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廉郡王不知所謂,杖殺天子親衛,藐視皇家威儀,此勢斷不可長。”王承恩叩首哭泣道。


    而一旁的並未出列的監察禦史劉夏明看到他的上司和同僚都已經下場,斟酌一下用詞後,連忙也出列跪地。


    “臣劉夏明也彈劾廉郡王藐視是祖訓,昨日臣親眼看到阻攔叩闕,根據祖訓,無故阻攔叩闕,當,斬立決。”劉夏明大聲說道。


    文武百官紛紛停下嬉笑,紛紛看向昭帝,這個劉夏明果然夠狠。


    人家最多也就說嚴懲不貸,此風不可長,不可輕饒,你這上來就是要人家死。


    人家可是郡王爵,說殺就能殺?當朝廷官員是街頭擺攤的?算卦的?說啥是啥?


    若是真砍了廉郡王,是陛下用錯人?還是太孫看錯人?你這是讓陛下矯枉過正?


    再說了,人家廉郡王現在聖意眷顧,父親,母親,祖父都是為國捐軀的人。


    哦,就因為阻攔叩闕,就砍了這個李家的唯一子嗣?


    你們這禦史台沒有了左右都使,現在連眼界也沒了?


    “皇爺爺,廉郡王,你有疾在身,不可久跪。”太孫蕭明軒終於看不下去了,原本差不多得了,現在竟然要殺人,而且還是他皇家血親,李洪熙做錯事,可以由他決定,而不是你們禦史說了算。


    雖說言官無罪,聞風奏事,也是他們可以理解的,你說了就可以了,而不是跪在地上挾製皇上必須做出了斷。


    而且最讓昭帝生氣的是,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就是禦史台的官員挾權而報私仇。


    這是黨爭的預兆,作為帝王可以容忍臣子不和,但絕不允許黨爭,此乃取禍之道。


    蕭明軒看見昭帝冷笑的看著跪在下麵的禦史台官員們,蕭明軒也知道,昭帝是真的生氣了。


    “廉郡王,你有重疾在身,起來迴話。”昭帝看著李洪熙。


    李洪熙起身,看向跪地的三個禦史台官員,心想,你們說的都對,我都認,就是不駁你。


    “謝陛下隆恩,臣昨日確實是阻攔叩闕,因為臣難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乾百姓苦不堪言。”李洪熙輕聲道。


    “陛下嘔心瀝血治國安民,奈何蛀蟲繁多,不勝其擾。”


    “臣認為以民告官,本該闖刀山火海,可若不過身亡或過了沒有身亡,朝廷都應該接受案子,令屬地或著欽差審理。”李洪熙看著那些禦史台的官員又繼續說道。


    “子冤向父訴,臣冤向君訴,百姓冤又該如何?”


    “叩闕原本就是九死一生,若非走投無路,誰會千裏來京叩闕。臣,見他孤兒寡母甚是可憐,聽聞其母忍痛割下兒子頭顱,千裏來京,臣每念如此心如刀割。”


    “那婦人叩闕,孫子跪附在地,但卻高舉其父頭顱,不畏強權,堅信正道滄桑,更是相信他的父親能看到陛下會為他們主持公道。”


    “臣,感動五內,不曾阻攔,因,臣相信祖製,也遵循祖製,可是,婦人叩闕未成而身亡,其孫放下其父頭顱,褪去上衣,直奔火海,臣,臣,臣實屬不忍。”


    說到這裏,李洪熙痛哭流涕,是的,他哭了,哭的撕心裂肺。


    他的哭聲中更多的是對那孩子疼惜,因為他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個走投無路的自己。


    但是。這個孩子比他有血性,更有擔當,所以,他李洪熙就認下他做自己兒子,因為,他相信一個如此年幼,卻有千斤不可奪其誌的意誌,未來他一定有一番作為。


    “嗚嗚嗚。”


    朝會上傳了陣陣的輕聲哭泣的聲音,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一般。


    隻有那些文臣清貴不知道百姓疾苦,他們的勸誡,也不過是為了青史留名。


    而那些從底層爬到這裏的翰林學士,軍中勳貴更加深切的明白。


    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古以來都是。


    “陛下,老臣附議,叩闕祖製當改,叩闕身亡,朝廷也要受理。”


    “老臣附議。”


    “臣也附議。”


    瞬間一幫文武大臣紛紛跪下附議。


    “好,允了,即日起明發天下。”昭帝也有些動容。


    “陛下聖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高唿。


    隨即起身,而李洪熙看了也跟著起身禦史台官員又繼續道。


    “陛下,臣還有本奏。”李洪熙出列跪地道。


    “允了。”昭帝看著李洪熙道。


    “昨日臣詢問了,承恩門附近的百姓。”李洪熙心想哪裏問了,就是當初聽了李琪的說了一些。


    “臣得知,惠昭六年,九年,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八年,三十二年,都有叩闕的百姓身亡,隻是當時叩闕未成而身亡,不得上達天聽。”


