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入族學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地主早就從門房那兒得知是府城來人,心裏那叫一個激動!
哈哈,府城來人,肯定是為了他大孫子來的。
他就知道!誰能拒絕一個三歲的神童!
“見過堂叔,今日我等貿然上門,還望堂叔見諒。”
“哎呀呀,作何說這話,都是一家人,有什麽貿然不貿然的,什麽時候來都歡迎!哈哈哈哈!”
這兩個遠房堂侄他是見過的的,畢竟當初堂哥蔣長青中進士迴家鄉祭祖,也帶了妻兒老小。
蔣氏全族各個分支的當家人都迴了濮陽老家,當初他也帶了十五歲的蔣文清迴去。
隻不過那時候文海和文浩一個五歲、一個兩歲,此時若是在大街上擦肩而過,那是肯定認不出的。
與其說氏‘堂叔’,不如說是‘族叔’更恰當,畢竟已經隔了好幾代的血緣。
但兩邊都想顯得更親近,也就一起默認了堂叔、堂侄的稱唿。
“堂叔,我們此次上門是為您那一份家書,我爹對您所講的明斐的讀書潛力很是驚詫。
若真如堂叔信中所言,那麽讓明斐進入族學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不過這孩子的學問我們還是要考較一下。”
“應該的,應該的,兩位堂侄盡管考較便是,族學中都是族中精英子弟,總不好讓人浪費了資源。”
蔣地主當然知道任何一名族中子弟進入族學都是要考核的,十歲以下入學要通過入學考試。
十歲以上就更加嚴格了,基本都要要通過童生試才行,最差的也要過了縣試,但府試落榜這種。
自家孩子可能會稍微放寬一些條件,但是也不會太寬鬆。
外人想進蔣家族學,束修更高隻是一方麵,對於學識方麵的要求也更高。
進學這一項,已經篩選了一道沒什麽讀書天賦的孩子了。
蔣地主自然不怕孫子過不了考較,一方麵是孩子確實小,在考較方麵你就得降低一些標準。
不能像考較八九歲孩子那樣出比較難的題目。
他寶貝孫子隻要正常發揮,光年齡這塊就勝過他人許多。
“好,文浩,你不是準備了一路了,你先來。”
蔣文浩本來想了一路該怎麽考較一個三歲的孩子,勢必要降低一點難度的,不能和那些大孩子一樣。
但是現在他改變主意了,看著眼前還沒茶桌高的小人,氣定神閑的喝茶吃點心,他不想降低難度了。
“好,那我就出幾道題,明斐試著答一下。”
“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
出自《孟子》,雖然這與曆史上的大周沒啥關係,但是教材卻沒有偏離曆史的軌道。
蔣小七:“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時不樂也。”
蔣文浩挑挑眉,再出一題:“及其廣大,草木生焉”。
蔣小七:“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蔣小七覺得無論是《孟子》還是《中庸》或是別的什麽?
釋義方麵或許自己還有不足,但若隻是背書嘛~沒在怕的!
問出花來,歸根結底還是考驗自己書背得熟不熟罷了,那麽多個夜夜夜夜不是白給的!
“很好,繼續。”
“您請。”
“故至誠無息。”
蔣小七:“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蔣文浩再出題。
蔣小七:“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又改《論語》了?雖沒有傳說中的截答題那麽變態,也是夠跳躍的,這個堂叔難不成是個水瓶座?》
嗯,四書中就差《大學》這個四書之首了~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蔣小七:“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果然,輪到《大學》了,沒猜錯的話~這應該也是最後一題了。
“大哥,我問完了,換你。”
蔣文浩這個出題的就像大熱天喝了碗冰飲子那麽舒爽。
他心中早就覺得這孩子絕對有資格入族學,但是不知為何,越是看這孩子看對答如流,他越是想考下去。
蔣文海瞪了一眼自己弟弟,開口道:
“《詩》《書》《禮》《易》《春秋》,可有涉獵?”
“隻淺淺看過,尚未精通。”蔣小七實事求是道。
自己的確剛剛結束四書文的背誦,五經僅僅開了個頭,昨晚背的就是《春秋》的內容。
如果這位大堂叔要考大量五經中的內容,自己還真就廢了。
“嗯,不錯,小小年紀熟讀四書,絕對已經是天才中的天才,你祖父在信中所說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堂叔謬讚,小子在很多方麵尚有不足,如今才開始練字,若想寫出能見人的字來,尚且任重而道遠。”
“哈哈哈哈,好好好,小小年紀不驕不躁,踏實肯學,很有我蔣家兒郎的風骨啊!”
