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轉移話題,說起正事:“今天我們討論個事,希望眾卿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各大臣聽得可以擺脫田竇紛爭,都長出了一口氣。
隻聽皇帝繼續說道:“自高祖以來,漢匈和親,但他們反複無常。三年前,匈奴再次向漢求親,大家說以和為貴,我們贈與匈奴大量的財物,開通邊境關市。但他們次年就入侵上穀,殺掠吏民。直到驍騎將軍李廣屯兵雲中,車騎將軍程不識屯兵雁門,他們才收斂了點。前些天雁門尉使迴京述職,自六月兩位將軍調任京城,匈奴人又屢次侵犯邊境,眾位卿家可有良策。”
禦史大夫韓安國說道:“我們到長途奔襲,到千裏之外的土地上作戰,地利不屬於自己,隻怕難以取得勝利,就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一樣,臣主張與匈奴和親。”
韓安國剛剛踢了個皮球給皇帝,被皇帝委婉批評,這時候主動發表意見,畢竟這是漢朝立國以來六七十年不變的政策,舊例不可破,料得不會有錯。大多數朝臣紛紛附和韓安國。
武帝聽著不高興,斥責道:“十年前,匈奴入侵雁門,太守馮敬力戰而死,他之前職位也是禦史大夫!”
韓安國又碰到個釘子,隻聽皇帝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都想過安穩日子,可現在匈奴人正笑話這漢家無能呐!”不由背脊發汗。
眾人不知道皇帝的確切意圖,但也聽出皇帝對匈奴人言語不善,唯恐一開口皇帝就派到自己,都三緘其口,靜待下文。
果然聽得皇帝繼續說道:“前些天,雁門太守王恢托都尉捎來密信,我們要與匈奴做一次了斷。”
竇嬰聽到這裏,胸口氣血翻騰,站出來說道:“縣官!與匈奴戰,某請戰,願為先鋒。”
皇帝讚許微笑,道:“魏其侯勇氣可嘉,屆時自有重托。”
稍作停頓,又道:“大家聽聽前線來的尉使給大家介紹情況。”
“匹夫之勇,好戰引禍。縣官,萬萬不可啊!”反對的人是汲黯,他推崇道家學說,認為治官理民,力求清靜少事。汲黯很注重誌氣節操,自尊自重人尊重,武帝很是敬重他,不過汲黯是學都黃老,無為而治,與武帝誌趣不同,並且說話多又剛又直,如果劉徹不是雄主,還真難以忍受。所以武帝雖然對汲黯倍加禮敬,但往往說的話都不怎麽聽都進,現在汲黯諫阻對戰匈奴戰略,武帝認為是他膽怯無能,更少難以入耳。
田蚡看汲黯罵竇嬰,不由暗爽,眉目挑動,結果汲黯發現了,也不給他顏色一並開涮:“在其位不謀其政,還說自己是安樂丞相,喜好聲色,成何體統!”用的恰是田蚡剛說的話,罵的他臉由粉轉紅最後憋成褐色。
武帝心下暗笑,圓場說剛那事過去了,這次朕招迴雁門都尉進京,給百官介紹邊防前線的情況,大家當場討論討論。都尉是秦漢時代重要的中高級武官,輔助太守主管軍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掌皇帝所乘車輛的奉車都尉,掌副車之馬者稱駙馬都尉,掌樂府的協律都尉等)。
門外響起一串“宣雁門尉使覲見”的傳喚聲,不一會等待在外的易立就進入大殿。
一直隱藏在眾人身後的朱買臣突然說道:“這人昨晚在丞相家一直跟灌夫喝過很多酒,談論了好久嗎?他應該知道灌夫為什麽撒潑發酒瘋!”
武帝不知道朱買臣對灌夫取笑自己已經恨之入骨,看灌夫罵座的事就要不了了之,故意這樣問了一問。隻是以為這個迂腐的老儒生死腦筋,認死理,對易立說道:“易都尉你說說,你對灌夫罵座怎麽看?”
竇嬰聽朱買臣又提起罵座的事,心裏暗暗叫苦,此人言語一個不對,隻怕灌夫難逃罪責。
隻聽易立說道:“昨晚喝酒那人?他喜歡發酒瘋,吹牛損人亂說話!不過在前線兵營裏,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弟兄們經常喝酒打架甚至動刀子的,但是匈奴一來,大家還是並肩上的兄弟。”
田蚡聽了大是不爽,連帶瞪了一眼朱買臣。眾人聽得一個小小外地武官侃侃而談,無意中頂撞了位高權重的丞相,心底暗笑\"太幼稚了\"。
易立卻不知道此中彎繞,繼續說道:“所以巨子希望大家兼愛非攻,都能退讓一步,化幹戈為玉帛。”武帝聽了暗自高興,現在要的是眾將的團結一致,即使帝王術要製衡至少表麵要勁往一處使!
