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經》首卷《大政大體》猶如一篇高屋建瓴的政論篇章,係統且深入地闡述了君主推行王道過程中,知人善任的極端重要性,為後世理解古代政治治理智慧提供了深邃視角 。


    開篇,作者援引老子 “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的著名論斷。老子的這一思想,為國家治理勾勒出宏觀的策略框架,強調治理國家需遵循正道,用兵作戰要善用奇謀,而獲取天下則需盡量減少對百姓的無端幹擾,讓社會自然發展。緊接著,引入荀卿 “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 的觀點,清晰地界定了君主與普通人的職能差異。君主的核心能力在於選拔和任用人才,而普通民眾則以憑借自身能力做事為專長。傅子 “士大夫分職而聽,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拱己而正矣” 的言論,進一步描繪出理想的政治分工模式:士大夫依照各自的職責處理政務,諸侯國君守護分封的土地,三公統籌各方事務並進行商議,如此一來,天子隻需垂拱而治,國家便能走上正軌。這些言論共同為後文觀點的論述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隨後,作者以堯和劉邦的成功事跡作為典型案例展開論證。堯帝任用舜、契、禹等九位賢能之士,根據他們各自的才能授予相應的事務,這些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勝任各自的崗位。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堯憑借這份成功登上了天下共主的寶座,開創了太平盛世。漢高祖劉邦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重用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張良足智多謀,為劉邦出謀劃策,在戰略決策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蕭何善於管理後勤,保障了軍隊的物資供應和後方的穩定;韓信則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屢戰屢勝,為劉邦開疆拓土。正是因為劉邦善於任用這三位傑出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才得以成就帝業。通過這兩個例子,有力地證明了 “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 的觀點。作者將君主比作樂隊中的鼓,鼓本身並不演奏具體的五音,卻能掌控五音的節奏與和諧,是整個樂隊的靈魂所在。同理,君主不應陷入瑣碎的事務之中,而應牢牢守住用人之道,讓各級官員各司其職,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從而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


    文章還從反麵進行論述,指出君主若不深諳為君之道,就無法做到任人唯賢。在這種情況下,賢能之士往往會因得不到重用而心生厭惡,選擇離去。長此以往,君主的功名必將受到損害,國家也會陷入危險的境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湯和周武王,他們善於運用不屬於自己的財富和人才,通過科學合理地設官分職,明確各官員的職責;實行委任責成,充分信任下屬;始終保持積極謀劃的態度,毫不懈怠;以寬厚的態度對待眾人,營造寬鬆的政治氛圍;包容他人的缺點和不足,展現出廣闊的胸懷。正因如此,他們贏得了臣民的敬畏與愛戴,最終成就了帝王之業。


    綜上所述,《大政大體》圍繞君主知人善任這一核心主題,從正反兩個方麵展開論述,強調君主隻有具備知人善任的能力,合理分配權力,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一思想對後世的政治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除了堯、劉邦的經典事例,《大政大體》理念在眾多曆史典故中均有體現,從不同角度驗證這一為政智慧。下麵從用人得當、用人失察兩個維度,為你介紹相關典故。


    用人得當


    1. 齊桓公與管仲:春秋時期,齊國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管仲曾為公子糾效力,並差點射殺小白。小白即位成為齊桓公後,聽從鮑叔牙的舉薦,摒棄前嫌,重用管仲。管仲推行一係列改革措施,在經濟上,發展鹽鐵專賣,鼓勵商業貿易,使齊國經濟迅速繁榮;軍事上,建立了多層次的軍事組織,增強了齊國的軍事實力;政治上,整頓行政機構,加強中央集權。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霸業 。


    2. 劉備與諸葛亮: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提出《隆中對》,製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此後,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為劉備贏得立足之地,進而奪取荊州、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盡心竭力地輔佐後主劉禪,對內發展經濟、嚴明法治,對外多次北伐中原,以興複漢室為己任,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用人失察


    1. 趙王遷與趙括:戰國時期,秦國進攻趙國,趙王遷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取代廉頗擔任趙軍主將。趙括熟讀兵書,談起兵法來頭頭是道,但缺乏實際作戰經驗,隻會紙上談兵。長平之戰中,他盲目出擊,被秦軍包圍,最終趙軍四十餘萬大軍全軍覆沒,趙國元氣大傷,加速了趙國的滅亡,這一事件成為用人不當導致嚴重後果的典型案例。


    2. 唐玄宗與安祿山:唐玄宗統治後期,政治日益腐敗,生活逐漸奢靡。安祿山善於偽裝,通過阿諛奉承獲得唐玄宗的寵信,被任命為範陽等三地節度使,掌握了大量的軍事力量。然而,安祿山野心勃勃,發動了安史之亂。這場叛亂持續了八年之久,使唐朝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中央集權被削弱,唐朝從此由盛轉衰,唐玄宗因用人失察,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古鑒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忙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忙種並收藏借古鑒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