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剛的表現來看,看來這個縣令大人還是通些情理的。
他自然是不知道對麵的這個年輕人是怎麽想的。
“大人初到葉縣,今日我們就不打擾了,來日再為大人接風洗塵。”
“好,都迴去吧。”
自己不過是初來這個葉縣這個地界,還不清楚葉縣的這個情況,不至於為了一件小事與王縣丞這幫人鬧翻。
縣裏還需要靠著這幫人運轉。
再說人家兒子娶個小妾在這個時代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隻是自己的這工作該如何做起,這身邊也就幾個女眷還有一個趙無笙。
就這麽兩個人怎麽開始葉縣的事情。
強龍未必能壓過地頭蛇,現在還是隻能順勢而為,順著這幫人,自己最大依仗就是縣令這個名頭,做的好了自然而然的自己的勢力就會來。
先要找一個突破口,讓葉縣的百姓都知道葉縣來了一個新縣令。
怎麽辦?
嗯,記得以前在看電視劇的時候老有縣令斷案,這樣的事情傳播的很快。
對,就是公開坐堂斷案,讓老百姓也看到。
但是自己能行嗎?
我可是第一次當縣令!
在縣衙的後衙裏。
玉玲瓏在廚房裏抓著一條活著的魚。
她在廚房裏已經忙活了一陣了,從來沒有殺過魚的她今天居然抓著一條魚,用菜刀剖開肚子,清洗裏麵的內髒。
這些事情她原來都沒有做過。
剛抓住的時候那條魚還不停掙紮,把她給嚇壞了。
最後她痛下了殺手…
那隻魚在在臨死之前還不停的擺動著它的尾巴,濺了她一臉的水。
還好。
沒事,用衣袖擦一擦就好了,這會她已經顧不上自己的形象了。
這個時候還沒有翻炒這一說,這魚就隻能蒸或者煮。
玉玲瓏輕輕的把魚放在了鼎上,在裏麵加了一些鹽,花椒,豆製醬這些作料。
小心翼翼的在鼎下燒起了火。
這還是第一次做這個東西呢,不知道一會味道如何?
在這個廚房裏悶出了一身的汗,做個飯真是累,以後就會習慣了。
不過做完了之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特別是幾個人圍在一起吃自己做的飯菜。
然後在晚餐上趙就說了一句這是誰做的,做的這麽好吃。
把她給開心的...
一項有些穩重的玉玲瓏也忍不住的笑了一笑,扮了一個鬼臉。
以後他們這些人就都住在這裏了,還好縣衙內院還是很大的,住下他和她的幾個家眷不成問題。
這葉縣的事該如何入手呢,現在自己是葉縣的父母官了,擋在在自己的前方是一些縣裏的老牌豪強世族,若是自己與他們和睦相處,自然自己是明哲保身了。
可是這葉縣的百姓怎麽辦,自己雖不是一個胸懷偉大的人,既然來了這裏,總要做點什麽事,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明天就是自己的第一天當縣令了,會接到什麽案子呢?
自己能不能駕馭?
見機行事吧。
第二日一早,葉縣縣衙裏。
趙就坐在了堂上,旁邊是一個記事的小官吏,在一旁旁聽的還有王縣丞等人,正堂之外是圍觀的群眾。
當好一個官就從今日開始了。
趙就吩咐衙役把大門打開,讓外麵的百姓都能看到大堂之內發生了什麽事情。
第一個案子來了…
一個二十多歲的漢子闖入了葉縣的縣衙正堂,手上拿著狀紙,雙膝跪在了自己的麵前。
趙就接到了入縣衙以來的第一個案子。
這是自己來這異世的第一次斷案,不能失敗。
“堂下何人?”
在自己的印象裏似乎第一句應該是問姓名。
“小人趙四,家住南門玄馬街。”
“那你狀告何人?”
“來人,把他的狀紙呈上來。”
“是,大人。”
趙就拿著狀紙看了看,還好自己認得這些文字,要不然就鬧笑話了。
“小人狀告前街米店店主李大賴賬不還,還辱罵小人,二十年前那李大向我父親借了二百兩銀子用來開設米店,今我持當年李大親手所寫借契書向其討還銀兩,他卻翻臉不認賬。還把我趕了出去”
“現借契在此,望大人給小人做主。”
原來這是一件老賴案,這個原告手裏拿著借契,算是一個有力的證據,看起來這件案子很簡單,隻要把李大傳喚過來當年對峙就可以了。
“傳米店店主李大上堂。”
衙役又迅速跑出了大堂,新來的縣令他們不敢得罪,雖然他治不了王縣丞這些人,但是治治他們這些衙役還是可以的。
“是,大人。”
約莫等了有半個多時辰,李大這才被帶上了堂。
這李大偏偏長的賊眉鼠眼,讓人潛意識裏就認為這個人是個老賴。
“趙四,這二十年前的銀子為什麽你現在才來討要?”
