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年生涯與初露鋒芒
魏延,字文長,是義陽(今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或信陽市溮河區三裏店)人。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一位重要將領。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以部曲(即私人部隊)隨劉備入蜀作戰,他勇猛善戰,屢建戰功,逐漸獲得了劉備的賞識。在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守葭萌關期間,魏延參與了多次戰鬥,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在這場戰役中,魏延與卓膺、黃忠等人一起占據涪城,為劉備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劉備軍兵不滿萬,孤軍無糧,而劉璋拒絕堅壁清野的戰術,派遣劉璝、張任、泠苞、鄧賢、吳懿等將領率領精銳前去阻擊劉備軍。然而,劉備軍卻大破劉璋軍,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後來,劉備派遣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在這場戰鬥中,魏延再次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的精神,他屢建戰功,被劉備晉升為牙門將軍。這是魏延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標誌著他正式成為了劉備麾下的一員重要將領。
二、鎮守漢中與戰功赫赫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在這場戰役中,魏延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劉備最終攻占成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為了鎮守漢中這一重要戰略要地,劉備需要選拔一位重臣來擔任此職。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然而,劉備卻意外地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這一決定令全軍上下一片震驚,但也充分說明了劉備對魏延的器重和信任。
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麽嗎?”魏延迴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掉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在鎮守漢中的十餘年裏,魏延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善於養兵,勇猛過人,多次擊退曹魏的進攻,確保了漢中的安全。同時,他也與當地的百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擁護。
三、隨諸葛亮北伐與內部矛盾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因功進封為鎮北將軍,成為了蜀漢的一位重要將領。
建興元年(223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登基。為了鞏固政權和擴大地盤,劉禪決定繼續北伐曹魏。在這一時期,魏延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重要助手。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他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讓他負責前線的軍事指揮工作。在諸葛亮的領導下,魏延多次參與北伐戰役,取得了不少勝利。
然而,在北伐的過程中,魏延與諸葛亮之間也產生了一些矛盾。魏延一直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然而,諸葛亮卻認為這個計劃過於冒險,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這導致魏延內心頗有不滿,認為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此外,魏延還與長史楊儀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兩人性格不合,互相看不順眼。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最終演變成了公開的爭鬥。
四、諸葛亮去世後的內鬥與悲劇結局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在這次北伐中,魏延被任命為前鋒,負責攻打曹魏的防線。然而,就在這次北伐的過程中,諸葛亮卻因病去世。
在諸葛亮去世前,他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人討論了他去世後退軍的安排。他讓魏延斷後,薑維次之;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大軍就自行出發。然而,這個安排卻成為了魏延與楊儀之間爭鬥的導火索。
諸葛亮去世後,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去打探魏延的想法。魏延表示要繼續抗敵,不願遵從楊儀的安排。同時,他也明確表示不願與楊儀為伍。費禕騙魏延說會為他向楊儀解釋,但一出門就騎馬奔迴。魏延不久就反悔了,但追趕已來不及。
魏延派人去偵查楊儀等人,才知道他們已經按照諸葛亮生前安排的計劃,令各營依次率軍返迴。魏延大怒,趁楊儀還沒有發布命令,就率領自己的部隊徑直南歸,燒毀所過的棧道。這導致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爭鬥公開化,兩人都上表劉禪說對方謀逆。
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蔣琬、董允都保楊儀而疑魏延,這使得魏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楊儀等人劈山開道,晝夜前行,在魏延之後趕到。魏延先到後占據南穀口派兵迎擊楊儀等人。然而,魏延的士兵知魏延理虧均不聽令部隊離散而去。魏延就獨與他的幾個兒子逃往漢中,最終被楊儀派遣的馬岱追斬並夷滅三族。
五、曆史評價與影響
魏延之死是蜀漢內部鬥爭的一個縮影,也反映了當時蜀漢政治環境的複雜性。對於魏延的評價,曆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他是蜀漢的一位重要將領,為蜀漢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他性格高傲、性情極惡,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
然而,無論如何評價魏延,我們都不能否認他在三國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他的勇猛善戰、善於養兵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都為後世所傳頌。同時,他的悲劇結局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個人的才能和野心往往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實現;而內部的爭鬥和矛盾則往往會削弱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凝聚力。
