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童貫的忠誠
太上皇要迴汴京,哪怕柔福帝姬苦苦哀勸,也不能改變趙佶的主意。趙佶依然放不下大宋的江山社稷,也放不下他對兒子的親情。
有他在,郭藥師總要自我節製一二的。趙佶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沒錯。
童貫低頭耷腦地走出雍丘城,和張令徽去協調兩支大軍分路迴汴京的細節。張令徽和胡直孺的一萬大軍,需要落後勝捷軍二十裏行軍,中間以斥候相聯係。
這是童貫能夠做到的最後讓步,少於二十裏,他勝捷軍就完全沒辦法成功布陣。那麽太上皇的安危,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哪怕明知道迴去汴京的下場,童貫依然對趙佶保持著足夠的忠誠。
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正是為此,哪怕童貫一生做下了無數的混賬事,安寧都沒有想要對付他。安寧感動的,也隻是童貫對趙佶的這份純粹的忠誠而已。
童貫會被殺頭的!他的海上之盟,他的北伐失敗,他在汴京的不辭而別,他在宣化門的射殺百姓,每一樣罪責都足夠新的朝廷砍掉他腦袋去立威、泄憤、嫁禍。
要說童貫一輩子混在軍中,開河湟、圖謀大遼、北伐燕雲。他為的就是想要建立不世之功,獲得不世的封賞。然後呢?就是為了能夠免於兔死狗烹的下場!
可是他童貫越努力,卻越是便宜了今日的郭藥師。殺一兩個小吏,並不能為郭藥師帶來什麽聲望。殺大宋的廣陽郡王,才能彰顯一個權臣的無上威嚴!
童貫憂傷地走在迴去汴京的路上,看河畔秋水在行舟之後的迴旋蕩漾,河邊柳絲輕撫馬首,耳畔不時傳來幾聲寒蟬淒切。他忽然生出頓悟的感覺,不禁輕聲笑了出來。
這特喵的人生,可不就是狗咬尾巴,轉了一個圈嘛!
趙佶就在河中的船上,看著越來越近的汴京城,心中忐忑不已。
郭藥師想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安兆銘能答應嗎?趙家一百六十年的社稷江山,這樣下去還能支撐幾年?究竟誰才能做那個中流砥柱的謝安石?
自己也許,該多做出幾份備案才對。
是日,舟停陳留不發。張令徽摸不清頭緒,想要諮詢一下胡直孺,討個主意。但看胡直孺明顯不想和他說話的樣子,張令徽也隻好自己趕去河岸,找童貫交涉。
卻是乾貞記有幾條商船從汴京過來,要接了柔福帝姬和陳氏夫人去海州居住。鄭皇後也要跟過去,因為柔福帝姬要與駙馬安兆銘在海州完婚,就一定需要長輩主持。
張令徽這才恍然大悟,在此前的陳留大戰時,讓自己吃虧的人物不是柔福帝姬,而是安兆銘的妻子陳氏夫人。
陳麗卿的武功,不差她夫君安兆銘幾分!這是汴京城裏悄悄流傳的故事。張令徽此前也隻是當做一個傳奇故事聽聽,一個女人家,又能厲害到什麽地步?
但是此前在陳留的那次交手,卻讓張令徽敗的心服口服。甚至他還要有樣學樣,把這招拿去對付胡直孺,一樣取得戰陣完勝的效果。
對於中途冒出來的陳氏夫人,以及乾貞記的商隊,張令徽的直覺,這事怕是沒有那麽簡單。但他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什麽可以阻止的理由。
郭大帥給他的軍令,就是留住太上皇,別要出意外。至於其他的人和事,都無所謂。
大宋以孝治天下,隻要太上皇迴汴京,那麽汴京城的官家,就不可能繼續抵抗下去。郭大帥以宰執重臣把持國家權柄,就能一展我北地漢兒的豪邁。
甚的女真人,宋人怕他們,我漢人卻是不怕的!
