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決堤之議


    郭藥師沉吟片刻,也就直話直說:“吳樞密既然這樣說話,郭某也不繞圈子。昔日郭某來投大宋,太上皇甚厚重之,委托郭某為燕京屏障。


    此後或有朝中屢有奸邪之輩進讒,郭某練兵一度受阻,甚至要貼補出俸祿補充軍費。然而郭某就算心中憤慨,那也怨不到太上皇身上,因為太上皇卻信郭某的忠心!


    郭某感激太上皇厚愛,欲傾心報效國家。於是結交平州張覺,想要收迴平、灤、營三州之地,使大宋北疆金甌無缺,為此嘔心氣血兩年也。


    可是他狀元郎卻在張覺起事時,派人一刀斬殺了張覺,郭某兩年心血盡付流水!後來更假太上皇手詔斬殺我常勝軍將士,又施詭計賺了郭某來汴京閑置!


    吳樞密你說,若三月金國南侵時,向使郭某在燕京,他燕京的常勝軍可降金國乎?如此,不但檀州、涿州不會有失,便是易州也絕無降靠金國之理。


    如今河北戰事如此糜爛,其始作俑者,安兆銘乎?此後他與宇文虛中在燕京,一昧使歲幣討好金國,想要乞和,殊不知他這兩年歲幣,卻足足為金國新增了四萬精騎!


    此養虎為患也,朝廷大臣卻紛紛視而不見!縱然他後來又幫朝廷裝備出幾支精兵,打了一兩個勝仗,然而總是於這大局無補的。


    而朝廷卻還在一昧寬容他,任其整軍再戰。結果如何?平定軍一日而下,金國東西兩路大軍在此匯聚,他們兵鋒已經達於汴京了!可朝廷還在戰和不定,狐疑搖擺?


    昨日更是發生那等自相殘殺之舉,汴京百姓一日死傷百餘人。那卻都是我大宋子民!而此後,朝廷放任童貫挾持太上皇潛出汴京,更置太上皇於危地也。


    郭某不才,以為朝廷諸公並安兆銘,皆誤國家也!


    夫痼疾必要施之猛藥也,大宋再也不能這樣虛耗國力了。必得非常製度,使權歸於一鼎,然後才能去除諸弊,救亡國家。此亦曹孟德匡扶漢室也,郭某這才想要勸諫朝廷。”


    吳敏歎了口氣,郭藥師的每句話都能說的理直氣壯,而且實在不好反駁。設若郭藥師在燕京,或者常勝軍不至於投降金國,北方局勢也不會如今這樣糜爛。


    但更大可能是燕京早就丟了,甚至如今金國大軍就該在汴京城下宿營,圖謀攻城。這都是很難說的,因為事情的源頭被安兆銘做了改變,一切假設都沒有發生。


    張覺被殺的事情,吳敏還是後來才得知首尾,據說太上皇也已經寫就了招納張覺的詔書。然而那時張覺叛金,勝負還在兩說!太上皇其實不該如此著急下詔的。


    這也是安兆銘斬殺張覺後,朝廷未多做追究的原因。張覺有成事的可能,那也無非是錦上添花。但他失敗的可能更大,那麽太上皇的手詔就是一個天大的麻煩。


    這些且不要再討論了,總之安兆銘行事如何,吳敏心中自有一杆秤去稱量他。但是郭藥師想要入朝廷為宰執之臣,卻萬萬不可。


    郭藥師與種師道不同,老鍾相公家世的忠誠,朝廷信得過。而且老鍾相公行事,也隻是備為顧問,絕不是郭藥師想要的那種決策朝廷的權柄。


    何況他郭藥師還想要學做曹操那樣的臣子!那卻是連權臣都不算呢,此乃篡臣之謀也。


    “大宋祖宗製度,在於相府、樞密院、三司、禦史台四權共事,其意原本在於減少誤國之策堂皇實行,無論帝王、宰執之臣皆不能肆意妄為也。


    此後王荊公變法,一改製度,使相權獨尊。而朝臣又結黨營私,無所不用其極,於是朝廷法度殘缺。到太上皇時又一昧信賴蔡京、王黼、童貫等人,更至朝廷製度日趨瓦解。


    官家登基後深自不安,乃欲重理元豐製度,以求國家長治久安之策。這中間也有許多挫折,決策狐疑不定的弊端不少。誠如郭太傅說的那樣,庸碌之臣遍及朝堂也。


    然而這些事,卻要循序漸進,急切不得。我輩幸得朝廷信賴,更要廣結同誌,共渡時艱。特別如今金國威脅日重,朝廷更加要精誠團結,以禦敵國。


    故吳某以為,太傅此謀還是心急了些。吳某迴去,定當向官家稟報郭太傅的忠心,使太傅之能,得報效國家也。


    如今戰事緊急,吳某以文臣知樞密院事,自感力不從心。願向官家舉薦郭太傅知樞密院事。至於城外常勝軍、勝捷軍、禁軍,且各立營寨,聽侯朝廷差遣如何?”


    但這事,卻也萬萬不能的!郭藥師可不是那些讀死書的傻子,把兵權丟了跟你去汴京城裏玩宮鬥把戲?安兆銘都不幹的事情,你能指望郭某人去幹?