------
一、早年生涯與初露鋒芒
魏延,字文長,是義陽(今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或信陽市溮河區三裏店)人。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一位重要將領。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以部曲(即私人部隊)隨劉備入蜀作戰,他勇猛善戰,屢建戰功,逐漸獲得了劉備的賞識。在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守葭萌關期間,魏延參與了多次戰鬥,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在這場戰役中,魏延與卓膺、黃忠等人一起占據涪城,為劉備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劉備軍兵不滿萬,孤軍無糧,而劉璋拒絕堅壁清野的戰術,派遣劉璝、張任、泠苞、鄧賢、吳懿等將領率領精銳前去阻擊劉備軍。然而,劉備軍卻大破劉璋軍,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後來,劉備派遣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在這場戰鬥中,魏延再次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的精神,他屢建戰功,被劉備晉升為牙門將軍。這是魏延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標誌著他正式成為了劉備麾下的一員重要將領。
二、鎮守漢中與戰功赫赫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在這場戰役中,魏延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劉備最終攻占成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為了鎮守漢中這一重要戰略要地,劉備需要選拔一位重臣來擔任此職。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然而,劉備卻意外地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這一決定令全軍上下一片震驚,但也充分說明了劉備對魏延的器重和信任。
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麽嗎?”魏延迴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掉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在鎮守漢中的十餘年裏,魏延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善於養兵,勇猛過人,多次擊退曹魏的進攻,確保了漢中的安全。同時,他也與當地的百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擁護。
三、隨諸葛亮北伐與內部矛盾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因功進封為鎮北將軍,成為了蜀漢的一位重要將領。
建興元年(223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登基。為了鞏固政權和擴大地盤,劉禪決定繼續北伐曹魏。在這一時期,魏延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重要助手。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他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讓他負責前線的軍事指揮工作。在諸葛亮的領導下,魏延多次參與北伐戰役,取得了不少勝利。
然而,在北伐的過程中,魏延與諸葛亮之間也產生了一些矛盾。魏延一直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然而,諸葛亮卻認為這個計劃過於冒險,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這導致魏延內心頗有不滿,認為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此外,魏延還與長史楊儀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兩人性格不合,互相看不順眼。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最終演變成了公開的爭鬥。
四、諸葛亮去世後的內鬥與悲劇結局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在這次北伐中,魏延被任命為前鋒,負責攻打曹魏的防線。然而,就在這次北伐的過程中,諸葛亮卻因病去世。
在諸葛亮去世前,他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人討論了他去世後退軍的安排。他讓魏延斷後,薑維次之;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大軍就自行出發。然而,這個安排卻成為了魏延與楊儀之間爭鬥的導火索。
諸葛亮去世後,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去打探魏延的想法。魏延表示要繼續抗敵,不願遵從楊儀的安排。同時,他也明確表示不願與楊儀為伍。費禕騙魏延說會為他向楊儀解釋,但一出門就騎馬奔迴。魏延不久就反悔了,但追趕已來不及。
魏延派人去偵查楊儀等人,才知道他們已經按照諸葛亮生前安排的計劃,令各營依次率軍返迴。魏延大怒,趁楊儀還沒有發布命令,就率領自己的部隊徑直南歸,燒毀所過的棧道。這導致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爭鬥公開化,兩人都上表劉禪說對方謀逆。
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蔣琬、董允都保楊儀而疑魏延,這使得魏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楊儀等人劈山開道,晝夜前行,在魏延之後趕到。魏延先到後占據南穀口派兵迎擊楊儀等人。然而,魏延的士兵知魏延理虧均不聽令部隊離散而去。魏延就獨與他的幾個兒子逃往漢中,最終被楊儀派遣的馬岱追斬並夷滅三族。
五、曆史評價與影響
魏延之死是蜀漢內部鬥爭的一個縮影,也反映了當時蜀漢政治環境的複雜性。對於魏延的評價,曆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他是蜀漢的一位重要將領,為蜀漢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他性格高傲、性情極惡,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
然而,無論如何評價魏延,我們都不能否認他在三國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他的勇猛善戰、善於養兵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都為後世所傳頌。同時,他的悲劇結局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個人的才能和野心往往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實現;而內部的爭鬥和矛盾則往往會削弱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