隻要把太上皇和官家在汴京安置好,大宋的那些外臣,也隻能捏著鼻子認慫了。至於什麽漢獻帝“衣帶詔”的故事,那就是個笑話。
大宋如今,最不值錢的就是詔書了。太上皇一紙詔書給了遼國末帝,結果就要內禪退位。官家以蠟丸藏手詔給耶律餘睹,自此就引發了這次金國南侵。
他安兆銘在燕京時,也曾變戲法般往外掏出過“皇帝詔書”,生生唬住了郭大帥。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如今的郭大帥,哪裏不知道要在這些事情上做些防範。
杜絕這種“皇帝手詔”的法子非常簡單,隻要恢複大宋的“祖宗製度”就行!
不經蘭台、相府、樞密用印的“皇帝手詔”,此後將再無半分用處。隻是蘭台、相府、樞密的大印,此後卻都要揣進大帥的懷裏。
仿曹操故事嘛,就一定要仿得生動才對。
就在張令徽狐疑不定時候,汴京方向卻飛奔來一隊人馬,原來是兵部尚書李綱、左諫議大夫秦檜一起帶人過來,想要“迎接”太上皇的輦駕。
得到郭藥師的消息,說是太上皇與東道總管胡直孺等人即日將返迴汴京時,朝廷上下頓時就被兜頭澆下一盆冷水。正在準備東巡應天府的趙桓,也差點就要癱倒地上。
胡直孺什麽情況?難道他也投靠了郭藥師?太上皇不是已經“東巡”了嗎?算算時日,大約也該是在應天府被胡直孺截胡了?
然而胡直孺卻是朝廷的忠貞之臣,不至於做郭藥師、高俅這等下作事情。何況童貫的三千勝捷軍,也堪稱精銳。童貫對太上皇的忠心,世間再無第二人。
胡直孺就算投靠了郭藥師,他若不能斬殺童貫,擊潰勝捷軍,那麽就絕無可能劫持到太上皇的輦駕!吳敏和趙桓商議良久,最後還是派了李綱出來一察究竟。
因為胡直孺前車之鑒,其他的大臣們,實在不能讓趙桓放心了。自告奮勇要隨同李綱一起過來的,還有左諫議大夫秦檜。這個人也是忠貞之臣,膽略皆堪上乘也。
趙佶聽聞大喜,乃召李綱、秦檜蹬舟說話。自然,張令徽也要派人隨李綱、秦檜等人至船上,以備萬一。李綱乃具道官家聖孝思慕,欲請上皇早還汴京。
趙佶“泣下數行”,又詢近日汴京攻守禦次第事,語漸浹洽。童貫自然也要把陳留、雍丘故事大略說與李綱、秦檜知曉。
他二人皆是神色大變,這才真正相信了郭藥師的精銳戰力,絕非浪得虛名。不說童貫的三千勝捷軍要被人家五百精騎壓製,不得不退守雍丘。
應天府的萬餘大軍,一個時辰就要灰飛煙滅,東道總管胡直孺竟然被人臨陣捉拿。而對方在此戰之初建功的,卻隻有區區百人!
李綱和秦檜對視一眼,得虧郭藥師圍城時候,官家沒有倉促出城東巡。那時不但是應天府不保,恐怕去應天府的路上,朝廷就要被他郭藥師炒個底朝天呢!
趙佶因又提及今日送柔福帝姬、陳家娘子去海州事情,“當時與安兆銘有約,帝姬十六方嫁。此後卻被金人打亂行程,吾女今歲十八矣,吾欲思送她去海州完婚,非有他也。”
什麽叫“非有他也”!這純粹是在欲蓋擬彰也!太上皇顯然明白了大勢所趨,想要在曹孟德或者恆溫之外,找到那個大宋的謝安石而已。
很明顯,安兆銘就是太上皇的謝安石。所以他才要不顧顏麵地送帝姬外嫁!
然而秦檜卻覺得,此事卻大不妥當。
郭藥師再能打,他隻有兩千人。郭藥師想做曹孟德,那也是要遵循大宋的朝廷製度。
可是安兆銘卻有一個海州係在支撐,聽說手下精兵不下數萬。他在海州做的事情,也與大宋製度格格不入。甚至為了堅持他的製度,他還要創辦一所羽山大學培育人材!
這種情況下,他安兆銘又怎麽可能去做甚的謝安!而且就算他做了謝安又如何?前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就是出身謝家把持的北府兵!