蔣文海貓著腰,要不是孩子太小,他肯定要拍著他的肩膀好好鼓勵一番。
“堂侄呀,你的意思是?”
“我就不出題了,等明斐入了族學後,自會有月考、季考、歲考,還怕沒有出題的機會嗎?”
蔣文海和蔣文浩雖然也在族學讀書,但是也就是偶爾去請教幾個舉人,準備明年的鄉試。
並且備考之餘,也確實要給族學的童生學子們出月考等大小考試的試題。
“哈哈哈哈,這麽說我們明哥兒這是過關了!”
“自然,此等麒麟兒好好培養,未來必會有一番作為,甚至能撬動我蔣家全族走向強盛。”
“哎呀呀,文海啊,明兒以後可就仰仗你們了,你們和你們的父親可是咱們蔣氏一族的最出眾的,是整個家族的主心骨啊,我這小孫子就交托給你們了。”
蔣地主欣喜之下卻眼眶微紅,一麵高興一麵不舍,這麽小孩子送到那麽遠念書,自己是否太狠心?
“堂叔請放心,我們全家都會照料好明斐的,無論是學業上還是生活上。”
“好好好,有你這句話,堂叔就放心了,不知你們此次能停留幾日?我們也好準備些土產帶去給長青堂弟。”
“哎呀,看我這腦子,我爹娘也讓我們帶了見麵禮,光想著考較明斐,忘到腦後去了。”
蔣文海一向不是失禮的人,今天也是一開門就見到這個伶俐娃娃,全部的心神就被牽絆住了,丟臉、丟臉呐~
“我們不能多做停留,最多隻能待三日,這三日明斐好好收拾下行李,府城路遠,不能常歸家,再迴來怕是要等過年了。”
“三日!這麽短!
唉~也罷,想必你們也是擠出時間走這一趟的,鄉試在即,還是要閉門苦讀才是,不能耽誤了。“
蔣小七皺了皺眉,才在這個家生活了三年,這就要離開了?
雖然自己芯子不是個三歲小兒,但也有些眷戀有親人在身邊的日子。
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切又要重新適應。
但是為了前程、為了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立足,自己這一趟不得不去!
這是自己目前最好走的道路,是祖父苦心為自己鋪設的路,一切都是為了通向未來那遙遠的青雲之路。
哈哈,府城來人,肯定是為了他大孫子來的。
他就知道!誰能拒絕一個三歲的神童!
“見過堂叔,今日我等貿然上門,還望堂叔見諒。”
“哎呀呀,作何說這話,都是一家人,有什麽貿然不貿然的,什麽時候來都歡迎!哈哈哈哈!”
這兩個遠房堂侄他是見過的的,畢竟當初堂哥蔣長青中進士迴家鄉祭祖,也帶了妻兒老小。
蔣氏全族各個分支的當家人都迴了濮陽老家,當初他也帶了十五歲的蔣文清迴去。
隻不過那時候文海和文浩一個五歲、一個兩歲,此時若是在大街上擦肩而過,那是肯定認不出的。
與其說氏‘堂叔’,不如說是‘族叔’更恰當,畢竟已經隔了好幾代的血緣。
但兩邊都想顯得更親近,也就一起默認了堂叔、堂侄的稱唿。
“堂叔,我們此次上門是為您那一份家書,我爹對您所講的明斐的讀書潛力很是驚詫。
若真如堂叔信中所言,那麽讓明斐進入族學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不過這孩子的學問我們還是要考較一下。”
“應該的,應該的,兩位堂侄盡管考較便是,族學中都是族中精英子弟,總不好讓人浪費了資源。”
蔣地主當然知道任何一名族中子弟進入族學都是要考核的,十歲以下入學要通過入學考試。
十歲以上就更加嚴格了,基本都要要通過童生試才行,最差的也要過了縣試,但府試落榜這種。
自家孩子可能會稍微放寬一些條件,但是也不會太寬鬆。
外人想進蔣家族學,束修更高隻是一方麵,對於學識方麵的要求也更高。
進學這一項,已經篩選了一道沒什麽讀書天賦的孩子了。
蔣地主自然不怕孫子過不了考較,一方麵是孩子確實小,在考較方麵你就得降低一些標準。
不能像考較八九歲孩子那樣出比較難的題目。
他寶貝孫子隻要正常發揮,光年齡這塊就勝過他人許多。
“好,文浩,你不是準備了一路了,你先來。”
蔣文浩本來想了一路該怎麽考較一個三歲的孩子,勢必要降低一點難度的,不能和那些大孩子一樣。
但是現在他改變主意了,看著眼前還沒茶桌高的小人,氣定神閑的喝茶吃點心,他不想降低難度了。
“好,那我就出幾道題,明斐試著答一下。”
“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
出自《孟子》,雖然這與曆史上的大周沒啥關係,但是教材卻沒有偏離曆史的軌道。
蔣小七:“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時不樂也。”
蔣文浩挑挑眉,再出一題:“及其廣大,草木生焉”。
蔣小七:“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蔣小七覺得無論是《孟子》還是《中庸》或是別的什麽?
