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襄的笑容掛這裏臉上,剛剛緩和的心情被說的再度緊張起來。
他當然知道王禳災說的意思,城內本就有部分沈人,倘若他們再把城獄中的沈人救出來,到時候幾百人在城中一同鬧騰,李襄可受不了。
李襄咬著牙:“好,那我親自跑一趟,厚著老臉去城監禦史和輔丞那裏把兵幫你借來。”
“多謝城主大人了”王禳災拱手道。
李襄從腰間拿下一塊玉符交給王禳災:“見符如見人,若有不聽從者,王公子可先斬之。”隨後又扭頭對著一名侍衛說道:“去把李固叫來”
“女兒,沒受傷吧”李氏焦急忙慌的跑進李瑾南的閨房,“娘,我什麽事都沒有”李瑾南眨了眨眼,動了動手和腳,表示自己四肢健全。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李氏拍了拍胸脯,隨後就批評道:“你可嚇死娘了,你說寒封城有什麽不好,非跑出去瞎走。”
李瑾南噘著嘴反駁“我這不是呆在府中太悶了嘛,想出去走走,誰知道遇上這樣的事了,不過幸好有王公子。”
李氏一笑:“你這丫頭,三句不離王公子,是不是喜歡上他了呀”
“哎呀,娘!,別亂說了”李瑾南漲著羞紅的臉把一臉壞笑的李氏推出房間。
關上房門,屋內的李瑾南沒有了剛剛那股嬌羞的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如同冰封一般的冷峻神色。
“王禳災啊王禳災,寒封城的問題,你又能解決嗎?”
李固被人叫起來時,外麵太陽已經落下了,昏昏沉沉來到正廳,城主府與王禳災早在這裏等候。
“李固拜見城主大人”李固拱手說道。
李襄點頭:“嗯,李固啊,從現在起,我將你假借於王公子,直到玉符歸還我之前,你都要聽從王公子的命令。”
李固心中一驚,城主大人連玉符都給了,寒封真到這個地步了嗎?
“敢問城主,我們是去做何事?”李固問道
“我來說吧”王禳災把剛剛與李襄講的利害關係又簡略的說了一遍。
“事不宜遲,應立刻出發。”王禳災說道,李固點頭:“是,我這就去點備兵馬”
王禳災說道:“我已經通知了三位百將在府前空地集合,現在咱們直接去城獄”
午牛張口說道:“王兄,那我們呢?”王禳災看向他們,“你們還有傷在身,陪吳什長一同療養一陣吧,等我將城內沈人全部捉拿,定陪諸位豪飲三天”
午牛點了點頭:“好,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我們走”王禳災帶著李固出了城主府,大門前正站著三百私兵,這是李襄最後的嫡係與精銳了,李襄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壓在了王禳災身上,王禳災又怎敢辜負。
王禳災掏出玉符大聲喊道:“城主有令,全軍向城獄出發,沿途遇可疑之人可先殺而後報,出發!”
三百私兵齊刷刷的向著城獄方向出發
黃輔正躲在一所民舍中,地上躺著好幾具屍體,想來應該是這間屋子的原主人,一名手下從外麵風塵仆仆的跑了進來,跑到黃輔身邊耳語起來。
黃輔的臉色一變再變,隨後對著眾人說道:“諸位弟兄,裏正辦事不利,與他的手下一同被抓進了城獄,但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機會,隻要劫獄成功,我們就多了幾十位幫手。”
“是,我等誓死追隨大人。”
寒封城西南,街市蕭條冷落,和庭堯城繁華錦繡的街道相比,這裏簡直就是荒涼偏僻的山村。
店鋪燈火星星點點,街邊行人疏疏落落。幽幽搖曳的燈火下,可見市人衣著粗簡,時有擔柴牽牛者在街中緩步穿過。
在這條直通城獄的短街上,既沒有一輛那怕是簡陋的牛拉軺車,也沒有一個衣飾華貴的人物。
店鋪前的人們進行著簡單的交易,或錢貨兩清,或物物交換,都在默默進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爭執。
小城短街,靜而有序,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但卻沒有一點兒慌亂。
所有這些都在無聲的表示,這座小城堡經曆了無數驚濤駭浪,已經不知道恐懼為何物了。當葉繼率領著手下人趕來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市人高聲唿喝,街中行人迅速閃開,一副司空見慣的坦然神色。
還好來的早,葉繼心中送了一口氣,眼前的城獄還在,短街盡頭一片高大簡樸的青磚平房。
這片磚房被一圈高高的石牆圍起,僅僅漏出一片灰蒙蒙的屋脊。正中大門由整塊巨石鑿成,粗獷堅實。大門前兩位黑衣甲士肅然侍立。
見葉繼走來,兩名侍衛迎了上來:“屯長來此,所為何事?”
“方才幾個時辰前可有幾十個人被押入城獄?”
