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看了一眼李洪熙,這孩子雖然很少參加南書房的內閣議政。
可是不管是在南書房還是在朝堂,但凡裏麵有他,總是要鬧出一些事情來。
今天鬧了這一出,雖然大家都沒有在提起,但是昭帝相信他們內心都有了警醒。
哪有好做和不好做的事情,就算不想做,也不能隱瞞朝廷,隱瞞陛下。
自古以來吃誰的飯,受誰的管。說好聽的也就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你這倒好,二十多年了,竟然連提都不提,昭帝縱然有錦衣衛,但是不可能事事操勞,養你們這些大臣們是做什麽用呢?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不再提起這事,但是大家都知道,昭帝已經記在心裏。
從昭帝沒有懲治李洪熙就能看出來,在南書房裏竟然想要抽打為國分憂小二十年的戶部尚書。
趙鴻儒雖然剛剛從柳正卿手裏接過戶部,而且就在這幾天就能如此了解戶部的具體數據相對來說已經可以了。
而原本的戶部尚書柳正卿就因為江州貪腐案,被牽扯進去。
已經罷官在家賦閑,而趙鴻儒去年把禮部交接給了自己的學生喬文淵,自己遊曆了。
剛剛迴京就接替了柳正卿,就任了戶部尚書一職,而他的女兒就是曾經的懿文太子的側妃華嬪,他的外孫就是淮王蕭明睿。
這樣的人被李洪熙揪著差點打了,而昭帝卻一字不提,試想一下昭帝有沒有記在心裏。
看來以後不僅是各地州府要整頓吏治,以後朝堂之內他們這些大臣們若是還是像往常那般。
隻怕是不行了,以後朝堂隻會留下一些辦實事的臣子了。
“廉郡王,你還有什麽要說的?”昭帝收迴巡視一圈的眼神最後鎖定在李洪熙身上。
“陛下,臣有幸被陛下點為恩科主考,那麽臣想全權處理這次恩科。”李洪熙想了想說道。
“嗯?你這是何意?”昭帝皺眉,這孩子又要搞什麽幺蛾子,昭帝現在都有些害怕了。
“臣不想如往日那般為朝廷選仕,臣想通過出題,出身,品德等多個方麵選拔一些真正能為朝廷辦事的學子。”李洪熙繼續說道。
隻靠八股文能選出多少能臣幹吏?李洪熙打算出題作為篩選。
然後再從裏麵選出人才出來,未來的大乾缺少的是地方官,一旦選上直接補缺。
而不是像以往那般,一等了就是短些半年,長些的話,可能就是一輩子。
從地方上曆練一番,從優調迴京師任官,而不是隻靠八股文。
而且從中李洪熙還能選出一些那些比較喜歡研究奇淫技巧的人才出來放入科學院裏。
“恩科取仕,代表的是朝廷對學子的看重和恩尚,廉郡王隨意處理?是拿天下學子當做兒戲嗎?”吏部尚書陳輔臣繼續說道。
李洪熙看了一眼陳輔臣,做了這麽多年的吏部尚書,他不知道吏部的痛點在哪裏?
“陳大人,現在吏部有多少翰林學子在等著補缺?”李洪熙問道。
“在冊的有三百一十二人。”陳輔臣連忙說道,沒有絲毫猶豫,可見他一直都是謹記於心。
“最長的等了多久?”
“這,”陳輔臣沉默了,不是他不知道,正是因為他知道,可是哪有那麽多的缺啊,朝廷命官一個蘿卜一個坑,沒人走自然沒有那麽多缺。
“他們先任翰林學子由朝廷養著,等到有缺自然補上可,自古以來都是這般。而且他們也參與史書編修,修書等。”陳輔臣繼續道。
“他們做了一手好的八股文,就能做好一個地方官嗎?現在江州有多少缺要補?那些翰林學子若是去了。
會不會像以前一樣呢?今年整頓江州吏治,明年其他州府也要同步整頓,到時候有多少個缺空出來?
