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昭三十年春一月
春節剛過,李洪熙看著父母從宮裏歸來,急衝衝收拾行裝,隻是簡單跟李洪熙告別,就離開了護國公府,年幼的李洪熙隻是以為父母出一趟遠門。
可是後來才在李管家那裏得知,祖父戰死邊關,太子蕭靖安率三千禁軍出凱旋門迎三十裏,而文武百官,在京所有官員出城迎二十裏。
而自己的父母連守靈都沒守,隻是在魯州境內相遇,兩口子在下馬叩首,等父母靈柩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後,繼續騎馬前往北境。
沒人知道他們內心看到父親的靈柩不能相扶那的中悲痛,更沒人知道,他此去邊關的路上哭了多少次,所有的悲痛都轉化了對建奴的仇恨。
李隆基永遠不會忘記,日前父親薨世戰報傳到了順天府,昭帝當即召見了他跟他說那些話。
“隆基,建奴攻關,你父親拚死守城,不幸中箭,重傷不治。朕已經派魏國公張相白前往北境扶靈而歸,此時北境沒有將領能夠防衛建奴,朕希望你能擔負護國公的責任。此去隻需堅守,無需動兵。建奴隻因冬天沒有糧,才入關搶奪。你隻需要守住北境,來年朕給你複仇的機會。”昭帝看著眼前二十八歲的李隆基。
眼神中充滿的不舍,又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做個護國柱石。這個從小被昭帝看重的年輕人,沒人知道他對他的看重,從小都帶在身邊教導,視若子侄。
在昭帝的眼裏,李隆基就彷佛是一團烈火,而且熟讀兵法,少年時便在北境帶兵出征,而後也怕有所閃失,又被昭帝召迴,把自己的最疼愛的女兒小福兒嫁給他。
把京畿大營,順天府的禁軍,宮城裏的禦林軍都交付在他的手上,父親在北境統領三十萬北境軍,兒子又在京畿控製整個京畿戍衛。
可見沒又足夠的信任,他怎麽會這樣的放權給他,而李隆基也沒辜負昭帝信任,五千禁軍,三千禦林軍管控相當到位,而且京畿大營更是銳不可當。
“陛下,臣寧死不退。”
“好,好。見過太子沒有?”
“還沒有,臣見過陛下之後,會去東宮麵見太子。”
“好孩子,去吧。洪熙在家你放心,朕的外孫,一丁點的委屈,朕也不會讓他受。”
昭帝重重的拍著李隆基的肩膀,聲音擲地有聲。
李隆基出了禦書房,掩飾了下內心的悲痛,前往東宮,可是到了東宮門口,就見太子在門口等著他,李隆基趕緊下馬,小跑的來跟前跪地。
“臣,李隆基參見。。。”
“起來,你我君臣十幾年,孤一直視你為孤的手足,父皇下旨前,曾和孤商量是否讓你戍邊,孤同意了,北境三十萬大軍交付他人之手,孤實在放心不下。”
蕭靖安看著和自己同齡的李隆基,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無論書法,兵法,還是學問,他李隆基都勝自己一籌,在京城的所有勳貴子弟,無法睥睨,真正的一代天驕。
他一直都把他當作自己的心腹重臣,將來自己接過父皇的擔子的時候,他李隆基就是自己的肱骨之臣,所以,從小到大各地的軍報,邸報會讓他看。京畿大營的一切練兵都讓他參與其中。
“太子,臣這一去,不知何時歸來,太子,太子您要多保重身體啊。”
李隆基看著臉色沒有一絲血氣的太子,發自肺腑的說著,同時雙手緊緊握住了太子的冰涼的雙手,兩人四目相對,所有的言語,都在這無聲之中。
“此去北境,不僅僅是拱衛北境,要屯田,練兵。而北方建奴千古以來都是我們漢家之威脅,非一朝一夕能夠平定,北方苦寒,你和小福兒要想互相照顧,莫要讓她傷心,孤已經請旨除北平以外,魯州,梁州兩地賦稅無需交往戶部,直接押往北境,供你所需。”
“太子,臣,臣。。”
看著李隆基又要跪地,蕭靖安冰涼雙手卻始終緊握李隆基,眼神中帶著些許心疼。
“護國公薨世,孤和父皇一夜未眠,父皇他更是心痛不已,讓你鎮守北境,父皇更是心疼,可是孤說,孤。”
蕭靖安鬆開雙手擦拭留下眼淚,好似再也控製不住,聲音也是顫抖。
