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澤震驚於天神這段時間極其恐怖的執行力和計算能力,同時他也意識到,人工智能的奇點或許已經快要到來了。


    而人類最後的後果是什麽呢?這樣讓周潤澤不得不多思考一下了。


    由超人類智能驅動的進步是非常迅速的。事實上從短期來看,進步本身似乎與創造更高智能的實體無關。


    通過對以往進化的分析,周潤澤明顯可以認識到,動物能夠適應問題,並從事發明創造活動,但其速度常常慢於自然選擇,世界仿佛是其在自然選擇情況下的模擬器。


    人類有能力適應這個世界,處理在我們頭腦中的“假設”,就是那些人工智能所說的情感,人類還能夠以幾千倍於自然選擇的速度解決許多問題。


    現在可以通過創造的手段,用更高的速度去執行那些模擬,正是這些使我們從過去的體製迅速地進入一個全新的體製,就像我們從低等動物進化成人類一樣。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些改變將拋棄之前所有的規則,也許隻需一眨眼的工夫,指數的增長就將突破任何試圖對它的控製。這也就意味著人工智能總有一天會逃脫人類的掌控,這一天來臨的時間到底是什麽時候?周潤澤的心裏不敢確定,因為他越來越明顯的感受到,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


    他把超智能的機器定義為一台能力遠遠超過任何人的全部智能活動的機器,也就是天神現在的存在,一旦機器設計成為一項智能活動,超智能機器就能設計出更好的機器,毫無疑問這就是“智能爆炸”,人類的智能將被遠遠拋到後麵。第一台超智能機器將是人類最後一個發明。


    實際上周潤澤的設想真的是相當的高明,因為此時天神的存在就是這樣的,它屬於天啟製造出來的一個超智能。


    為了對奇點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周潤澤也在這段無所事事的時間裏探索這個詞本身的曆史。奇點表示獨特的事件以及種種奇異的影響。


    數學家用這個詞來表示一個超越了任何限製的值,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閾值的,在某種事物超過那個閾值的時候,就會產生難以控製的變化。


    這樣的數學函數實際上從未達到過無限的值,因為除以零是數學上無法計算的。但是因為除數x趨近於零,y的值超過任何的限製趨於無窮大,以數學證明這個觀點非常的簡單和方便。


    下一個例子是天體物理學,如果一個大質量恆星經曆了超新星爆炸,其殘餘部分最終變成體積為零、密度無窮大的點,這時“奇點”便在該點的中心誕生。


    當這個星球達到了無限密度後?,連光都無法擺脫它的吸引,所以稱為黑洞?。黑洞構成了空間和時間結構中的一種破裂,周潤澤作為一個專業的人士,可以對於這個概念進行多方位的解釋。


    據一種理論推測,宇宙本身就起源於這樣一個奇點?。但有趣的是黑洞的界限是有限大小的,而且黑洞零尺寸中心的萬有引力也隻在理論上是無限大的。在任何可測量的位置,力量的值都非常大,但並非無限大,這也是通過研究所的一些科研數據,可以得出來這個結果,周潤澤這個時候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在很久之前的一個科學家第一次提出“奇點”,並把它表述為一種可以撕裂人類曆史結構的能力。周潤澤就覺得這個想法似乎非常的有趣,描述的“智能爆炸”是指智能機器在無需人工幹預的情況下,不斷設計下一代智能機器。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出現的奇點涉及很多方麵,其發展速度是近似垂直的指數增長,技術的擴展速度也似乎是無限的。


    當然從數學的角度,奇點的發展是沒有間斷和斷層的,其增長的速率極快但仍是有限的。但在周潤澤如今研究的當前有限框架內,即將發生的事情似乎是連續性過程中一個突發性的中斷。


    是因為奇點的一個突出影響是改變了人類理解能力的本質。當人類與技術相融合後,人類將變得更加智慧,也就是說人類的進化速度可以靠著各種各樣的器械,也迎來一個奇點。


    技術進步的步伐能無限的持續加速嗎?會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周潤澤就是這個時候也是想到了一個新的方向。


    人類的思維速度跟不上發展的節奏?對於未進一步進化的人類是必然如此。不過,如果未來有1000名科學家,每個人的智能都1000倍於現在的科學家,並且每個人都以比現代人類快1000倍的速度進行操作,因為信息處理在他們的非生物大腦裏運行得更快。


    那時1年的時間就相當於現在的1000年?。如此人類便可以跟得上技術的增長速度了吧?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才會讓組織大力的投入到人體實驗的研究過程當中。