秦檜自有渠道得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消息。據說海州兵鋒之銳,甚至還在女真鐵騎之上。可是女真鐵騎都打到汴京了,他海州的勤王之師安在?
這說明,安兆銘並非真的忠於朝廷。這樣的一個人,又怎能用區區一門親事羈縻他?最大可能是未得其利,先見其害也。
安兆銘隻要沒有尚公主,那麽鄆王、康王、信王就與他安兆銘沒有一毛錢關係。他們都是趙家的人,必然要維護趙家的江山社稷,不能大鳴大放地靠近他海州係。
但是安兆銘娶了柔福帝姬,這些人就成了“一家人”的姻親關係。哪怕明知道安兆銘心思不純,那又怎樣?他們一樣可以接納!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從海州那裏得到更多利益。
何況如今郭藥師陳兵汴京,此後他會怎麽做,朝廷完全失了主張。隻是若把柔福帝姬、陳家娘子留在汴京,那麽應該為此犯苦惱的人,一定是郭藥師或者安兆銘。
保不齊,他們二人還要先戰上一場?如此,我大宋朝廷,可坐觀漁利也。
但是這些話,卻不便名言。秦檜於是斯斯艾艾,且言“今官家仁孝,大臣忠義,惟恐有一不當太上皇帝意者,每得詰問之詔輒憂懼不食。
臣竊譬之家長出,而強寇至。子弟之任家事者不得不從宜措置,長者當以其能保田園之計而慰勞之,而不及問細故也。則為子弟者,何所逃其責哉?”
李綱心領神會,又奏“方艱危時,兩宮隔絕。朝廷應副行宮亦豈能無不至者,在聖度燭之耳。今為宗社計,庶事不得不小有更革。太上皇迴鑾,臣謂宜安朝廷之心,勿行細故也。”
趙佶乃“感悟”曰:“卿等輔助皇帝,扞守宗社,有大功也。若能調和朝廷,使無疑阻,當遂書青史,垂名萬世也。”李綱、秦檜感泣再拜。
遂止陳麗卿、柔福東歸海州之議。
太上皇要迴汴京,哪怕柔福帝姬苦苦哀勸,也不能改變趙佶的主意。趙佶依然放不下大宋的江山社稷,也放不下他對兒子的親情。
有他在,郭藥師總要自我節製一二的。趙佶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沒錯。
童貫低頭耷腦地走出雍丘城,和張令徽去協調兩支大軍分路迴汴京的細節。張令徽和胡直孺的一萬大軍,需要落後勝捷軍二十裏行軍,中間以斥候相聯係。
這是童貫能夠做到的最後讓步,少於二十裏,他勝捷軍就完全沒辦法成功布陣。那麽太上皇的安危,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哪怕明知道迴去汴京的下場,童貫依然對趙佶保持著足夠的忠誠。
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正是為此,哪怕童貫一生做下了無數的混賬事,安寧都沒有想要對付他。安寧感動的,也隻是童貫對趙佶的這份純粹的忠誠而已。
童貫會被殺頭的!他的海上之盟,他的北伐失敗,他在汴京的不辭而別,他在宣化門的射殺百姓,每一樣罪責都足夠新的朝廷砍掉他腦袋去立威、泄憤、嫁禍。
要說童貫一輩子混在軍中,開河湟、圖謀大遼、北伐燕雲。他為的就是想要建立不世之功,獲得不世的封賞。然後呢?就是為了能夠免於兔死狗烹的下場!
可是他童貫越努力,卻越是便宜了今日的郭藥師。殺一兩個小吏,並不能為郭藥師帶來什麽聲望。殺大宋的廣陽郡王,才能彰顯一個權臣的無上威嚴!
童貫憂傷地走在迴去汴京的路上,看河畔秋水在行舟之後的迴旋蕩漾,河邊柳絲輕撫馬首,耳畔不時傳來幾聲寒蟬淒切。他忽然生出頓悟的感覺,不禁輕聲笑了出來。
這特喵的人生,可不就是狗咬尾巴,轉了一個圈嘛!