這李大都欠了你二十年,你怎麽也不早店過來報案,這是一個疑點。
“先父本是商人,當年李大向先父借錢開設米店,小人尚幼,未知此事,誰知道前兩年先父不幸暴病身亡。小人繼承父親家業,下海為商。”
“一直做了下來,隻因近來生意虧本,正值走投無路之際,小人的母親同我提起借出白銀之事,便從箱底翻出當年借契,差小人去向李大索取欠債”。
“那李大不僅不還,還對我拳打腳踢,出言侮辱,我這才把他告上了縣衙。”
這個趙四說的頭頭是道,看起來是有些道理。
“我就說這個李大賊眉鼠眼的,就不是什麽好人。”
“以前葉縣缺糧的時候,他就漲過不少錢,是個奸商。”
外麵的百姓一聽這個趙四的陳詞,再加上李大的這副模樣,就已經斷定了李大不是個好人。
況且那李四手上還有一張借契。
“大人,這案子已經很清楚了,這李大借錢不還就是這個案子的真相。”
“史典吏,還要問一問被告怎麽解釋。”
這個史典吏的手上肯定有些錯案,他現在也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事情。
光聽一麵之詞怎麽行呢,這史典吏是想讓自己就這樣定李大的罪嗎,這也太過草率了。
“李大,趙四說你借錢不還,你如何解釋?”
“小人過去雖然和他父親有交往,但從未借過他父親一文銀子。前不久趙四向我借二百兩銀子。小人乃小本經營,哪來的這筆銀子借給他,他就罵罵咧咧,氣憤而去。現他卻咬我欠他家兩百兩銀子,實屬誣告,請大人明斷。”
趙四著急了起來,在旁罵一句李大狡辯。
“你狡辯。”
這兩人各執一詞,該相信誰呢。
關鍵就在於趙四手上的那張借契。
於是趙就拿起了借契反複看了看。
“大人,都是一些刁民,不受點皮肉之苦是不肯招的。”
在這個時代曲打成招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冤假錯案自然也不少,不是每一個縣令都是斷案能手。
估計原先這些家夥平時斷案也是很粗糙的。
“別急,一個人的麵相不代表他有罪。”
在這個時代長一幅好麵相也很重要,要不然怎麽有這麽多人以貌取人。
“讓李大寫上他的名字然後拿上來。”
“是,大人。”
衙役拿了一匹空白的絹布走到了李大的跟前,在地上鋪開了,然後又給了他一根毛筆。
“寫上你的姓名。”
趙就要仔細的對比對比這兩張紙上李大的字跡是不是一樣的。
他自然是不知道對麵的這個年輕人是怎麽想的。
“大人初到葉縣,今日我們就不打擾了,來日再為大人接風洗塵。”
“好,都迴去吧。”
自己不過是初來這個葉縣這個地界,還不清楚葉縣的這個情況,不至於為了一件小事與王縣丞這幫人鬧翻。
縣裏還需要靠著這幫人運轉。
再說人家兒子娶個小妾在這個時代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隻是自己的這工作該如何做起,這身邊也就幾個女眷還有一個趙無笙。
就這麽兩個人怎麽開始葉縣的事情。
強龍未必能壓過地頭蛇,現在還是隻能順勢而為,順著這幫人,自己最大依仗就是縣令這個名頭,做的好了自然而然的自己的勢力就會來。
先要找一個突破口,讓葉縣的百姓都知道葉縣來了一個新縣令。
怎麽辦?
嗯,記得以前在看電視劇的時候老有縣令斷案,這樣的事情傳播的很快。
對,就是公開坐堂斷案,讓老百姓也看到。
但是自己能行嗎?
我可是第一次當縣令!
在縣衙的後衙裏。
玉玲瓏在廚房裏抓著一條活著的魚。
她在廚房裏已經忙活了一陣了,從來沒有殺過魚的她今天居然抓著一條魚,用菜刀剖開肚子,清洗裏麵的內髒。
這些事情她原來都沒有做過。
剛抓住的時候那條魚還不停掙紮,把她給嚇壞了。
最後她痛下了殺手…
那隻魚在在臨死之前還不停的擺動著它的尾巴,濺了她一臉的水。
還好。
沒事,用衣袖擦一擦就好了,這會她已經顧不上自己的形象了。
這個時候還沒有翻炒這一說,這魚就隻能蒸或者煮。
玉玲瓏輕輕的把魚放在了鼎上,在裏麵加了一些鹽,花椒,豆製醬這些作料。
小心翼翼的在鼎下燒起了火。
這還是第一次做這個東西呢,不知道一會味道如何?
在這個廚房裏悶出了一身的汗,做個飯真是累,以後就會習慣了。
不過做完了之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特別是幾個人圍在一起吃自己做的飯菜。
然後在晚餐上趙就說了一句這是誰做的,做的這麽好吃。
把她給開心的...