陳大人,我們要為朝廷想,為大乾想,怎麽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而不是知難而退或是明知其不可為,而安之。
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這六部以後每年都要進行自查,自省,自我改革。
而不是一味的仿前朝舊製,古人為何寫史,記史。是為了讓我們以史為鑒,好的我們要延續用,不好的我們要廢除掉,要改革。”李洪熙說道。
“廉郡王此話差異,前朝的舊製是好的,錯的不過是天子用錯了人,他們任人唯親,應當自食惡果。”張廷玉連忙反駁道。
李洪熙再次看向張廷玉,這個張廷玉可以啊,他也是個讀史的人啊。
李洪熙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他喜歡這個恩科狀元,他是有獨特見識的,李洪熙不懂的太多了,而且你仔細聽就能看出來他的話漏洞百出。
因為他就是打螺絲的出身,麵對政治他一竅不通,所以隻能用一些華而不實的詞藻加以修飾。
但是人家張廷玉一看就是認真的讀史的人,製度體係從來就沒有完美的,而裏麵關鍵就是在於帝王如何駕馭,任用人才。
“不錯,廷玉你是人才。”李洪熙不由的誇獎道。
“廉郡王這是南書房莫要孟浪。”蕭明軒看著李洪熙腦門一黑,情不自禁的怒斥道。
“咳。”
李洪熙聽了蕭明軒的話,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尷尬。
“你說的是沒錯,製度是對的,但它是不是完善的呢?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而史書記載人不穿衣,以生肉為食,這是製度。
後來為何穿衣,而且吃熟食?是因為人是一個演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吸取教訓,用好的,廢棄壞的。
自古朝代更迭也是這般,我們要從中吸取好的,防止壞的,怎麽防止?就是自省,自查。
你說前朝天子任人唯親,才導致了諸侯強,而主卑!前朝開國皇帝周天子呢?他分封天下是錯的?
你別說話,先聽孤說完,不同時代,不同的時間用什麽樣製度,我們做臣子要多提建議,防患於未然。
製度自古以來沒有完善的,但是我們要勇於自省自查從而發現弊端而進行改變,你說戶部現在完善嗎?
陛下在惠昭十七年下的旨到現在有幾個州府推行了?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是真不知道?孤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但是怎麽防止這樣事情不在發生,吏部有沒有弊端?謝林你等了幾年?”李洪熙問道。
“迴廉郡王的話,臣是惠昭二十八一甲三名臣等快十一年了。”謝林聽的正是炯炯有神的時候,突然被廉郡王李洪熙點名,連忙起身迴答。
“謝林怎麽樣?孤認為他個好的,可是在吏部等了十一年,一個人又有多少十一年?
若是朝堂百官盡心盡力,若是各地州府為官清廉,孤不說這話,孤寧願讓謝林在等兩個十一年,甚至三個十一年!可是,孤去了一趟江州。”李洪熙說完突然發現他們都低下了頭,在看陛下,在看蕭明軒都聽的津津有味。
(錯別字,先不改,馬上來不及了,我看看能不能在更一章。)
可是不管是在南書房還是在朝堂,但凡裏麵有他,總是要鬧出一些事情來。
今天鬧了這一出,雖然大家都沒有在提起,但是昭帝相信他們內心都有了警醒。
哪有好做和不好做的事情,就算不想做,也不能隱瞞朝廷,隱瞞陛下。
自古以來吃誰的飯,受誰的管。說好聽的也就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你這倒好,二十多年了,竟然連提都不提,昭帝縱然有錦衣衛,但是不可能事事操勞,養你們這些大臣們是做什麽用呢?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不再提起這事,但是大家都知道,昭帝已經記在心裏。
從昭帝沒有懲治李洪熙就能看出來,在南書房裏竟然想要抽打為國分憂小二十年的戶部尚書。
趙鴻儒雖然剛剛從柳正卿手裏接過戶部,而且就在這幾天就能如此了解戶部的具體數據相對來說已經可以了。
而原本的戶部尚書柳正卿就因為江州貪腐案,被牽扯進去。
已經罷官在家賦閑,而趙鴻儒去年把禮部交接給了自己的學生喬文淵,自己遊曆了。
剛剛迴京就接替了柳正卿,就任了戶部尚書一職,而他的女兒就是曾經的懿文太子的側妃華嬪,他的外孫就是淮王蕭明睿。
這樣的人被李洪熙揪著差點打了,而昭帝卻一字不提,試想一下昭帝有沒有記在心裏。
看來以後不僅是各地州府要整頓吏治,以後朝堂之內他們這些大臣們若是還是像往常那般。
隻怕是不行了,以後朝堂隻會留下一些辦實事的臣子了。
“廉郡王,你還有什麽要說的?”昭帝收迴巡視一圈的眼神最後鎖定在李洪熙身上。
“陛下,臣有幸被陛下點為恩科主考,那麽臣想全權處理這次恩科。”李洪熙想了想說道。
“嗯?你這是何意?”昭帝皺眉,這孩子又要搞什麽幺蛾子,昭帝現在都有些害怕了。
“臣不想如往日那般為朝廷選仕,臣想通過出題,出身,品德等多個方麵選拔一些真正能為朝廷辦事的學子。”李洪熙繼續說道。
隻靠八股文能選出多少能臣幹吏?李洪熙打算出題作為篩選。
然後再從裏麵選出人才出來,未來的大乾缺少的是地方官,一旦選上直接補缺。
而不是像以往那般,一等了就是短些半年,長些的話,可能就是一輩子。
從地方上曆練一番,從優調迴京師任官,而不是隻靠八股文。
而且從中李洪熙還能選出一些那些比較喜歡研究奇淫技巧的人才出來放入科學院裏。
“恩科取仕,代表的是朝廷對學子的看重和恩尚,廉郡王隨意處理?是拿天下學子當做兒戲嗎?”吏部尚書陳輔臣繼續說道。
李洪熙看了一眼陳輔臣,做了這麽多年的吏部尚書,他不知道吏部的痛點在哪裏?