皇帝說道:“匈奴肆虐嗜血,反複無信,你跟大家說說前線情況。”
易立說道:“以前匈奴人出沒無常,劫掠邊民。最近我們摸清了他們偷襲的規律,做好防範。基本可以防守住了。”
武帝問道:“如果我軍入胡地追擊,結果會怎樣?”
易立沉吟道:“我們馬匹不行,耐力還可以但速度不夠,明著一追一逃,隻怕收益不大。”
武帝知道,雖然從文帝景帝開始,漢朝就注重養馬事業,無奈品質所限,漢馬力大耐勞,適於拉車拖貨,卻不擅長奔襲。想了想問道:“那我們誘敵深入,你覺得在哪裏最好?”
易立接下來說的卻讓武帝很不高興:“我們隻要能製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打仗不是為了多殺人啊。更不應以窮兵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不管什麽戰爭,總是給人民帶來災難。”
武帝聽得這話,大不對胃口,拂袖入內,朝會不歡而散。
田蚡垂頭喪氣,走出宮門,心想今日廷議,除自己與竇嬰外,發言的那幾個人,汲黯、鄭當時都向著竇嬰,韓安國模棱兩可,皇上多半也是向著灌夫,頂多兩不相幫。就是那個莽夫尉史,位卑言輕,也是個滅火的,思來想去,心中很是是憤懣。
恰好走到宮門外下馬碑,看見了韓安國,急忙叫住,近前和他同車迴去。田蚡坐在車中,對韓安國埋怨說:\"長孺理應幫我修理那掉毛的老禿毛,為什麽首鼠(躊躇)兩端?”
韓安國被批正暗自鬱悶,又被責怪,沉默了很久,但仍然耐心辯解。對田蚡說道:\"閣下為什麽不自己自尊自重一些?魏其侯說你的缺點,就該去了烏紗,連帶印信交迴給皇上,就說:‘我有幸讓皇上信任,擔任宰相,本來怕難以勝任,魏其侯所說的都對。’這樣皇上一定對你的謙讓高興,極意挽留你。那竇嬰必然羞愧難當。現在別人說你缺點,你也揭他的短,就好像潑婦罵街,又有什麽好說的?”
田蚡聽了這話,趕緊向韓安國道歉說:“兄弟你說的是,當時爭得急躁糊塗,沒能想到這辦法。”
漢武帝這個朝廷辯論明麵上好像就這樣不了了之,這一迴合,好像是竇嬰勝了。
整個事情卻還沒完!竇嬰跟田蚡他們兩個之間,本來沒有正麵衝突,但在朝廷辯論的時候兩人把臉皮徹底抓破了。田蚡一路暗暗思量,事已至此,如果不能殺了灌夫,肯定要被人恥笑。
隻聽皇帝繼續說道:“自高祖以來,漢匈和親,但他們反複無常。三年前,匈奴再次向漢求親,大家說以和為貴,我們贈與匈奴大量的財物,開通邊境關市。但他們次年就入侵上穀,殺掠吏民。直到驍騎將軍李廣屯兵雲中,車騎將軍程不識屯兵雁門,他們才收斂了點。前些天雁門尉使迴京述職,自六月兩位將軍調任京城,匈奴人又屢次侵犯邊境,眾位卿家可有良策。”
禦史大夫韓安國說道:“我們到長途奔襲,到千裏之外的土地上作戰,地利不屬於自己,隻怕難以取得勝利,就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一樣,臣主張與匈奴和親。”
韓安國剛剛踢了個皮球給皇帝,被皇帝委婉批評,這時候主動發表意見,畢竟這是漢朝立國以來六七十年不變的政策,舊例不可破,料得不會有錯。大多數朝臣紛紛附和韓安國。
武帝聽著不高興,斥責道:“十年前,匈奴入侵雁門,太守馮敬力戰而死,他之前職位也是禦史大夫!”
韓安國又碰到個釘子,隻聽皇帝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都想過安穩日子,可現在匈奴人正笑話這漢家無能呐!”不由背脊發汗。
眾人不知道皇帝的確切意圖,但也聽出皇帝對匈奴人言語不善,唯恐一開口皇帝就派到自己,都三緘其口,靜待下文。
果然聽得皇帝繼續說道:“前些天,雁門太守王恢托都尉捎來密信,我們要與匈奴做一次了斷。”
竇嬰聽到這裏,胸口氣血翻騰,站出來說道:“縣官!與匈奴戰,某請戰,願為先鋒。”
皇帝讚許微笑,道:“魏其侯勇氣可嘉,屆時自有重托。”
稍作停頓,又道:“大家聽聽前線來的尉使給大家介紹情況。”
“匹夫之勇,好戰引禍。縣官,萬萬不可啊!”反對的人是汲黯,他推崇道家學說,認為治官理民,力求清靜少事。汲黯很注重誌氣節操,自尊自重人尊重,武帝很是敬重他,不過汲黯是學都黃老,無為而治,與武帝誌趣不同,並且說話多又剛又直,如果劉徹不是雄主,還真難以忍受。所以武帝雖然對汲黯倍加禮敬,但往往說的話都不怎麽聽都進,現在汲黯諫阻對戰匈奴戰略,武帝認為是他膽怯無能,更少難以入耳。
田蚡看汲黯罵竇嬰,不由暗爽,眉目挑動,結果汲黯發現了,也不給他顏色一並開涮:“在其位不謀其政,還說自己是安樂丞相,喜好聲色,成何體統!”用的恰是田蚡剛說的話,罵的他臉由粉轉紅最後憋成褐色。
武帝心下暗笑,圓場說剛那事過去了,這次朕招迴雁門都尉進京,給百官介紹邊防前線的情況,大家當場討論討論。都尉是秦漢時代重要的中高級武官,輔助太守主管軍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掌皇帝所乘車輛的奉車都尉,掌副車之馬者稱駙馬都尉,掌樂府的協律都尉等)。
門外響起一串“宣雁門尉使覲見”的傳喚聲,不一會等待在外的易立就進入大殿。
一直隱藏在眾人身後的朱買臣突然說道:“這人昨晚在丞相家一直跟灌夫喝過很多酒,談論了好久嗎?他應該知道灌夫為什麽撒潑發酒瘋!”
