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林靈素的情懷


    顧名思義,七星洞由七個山洞組成,因為昔日葛仙翁曾在此煉長生之丹,所以又名“長生洞”。安寧站在長生洞口憑欄俯瞰,足下峭壁林立,令人心悸目眩。


    果然易守難攻之地也。安寧覺得,給他足夠多的手雷和糧食,哪怕這個時代的百萬大軍來攻,他也能一人拒之洞外。何況明教內門,才派出區區幾十人過來?


    大師兄張如晦曾任皇城使,縱然他再不學無術,軍事上的素養也不會太差,起碼不是明教這種烏合之眾能夠媲美。所以俞尊者搶天雷的計劃,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要說昔日張如晦拜在師叔林靈素門下後,據說與師尊林靈素“出則同行,坐則同席”。今年林靈素在汴梁失寵後,他也棄官隨林靈素離開了京師,一路奔波護衛。


    安寧反複打量這位同門大師兄張如晦,總覺得這些故事的背後沒有那麽簡單。


    林師叔的絕活是五雷秘法,大宋的竹火槍就是在今年開始正式定型裝備的。


    然後,林師叔就在汴梁城陷入了是非漩渦。


    然後被迫離開汴梁,皇城使張如晦卻要“棄官”相隨,寸步不離?


    張如晦被安寧盯得局促不安。


    去年春月的閣皂山之行,老張本來是要作為“青年才俊”的主角登場。閣皂山的下屆道門領袖兼職大宋皇城使,無論如何都是閣皂山的造化。


    結果,卻因為安寧的異軍突起,老張早早從主角退位配角。雖然依然保住了下屆道門領袖的位子,但是迴去後的日子著實不太好過。


    張如晦親眼看到呂師伯、安師弟的白日飛升,也感受過趙觀主火繩槍的威懾,更知道自己的道門領袖地位,是用了一半的道門天雷之源換來的。


    這都沒什麽,如今朝廷禁軍也在裝備竹火槍了,林師為之辛苦奔波了四年。


    可是,師尊始終沒有拿出那件真正的天雷神器。張如晦知道,那件天雷之物才是安師弟囂張閣皂山的真正本錢。


    天雷曾在閣皂山的那座山峰上響過,今天也在洞口外響過。


    師尊手裏也有一枚,但自己卻無緣一見。


    林靈素躺在一塊石板上,油盡燈枯,就像一個被人扔掉的破爛口袋。


    多年操縱天雷帶給他的傷害,早已透支他的生命,甚至安寧都不知道他究竟在追求什麽?


    名利?他都有的。成仙,他也知道不可能。


    可他還是做了很多事情。他要滅佛,為此不惜與太子、蔡京、童貫等權貴抵牾。


    他向朝廷推廣天雷、竹火槍,甚至不惜把朝廷耳目推為道門領袖?


    他把道門的老底揭了個幹淨,失去神秘感的道門漸趨沒落,很快被儒家吞並。


    “臣初奉天命而來,為陛下去陰魔、斷妖異,興神霄、建寶籙,崇大道、讚忠賢。”換做別人也就說說,豎個牌坊而已。但他卻把這話看的很真、很重,當成真事去辦。


    這樣就很悲哀。因為本質上,他就是個圈外的人,卻非要把手伸進圈子裏去攪和。


    看到安寧的到來,林靈素的眼中泛起了光彩。


    “老道沒把你的天雷泄密,所以老道的鼻子還能用。不過啊,恐怕今夜之後,你小子再也沒辦法再找老道麻煩了。嗬嗬,嗬嗬。”


    他自認為自己這句話很有趣,枯瘦的胸膛俱裂起伏,嗓子裏發出破舊風箱漏氣後的嘶鳴和嗚咽。


    安寧卻覺得這些話很無趣,歎口氣在他身邊坐下。


    “怎麽弄成這副模樣?”他抬頭問向依然侍立的張如晦,覺得老張也許更加真實些。


    “一言難盡啊。去年世尊迴轉京師,就把竹火槍最後做了修改定型,推廣禁軍。


    然後就開始與佛門鬥法,想要將佛門改流入道。師尊在今上麵前縱言佛門之害。說今雖不可滅佛,也當給予一些矯正。


    請將佛刹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則為德士,皆要留發如道門,頂冠執簡。”