“太子,李家世代與皇家同氣連枝,臣,寧死不負陛下太子所托。”
李隆基此時也控製不住眼淚,父親薨世,對於他來說何嚐不是天塌了,內心又何嚐不是痛苦不已,常伴君側的他又何嚐不知昭帝和太子對他父親的倚重。
“隆基啊,孤,孤不舍你去苦寒之地,可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建奴與孤,與你都乃國仇家恨,三州之地供養北境,此次必定大捷,孤等著你早日歸來。”
說完蕭靖安掩痛揮袖已做告別,而李隆基看著日漸消瘦的蕭靖安,他內心也是十分彷徨,他不知道,這一別,幾時才能相見。
“去吧。”
李隆基退後兩步,跪地叩首,這一次,蕭靖安沒有上前攙扶,隻是靜靜的站在那裏,正月的風,吹起了他明黃的錦袍。
李隆基和蕭靖安不知道的是,兩人此次別離,從此再也沒有相見。
看著李隆基騎上駿馬飛馳,蕭靖安情不自禁的上前兩步,目光直至李隆基消失已久。
“咳咳。”
太子身邊的太監趕緊上前攙扶,然而,都沒有看到蕭靖安擦拭嘴角的那個明黃手帕上那一絲鮮紅的血跡。
養心殿
“父皇,隆基此次前去,禦林軍都統,禁衛軍都統還有京畿大營,還是給李家吧。”
“嗯,好。聽你的便是。你自幼身體不好,你要多多歇息。”
“兒臣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不能停下。”
“朕,已經下旨,追封護國公李陽之為忠毅勇郡王,而李隆基襲護國公爵,你且安心,等北境穩定,朕就著手開始廢除宰相舊製,朕定然不把這些爛攤子留給你。”
“父皇,兒臣是你一手調教出來的,怎麽會怕這些文臣的筆,兒臣有些擔心三衛,這些年來,三衛勢力日漸壯大,原本有護國公李陽之的北境軍可以震懾,可是現在他們的野心再沒有挾製。”
凱旋門
李洪熙看著遠處的父母,他默默站在寒日的冷風中,父親說他要努力的做學問,母親說京畿重地,不可過於狂妄,要謹慎些。
而他茫然點頭,沒人問他想說什麽,其實,他隻想說父母何時歸來。
春節剛過,李洪熙看著父母從宮裏歸來,急衝衝收拾行裝,隻是簡單跟李洪熙告別,就離開了護國公府,年幼的李洪熙隻是以為父母出一趟遠門。
可是後來才在李管家那裏得知,祖父戰死邊關,太子蕭靖安率三千禁軍出凱旋門迎三十裏,而文武百官,在京所有官員出城迎二十裏。
而自己的父母連守靈都沒守,隻是在魯州境內相遇,兩口子在下馬叩首,等父母靈柩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後,繼續騎馬前往北境。
沒人知道他們內心看到父親的靈柩不能相扶那的中悲痛,更沒人知道,他此去邊關的路上哭了多少次,所有的悲痛都轉化了對建奴的仇恨。
李隆基永遠不會忘記,日前父親薨世戰報傳到了順天府,昭帝當即召見了他跟他說那些話。
“隆基,建奴攻關,你父親拚死守城,不幸中箭,重傷不治。朕已經派魏國公張相白前往北境扶靈而歸,此時北境沒有將領能夠防衛建奴,朕希望你能擔負護國公的責任。此去隻需堅守,無需動兵。建奴隻因冬天沒有糧,才入關搶奪。你隻需要守住北境,來年朕給你複仇的機會。”昭帝看著眼前二十八歲的李隆基。
眼神中充滿的不舍,又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做個護國柱石。這個從小被昭帝看重的年輕人,沒人知道他對他的看重,從小都帶在身邊教導,視若子侄。
在昭帝的眼裏,李隆基就彷佛是一團烈火,而且熟讀兵法,少年時便在北境帶兵出征,而後也怕有所閃失,又被昭帝召迴,把自己的最疼愛的女兒小福兒嫁給他。
把京畿大營,順天府的禁軍,宮城裏的禦林軍都交付在他的手上,父親在北境統領三十萬北境軍,兒子又在京畿控製整個京畿戍衛。
可見沒又足夠的信任,他怎麽會這樣的放權給他,而李隆基也沒辜負昭帝信任,五千禁軍,三千禦林軍管控相當到位,而且京畿大營更是銳不可當。
“陛下,臣寧死不退。”
“好,好。見過太子沒有?”