    “嘿嘿!”郭藥師怒極而笑。“吳樞密是覺得郭某所言虛張聲勢是吧?且不談郭某屬下是否願意在城外甘受朝臣擺布,便是西北城外的金兵鋒銳,又當如何退之?”


    吳敏皺了皺眉頭。你郭藥師攏共就這幾千兵,西北城外隻見塵埃,不察兵鋒,焉知不是疑兵之計?自己開出的條件,已經很誠懇了。難道你郭某人,還有其他意外的存在?


    郭藥師看吳敏的表情,再次嘿嘿一笑。“吳樞密,郭某卻不耐煩這種猜度。直說吧,西北金兵或者兵鋒不足,可是汴京禁軍,又豈敢出城一戰?


    若是敢戰,又何至於被他兵臨城下?若不敢戰,嗬嗬,這汴京的確難攻。可是他金國又何必要攻?如今才九月,黃河之水依然泛濫,高懸汴京三丈有餘。


    若是金兵決堤,使黃河之水盡入汴京,敢問吳樞密,朝廷當何策可以拒之?”


    “豎子敢爾?!”一百五十萬人口,世間最繁華的都市,就要為一個人的野心葬身水底,人或魚鱉!想到大河決堤,水淹汴京的後果,吳敏頓時麵無人色,驚怒交加。


    你郭藥師,難道真為這一己之私,就敢拿整個汴京做關撲嗎?


    然而這卻於郭某何幹?郭藥師不屑道。這都是他們金國人幹的缺德事!說是俺做的?你有證據嗎?哈哈,哈哈!怕了嗎?怕了趕緊迴去商量新條件啊!


    汴京的重臣諸公自然不能爽快答應,因為城下來的不是金兵,哪怕耿南仲都不再感覺害怕。跳起來指責李棁盛言“郭藥師勢大,汴京羸弱,不可不從其便”的胡言亂語。


    李綱更以鄭望之“張皇敵勢,沮損國威”,請罷其戶部尚書銜。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郭藥師是漢人,他這次也是打著勤王的旗號清君側呢。


    郭藥師的這個野心確實過分,朝廷上的權力分配也是僧多粥少,哪能容你一個人乾綱獨斷?但是他若真能做成了,那麽郭藥師依然還是大宋的忠臣。


    哪怕他老郭此後走上曹孟德的路子,那也該是十年、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所以?就算今日就被他郭藥師抓了,自己也不至於落下變節的名聲。依然可以在朝堂上留下容身之地,甚至還能與他郭藥師等輩繼續鬥智鬥勇。


    不是你郭藥師想作曹操就能做到的,昔日的恆溫也相做曹操,可他做到了嗎?還不是被謝安之流活活耗死了!謝安啊!“但使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誰敢說謝安當年,也要在恆溫麵前逢小做低了?


    何況大宋與士大夫共天下,郭藥師完全可以“製科”一下,比如就象張叔夜、安兆銘、馬擴、趙子莊那樣子,也弄個士大夫的身份嘛!


    安兆銘此前在海州幹的事情,可是一點士大夫的形象都沒有。但他參加科舉考了狀元郎,所以他就是朝廷士大夫,就能把不是士大夫的郭藥師玩得團團轉!


    所以,耿南仲和李剛難得又在同一個話題上取得共識。先把李棁、鄭望之扳到,至於白時中、李邦彥,那是太上皇的舊臣,官家自然會給他們謀個去處,根本不勞咱們費心。


    剩下的人?嗯嗯,張邦昌、吳敏而已。圍繞對郭藥師的戰和,朝廷上再次吵成一片。這次無論主戰還是主和,都開始青睞官家車輦東巡狩獵的主張。


    官家不在汴京,郭藥師就絕無可能決堤灌水。他也未必願意守著南城門眼看官家出巡不去追趕的道理。如此,汴京自安也。


    但是這樣,又有新的問題出來。誰從扈,誰守城?官家都走了,那麽所謂汴京守城雲雲,卻是個得其名,而不需擔其事的尷尬角色。


    因為留下的人,無論戰和,都沒有好果子吃。主戰就要麵對郭藥師的怒火,主和就要擔上阿附郭藥師的罵名,被士大夫階層拋他出來,以平息天下人的非議和怒火。


    所以,究竟留下誰據守汴京,總領善後,卻還要大費周章。


    要說李剛已經領了汴京守城防禦使的差遣,自然要他留下。然而李剛卻絕對不願留下,他要領守城防禦使的差遣,為的執掌軍權,保全大宋社稷安危。


    官家既然東巡了,那麽他這個守城防禦使自然也要扈從官家出行,因為汴京的兵權在他手裏,不得不如此爾。再說了,有他和官家在一起,就阻止主和派的人胡亂影響國策。


    趙桓也想要李剛、種師道這些敢戰之人跟隨自己跑路,吳敏這個樞密使掌機速房機密,自然也要帶走。他的意思,卻是留下白時中、李邦彥這樣的臣子比較合適。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走不掉了,因為他爹趙佶已經被郭藥師的手下大將,張令徽所部“護送”到汴京城下。


    一同到達城下的,還有東道總管胡直儒,和他的數千殘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築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瓜三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瓜三閑並收藏築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