侍衛迴憶道:“確有此事”
“還請向獄掾通報一聲,我得到消息城內有夥人可能劫獄,請獄掾準許我的人進入城獄駐守。”
找獄掾實在是無奈之舉,管刑罰、審訊的城尉死了,輔丞不知道躲在哪呢,城監禦史隻管督察百官,而城主李襄忙的焦頭爛額,一時間竟沒有身份得當的人來這裏提審沈人。
“這”兩名侍衛對視一眼,其中一名開口道“還請屯長稍等片刻,容我進去通報一聲。”說罷轉身進門。
葉繼四處打量著城獄周圍,這是一條直線型的街道,倘若忽然起兵事,左右根本無從遮擋。
自己手下全是步卒,弓弩甚少,葉繼有些堪憂,一計不成又想一計,葉繼認為,實在不行,就守在獄裏頭,來個甕中捉鱉。
孫繼沒有注意到的是,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好幾雙雜亂的眼睛在往城獄這邊掃。
“黃大人,那城獄又調來一個屯的兵力,咱們恐怕不敵啊。”一名手下匯報著自己看到的情況。
黃輔說道:“現在不打,一會等寒封緩過氣來,守軍建製重歸就更難打了,傳我將令,一會準備劫獄。”
海內升平殿外的廣場上,張嘯殺看著儀仗穿著整齊的黑盔、黑甲、黑袍,踏著整齊的步伐,這些士卒是在為了十幾日後張嘯殺的壽宴而彩排,張嘯殺聽聞後,饒有興趣的趕過來看看。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陰陽家:諸子百家之一)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
他們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陰陽家認為,任何一個王朝和邦國,都有一種上天賦予的德性,這種德性用五行來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
這個國家與王朝的為政特點,必須或必然的與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顏色即國色,也必須與它的德性相符合。
惟其如此,這個國家才能在上天佑護下安穩順暢的運行。
黃帝政權是土德,就崇尚黃色,旗幟服飾皆為土黃。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
殷商王朝為金德,其興起時有白銀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
周王朝為火德,先祖得赤烏之符,自然便崇尚紅色。
當時天下對這種五德循環說無不認可,立政立國之初,便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德性。
而當初的七大戰國更是無一例外,魏國從晉國而出,自認承繼了晉國正統,而晉國是王族諸侯,當然是周之火德,魏國便承繼火德,旗幟服飾皆尚紅色。
韓國也出於晉國,但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獨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幟服飾皆為綠色。
趙國亦出於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齊國較為微妙,論發端的薑齊,並非周室的王族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諸侯,尚沒有自立國德的僭越行為,所以薑齊仍然以天子德性為德性,旗幟服飾皆為紅色。
即便是當初稱霸天下的齊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紅色。
但到了田齊管理的時候,戰國爭雄,百家爭鳴,齊國既不能沒有自己的天賦德性,又不能從傳承的意義上接受火德,於是齊國推演出“火德為主,金德為輔,金煉於火,王器恆久”的火金德,旗幟服飾變成了紫色。
其中惟有楚國是蠻夷自立而後被冊封,很長時間裏楚國是旗有五色而服飾皆雜,中原諸侯嘲笑楚國是“亂穿亂戴亂德性”。
進入戰國,楚國便推演出“炎帝後裔,與黃帝同德”的土德,旗幟服飾變成了一色土黃。
不過最為特殊的還是燕國,論本體,燕國是正宗的王族諸侯,承繼火德順理成章天下沒有非議。然燕國久處幽燕六百年,對周室王族不斷衰敗的曆史刻骨銘心,獨立之心萌生已久。
燕國公族認為,先祖的火德已經衰敗,作為王族旁支後裔的燕國若承繼火德,這把火必然熄滅,要興盛,須反其道而行之,於是推演出“燕臨北海,天賦水德”,確定了燕國的水德。
燕國之水是煙波浩淼的藍色大海,於是燕國的旗幟服飾就選定了藍色。
在七大戰國中,惟有秦國沒有確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卻是舉國尚黑,令列國百般嘲笑,說秦國蠻荒之地不懂王化。
秦國卻是不理不睬,依舊黑色不改,在戰國眼裏成了一個乖戾怪誕充滿神秘的西部邦國。
後嬴政統一天下,將玄色歸為水德,這才有了秦人的德性。
張嘯殺對黑色並不反感,秦人統治他們的時期尚能靠農耕吃飽肚子,靠軍功爵來賺取賞錢,秦亡後,百姓想活下去的希望更強了,但死的人更多了。