“還沒有,臣見過陛下之後,會去東宮麵見太子。”
“好孩子,去吧。洪熙在家你放心,朕的外孫,一丁點的委屈,朕也不會讓他受。”
昭帝重重的拍著李隆基的肩膀,聲音擲地有聲。
李隆基出了禦書房,掩飾了下內心的悲痛,前往東宮,可是到了東宮門口,就見太子在門口等著他,李隆基趕緊下馬,小跑的來跟前跪地。
“臣,李隆基參見。。。”
“起來,你我君臣十幾年,孤一直視你為孤的手足,父皇下旨前,曾和孤商量是否讓你戍邊,孤同意了,北境三十萬大軍交付他人之手,孤實在放心不下。”
蕭靖安看著和自己同齡的李隆基,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無論書法,兵法,還是學問,他李隆基都勝自己一籌,在京城的所有勳貴子弟,無法睥睨,真正的一代天驕。
他一直都把他當作自己的心腹重臣,將來自己接過父皇的擔子的時候,他李隆基就是自己的肱骨之臣,所以,從小到大各地的軍報,邸報會讓他看。京畿大營的一切練兵都讓他參與其中。
“太子,臣這一去,不知何時歸來,太子,太子您要多保重身體啊。”
李隆基看著臉色沒有一絲血氣的太子,發自肺腑的說著,同時雙手緊緊握住了太子的冰涼的雙手,兩人四目相對,所有的言語,都在這無聲之中。
“此去北境,不僅僅是拱衛北境,要屯田,練兵。而北方建奴千古以來都是我們漢家之威脅,非一朝一夕能夠平定,北方苦寒,你和小福兒要想互相照顧,莫要讓她傷心,孤已經請旨除北平以外,魯州,梁州兩地賦稅無需交往戶部,直接押往北境,供你所需。”
“太子,臣,臣。。”
看著李隆基又要跪地,蕭靖安冰涼雙手卻始終緊握李隆基,眼神中帶著些許心疼。
“護國公薨世,孤和父皇一夜未眠,父皇他更是心痛不已,讓你鎮守北境,父皇更是心疼,可是孤說,孤。”
蕭靖安鬆開雙手擦拭留下眼淚,好似再也控製不住,聲音也是顫抖。
“太子,李家世代與皇家同氣連枝,臣,寧死不負陛下太子所托。”
李隆基此時也控製不住眼淚,父親薨世,對於他來說何嚐不是天塌了,內心又何嚐不是痛苦不已,常伴君側的他又何嚐不知昭帝和太子對他父親的倚重。
“隆基啊,孤,孤不舍你去苦寒之地,可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建奴與孤,與你都乃國仇家恨,三州之地供養北境,此次必定大捷,孤等著你早日歸來。”
說完蕭靖安掩痛揮袖已做告別,而李隆基看著日漸消瘦的蕭靖安,他內心也是十分彷徨,他不知道,這一別,幾時才能相見。
“去吧。”
李隆基退後兩步,跪地叩首,這一次,蕭靖安沒有上前攙扶,隻是靜靜的站在那裏,正月的風,吹起了他明黃的錦袍。
李隆基和蕭靖安不知道的是,兩人此次別離,從此再也沒有相見。
看著李隆基騎上駿馬飛馳,蕭靖安情不自禁的上前兩步,目光直至李隆基消失已久。
“咳咳。”
太子身邊的太監趕緊上前攙扶,然而,都沒有看到蕭靖安擦拭嘴角的那個明黃手帕上那一絲鮮紅的血跡。
養心殿
“父皇,隆基此次前去,禦林軍都統,禁衛軍都統還有京畿大營,還是給李家吧。”
“嗯,好。聽你的便是。你自幼身體不好,你要多多歇息。”
“兒臣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不能停下。”
“朕,已經下旨,追封護國公李陽之為忠毅勇郡王,而李隆基襲護國公爵,你且安心,等北境穩定,朕就著手開始廢除宰相舊製,朕定然不把這些爛攤子留給你。”
“父皇,兒臣是你一手調教出來的,怎麽會怕這些文臣的筆,兒臣有些擔心三衛,這些年來,三衛勢力日漸壯大,原本有護國公李陽之的北境軍可以震懾,可是現在他們的野心再沒有挾製。”
凱旋門
李洪熙看著遠處的父母,他默默站在寒日的冷風中,父親說他要努力的做學問,母親說京畿重地,不可過於狂妄,要謹慎些。
而他茫然點頭,沒人問他想說什麽,其實,他隻想說父母何時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