一項有些穩重的玉玲瓏也忍不住的笑了一笑,扮了一個鬼臉。
以後他們這些人就都住在這裏了,還好縣衙內院還是很大的,住下他和她的幾個家眷不成問題。
這葉縣的事該如何入手呢,現在自己是葉縣的父母官了,擋在在自己的前方是一些縣裏的老牌豪強世族,若是自己與他們和睦相處,自然自己是明哲保身了。
可是這葉縣的百姓怎麽辦,自己雖不是一個胸懷偉大的人,既然來了這裏,總要做點什麽事,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明天就是自己的第一天當縣令了,會接到什麽案子呢?
自己能不能駕馭?
見機行事吧。
第二日一早,葉縣縣衙裏。
趙就坐在了堂上,旁邊是一個記事的小官吏,在一旁旁聽的還有王縣丞等人,正堂之外是圍觀的群眾。
當好一個官就從今日開始了。
趙就吩咐衙役把大門打開,讓外麵的百姓都能看到大堂之內發生了什麽事情。
第一個案子來了…
一個二十多歲的漢子闖入了葉縣的縣衙正堂,手上拿著狀紙,雙膝跪在了自己的麵前。
趙就接到了入縣衙以來的第一個案子。
這是自己來這異世的第一次斷案,不能失敗。
“堂下何人?”
在自己的印象裏似乎第一句應該是問姓名。
“小人趙四,家住南門玄馬街。”
“那你狀告何人?”
“來人,把他的狀紙呈上來。”
“是,大人。”
趙就拿著狀紙看了看,還好自己認得這些文字,要不然就鬧笑話了。
“小人狀告前街米店店主李大賴賬不還,還辱罵小人,二十年前那李大向我父親借了二百兩銀子用來開設米店,今我持當年李大親手所寫借契書向其討還銀兩,他卻翻臉不認賬。還把我趕了出去”
“現借契在此,望大人給小人做主。”
原來這是一件老賴案,這個原告手裏拿著借契,算是一個有力的證據,看起來這件案子很簡單,隻要把李大傳喚過來當年對峙就可以了。
“傳米店店主李大上堂。”
衙役又迅速跑出了大堂,新來的縣令他們不敢得罪,雖然他治不了王縣丞這些人,但是治治他們這些衙役還是可以的。
“是,大人。”
約莫等了有半個多時辰,李大這才被帶上了堂。
這李大偏偏長的賊眉鼠眼,讓人潛意識裏就認為這個人是個老賴。
“趙四,這二十年前的銀子為什麽你現在才來討要?”
這李大都欠了你二十年,你怎麽也不早店過來報案,這是一個疑點。
“先父本是商人,當年李大向先父借錢開設米店,小人尚幼,未知此事,誰知道前兩年先父不幸暴病身亡。小人繼承父親家業,下海為商。”
“一直做了下來,隻因近來生意虧本,正值走投無路之際,小人的母親同我提起借出白銀之事,便從箱底翻出當年借契,差小人去向李大索取欠債”。
“那李大不僅不還,還對我拳打腳踢,出言侮辱,我這才把他告上了縣衙。”
這個趙四說的頭頭是道,看起來是有些道理。
“我就說這個李大賊眉鼠眼的,就不是什麽好人。”
“以前葉縣缺糧的時候,他就漲過不少錢,是個奸商。”
外麵的百姓一聽這個趙四的陳詞,再加上李大的這副模樣,就已經斷定了李大不是個好人。
況且那李四手上還有一張借契。
“大人,這案子已經很清楚了,這李大借錢不還就是這個案子的真相。”
“史典吏,還要問一問被告怎麽解釋。”
這個史典吏的手上肯定有些錯案,他現在也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事情。
光聽一麵之詞怎麽行呢,這史典吏是想讓自己就這樣定李大的罪嗎,這也太過草率了。
“李大,趙四說你借錢不還,你如何解釋?”
“小人過去雖然和他父親有交往,但從未借過他父親一文銀子。前不久趙四向我借二百兩銀子。小人乃小本經營,哪來的這筆銀子借給他,他就罵罵咧咧,氣憤而去。現他卻咬我欠他家兩百兩銀子,實屬誣告,請大人明斷。”
趙四著急了起來,在旁罵一句李大狡辯。
“你狡辯。”
這兩人各執一詞,該相信誰呢。
關鍵就在於趙四手上的那張借契。
於是趙就拿起了借契反複看了看。
“大人,都是一些刁民,不受點皮肉之苦是不肯招的。”
在這個時代曲打成招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冤假錯案自然也不少,不是每一個縣令都是斷案能手。
估計原先這些家夥平時斷案也是很粗糙的。
“別急,一個人的麵相不代表他有罪。”
在這個時代長一幅好麵相也很重要,要不然怎麽有這麽多人以貌取人。
“讓李大寫上他的名字然後拿上來。”
“是,大人。”
衙役拿了一匹空白的絹布走到了李大的跟前,在地上鋪開了,然後又給了他一根毛筆。
“寫上你的姓名。”
趙就要仔細的對比對比這兩張紙上李大的字跡是不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