儀仗隊列結束後,張嘯殺毫不吝嗇的誇獎著:“彩,諸位將士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若我年輕幾十歲,怕是激動到與你們一同踏步了。”
但張嘯殺沒有注意,自己的左邊,左丞相趙赫已經悄然走來……
注釋:
玉符(虎符):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隻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並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本章完)
他當然知道王禳災說的意思,城內本就有部分沈人,倘若他們再把城獄中的沈人救出來,到時候幾百人在城中一同鬧騰,李襄可受不了。
李襄咬著牙:“好,那我親自跑一趟,厚著老臉去城監禦史和輔丞那裏把兵幫你借來。”
“多謝城主大人了”王禳災拱手道。
李襄從腰間拿下一塊玉符交給王禳災:“見符如見人,若有不聽從者,王公子可先斬之。”隨後又扭頭對著一名侍衛說道:“去把李固叫來”
“女兒,沒受傷吧”李氏焦急忙慌的跑進李瑾南的閨房,“娘,我什麽事都沒有”李瑾南眨了眨眼,動了動手和腳,表示自己四肢健全。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李氏拍了拍胸脯,隨後就批評道:“你可嚇死娘了,你說寒封城有什麽不好,非跑出去瞎走。”
李瑾南噘著嘴反駁“我這不是呆在府中太悶了嘛,想出去走走,誰知道遇上這樣的事了,不過幸好有王公子。”
李氏一笑:“你這丫頭,三句不離王公子,是不是喜歡上他了呀”
“哎呀,娘!,別亂說了”李瑾南漲著羞紅的臉把一臉壞笑的李氏推出房間。
關上房門,屋內的李瑾南沒有了剛剛那股嬌羞的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如同冰封一般的冷峻神色。
“王禳災啊王禳災,寒封城的問題,你又能解決嗎?”
李固被人叫起來時,外麵太陽已經落下了,昏昏沉沉來到正廳,城主府與王禳災早在這裏等候。
“李固拜見城主大人”李固拱手說道。
李襄點頭:“嗯,李固啊,從現在起,我將你假借於王公子,直到玉符歸還我之前,你都要聽從王公子的命令。”
李固心中一驚,城主大人連玉符都給了,寒封真到這個地步了嗎?
“敢問城主,我們是去做何事?”李固問道
“我來說吧”王禳災把剛剛與李襄講的利害關係又簡略的說了一遍。
“事不宜遲,應立刻出發。”王禳災說道,李固點頭:“是,我這就去點備兵馬”
王禳災說道:“我已經通知了三位百將在府前空地集合,現在咱們直接去城獄”
午牛張口說道:“王兄,那我們呢?”王禳災看向他們,“你們還有傷在身,陪吳什長一同療養一陣吧,等我將城內沈人全部捉拿,定陪諸位豪飲三天”
午牛點了點頭:“好,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我們走”王禳災帶著李固出了城主府,大門前正站著三百私兵,這是李襄最後的嫡係與精銳了,李襄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壓在了王禳災身上,王禳災又怎敢辜負。
王禳災掏出玉符大聲喊道:“城主有令,全軍向城獄出發,沿途遇可疑之人可先殺而後報,出發!”
三百私兵齊刷刷的向著城獄方向出發
黃輔正躲在一所民舍中,地上躺著好幾具屍體,想來應該是這間屋子的原主人,一名手下從外麵風塵仆仆的跑了進來,跑到黃輔身邊耳語起來。
黃輔的臉色一變再變,隨後對著眾人說道:“諸位弟兄,裏正辦事不利,與他的手下一同被抓進了城獄,但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機會,隻要劫獄成功,我們就多了幾十位幫手。”
“是,我等誓死追隨大人。”
寒封城西南,街市蕭條冷落,和庭堯城繁華錦繡的街道相比,這裏簡直就是荒涼偏僻的山村。
店鋪燈火星星點點,街邊行人疏疏落落。幽幽搖曳的燈火下,可見市人衣著粗簡,時有擔柴牽牛者在街中緩步穿過。
在這條直通城獄的短街上,既沒有一輛那怕是簡陋的牛拉軺車,也沒有一個衣飾華貴的人物。
店鋪前的人們進行著簡單的交易,或錢貨兩清,或物物交換,都在默默進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爭執。
小城短街,靜而有序,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但卻沒有一點兒慌亂。
所有這些都在無聲的表示,這座小城堡經曆了無數驚濤駭浪,已經不知道恐懼為何物了。當葉繼率領著手下人趕來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市人高聲唿喝,街中行人迅速閃開,一副司空見慣的坦然神色。
還好來的早,葉繼心中送了一口氣,眼前的城獄還在,短街盡頭一片高大簡樸的青磚平房。
這片磚房被一圈高高的石牆圍起,僅僅漏出一片灰蒙蒙的屋脊。正中大門由整塊巨石鑿成,粗獷堅實。大門前兩位黑衣甲士肅然侍立。
見葉繼走來,兩名侍衛迎了上來:“屯長來此,所為何事?”
“方才幾個時辰前可有幾十個人被押入城獄?”