    “但是,臣認為禦史台官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叩闕未成,但是禦史台有監察百官之責,可曾派監察禦史前往地方巡視?”李洪熙怒視著那幾位禦史台的官員。


    看他們毛骨悚然,怎麽繞了半天,又變成廉郡王彈劾他們禦史台了。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禦史台各位官員眼中卻隻有京畿官員,難道大乾的天下就隻有順天府嗎?”李洪熙怒聲道。


    “臣,臣有罪。”王承明,劉夏明,楊傑銘等十幾個禦史台紛紛出列跪地。


    昭帝聽了也是震怒無比,他一直以為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富足,可是今天才明白原來竟是這般。


    “你們不僅有失察之罪,還有懶政,惰政之罪,在其位,不謀其事,其心可惡,其惡當誅。”李洪熙揮袖怒聲道。


    “陛下,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幾人紛紛跪在地上。


    而在場其他六部官員紛紛側目,這個廉郡王惹不得,惹不得。


    人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是片刻都等不了。


    廉郡王所說了那些叩闕未成的案子,朝堂內那個官員不知道?都知道。


    甚至那些叩闕案可以說幾乎是百分之百確定有冤情,但是他們不說,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而且地方官的不作為,地方按察使有罪,而這些禦史台官員更是有罪。


    就像廉郡王說的那樣,懶政,惰政,在其位而不謀其事。


    以張相白為首的官員甚至想給李洪熙拍手鼓掌,這些言官整天就盯著京師的官員,各地的地方官,甚至三衛,他們都有監察之責。


    可是報上來的就隻有京師的事情,昭帝看著眾臣子的眼神,紛紛明白了,天下並沒有他想象中安寧。


    各地的百姓很多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些年都沒人說,甚至都沒人提過。


    也就廉郡王李洪熙今天說了,他才知道,當然錦衣衛也告知他地方官員的事情,但是大多都是三衛和北境的消息。


    而像今天李洪熙說在他的治理下,竟然還有如此的多的叩闕案,若不是廉郡王李洪熙看到了,說不定,這次叩闕案又被隱瞞了。


    想到這裏,昭帝的笑容更冷了。


    “來人,禦史大夫王承明,禦史中丞楊傑銘,監察禦史劉夏明,辜負聖恩,奪官處處斬,家產抄沒,家眷嘛。”昭帝看向李洪熙。


    “陛下,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他們罪有應得,家眷就算了,遣散迴鄉吧。”李洪熙連忙說道。


    “陛下饒命啊,陛下。。”禦林軍強行把他們拉下去,聲音很快消失在大殿之上。


    “好,就按廉郡王說的辦,國喪期間,朕不想這般,可是朕沒想到爾等竟會如此辜負聖恩。”昭帝有些疲憊。


    “皇爺爺,孫兒想說幾句。”蕭明軒躬身道。


    “說吧。”昭帝強作精神道,現在他真的累的,他感覺他這些年殫精竭慮處理政務,到頭來竟是這般模樣。


    “翰林學士謝林何在?”


    遠在角落寫起居注的謝林仿佛聽到有人唿喊自己。


    他在早朝已經五六年了,沒人喊過自己,今天他幾乎都認為喊錯人了,在一旁的翰林學士紛紛提醒他,他才確認是真的,連忙起身出列。


    “臣,翰林學士謝林聽旨。”


    “令你把今日早朝議的叩闕案,廉郡王的說的話,以及禦史台一些官員的處置,都以詆報明發各地。”蕭明軒說道。


    “臣遵旨。”謝林叩首迴去。


    “禦史台的官員還有六部各省的官員,下朝後,除了南書房大臣以外,紛紛在奉天殿站一個時辰自省,好好想想爾等這些有無做過辜負聖恩的事情,在想想以後如何能做好自己的政事。”


    “如果做不好,就直接遞交辭呈,孤給你批。若是覺得能做好,怎麽做?上折子到內閣。”蕭明軒冷聲道。


    “臣等接旨,陛下萬歲,太孫殿下千歲。”眾臣跪地。


    看著陛下在太孫的攙扶下離開,文武百官紛紛起身,站在原地。


    李洪熙看著邊上瑟瑟發抖的禦史台官員,上次上朝,帶走倆,今日上朝帶走三,妥妥的三帶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乾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器晚成的王冬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器晚成的王冬冬並收藏穿越大乾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