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博弈是由羅森塞爾提出的一個動態博弈模型。


    案例模型


    - 它是這樣一個博弈過程:有兩個參與者a和b,博弈從a開始,他們輪流進行決策。


    - 比如,a和b麵前有一個10節的“蜈蚣”,在第一節,a有兩種選擇,一是“合作”,此時“蜈蚣”前進一步;二是“不合作”,博弈就結束,a和b分別得到較少的收益,如a得1元,b得1元。


    - 當a選擇合作後,就輪到b決策,b也有“合作”和“不合作”兩個選項。如果b選擇合作,“蜈蚣”再前進一步,收益增加,比如此時a得2元,b得2元。如果b不合作,博弈結束,a得0元,b得3元。


    - 如此循環下去,雙方輪流決策,“蜈蚣”不斷前進,隻要雙方一直合作,收益就會不斷增加。但是隻要有一方選擇不合作,博弈就會立刻終止。


    博弈推理


    - 從理論的最後一步往前推理,在最後一步的時候,b如果選擇不合作可以獲得比合作更高的收益。


    - 那麽a考慮到b最後一步可能不合作,在倒數第二步的時候a就可能選擇不合作。


    - 這樣依次往前推理,因為雙方都考慮到對方可能在下一步不合作,所以在第一步的時候a就很可能選擇不合作,博弈就會很早結束。


    實際意義


    - 蜈蚣博弈在現實中有很多體現。例如在商業合作中,兩個公司考慮長期合作項目,雙方都可能會因為擔心對方在後期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中途變卦,所以在前期就可能會放棄合作。它反映了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因為如果雙方一直合作下去會獲得更多的利益,但由於對對方的不信任等因素,很難達到這種理想的合作狀態。


    蜈蚣博弈的底層邏輯主要涉及以下幾點:


    逆向歸納法


    - 這是蜈蚣博弈的核心邏輯方法。從博弈的最後階段開始向前推理,考慮每個參與者在最後一步的最優選擇,然後依次往前推。因為在最後一步時,參與者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不合作以獲取更高的即時收益),這種對最後階段的考慮會反過來影響前麵階段的決策。


    - 例如,在10節蜈蚣博弈的最後一步,b會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若不合作收益更高,那a在倒數第二步就會考慮到這一點而提前選擇不合作,以此類推到最初階段。


    個體理性


    - 每個參與者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在每一步決策中,參與者都會權衡合作與不合作的收益。


    - 如在博弈過程中,當一方認為不合作帶來的收益高於合作收益時,就會選擇不合作,而不會單純為了整體的長期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個體利益。


    信任困境


    - 蜈蚣博弈體現了信任的缺失。雙方都知道持續合作會帶來更高的總收益,但由於缺乏足夠信任,擔心對方會在某個階段為了私利而選擇不合作。


    - 就像商業合作中,雙方沒有足夠的信任機製保障,即使合作前景很好,也可能因害怕對方的失信行為而放棄合作,導致無法達到最優的合作結果。


    以下是蜈蚣博弈的一些經典案例:


    商業合作談判


    - 兩家公司a和b計劃共同開發一係列新產品。如果雙方一直合作,持續投入資源,產品成功推出後會獲得高額利潤。


    - 比如,一開始a公司投入技術資源,這相當於邁出合作的第一步。接下來b公司要決定是否投入資金進行市場推廣。如果b公司擔心a公司後續可能會獨占技術成果或者不能持續投入技術支持,b公司可能就不會投入資金,導致合作在前期就夭折。即使雙方都知道完整推出係列產品後利潤可觀,但是由於對對方的不信任,就像在蜈蚣博弈中一樣,合作很難持續到最後能獲得最大利益的階段。


    戀愛關係中的長期承諾


    - 在戀愛關係中也可以看到蜈蚣博弈的影子。情侶雙方a和b考慮建立長期關係,如結婚等。


    - 每一個階段都有“合作”(繼續投入感情、時間,為共同的未來努力)和“不合作”(分手)的選擇。在早期,a可能會為這段關係付出很多,比如花費時間陪伴b,支持b的事業發展等。隨著關係的發展,b會考慮是否也以同樣的方式“合作”。如果b對a的長期忠誠度有所懷疑,或者覺得未來沒有保障,可能會選擇“不合作”,結束這段關係。雙方其實本可以共同經營一段長久美滿的感情,獲得更高的“收益”(如幸福的家庭生活等),但由於對對方的不確定和信任問題,導致關係可能提前結束。


    在社交領域,蜈蚣博弈有以下應用:


    朋友關係維護


    - 合作決策:在朋友之間,相互幫忙就如同博弈中的合作。例如,甲幫乙搬家,這是甲的一次合作行為。接下來乙可以選擇在甲需要幫助時也伸出援手(合作),這樣雙方的友誼會加深,彼此都能從良好的互助關係中受益,就像蜈蚣博弈中雙方持續合作使利益增加一樣。


    - 信任危機與不合作:然而,若乙沒有在甲需要的時候幫忙,甲可能就會對乙產生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就像在博弈中提前終止合作,此後甲在和乙的交往中可能就會減少付出。因為甲擔心再次遭遇乙的不合作,就像在蜈蚣博弈裏,由於預期對方可能不合作而提前做出對自己有利的不合作選擇。


    社交圈子的拓展


    - 合作融入:當一個人進入新的社交圈子時,就像是開始了一輪新的博弈。他需要積極與他人互動、合作,比如主動參與社交活動、分享有趣的觀點等。如果圈子裏的其他人給予積極迴應(合作),那麽雙方可以建立更廣泛的社交聯係,得到更多社交資源,像在博弈中持續合作帶來收益增長一樣。


    - 排斥導致不合作:但如果這個人遭遇排斥(不合作),比如被他人冷落或者忽視,那他可能就會減少融入這個圈子的努力。因為他預期繼續努力也不會得到積極迴應,就如同在蜈蚣博弈裏因預期對方不合作而放棄合作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古鑒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忙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忙種並收藏借古鑒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