武帝不知道朱買臣對灌夫取笑自己已經恨之入骨,看灌夫罵座的事就要不了了之,故意這樣問了一問。隻是以為這個迂腐的老儒生死腦筋,認死理,對易立說道:“易都尉你說說,你對灌夫罵座怎麽看?”
竇嬰聽朱買臣又提起罵座的事,心裏暗暗叫苦,此人言語一個不對,隻怕灌夫難逃罪責。
隻聽易立說道:“昨晚喝酒那人?他喜歡發酒瘋,吹牛損人亂說話!不過在前線兵營裏,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弟兄們經常喝酒打架甚至動刀子的,但是匈奴一來,大家還是並肩上的兄弟。”
田蚡聽了大是不爽,連帶瞪了一眼朱買臣。眾人聽得一個小小外地武官侃侃而談,無意中頂撞了位高權重的丞相,心底暗笑\"太幼稚了\"。
易立卻不知道此中彎繞,繼續說道:“所以巨子希望大家兼愛非攻,都能退讓一步,化幹戈為玉帛。”武帝聽了暗自高興,現在要的是眾將的團結一致,即使帝王術要製衡至少表麵要勁往一處使!
皇帝說道:“匈奴肆虐嗜血,反複無信,你跟大家說說前線情況。”
易立說道:“以前匈奴人出沒無常,劫掠邊民。最近我們摸清了他們偷襲的規律,做好防範。基本可以防守住了。”
武帝問道:“如果我軍入胡地追擊,結果會怎樣?”
易立沉吟道:“我們馬匹不行,耐力還可以但速度不夠,明著一追一逃,隻怕收益不大。”
武帝知道,雖然從文帝景帝開始,漢朝就注重養馬事業,無奈品質所限,漢馬力大耐勞,適於拉車拖貨,卻不擅長奔襲。想了想問道:“那我們誘敵深入,你覺得在哪裏最好?”
易立接下來說的卻讓武帝很不高興:“我們隻要能製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打仗不是為了多殺人啊。更不應以窮兵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不管什麽戰爭,總是給人民帶來災難。”
武帝聽得這話,大不對胃口,拂袖入內,朝會不歡而散。
田蚡垂頭喪氣,走出宮門,心想今日廷議,除自己與竇嬰外,發言的那幾個人,汲黯、鄭當時都向著竇嬰,韓安國模棱兩可,皇上多半也是向著灌夫,頂多兩不相幫。就是那個莽夫尉史,位卑言輕,也是個滅火的,思來想去,心中很是是憤懣。
恰好走到宮門外下馬碑,看見了韓安國,急忙叫住,近前和他同車迴去。田蚡坐在車中,對韓安國埋怨說:\"長孺理應幫我修理那掉毛的老禿毛,為什麽首鼠(躊躇)兩端?”
韓安國被批正暗自鬱悶,又被責怪,沉默了很久,但仍然耐心辯解。對田蚡說道:\"閣下為什麽不自己自尊自重一些?魏其侯說你的缺點,就該去了烏紗,連帶印信交迴給皇上,就說:‘我有幸讓皇上信任,擔任宰相,本來怕難以勝任,魏其侯所說的都對。’這樣皇上一定對你的謙讓高興,極意挽留你。那竇嬰必然羞愧難當。現在別人說你缺點,你也揭他的短,就好像潑婦罵街,又有什麽好說的?”
田蚡聽了這話,趕緊向韓安國道歉說:“兄弟你說的是,當時爭得急躁糊塗,沒能想到這辦法。”
漢武帝這個朝廷辯論明麵上好像就這樣不了了之,這一迴合,好像是竇嬰勝了。
整個事情卻還沒完!竇嬰跟田蚡他們兩個之間,本來沒有正麵衝突,但在朝廷辯論的時候兩人把臉皮徹底抓破了。田蚡一路暗暗思量,事已至此,如果不能殺了灌夫,肯定要被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