趙佶就在河中的船上,看著越來越近的汴京城,心中忐忑不已。
郭藥師想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安兆銘能答應嗎?趙家一百六十年的社稷江山,這樣下去還能支撐幾年?究竟誰才能做那個中流砥柱的謝安石?
自己也許,該多做出幾份備案才對。
是日,舟停陳留不發。張令徽摸不清頭緒,想要諮詢一下胡直孺,討個主意。但看胡直孺明顯不想和他說話的樣子,張令徽也隻好自己趕去河岸,找童貫交涉。
卻是乾貞記有幾條商船從汴京過來,要接了柔福帝姬和陳氏夫人去海州居住。鄭皇後也要跟過去,因為柔福帝姬要與駙馬安兆銘在海州完婚,就一定需要長輩主持。
張令徽這才恍然大悟,在此前的陳留大戰時,讓自己吃虧的人物不是柔福帝姬,而是安兆銘的妻子陳氏夫人。
陳麗卿的武功,不差她夫君安兆銘幾分!這是汴京城裏悄悄流傳的故事。張令徽此前也隻是當做一個傳奇故事聽聽,一個女人家,又能厲害到什麽地步?
但是此前在陳留的那次交手,卻讓張令徽敗的心服口服。甚至他還要有樣學樣,把這招拿去對付胡直孺,一樣取得戰陣完勝的效果。
對於中途冒出來的陳氏夫人,以及乾貞記的商隊,張令徽的直覺,這事怕是沒有那麽簡單。但他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什麽可以阻止的理由。
郭大帥給他的軍令,就是留住太上皇,別要出意外。至於其他的人和事,都無所謂。
大宋以孝治天下,隻要太上皇迴汴京,那麽汴京城的官家,就不可能繼續抵抗下去。郭大帥以宰執重臣把持國家權柄,就能一展我北地漢兒的豪邁。
甚的女真人,宋人怕他們,我漢人卻是不怕的!
隻要把太上皇和官家在汴京安置好,大宋的那些外臣,也隻能捏著鼻子認慫了。至於什麽漢獻帝“衣帶詔”的故事,那就是個笑話。
大宋如今,最不值錢的就是詔書了。太上皇一紙詔書給了遼國末帝,結果就要內禪退位。官家以蠟丸藏手詔給耶律餘睹,自此就引發了這次金國南侵。
他安兆銘在燕京時,也曾變戲法般往外掏出過“皇帝詔書”,生生唬住了郭大帥。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如今的郭大帥,哪裏不知道要在這些事情上做些防範。
杜絕這種“皇帝手詔”的法子非常簡單,隻要恢複大宋的“祖宗製度”就行!
不經蘭台、相府、樞密用印的“皇帝手詔”,此後將再無半分用處。隻是蘭台、相府、樞密的大印,此後卻都要揣進大帥的懷裏。
仿曹操故事嘛,就一定要仿得生動才對。
就在張令徽狐疑不定時候,汴京方向卻飛奔來一隊人馬,原來是兵部尚書李綱、左諫議大夫秦檜一起帶人過來,想要“迎接”太上皇的輦駕。
得到郭藥師的消息,說是太上皇與東道總管胡直孺等人即日將返迴汴京時,朝廷上下頓時就被兜頭澆下一盆冷水。正在準備東巡應天府的趙桓,也差點就要癱倒地上。
胡直孺什麽情況?難道他也投靠了郭藥師?太上皇不是已經“東巡”了嗎?算算時日,大約也該是在應天府被胡直孺截胡了?