侍衛迴憶道:“確有此事”
“還請向獄掾通報一聲,我得到消息城內有夥人可能劫獄,請獄掾準許我的人進入城獄駐守。”
找獄掾實在是無奈之舉,管刑罰、審訊的城尉死了,輔丞不知道躲在哪呢,城監禦史隻管督察百官,而城主李襄忙的焦頭爛額,一時間竟沒有身份得當的人來這裏提審沈人。
“這”兩名侍衛對視一眼,其中一名開口道“還請屯長稍等片刻,容我進去通報一聲。”說罷轉身進門。
葉繼四處打量著城獄周圍,這是一條直線型的街道,倘若忽然起兵事,左右根本無從遮擋。
自己手下全是步卒,弓弩甚少,葉繼有些堪憂,一計不成又想一計,葉繼認為,實在不行,就守在獄裏頭,來個甕中捉鱉。
孫繼沒有注意到的是,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好幾雙雜亂的眼睛在往城獄這邊掃。
“黃大人,那城獄又調來一個屯的兵力,咱們恐怕不敵啊。”一名手下匯報著自己看到的情況。
黃輔說道:“現在不打,一會等寒封緩過氣來,守軍建製重歸就更難打了,傳我將令,一會準備劫獄。”
海內升平殿外的廣場上,張嘯殺看著儀仗穿著整齊的黑盔、黑甲、黑袍,踏著整齊的步伐,這些士卒是在為了十幾日後張嘯殺的壽宴而彩排,張嘯殺聽聞後,饒有興趣的趕過來看看。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陰陽家:諸子百家之一)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
他們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陰陽家認為,任何一個王朝和邦國,都有一種上天賦予的德性,這種德性用五行來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
這個國家與王朝的為政特點,必須或必然的與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顏色即國色,也必須與它的德性相符合。
惟其如此,這個國家才能在上天佑護下安穩順暢的運行。
黃帝政權是土德,就崇尚黃色,旗幟服飾皆為土黃。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
殷商王朝為金德,其興起時有白銀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
周王朝為火德,先祖得赤烏之符,自然便崇尚紅色。
當時天下對這種五德循環說無不認可,立政立國之初,便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德性。
而當初的七大戰國更是無一例外,魏國從晉國而出,自認承繼了晉國正統,而晉國是王族諸侯,當然是周之火德,魏國便承繼火德,旗幟服飾皆尚紅色。
韓國也出於晉國,但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獨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幟服飾皆為綠色。
趙國亦出於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齊國較為微妙,論發端的薑齊,並非周室的王族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諸侯,尚沒有自立國德的僭越行為,所以薑齊仍然以天子德性為德性,旗幟服飾皆為紅色。
即便是當初稱霸天下的齊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紅色。
但到了田齊管理的時候,戰國爭雄,百家爭鳴,齊國既不能沒有自己的天賦德性,又不能從傳承的意義上接受火德,於是齊國推演出“火德為主,金德為輔,金煉於火,王器恆久”的火金德,旗幟服飾變成了紫色。
其中惟有楚國是蠻夷自立而後被冊封,很長時間裏楚國是旗有五色而服飾皆雜,中原諸侯嘲笑楚國是“亂穿亂戴亂德性”。
進入戰國,楚國便推演出“炎帝後裔,與黃帝同德”的土德,旗幟服飾變成了一色土黃。
不過最為特殊的還是燕國,論本體,燕國是正宗的王族諸侯,承繼火德順理成章天下沒有非議。然燕國久處幽燕六百年,對周室王族不斷衰敗的曆史刻骨銘心,獨立之心萌生已久。
燕國公族認為,先祖的火德已經衰敗,作為王族旁支後裔的燕國若承繼火德,這把火必然熄滅,要興盛,須反其道而行之,於是推演出“燕臨北海,天賦水德”,確定了燕國的水德。
燕國之水是煙波浩淼的藍色大海,於是燕國的旗幟服飾就選定了藍色。
在七大戰國中,惟有秦國沒有確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卻是舉國尚黑,令列國百般嘲笑,說秦國蠻荒之地不懂王化。
秦國卻是不理不睬,依舊黑色不改,在戰國眼裏成了一個乖戾怪誕充滿神秘的西部邦國。
後嬴政統一天下,將玄色歸為水德,這才有了秦人的德性。
張嘯殺對黑色並不反感,秦人統治他們的時期尚能靠農耕吃飽肚子,靠軍功爵來賺取賞錢,秦亡後,百姓想活下去的希望更強了,但死的人更多了。
儀仗隊列結束後,張嘯殺毫不吝嗇的誇獎著:“彩,諸位將士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若我年輕幾十歲,怕是激動到與你們一同踏步了。”
但張嘯殺沒有注意,自己的左邊,左丞相趙赫已經悄然走來……
注釋:
玉符(虎符):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隻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並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