釋義方麵或許自己還有不足,但若隻是背書嘛~沒在怕的!
問出花來,歸根結底還是考驗自己書背得熟不熟罷了,那麽多個夜夜夜夜不是白給的!
“很好,繼續。”
“您請。”
“故至誠無息。”
蔣小七:“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蔣文浩再出題。
蔣小七:“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又改《論語》了?雖沒有傳說中的截答題那麽變態,也是夠跳躍的,這個堂叔難不成是個水瓶座?》
嗯,四書中就差《大學》這個四書之首了~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蔣小七:“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果然,輪到《大學》了,沒猜錯的話~這應該也是最後一題了。
“大哥,我問完了,換你。”
蔣文浩這個出題的就像大熱天喝了碗冰飲子那麽舒爽。
他心中早就覺得這孩子絕對有資格入族學,但是不知為何,越是看這孩子看對答如流,他越是想考下去。
蔣文海瞪了一眼自己弟弟,開口道:
“《詩》《書》《禮》《易》《春秋》,可有涉獵?”
“隻淺淺看過,尚未精通。”蔣小七實事求是道。
自己的確剛剛結束四書文的背誦,五經僅僅開了個頭,昨晚背的就是《春秋》的內容。
如果這位大堂叔要考大量五經中的內容,自己還真就廢了。
“嗯,不錯,小小年紀熟讀四書,絕對已經是天才中的天才,你祖父在信中所說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堂叔謬讚,小子在很多方麵尚有不足,如今才開始練字,若想寫出能見人的字來,尚且任重而道遠。”
“哈哈哈哈,好好好,小小年紀不驕不躁,踏實肯學,很有我蔣家兒郎的風骨啊!”
蔣文海貓著腰,要不是孩子太小,他肯定要拍著他的肩膀好好鼓勵一番。
“堂侄呀,你的意思是?”
“我就不出題了,等明斐入了族學後,自會有月考、季考、歲考,還怕沒有出題的機會嗎?”
蔣文海和蔣文浩雖然也在族學讀書,但是也就是偶爾去請教幾個舉人,準備明年的鄉試。
並且備考之餘,也確實要給族學的童生學子們出月考等大小考試的試題。
“哈哈哈哈,這麽說我們明哥兒這是過關了!”
“自然,此等麒麟兒好好培養,未來必會有一番作為,甚至能撬動我蔣家全族走向強盛。”
“哎呀呀,文海啊,明兒以後可就仰仗你們了,你們和你們的父親可是咱們蔣氏一族的最出眾的,是整個家族的主心骨啊,我這小孫子就交托給你們了。”
蔣地主欣喜之下卻眼眶微紅,一麵高興一麵不舍,這麽小孩子送到那麽遠念書,自己是否太狠心?
“堂叔請放心,我們全家都會照料好明斐的,無論是學業上還是生活上。”
“好好好,有你這句話,堂叔就放心了,不知你們此次能停留幾日?我們也好準備些土產帶去給長青堂弟。”
“哎呀,看我這腦子,我爹娘也讓我們帶了見麵禮,光想著考較明斐,忘到腦後去了。”
蔣文海一向不是失禮的人,今天也是一開門就見到這個伶俐娃娃,全部的心神就被牽絆住了,丟臉、丟臉呐~
“我們不能多做停留,最多隻能待三日,這三日明斐好好收拾下行李,府城路遠,不能常歸家,再迴來怕是要等過年了。”
“三日!這麽短!
唉~也罷,想必你們也是擠出時間走這一趟的,鄉試在即,還是要閉門苦讀才是,不能耽誤了。“
蔣小七皺了皺眉,才在這個家生活了三年,這就要離開了?
雖然自己芯子不是個三歲小兒,但也有些眷戀有親人在身邊的日子。
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切又要重新適應。
但是為了前程、為了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立足,自己這一趟不得不去!
這是自己目前最好走的道路,是祖父苦心為自己鋪設的路,一切都是為了通向未來那遙遠的青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