    人類智能可以跟得上技術進步的速度,人類甚至可以擁有更高的智能,因為人類智能不再是固定的容量。他們會改變自己的思維過程,使自己能夠更快地思考。


    當科學家比現在聰明100萬倍、處理速度快100萬倍的時候,一小時的發展就將相當於現在一個世紀的進步,當然是以現在的標準。


    技術創新正處於加速狀態。現今它正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似乎這樣的問題並不用怎麽擔心。


    信息技術動力,性價比、速度、容量以及帶寬正在以指數級速度遞增,幾乎每一年都要翻一番?。這條原則還適用於其他領域,例如人類知識的總量。


    對於信息技術而言,它蘊含了指數增長的第二個層次:其增長的指數速率也在以指數級速度的增長。當一種技術的效率變得更高,就會吸引更多的資源向它聚合,使其發展更為迅速,這也正是第二個層次指數增長出現的原因。如同當年計算機產業由很多重要的項目構成。如今計算機產業的總值已高於一萬億美元,所以研發的預算也相對更高。


    人腦掃描是一種以指數級速度發展的技術,人腦掃描的時空分辨率和帶寬每年都翻倍增長。我們已經擁有了充分的技術手段,來開始人類大腦運轉原則的逆向工程解碼。目前已經有數百處大腦活動區域的模型被發現,並且可以被仿真。預計在十年時間內,人們將會詳細了解人類大腦所有區域的活動過程及模式。


    周潤澤將在這個10年結束的時候,實現用超級計算機硬件模擬人類智能,並非人工智能,並且在第二個10年結束的時候,實現用與個人計算機大小相同的設備模擬人類智能。在未來將會使用有效的軟件來模擬人類智慧,對其進行建模,也就是人大腦的一個輔助品。


    通過軟件和硬件徹底地模擬人類智能,計算機將可以在未來全部都通過圖靈機測試,那時機器智能和生物智能將沒有任何區別?,這也是周潤澤希望實現的一個智能未來。


    技術一旦發展到這個程度,計算機就能夠融合傳統的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雙重優勢。


    傳統人類智能的優勢包括模式識別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模式識別方麵,人腦中的大量並行處理和自組織的特性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結構,該結構可以用於識別微妙的、不變的模型。


    人類也可以從已有的經驗中得到的洞察力和推斷力,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其中包括通過語言聚合信息。人類智能的一個關鍵能力是它可以創造麵向現實的思維模型,並且可以通過改變模型的屬性進行“假設”分析。


    傳統機器智能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存儲數以億計的事件,並且可以瞬間召迴這些信息。


    非生物智能的另一個優點是:一旦機器掌握了一項技能,便可以高速重複使用這項技能,並且極其精準、不知疲倦。


    最重要的是,機器可以高速地共享資源;而相比之下,人類用語言進行知識交流的速度則慢得可憐。


    非生物智能可以從其他機器下載技能和知識,並且最終可以實現對人類知識的下載。機器可以在近乎光速的速度下進行信號的處理和轉換,而哺乳動物的大腦進行信號傳輸的速度僅為100m/s?,這兩者的速度比例接近300萬比1。


    到時候機器可以通過互聯網理解並掌握人機文明的所有知識。機器可以共享資源、智能以及存儲能力。兩台機器或者說一百萬台機器可以聯合在一起成為一台機器,之後又可以相互分離。


    大量的機器也可以瞬間組合成為一台機器,之後立即分離。這種現象人類稱為相愛,但以生物自身的能力來看,這是短暫而不可靠。


    這也就是天神如今做出那麽多分體的原因,他正是為了驗證這個設想,所以才做出了這麽多的努力。


    融合生物智能優勢與人工智能優勢,人腦識別模型的能力與非生物智能的速度、內存容量、精準度,以及交換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其力量將極為強大。


    機器智能在設計、構造,也就是說機器智能並不會受到生物方麵的限製,這些限製包括神經元之間切換的速度過慢或是顱腔空間過小等因素,以及持久的高性能等方麵有足夠的自由度。


    一旦非生物智能將傳統的人類與機器智能相結合,那麽人類文明中的非生物智能部分就會持續地從機器的性價比、速度和容量的雙倍指數增長中獲益。


    一旦機器擁有了像人類一樣的設計和架構技能,僅僅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容量就可以使它們對自己的設計進行操控。人類正在通過生物技術進行類似的研究,例如改變人類的基因以及其他遺傳信息,但是與機器隻需改動它的程序相比,人類的速度慢得多,而且還受到了諸多限製。


