通知我?”阿瑟·特德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
他作為英美聯軍的副司令,卻是不知道美軍怎麽就突然進入英國核心區倫敦了。
而且還是溫斯頓·丘吉爾剛剛離開的時候,並且其他聯軍高層中的英國也是不見其人。
很明顯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肯定是出問題了,而美軍的動作表明,可能有出乎意料的的情況出現了。
而最壞的情況就是美國可能對英國動了想法。
“因為據我國在奧斯曼的探子匯報,在原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北部邊境地區,曾經看見過一朵巨大的蘑菇雲。”
“距離雖然無法準確預測,但是不下於160公裏的距離。”
“由此可見,絕對是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而且奧斯曼對德軍作戰,一直都是畏首畏尾的,堅守著陣地,從來就沒有主動出擊過。”
“雖然他們也取得了優越的戰果,但是說他們的行動沒有問題,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果他們沒有依仗,那麽他們就應該積極的配合我們,盡快的擊敗德國,降低損失,但是他們沒有。”
“我們數次請求他們派出艦隊,同我軍共同進攻德軍防守區域,但是皆被奧斯曼拒絕了。”
“說明他們並不懼怕德國,而他們的依仗或許就是核能武器——原子彈。”
富蘭克林·羅斯福看向亨利·華萊士,詢問道:“目前我國的核武器研究進程如何了?”
“總統,目前我國的核能,武器轉化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理論探討階段。”亨利·華萊士說道。
“想要出具體的結果,那麽最起碼還需要數年的時間。”
“那些科學家可以預測原子彈的殺傷範圍麽?”富蘭克林·羅斯福問道,隻是他的的眉頭也不自覺的緊鎖了起來,感受到了這件事的難纏。
“據科學家的初步預測,在原子彈爆炸的中心溫度,將可能達到5000度以上,足以汽化任何的碳基生物。”亨利·華萊士解釋道。
“並伴隨著巨大的衝擊波和氣浪,足以摧毀四周的一切建築。”
“一顆原子彈,毀滅一座城。”
“這極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所以我們……”
“奧斯曼目前的態度如何?”富蘭克林·羅斯福皺著眉頭問道。
“因為參戰協議的原因,我們需要在歐洲部署超過1500萬的部隊。”科德爾·赫爾搖了搖頭說道。
“而現在我們必須要抽調一部分部隊前往太平洋地區。”
“現在雖然奧斯曼宣揚人道主義,答應了我國會派遣海軍,用來保護我們的地中海航線。”
“但是我怕他們會搞什麽幺蛾子。”
“畢竟他們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單獨擊敗德國人了。”
“恐怕就是英國,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畢竟我們的存在,將會是製約英國在歐陸影響力的一大因素。”
“總統,或許我們可以將部隊撤離亞平寧戰場和法國南部,集中全力再突擊一次,一舉登陸法國西海岸。”喬治·馬歇爾提議道。
“隻要我們在歐陸占有一席之地,那麽再想讓我們退出歐陸,那就不是他們說了算的了。”
“如果還是無法成功登陸,那麽在我們絕對的實力之下,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也可以納入我們的控製之下。”
“如此一來就能讓奧斯曼對我們的威懾力降到最低,並且留下再度幹預歐陸的前進基地。”
“現在的英國迫切的需要我們的物資援助,這便是最好的時機。”
“總統閣下,我也讚同,如果原子彈真的有預測的那種威力,那麽我們就必須防患於未然。”科德爾·赫爾也表示讚同道。
“總統,我也認為可行。”亨利·華萊士也表示了讚同。
富蘭克林·羅斯福輕輕的敲了敲拐杖,溫斯頓·丘吉爾是他的好友,可是現在是關於美國的未來戰略性……
而根據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顧問,所說的種種情況,現在美國必須要有可以將奧斯曼可以打擊到美國本土的任何手段,提前截斷的能力。
那麽拿下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將會使美國的邊防得到極大的提升,甚至困斃奧斯曼。
畢竟英國控製著直布羅陀和南非自治領,奧斯曼出入地中海和從印度洋穿越大西洋,都無法繞過這兩處地方。
至於太平洋方向,馬六甲海峽,澳大利亞,新西蘭,包括菲律賓,皆是屬於英國和美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
更不提印度,塞舌爾,馬爾代夫等戰略要地了。
“那就命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立刻秘密控製倫敦的軍隊和戰略要地。”富蘭克林·羅斯福最終還是同意道。
“再控製住英國政府之後,再撤離法國南部和亞平寧戰場上的士兵。”
“在塞舌爾和直布羅陀各駐紮一支300艘主力戰艦和輔助戰艦組成的綜合艦隊。”
“然後停止諾曼底登陸作戰,留下足夠的艦隊防止德國登陸,並且襲擊德國控製區的港口。”
“務必削弱他們的海軍力量,絕不能讓他們再度擁有一支足以挑戰我們的海軍力量。”
“然後將主力部隊調往太平洋戰區,我們需要優先解決日本,解放大洋洲和東南亞地區,以及遠東地區的盟友。”
“是,總統\/閣下。”在場的內閣成員和軍方人員,都沒有異議。
畢竟如此即使奧斯曼擁有原子彈,也無法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
1944年12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出發前往紐約,參與戰後和平協定。
1944年12月10日晚,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以演習和休整的名義,調集了20萬人,進入倫敦城。
“這是什麽意思?”阿瑟·特德質問道。
麵對阿瑟·特德的質問,德懷特·艾森豪威爾隻是微微一笑,淡然道:“部隊剛剛從戰場上下來,需要休整,而且也要讓英國的民眾,看看這些英雄啊!”
“那麽為什麽沒有事先通知我?”阿瑟·特德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
他作為英美聯軍的副司令,卻是不知道美軍怎麽就突然進入英國核心區倫敦了。
而且還是溫斯頓·丘吉爾剛剛離開的時候,並且其他聯軍高層中的英國也是不見其人。
很明顯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肯定是出問題了,而美軍的動作表明,可能有出乎意料的的情況出現了。
而最壞的情況就是美國可能對英國動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