    “切!”安寧被逗樂了。


    原來後世被奉為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大士,這大士一詞還是林師叔的傑作。聽說為此事還引起太子勢力的反彈,曾令十二胡僧並五台二僧,十四高僧聯手與林靈素鬥法京師。最後十二胡僧紛紛落敗,隻有五台山的兩位高僧大能還在苦苦支撐。


    於是林靈素再請造風火洞,燒木炭一千斤,使洞裏表裏通紅。請與兩位高僧大能一起入洞鬥法。良久風火洞已成,林靈素請二僧入火洞,他是火不著衣,道衣更加皎白勝雪。


    但那兩位高僧大能卻打死也不敢進去,情願戴冠、執簡,更請太子幫眾僧贖罪雲雲。


    這故事可真狗血!


    林靈素受自己熱氣囊啟發,以火浣布為道袍,再廣置水晶映照炭火。他自己當然知道炭火的真偽路徑,可那些僧人真要魯莽進去,大約逃不掉當劈柴的下場。


    安寧知道,曆史上曾有“三武一宗”的滅佛故事,但是最終都失敗了。甚至每次滅佛之後,都讓佛門更加乖巧虛偽,然後卷土重來,為害也更劇烈。


    其中北魏太武帝滅佛,主要是為了抓丁,他曾下詔五十歲以下的和尚必須還俗服役。


    北周武帝滅佛是想要救災。其時佛門非但不去賑災,反而趁機吞並災民土地,吸納無賴紈絝盜匪入佛門避難。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意思。


    唐武宗滅佛是為了搶錢。經安史之亂後,國庫空虛,朝廷無力維持,而佛門卻富得流油。那年代最有錢人家莫過佛門,所謂“會昌法難”,根本就是收佛門財貨充盈國庫。


    周世宗滅佛則是為了出氣。那個戰亂時代裏,百姓流離失所,千裏白骨。佛門卻關起院門修清淨,甚至漸漸成為藏汙納垢之所,作奸犯科者比比皆是,周世宗對此恨之入骨。


    那麽,今日的林師叔滅佛又所謂何來?


    “今歲初京師大水,師尊徒步去城上做法,然而大水不退。師尊以為此乃天怒未息之兆,乃請太子蹬城祭拜,謝罪四方神靈,其後京師大水果然消退。


    然而此事卻讓太子更加惡了師尊,遂陰使役夫愚民爭舉梃杖驅逐師尊。太子並蔡相等人也在朝堂上爭相詆毀,今上狐疑不定。


    其後師尊又上疏言,國難將至,力請遷都避之。今上遂惡之,欲遣師尊南返。


    師尊乃封今上前後宣賜之物約三百擔,一無所用,請迴納宮中。隻與弟子共攜出行衣被出京師,今上遣人宣召,師尊依然不迴。”


    呃!安寧以手撫額,慨歎不已。


    林師叔在汴梁城幹了不少不著調的事情,但是他真正惡了趙佶的,恐怕還是勸趙佶遷都這件事。


    因為,這可是老趙的瘡疤呢!


    昔日父親安郊的那句“穆若之容,不合相法,當有播遷之厄”,就像一根刺紮入趙佶心中,難以化解。因為這事,已經被記入正史了!


    現在林師叔又繼續勸他遷都,可不就是坐實了他的“播遷之厄”嘛。


    這可是皇家顏麵呢,被人家啪啪地反複狂扇。


    所以林師叔這黑鍋背的,果然係出同門也。


    林靈素本來半眯縫眼睛休息,這時忽然睜開眼睛看著安寧。


    “安師侄,老道曉得你是天縱之才,很多事情看的比老道透徹。


    可你知道老道為什麽要滅佛嗎?因為這天下要亂了!