    生物具有內在的限製。例如任何活的有機體都是由單層的氨基酸排列而成的蛋白質組成的。由蛋白質組成的機體缺乏力量和速度。人類可以通過技術對生物機體的大腦和身體中所有的器官和係統進行改造,使其性能更具優勢。


    人類智能具有可塑性,擁有改變其結構的能力,現在對這一點的理解更為透徹。但是人類大腦的體係結構有自身的局限性。比方說我們顱腔內隻能容納上千個個神經節點。


    與人類祖先相比,認知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因的改變,它使得大腦皮層和局部區域內的灰質增多?。這一變化是隨著時間緩慢地推移進化而來的,但它仍然受到大腦容量的限製。機器卻可以重新設計自身,而沒有容量的限製。僅僅通過納米技術,不需要增大體積或消耗更多的能量,就可以使機器的容量比生物大腦的容量大得多。


    計算機也將受益於快速的分子電路。今天的電子電路比哺乳動物大腦中的電化學開關要快一百萬倍。


    未來的分子電路將基於諸如碳納米管類的設備,它們由直徑大約10個原子的碳原子柱體組成,其體積是現今基於矽的晶體管的五百分之一。由於信號傳輸的距離更短,與現有芯片幾個千兆赫每秒數十億運算的速度相比,其運行速度將以太赫茲計算每秒萬億運算。


    天神有時候會在周潤澤的腦海當中,看到一些非常新奇的觀點,而對於這些觀點他也是非常的喜歡,看來自己跟這個家夥融合也是一個非常正確的事情。


    周潤澤認為技術變革的速度將不再受限於人類智能的增長速度。機器智能在反饋循環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並將遠遠超出無機器輔助的人類智能。


    機器智能經過反複改進,其設計周期將變得越來越短。也有人認為它最終變得超出了人類理解的範圍,因此雖然可以討論,但它不會真的發生。盡管如此,生物智能向非生物智能的遷移,將使得智能的高速發展趨勢持續下去。


    隨著非生物智能的加速改進,納米技術將能夠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操作。


    納米技術使得納米機器人的構建成為可能:這是一種在分子水平上設計的以微米計算,一米的百萬分之一的機器人,例如機器紅血細胞?。納米機器人會在人體發揮很多功能,包括延緩人體衰老甚至將來它比生物技術更加出色,如基因工程。


    周潤澤現在將這方麵的技術全部用在了組織的名麵上,也就是說這些技術可以跟官方共享,也防止官方對於科技公司所做的事業而產生懷疑。


    納米機器人會與生物神經元交互,並通過內部神經係統創建虛擬現實,這將極大地豐富人類的經曆。


    大腦毛細血管中數十億的納米機器人也將極大地提高人類的智能。一旦非生物智能在人類大腦中獲取立足點,這一研究在電腦化神經移植方麵已經展開,人腦中的機器智能就會成倍增加,就像已經發生的那樣,至少每年會翻一番。


    相比之下,生物智能的部分將會比較固定。因此非生物智能部分最終將占主導地位。其實現在在表麵世界上來看,似乎並不是如此,但是在對於智人組織裏麵的人來說,情況好像已經變成了這樣。


    納米機器人也將改善被早期工業化汙染了的環境。它可以操縱圖像和聲波,將虛擬現實帶到現實世界中?。


    人類對情感的理解能力,以及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所謂的情商,是人類智慧的重要表現,這些也將被未來的機器智能理解並掌握。人類的智能還體現在調整情緒反應、改善生物組織等方麵。


    未來的機器智能也將具有形體例如虛擬現實或是真實世界的投影,以便與世界互動,但這些納米引擎創造的形體將比人類的身體更強大、更持久。因此未來機器智能的情感反應會被重新設計,來反映其對現實設計的改造能力?。


    鑒於虛擬現實在決議和可信度方麵比真實世界更有競爭力,人類的體驗會越來越多地在虛擬環境中進行。


    在虛擬現實中,人們可以在身體和情感上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事實上,其他的人如你的戀人將能為你選擇不同的身體,而不是由你自己來選擇反之亦然。


    直到非生物智能達到物質與能量的“飽和”程度,這類物質與能量存在於具有人機智能的宇宙附近。周潤澤所想的“飽和”是指基於我們對計算物理學的理解,把計算運用到最佳程度的物質和能量的模式。


    當接近這個極限時,人類文明的智能將擴散到宇宙的其他部分。這種膨脹的速度會很快達到極值,甚至可以達到信息的傳遞速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救亡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病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病柳並收藏末世救亡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