“陳大人,現在吏部有多少翰林學子在等著補缺?”李洪熙問道。
“在冊的有三百一十二人。”陳輔臣連忙說道,沒有絲毫猶豫,可見他一直都是謹記於心。
“最長的等了多久?”
“這,”陳輔臣沉默了,不是他不知道,正是因為他知道,可是哪有那麽多的缺啊,朝廷命官一個蘿卜一個坑,沒人走自然沒有那麽多缺。
“他們先任翰林學子由朝廷養著,等到有缺自然補上可,自古以來都是這般。而且他們也參與史書編修,修書等。”陳輔臣繼續道。
“他們做了一手好的八股文,就能做好一個地方官嗎?現在江州有多少缺要補?那些翰林學子若是去了。
會不會像以前一樣呢?今年整頓江州吏治,明年其他州府也要同步整頓,到時候有多少個缺空出來?
陳大人,我們要為朝廷想,為大乾想,怎麽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而不是知難而退或是明知其不可為,而安之。
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這六部以後每年都要進行自查,自省,自我改革。
而不是一味的仿前朝舊製,古人為何寫史,記史。是為了讓我們以史為鑒,好的我們要延續用,不好的我們要廢除掉,要改革。”李洪熙說道。
“廉郡王此話差異,前朝的舊製是好的,錯的不過是天子用錯了人,他們任人唯親,應當自食惡果。”張廷玉連忙反駁道。
李洪熙再次看向張廷玉,這個張廷玉可以啊,他也是個讀史的人啊。
李洪熙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他喜歡這個恩科狀元,他是有獨特見識的,李洪熙不懂的太多了,而且你仔細聽就能看出來他的話漏洞百出。
因為他就是打螺絲的出身,麵對政治他一竅不通,所以隻能用一些華而不實的詞藻加以修飾。
但是人家張廷玉一看就是認真的讀史的人,製度體係從來就沒有完美的,而裏麵關鍵就是在於帝王如何駕馭,任用人才。
“不錯,廷玉你是人才。”李洪熙不由的誇獎道。
“廉郡王這是南書房莫要孟浪。”蕭明軒看著李洪熙腦門一黑,情不自禁的怒斥道。
“咳。”
李洪熙聽了蕭明軒的話,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尷尬。
“你說的是沒錯,製度是對的,但它是不是完善的呢?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而史書記載人不穿衣,以生肉為食,這是製度。
後來為何穿衣,而且吃熟食?是因為人是一個演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吸取教訓,用好的,廢棄壞的。
自古朝代更迭也是這般,我們要從中吸取好的,防止壞的,怎麽防止?就是自省,自查。
你說前朝天子任人唯親,才導致了諸侯強,而主卑!前朝開國皇帝周天子呢?他分封天下是錯的?
你別說話,先聽孤說完,不同時代,不同的時間用什麽樣製度,我們做臣子要多提建議,防患於未然。
製度自古以來沒有完善的,但是我們要勇於自省自查從而發現弊端而進行改變,你說戶部現在完善嗎?
陛下在惠昭十七年下的旨到現在有幾個州府推行了?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是真不知道?孤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
但是怎麽防止這樣事情不在發生,吏部有沒有弊端?謝林你等了幾年?”李洪熙問道。
“迴廉郡王的話,臣是惠昭二十八一甲三名臣等快十一年了。”謝林聽的正是炯炯有神的時候,突然被廉郡王李洪熙點名,連忙起身迴答。
“謝林怎麽樣?孤認為他個好的,可是在吏部等了十一年,一個人又有多少十一年?
若是朝堂百官盡心盡力,若是各地州府為官清廉,孤不說這話,孤寧願讓謝林在等兩個十一年,甚至三個十一年!可是,孤去了一趟江州。”李洪熙說完突然發現他們都低下了頭,在看陛下,在看蕭明軒都聽的津津有味。
(錯別字,先不改,馬上來不及了,我看看能不能在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