然而胡直孺卻是朝廷的忠貞之臣,不至於做郭藥師、高俅這等下作事情。何況童貫的三千勝捷軍,也堪稱精銳。童貫對太上皇的忠心,世間再無第二人。
胡直孺就算投靠了郭藥師,他若不能斬殺童貫,擊潰勝捷軍,那麽就絕無可能劫持到太上皇的輦駕!吳敏和趙桓商議良久,最後還是派了李綱出來一察究竟。
因為胡直孺前車之鑒,其他的大臣們,實在不能讓趙桓放心了。自告奮勇要隨同李綱一起過來的,還有左諫議大夫秦檜。這個人也是忠貞之臣,膽略皆堪上乘也。
趙佶聽聞大喜,乃召李綱、秦檜蹬舟說話。自然,張令徽也要派人隨李綱、秦檜等人至船上,以備萬一。李綱乃具道官家聖孝思慕,欲請上皇早還汴京。
趙佶“泣下數行”,又詢近日汴京攻守禦次第事,語漸浹洽。童貫自然也要把陳留、雍丘故事大略說與李綱、秦檜知曉。
他二人皆是神色大變,這才真正相信了郭藥師的精銳戰力,絕非浪得虛名。不說童貫的三千勝捷軍要被人家五百精騎壓製,不得不退守雍丘。
應天府的萬餘大軍,一個時辰就要灰飛煙滅,東道總管胡直孺竟然被人臨陣捉拿。而對方在此戰之初建功的,卻隻有區區百人!
李綱和秦檜對視一眼,得虧郭藥師圍城時候,官家沒有倉促出城東巡。那時不但是應天府不保,恐怕去應天府的路上,朝廷就要被他郭藥師炒個底朝天呢!
趙佶因又提及今日送柔福帝姬、陳家娘子去海州事情,“當時與安兆銘有約,帝姬十六方嫁。此後卻被金人打亂行程,吾女今歲十八矣,吾欲思送她去海州完婚,非有他也。”
什麽叫“非有他也”!這純粹是在欲蓋擬彰也!太上皇顯然明白了大勢所趨,想要在曹孟德或者恆溫之外,找到那個大宋的謝安石而已。
很明顯,安兆銘就是太上皇的謝安石。所以他才要不顧顏麵地送帝姬外嫁!
然而秦檜卻覺得,此事卻大不妥當。
郭藥師再能打,他隻有兩千人。郭藥師想做曹孟德,那也是要遵循大宋的朝廷製度。
可是安兆銘卻有一個海州係在支撐,聽說手下精兵不下數萬。他在海州做的事情,也與大宋製度格格不入。甚至為了堅持他的製度,他還要創辦一所羽山大學培育人材!
這種情況下,他安兆銘又怎麽可能去做甚的謝安!而且就算他做了謝安又如何?前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就是出身謝家把持的北府兵!
秦檜自有渠道得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消息。據說海州兵鋒之銳,甚至還在女真鐵騎之上。可是女真鐵騎都打到汴京了,他海州的勤王之師安在?
這說明,安兆銘並非真的忠於朝廷。這樣的一個人,又怎能用區區一門親事羈縻他?最大可能是未得其利,先見其害也。
安兆銘隻要沒有尚公主,那麽鄆王、康王、信王就與他安兆銘沒有一毛錢關係。他們都是趙家的人,必然要維護趙家的江山社稷,不能大鳴大放地靠近他海州係。
但是安兆銘娶了柔福帝姬,這些人就成了“一家人”的姻親關係。哪怕明知道安兆銘心思不純,那又怎樣?他們一樣可以接納!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從海州那裏得到更多利益。
何況如今郭藥師陳兵汴京,此後他會怎麽做,朝廷完全失了主張。隻是若把柔福帝姬、陳家娘子留在汴京,那麽應該為此犯苦惱的人,一定是郭藥師或者安兆銘。
保不齊,他們二人還要先戰上一場?如此,我大宋朝廷,可坐觀漁利也。
但是這些話,卻不便名言。秦檜於是斯斯艾艾,且言“今官家仁孝,大臣忠義,惟恐有一不當太上皇帝意者,每得詰問之詔輒憂懼不食。
臣竊譬之家長出,而強寇至。子弟之任家事者不得不從宜措置,長者當以其能保田園之計而慰勞之,而不及問細故也。則為子弟者,何所逃其責哉?”
李綱心領神會,又奏“方艱危時,兩宮隔絕。朝廷應副行宮亦豈能無不至者,在聖度燭之耳。今為宗社計,庶事不得不小有更革。太上皇迴鑾,臣謂宜安朝廷之心,勿行細故也。”
趙佶乃“感悟”曰:“卿等輔助皇帝,扞守宗社,有大功也。若能調和朝廷,使無疑阻,當遂書青史,垂名萬世也。”李綱、秦檜感泣再拜。
遂止陳麗卿、柔福東歸海州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