    北麵的大遼立國兩百年,當年騎射何等厲害,我大宋可與爭鋒嗎?


    他們卻被女真人一鼓下之!七十萬大遼驍騎就被兩萬女真人禍害了。


    換成我大宋今日禁軍,又當如何?


    如今大遼眼看就要沒了,難道那女真,就不會羨慕我中原的花花世界?


    老道在京師呆了四年多,親眼看著我大宋朝野早已亂到根子了。


    河北盜匪四起,江南明教猖獗。朝廷卻不思進取,一昧豐大豫享。


    什麽豐大豫享?不就是風花雪月嘛!


    老道沒怎麽認真讀書,少年曾從遊東坡先生,也知道什麽叫家國情懷。


    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朝廷的正事。


    可這事真有那麽難辦嗎?


    不是的!其實百姓要求不多,有衣食,有公平就好。很容易就能做好這些事的。


    可朝廷的諸公,從帝王將相算起,一直到開封府的衙役書辦,他們就是做不好!


    你道為何?私心太重啊。天子、重臣都把公心拋去一邊,各謀私利,互相攻伐。這才是天下暗弱,百姓流離失所的本源。


    別人如何,老道說不得他們。可是老道這幾年也是受了朝廷俸祿供養的,老道就不能白拿這俸祿,總要為這世間做點事情。


    這才頂著那麽多惡名,也要幫朝廷定了竹火槍、天雷等物。


    說到底,也無非就是盤算,哪怕那一天真來了,我朝廷的禁軍也能多抗他女真人幾日。讓京師的百姓,也多些逃難的機會。


    老道就這麽一點小心思,卻也總是不能如意。


    所以安師侄,你將來無論怎樣打算,林師叔都要求你一件事。真到了不可言的地步,勿要輕易棄了京師的百姓不顧。


    有罪的都是那些權貴,百姓何辜啊。


    再說道滅佛,安師侄你是知道的,我道門傳統,就是盛世入山修真,亂世出山救濟黎民。


    可是那佛門,卻是與我道門大不同。


    他們是盛世出來圈地摟錢,享受百姓供奉。亂世時就關起院門清修,不再過問人間疾苦。甚至還要藏汙納垢,作奸犯科。


    我大宋要這樣的佛門有何用處啊?!


    若是天下真就一直太平也罷了,可這天下已經危殆了!


    老道就想著把他們都攬入道門,天下亂的時候,咱們也好一起出來濟世救民,多份力氣,這又哪裏錯了?”


    林靈素伸出枯瘦手掌拍打石板,想要表示氣憤,可惜他連氣憤的力氣,也快耗幹了。


    “如晦呀,汝從為師多年,我也不管你的來曆打算,隻管把為師道法門盡數付你。這洞裏尚有六印九符並六丁妙用的神機,汝世代隻得傳一人,無致輕泄。


    此外,為師心口藏天雷一枚,是你安師弟信物。他日來取時,便依約分付與他。


    若為師看,這道門天雷之源,也不要拘泥一半,能多配置些就給他多配了,這是要大用這天下的。汝將來也終究要為朝廷全節大忠的,此事並不衝突。


    無論世道如何,我閣皂山道門世代忠於朝廷,憐憫百姓的道統,也不要說丟就丟了。”


    林靈素又喘息一陣子,道:“我去後,汝可於靈官山那裏掘地五尺,掘見了石龜蛇,就把我葬了,葬畢速去,勿要迴首。”


    是夜三更再次醒來,林靈素堅持要坐起更衣,索筆墨題詩雲:


    四十五年務生,浮名薄利崢嶸。要說神仙門路,中秋月下三更。


    安寧長長歎息一聲,提衣襟下山,牽了二嘎再次登船北行。


    這就是個麻煩!


    如今他還要再去汴梁走走看看,是不是真有需要他不離不棄的無辜存在?


    是夜風清月白,江上忽聞雷鳴滾滾,林靈素稽首而化。


    林靈素再求點讚,求收藏,求推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築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瓜三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瓜三閑並收藏築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