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奧斯曼在高加索地區和伊朗高原地區,紛紛舉行了超過20萬人參與的大型軍演。”拉夫連季·貝利亞恭敬的向約瑟夫·斯大林匯報道。


    “奧斯曼人,他們想要幹什麽?”約瑟夫·斯大林有些不屑道。


    雖然現在正在和德軍進行交戰,並且前線出現了大規模的潰敗,但是蘇聯的體量在那裏擺著,憑借奧斯曼的那300萬軍隊,還不足以給蘇聯致命一擊,頂多就是有些麻煩罷了。


    約瑟夫·斯大林在心裏安慰自己道,畢竟他也沒料到德國會突然之間入侵蘇聯,以至於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才剛剛開戰一個月,就損失了上百萬的軍隊,4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據克格勃傳來的相關情報,奧斯曼目前並沒有入侵我們的意圖,但是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出現,我們部署在奧斯曼邊境的軍隊就無法進行調動了。”拉夫連季·貝利亞迴答道。


    “畢竟奧斯曼也是一頭餓狼,我們不能將肉遞到其嘴邊。”


    “奧斯曼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各國承認他們目前所擁有的領土的合法性,並且在獲得一些利益。”


    “因為克格勃發現了奧斯曼加大了對德國的能源出口,和部分情報支持。”


    “他們想要用我們的失敗,換取英國的妥協,讓英國人放棄原本屬於他們的利益。”


    “按照現在的情況,最晚一年的時間,如果英國人還不妥協,那麽他們必將加入軸心國向我們宣戰。”


    “因為他們知道,一但軸心國落敗,而英國依舊沒有妥協,那麽他們是保不住他們現在的領土和勢力範圍的。”


    約瑟夫·斯大林猛吸了一口煙,才開口道:“英美目前又是何種打算?”


    “英美兩國目前已經同意了對我國進行大規模的援助,包括飛機,坦克,艦艇,火炮,汽車,燃油,以及各種礦產物資等。”拉夫連季·貝利亞匯總道。


    “第一批物資將會在15天後抵達北方的阿爾漢格爾斯克港。”


    “至於奧斯曼問題,目前雙方依舊在進行磋商,不過看樣子英國人打算在觀望觀望,如果我們能夠抵擋得住德國的攻勢,那麽英國人就會對奧斯曼采取強硬的態度。”


    “如果我們頂不住,那麽英國人就會采取溫和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約瑟夫·斯大林又是狠狠的抽了口煙,然後看向格奧爾吉·朱可夫(全名: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道:“前線情況目前如何?”


    格奧爾吉·朱可夫有些沉重的開口說道:“現在前線的情況並不容樂觀,由於我們事先沒有料到德國會突然大舉入侵的情況。”


    “致使前線士兵準備不足,剛剛開戰就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最終造成了潰敗,更有上百萬的軍隊失聯。”


    “如今德國的軍隊已經兵分三路,分別以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為戰略目標。”


    “打算一舉擊垮我國,……”


    約瑟夫·斯大林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惱怒道:“阿道夫·希特勒他好大的口氣,想要一舉拿下我國,也要看看他們有沒有這麽好的牙口。”


    隨著約瑟夫·斯大林的命令,蘇聯開始瘋狂的擴充兵力,在後方的部隊紛紛被派往前線。


    由於蘇聯的特殊編製,預備役也是在快速整編中,以便迅速投入戰場。


    而此時的溫斯頓·丘吉爾也正在和富蘭克林·羅斯福進行著會談。


    “蘇聯可能頂不住德軍的攻勢,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做好蘇聯被擊敗的準備。”富蘭克林·羅斯福輕輕敲著拐杖道。


    “現在的局勢來看,奧斯曼是無法在獲得我們的保障前,放棄對蘇聯的施壓的。”


    “並且一但我們拖的時間越久,那麽奧斯曼投靠軸心國集團的可能性就越高。”


    溫斯頓·丘吉爾不讚同道:“他們的胃口太大了,他們要阿拉伯半島,要波斯高原,要埃及,要蘇丹,還要巴爾幹半島。”


    “如此一個麵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裏的國家,並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哪怕其中有超過8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並不適合人類的生存。”


    “但是奧斯曼的存在,會讓伊斯蘭的影響力大增,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奧斯曼現在擁有400萬正規軍,800萬炮灰部隊,如果他們現在入侵蘇聯和印度,我們應該怎麽辦?”富蘭克林·羅斯福拋出了現實問題。


    的確憑借奧斯曼的體量無法整合印度各民族,但是如果奧斯曼入侵,那麽印度也將無法為英國提供幫助了,到那時又該怎麽辦。


    溫斯頓·丘吉爾一時間也不好再說些什麽了,雖然他們兩國可以給蘇聯提供物資援助,幫助蘇聯進行抗戰。


    但是如果現在就讓英美兩國發起登陸作戰,為蘇聯減輕壓力,那麽英美兩國肯定是不願意的。


    畢竟現在的德軍風頭正盛,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想要成功推進,肯定需要付出巨大的傷亡。


    而且英美兩國一但從法國海岸發起登陸作戰,那麽奧斯曼肯定會從南部入侵蘇聯,東部入侵印度,西南部進攻非洲。


    也就是說英美兩國牽製多少德軍,對於戰局的影響並不大,因為奧斯曼肯定會插一腳的。


    而奧斯曼還不弱,如果奧斯曼參戰,那麽英國在印度最少要維持300萬的軍隊,如此一來,又能向德國投入多少部隊?


    而且蘇聯麵對兩麵夾擊,又能否支持到英美兩國登陸完成呢?


    這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可是如果現在同意奧斯曼的要求,那麽英國將失去埃及,蘇伊士運河,此後印度的統治成本將會增加,英國的霸主地位又該如何維持呢?


    一瞬間溫斯頓·丘吉爾就想了許多,而且他還發現,美國好像是偏向於英國同意奧斯曼的條件的。


    美國也不再甘於偏安一隅了,他們也想要站在世界之巔,溫斯頓·丘吉爾看著自己的好朋友,富蘭克林·羅斯福不由得想到了美國的態度。


    一個半死不活的前世界霸主,才是一個好國家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綠羅也是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扶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扶桑並收藏綠羅也是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