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36計中的暗示計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巧妙傳達信息、影響他人的策略,以下從概念、運用方式和注意事項等方麵進行講解:


    基本概念


    暗示計主要是指在與人交往時,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需求或意圖,而是通過含蓄、間接的方式,如言語、行為、表情、環境設置等,向對方傳遞相關信息,讓對方自己領會,從而達到影響對方行為、態度或決策的目的。


    運用方式


    - 言語暗示:不直接說出想要表達的內容,而是通過委婉的話語、隱喻、雙關語等進行暗示。例如,想讓朋友幫忙做某事,不說“你幫我做一下這個”,而是說“最近我忙得焦頭爛額,這個事情真有點難辦”,暗示自己需要幫助。


    - 行為暗示:通過特定的行為動作來傳達信息。比如在聚會時,一直看手表,暗示自己可能有其他事要離開。或者在談判時,故意放慢語速、停頓,顯示出自己的沉穩,暗示對方自己有底氣、有耐心。


    - 表情暗示:運用麵部表情傳遞情感和想法。比如微微皺眉表示不滿或疑慮,微笑表示友好、讚同,用眼神示意對方注意某些事物等。


    - 環境暗示:布置特定的環境來營造氛圍,傳達某種信息。如在商業談判中,將會議室布置得莊重、正式,暗示此次談判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在家裏擺放對方喜歡的物品,暗示對對方的重視和關心。


    運用暗示計的注意事項


    - 適度原則:暗示要恰到好處,不能過於隱晦讓人難以理解,也不能過於頻繁、強烈,否則就成了明示,失去了暗示的意義,甚至可能引起對方反感。


    - 對象差異:要考慮對方的性格、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等因素。對敏感、聰明的人,暗示可以稍含蓄些;對比較直爽、反應較慢的人,暗示則需要相對明顯一些。


    - 情境適配:暗示要與所處的情境相適應。在正式場合,暗示要更含蓄、謹慎;在朋友之間的輕鬆場合,暗示可以更靈活、隨意一些。


    人情36計中暗示計的底層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心理層麵


    - 顧及對方感受:人們都有自我意識和自尊心,直接表達某些想法或要求可能會讓對方感到被強迫或不舒服。暗示計通過委婉的方式傳達信息,給對方留出自我思考和決策的空間,照顧了對方的心理感受,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 利用心理暗示作用:心理學認為,人會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暗示計就是利用這一點,向對方傳遞特定信息,使對方在潛意識裏受到影響,從而引導對方的思維和行為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社交層麵


    - 維護社交平衡:在社交中,關係的平衡很重要。直接提出要求或表達意見可能會打破這種平衡,讓一方處於被動或尷尬的地位。暗示計能在不破壞關係平衡的前提下,傳達自己的想法,保持良好的社交氛圍。


    - 體現社交智慧:運用暗示計展示了一個人在社交中的靈活性和智慧。它表明你能夠根據不同的人和情境,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既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能維護好人際關係,展現出高情商和良好的社交素養。


    信息傳遞層麵


    - 增加信息趣味性:直接的表達往往比較平淡,而暗示則可以使信息傳遞更具趣味性和啟發性。以含蓄的方式傳達信息,能激發對方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讓對方更主動地去理解和解讀你所傳達的內容,從而加深對你意圖的印象。


    - 避免信息衝突:當信息可能存在衝突或敏感時,暗示可以起到緩衝作用。通過暗示,能以更溫和的方式表達不同意見或需求,降低對方的抵觸情緒,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阻力和衝突,使溝通更順暢。


    以下是對上述人情36計中暗示計的經典案例的詳細介紹: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暗示


    - 在《紅樓夢》第八迴“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中,賈寶玉到梨香院探望薛寶釵。薛寶釵要看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看後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念了兩遍後,迴頭向鶯兒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裏發呆作什麽?”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聽了,忙要看寶釵的項圈,上麵寫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薛寶釵不好直接表明自己與寶玉的關係,便通過這種巧妙的暗示,借鶯兒之口引出自己項圈上的話,暗示了她與寶玉之間有“金玉良緣”,巧妙地傳達出自己與寶玉在婚姻上的某種關聯,為日後她與寶玉的婚姻埋下伏筆。


    鄒忌諷齊王納諫


    - 出自《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昳麗。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呢?”他又問他的妾和客人,他們都迴答鄒忌更美。然而,鄒忌見到徐公後,仔細端詳,覺得自己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明白了妻子是偏愛他,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於他,所以才說他比徐公美。


    - 於是,鄒忌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裏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範圍內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有求於大王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聽後,明白了鄒忌是以自己的經曆來暗示他可能受身邊人蒙蔽,於是下令:“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最終使齊國政治清明,各國皆朝於齊。


    觸龍說趙太後


    - 出自《戰國策·趙策四》。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要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才肯出兵。趙太後溺愛長安君,堅決不同意,並且明確表示誰再提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事,她就吐誰一臉唾沫。


    - 左師觸龍去見趙太後,先以自己腳有毛病,很久沒來看望太後為由拉近關係,又詢問太後的飲食起居,接著說自己因為疼愛小兒子,所以希望能讓他在王宮衛隊裏謀個差事,為自己死後做打算。趙太後聽後,說男人也疼愛小兒子,觸龍說比女人還厲害,然後引出父母疼愛子女要為他們長遠考慮的觀點。觸龍說:“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拉著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這是因為您想到她要遠嫁而傷心啊。她走了以後,您也並不是不想念她,但您祭祀時總是祝願說:‘一定不要讓她迴來。’這難道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子孫能相繼為王嗎?”趙太後說:“是這樣。”


    - 觸龍又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子孫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趙太後說:“沒有。”觸龍說:“這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而沒有功勳,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占有的珍寶太多了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麽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比不上疼愛燕後。”趙太後聽後,明白了觸龍的暗示,同意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救援趙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古鑒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忙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忙種並收藏借古鑒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