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八計,屬於並戰計。


    這一計的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主要是指故意給敵人可乘之機,誘導敵人向前深入,然後切斷其支援和退路,讓敵人陷入絕境。


    從實際運用來說,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是劉琦問計諸葛亮。劉琦為了躲避後母的陷害,在高樓上請諸葛亮為他出主意。諸葛亮不肯說,劉琦就命人撤掉樓梯,讓諸葛亮處於沒有退路的境地。諸葛亮這才給劉琦出主意,讓他請求外出鎮守江夏,以此躲避災禍。在這個例子中,劉琦就是巧妙地運用“上屋抽梯”,讓諸葛亮不得不為他出謀劃策。


    在軍事領域,此計也經常被使用。比如,先故意給敵軍一個看似有利可圖的進攻路線或者據點,等敵軍深入後,就斷掉他們的後路。敵軍因為沒有了後援和退路,心理上和實際作戰條件上都會陷入被動,這樣己方就可以更有效地殲滅敵人。不過,這一計要注意把握好時機,不能讓敵人輕易識破,而且在運用時要考慮到切斷後路後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殲滅敵人,避免“引狼入室”的情況。


    在商業競爭中,有一些公司會采用“上屋抽梯”的策略。例如,某些科技公司會先以低價策略吸引競爭對手進入一個新興的細分市場。當競爭對手大量投入資源,如建立生產線、拓展銷售渠道後,這家公司再憑借技術專利或者獨家資源等手段,抬高行業準入門檻,切斷競爭對手的後路。就像之前一些智能手機品牌在初期以低價手機搶占市場份額,等其他小品牌跟進後,再通過壟斷高端芯片供應或者操作係統升級來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


    在求職場合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有些不良公司會以高薪職位吸引求職者前來麵試,要求求職者先完成複雜的項目方案或者提供創意。等求職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完成後,公司卻以各種理由拒絕錄用,然後利用求職者提供的方案來完善自己的項目,這也是一種“上屋抽梯”。


    在人際關係方麵,也有這種情況。比如,有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先鼓動他人去參與一些爭議性的活動。當他人陷入困境或者受到指責時,這個人卻置身事外,不再提供支持,讓對方獨自承擔後果。


    以下是一些中國古代戰爭中“上屋抽梯”的成功戰例:


    桂陵之戰


    - 背景:戰國時期,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援。


    - 過程:孫臏采用“圍魏救趙”之計,直搗魏國都城大梁。魏軍迴師救援,龐涓率魏軍主力與齊軍在桂陵相遇。齊軍佯裝敗退,龐涓中計追趕。齊軍利用有利地形設伏,等魏軍進入包圍圈後,突然出擊,大敗魏軍。


    馬陵之戰


    - 背景:魏國在桂陵之戰後仍具有一定實力,企圖報複齊國。


    - 過程:齊國再次派田忌、孫臏率軍迎敵。孫臏采用減灶之計,第一天設十萬灶,第二天減為五萬灶,第三天又減為三萬灶。龐涓誤以為齊軍大量逃亡,於是率領輕銳部隊追趕。齊軍在馬陵設下埋伏,當魏軍進入馬陵的狹窄道路時,齊軍萬箭齊發,龐涓身亡,魏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


    楚漢相爭之井陘之戰


    - 背景: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派韓信和張耳率領一萬餘漢軍去攻打趙國。


    - 過程:韓信將軍隊背水列陣,故意示弱。趙軍見漢軍背水一戰,以為有機可乘,傾巢而出。漢軍與趙軍激戰一段時間後佯裝敗退,趙軍追擊。漢軍退到河邊與預先埋伏在那裏的漢軍會合後,迴身再戰。此時,漢軍的兩千輕騎趁趙軍大營空虛,衝入趙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旗幟。趙軍見大營被占,軍心大亂,漢軍兩麵夾擊,大敗趙軍。


    魏楚之戰


    - 背景:戰國時期,楚國起兵十五萬欲伐魏,魏軍三十萬迎敵。


    - 過程:魏軍起初攻城不利,傷亡慘重,且楚王親自督軍前來增援。龐涓采用孫臏的上屋抽梯之計,故意向楚軍示弱,謊稱三分之一的步卒因水土不服染病,引誘楚軍出城決戰。同時,魏軍留十萬人馬於寨中,二十萬人馬向上城之南進發五裏,留下五萬人馬,另外十五萬人馬折返進入楚國腹地。楚軍出城後,魏軍封住其迴城之路,兩麵夾擊,楚軍大敗,被迫與魏國簽訂城下之盟。


    在現代商業競爭中,“上屋抽梯”之計有多種應用方式:


    市場準入與技術壟斷


    - 低價吸引與門檻提升:一些大型科技企業在新興技術領域,先以低價甚至免費的產品或服務吸引眾多競爭對手加入市場。例如,在雲計算服務剛興起時,某些頭部雲服務廠商推出低價的基礎雲存儲和計算套餐。當其他中小廠商大量投入資金和人力拓展相關業務後,頭部廠商憑借技術專利(如數據加密技術、高效運算算法等)和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資源優勢,提高行業標準,或者通過控製關鍵基礎設施(如網絡帶寬資源)來抬高準入門檻,讓後來者難以與之競爭,從而達到排擠對手的目的。


    - 技術生態構建與封閉:像智能手機操作係統領域,部分廠商先構建一個看似開放的開發者生態,吸引眾多軟件開發者基於其係統開發應用。當係統生態發展到一定規模,該廠商可能會通過修改規則、收取高額授權費或限製技術接口等方式,使開發者難以輕易將應用移植到其他競爭係統,這就相當於切斷了對手獲取豐富軟件生態支持的“梯子”。


    供應鏈控製


    - 原材料控製:在一些行業中,少數企業控製著關鍵原材料的供應。以芯片製造行業為例,某些大型芯片原材料供應商,起初會以正常的商業合作方式與眾多芯片製造企業簽訂供應合同。但當這些製造企業的產能依賴程度加深後,供應方可能會通過減少供應、提高價格或者優先供應給自己的關聯企業等方式,使競爭對手在原材料短缺的情況下,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 零部件供應與整機生產:例如在汽車行業,部分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可能會先與多家汽車整車廠建立合作關係。當整車廠的產品設計和生產計劃圍繞這些特定零部件展開後,供應商可以通過控製零部件的供應數量、供應時間或者技術升級進度,對整車廠的生產和市場投放節奏施加影響,甚至有可能使競爭對手的新產品推出受阻。


    營銷與渠道策略


    - 促銷吸引與渠道限製:一些品牌在市場推廣時,會推出極具吸引力的促銷活動,如大規模的線下體驗活動、高額的渠道返點等,吸引經銷商或零售商與自己合作,鋪設銷售渠道。然而,當渠道建立起來後,品牌商可能會改變合作政策,如增加銷售任務指標、減少返點、控製促銷資源分配等,使得經銷商很難再去推廣其他競爭品牌,因為他們已經在前期投入了大量資源,難以輕易放棄現有品牌的渠道體係。


    - 品牌聯名與市場擠壓:企業通過與熱門ip或知名品牌進行聯名,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品。例如,某些時尚品牌與熱門動漫ip聯名,在聯名產品推出後,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同時,品牌可能會利用這次聯名合作,優化供應鏈、拓展銷售渠道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在聯名結束後,利用這些優勢持續擠壓其他競爭對手的市場空間,讓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自己品牌的產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古鑒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忙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忙種並收藏借古鑒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