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博弈描述的是一種雙方對抗的情境。


    案例背景


    想象有兩條路,隻能允許一輛車通過,兩輛車相對而行,在即將相遇的時候,雙方都有兩種選擇:繼續前進或者避讓。如果雙方都繼續前進,就會撞車,兩敗俱傷;如果一方前進,另一方避讓,前進的一方會獲得一種“勝利”的感覺,避讓的一方則會被視為退縮;要是雙方都避讓,那就相當於雙方打了個平手。


    模型策略分析


    - 假設用數字來衡量收益,撞車雙方收益為 -2(代表損失),一方前進一方避讓,前進者收益為1,避讓者收益為 -1,雙方都避讓收益為0。從這個收益矩陣可以看到,雙方都有自己的考量。


    - 對於每一方來說,最優的策略取決於對方的選擇。如果對方避讓,自己前進能獲得最大收益;但如果對方前進,自己避讓雖然有損失但好過撞車。


    現實例子


    - 商業競爭方麵:兩個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它們都有激進和保守兩種策略。如果都采取激進策略大打價格戰,可能會兩敗俱傷;如果一個激進一個保守,激進的公司可能會搶到更多市場份額,保守的公司會丟失部分份額;如果都保守,市場份額維持相對穩定。


    - 職場方麵:兩個員工競爭一個晉升機會,都拚命表現自己可能會引發惡性競爭,最後都受損;如果一個積極爭取,一個選擇退讓,積極的可能得到晉升,退讓的失去這次機會;如果都退讓,晉升機會可能被其他人獲取。


    鬥雞博弈告訴我們,在麵對對抗場景時,參與者需要猜測對方的行動來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而且很多時候,適當的妥協或者退讓是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的局麵。


    鬥雞博弈的底層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利益衝突與權衡


    - 這是一種典型的利益衝突情境。雙方的核心利益在於爭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但這種利益獲取受到對方行動的極大影響。例如在商業競爭的例子中,兩家公司都想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以獲取更多利潤,這就產生了利益衝突。


    - 每一方都需要在可能的收益與損失之間進行權衡。當考慮前進(激進策略)時,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如搶占市場、獲得晉升),但同時也麵臨著巨大的風險(如兩敗俱傷);而選擇避讓(保守策略)雖然可能意味著放棄一些眼前利益,但能夠避免最壞的結果。


    相互依存的決策


    - 雙方的決策是相互依存的。一方的最優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取決於對方的選擇。這就好比下象棋,每一步棋的好壞不僅取決於自己的規劃,還與對手的走法緊密相關。


    - 這種相互依存關係使得雙方在決策過程中必須對對方進行猜測和預判。參與者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推測對方可能采取的行動,然後再確定自己的策略。例如在路中間相遇的兩車司機,會在瞬間思考對方會不會避讓,以此來決定自己是前進還是避讓。


    納什均衡


    - 鬥雞博弈體現了納什均衡的思想。納什均衡是指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如何,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納什均衡策略。在鬥雞博弈中,(前進,避讓)和(避讓,前進)是兩個納什均衡點。


    - 這意味著當一方選擇前進時,另一方的最優反應是避讓;反之,當一方選擇避讓時,另一方的最優反應是前進。這種均衡狀態代表了一種相對穩定的結果,盡管雙方可能都期望達到對自己更有利的其他狀態,但在對方的策略給定的情況下,這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好選擇。


    以下是鬥雞博弈的一些經典案例:


    古巴導彈危機


    - 事件背景: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使美國本土處於蘇聯導彈射程之內。這相當於雙方將“衝突工具”指向對方,就像鬥雞博弈中兩車相向而行。


    - 策略分析:美國有兩種選擇,一是采取強硬軍事行動,如空襲古巴導彈基地;二是進行外交談判協商解決。蘇聯同樣有堅持部署導彈或者撤迴導彈的選項。如果美國空襲,蘇聯反擊,可能引發核戰爭,雙方都將遭受毀滅性打擊,這就如同兩車相撞,收益為負無窮。而如果美國強硬,蘇聯退讓撤迴導彈,美國在這場博弈中“勝利”;反之,若蘇聯強硬,美國退讓,蘇聯則在博弈中占據上風;要是雙方都選擇外交途徑協商解決,雙方都避免了最壞的情況,相當於雙方避讓,有一定的和平收益。


    美蘇軍備競賽


    - 事件背景: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不斷增加軍事開支用於軍備競賽。雙方都試圖在軍事力量上超過對方,以獲取戰略優勢。


    - 策略分析: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都有兩種基本策略,即繼續增加軍備(前進)或者限製軍備發展(避讓)。如果雙方都持續增加軍備,會消耗大量的經濟資源,給雙方國家經濟帶來沉重負擔,就像鬥雞博弈中兩車相撞導致雙輸的局麵。而如果一方限製軍備,另一方繼續擴充,繼續擴充的一方可能會在軍事威懾力上占據優勢,另一方則會處於劣勢;如果雙方都限製軍備,雙方雖然在軍事力量對比上保持相對穩定,但可以節省大量資金用於其他方麵,這類似於雙方避讓後的收益。


    企業廣告競爭


    - 事件背景:有兩家互為競爭對手的企業a和b,它們都在考慮是否投放大量廣告。廣告投放可以增加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但廣告成本很高。


    - 策略分析:企業a和b都有投放廣告(前進)和不投放廣告(避讓)兩種選擇。如果雙方都投放大量廣告,廣告成本增加,同時廣告效果可能會因為互相競爭而大打折扣,就像兩車相撞,雙方在收益上受損。如果a投放廣告,b不投放,a可能會搶奪b的部分市場份額,a的收益增加,b的收益減少;反之亦然。如果雙方都不投放廣告,市場份額和收益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類似鬥雞博弈中的雙方避讓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古鑒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忙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忙種並收藏借古鑒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