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解釋


    “順手牽羊” 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二計。原文是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意思是敵方出現微小的漏洞,必須及時利用;發現微小的利益,也要力爭獲取。即使是敵人的微小疏忽,也要利用來為我方爭取小的勝利。就像在走路時看見路邊有一隻羊,順手就把它牽走一樣自然、輕巧。


    出處來源


    該計語最早出自《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但作為一種計謀,它在軍事和其他競爭場景中有了更廣泛的應用。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期,將領們在大規模的軍事對抗中,也會留意一些可以輕易獲取的小利益,比如在敵人慌亂撤退、疏於防範之時,奪取對方的糧草、馬匹、兵器等物資。


    軍事應用案例


    古代案例:在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而逃。此時,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勝追擊。當曹操的軍隊狼狽逃竄時,一些小股部隊由於慌亂,丟盔棄甲。孫劉聯軍的一些將領便抓住這個機會,在追擊過程中 “順手牽羊”,繳獲了不少曹軍丟棄的兵器、糧草和馬匹。這些物資對於聯軍後續的軍事行動和軍隊擴充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現代案例:在現代局部戰爭中,也有類似情況。例如,在一次沙漠地區的軍事行動中,一方軍隊在快速轉移陣地時,遺留下了部分通訊設備和輕型武器。另一方偵察部隊發現後,迅速出擊,將這些設備和武器繳獲。這些通訊設備對於獲取敵軍情報和完善自身通訊係統有一定的價值,而輕型武器也能補充自身裝備的不足。


    商業應用案例


    在商業競爭中,“順手牽羊” 也很常見。比如,兩家公司競爭一個大型項目。在項目招標過程中,a 公司為了爭取項目,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展示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上,卻在一些細節服務方麵(如售後服務條款、項目配套軟件等)沒有詳細闡述。b 公司在競爭過程中,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小漏洞。於是,b 公司在自己的方案中重點強調了這些細節服務,並且在展示時巧妙地突出 a 公司在這方麵的缺失。最終,b 公司憑借這個 “順手牽羊” 式的策略,贏得了部分評委的好感,增加了中標機會。


    在生活中的應用示例


    在購物場景中,消費者也可以運用這個策略。例如,商家在促銷活動中,可能主要宣傳某些主打商品的折扣優惠,但對於一些配套的小贈品或者增值服務(如免費的禮品包裝、延長產品保修期等)沒有明確說明。聰明的消費者就可以在購買商品時,向商家詢問這些小贈品或增值服務,從而 “順手牽羊” 地獲取額外的利益。另外,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在了解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後,針對對方的小缺失,如某一技能的不足或者對公司文化理解的偏差,突出自己在這些方麵的優勢,也有機會脫穎而出。


    分析順手牽羊之計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一、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的應用


    市場情報收集與利用


    捕捉對手疏忽:競爭對手在新產品發布、營銷活動策劃或運營管理中,難免會出現細微失誤或信息遺漏。例如,某知名手機廠商在新品預熱期,過分聚焦於硬件性能提升宣傳,卻對軟件生態更新細節透露甚少。競爭對手通過密切關注,收集到這一 “微隙”,迅速整理分析,在自家產品發布會上,著重強調軟件協同優勢,對比凸顯對方短板,搶占市場關注與潛在用戶份額。


    挖掘行業趨勢 “微利”:時刻洞察行業動態,捕捉新興技術、消費偏好轉變等細微趨勢。如健康飲品領域,當部分消費者開始青睞低糖、添加天然草本成分飲品時,敏銳企業察覺這一 “微利” 苗頭,搶先研發推出對應產品,而反應遲緩對手隻能望 “利” 興歎,在新細分賽道錯失先機。


    供應鏈環節巧布局


    物料采購乘隙:大型製造企業在原材料采購談判中,若因規模擴張等因素內部協調不暢,對某些關鍵原料采購周期拉長、議價能力削弱。競爭對手便可趁此時機,與優質供應商簽訂長期穩定合作協議,鎖定優惠價格與充足供應,不僅降低自身成本,還能在後續生產、銷售環節憑借穩定供應鏈占優,比如電子芯片緊張時期,有的科技公司提前囤貨、建立多元供應渠道,而部分同行受困於缺貨、高價采購。


    物流配送抓利:電商競爭裏,在購物旺季如 “雙 11”“618” 期間,部分平台因訂單暴增物流規劃失誤,出現配送延遲、錯發漏發等問題。對手電商企業可強化自身物流管控,優化配送路線、增加臨時倉儲與配送人力,實現快速精準送達,收獲消費者好評,順勢擴大市場份額。


    營銷推廣層麵借力使力


    熱點借勢營銷:社會熱點、流行文化具有強大傳播力與話題性。當影視劇中某類產品頻繁出鏡成 “爆款” 道具,如某部職場劇帶動智能辦公設備曝光,機敏商家迅速推出同款或聯名產品,搭上熱點 “順風車”,借助大眾對熱點關注熱度,快速打開銷路,節省大量前期宣傳成本。


    競品失誤轉化營銷點:競爭對手廣告宣傳、公關活動一旦犯錯,比如宣傳文案出現語病、價值觀偏差或產品演示 “翻車”。其他企業可及時跟進,以正麵積極姿態解讀事件,巧妙對比自家優勢,轉化為自身營銷契機,重塑消費者認知、吸引其 “倒戈” 購買自家產品。


    二、注意事項


    合法合規底線堅守


    避免侵權違法:收集市場情報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像竊取商業機密、黑客攻擊競爭對手數據庫等行為觸犯法律,不僅麵臨巨額賠償,更會損害企業聲譽。在借鑒競品設計、營銷創意時,務必確保有足夠差異化,不構成專利、版權侵權,否則得不償失。例如某山寨食品企業模仿知名品牌包裝、商標,最終被法律嚴懲、逐出市場。


    遵守競爭法規:商業競爭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規約束,在供應鏈、營銷各環節不能實施壟斷、詆毀對手等不正當行徑。如企業聯合供應商惡意哄抬價格、排擠同行,或編造虛假負麵信息抹黑對手,都將被監管部門盯上,破壞企業長久經營根基。


    戰略眼光權衡利弊


    防小失大:雖說要把握 “微利”“微隙”,但不能因小失大,過度聚焦短期局部利益而忽略企業整體戰略布局與長期發展。比如為爭搶短期低價原材料供應,與不良供應商合作,導致產品質量下滑、售後問題頻發,損害品牌形象,影響長遠市場競爭力。


    契合戰略方向:所 “牽” 之利要契合企業自身戰略定位與核心業務,不能盲目跟風。若餐飲企業本主打高端宴請,卻因街頭小吃潮流跟風推出低價快餐,既稀釋品牌調性,又分散內部運營資源,偏離既定戰略軌道,難以形成協同發展優勢。


    道德倫理層麵考量


    維護商業信譽:商業競爭講究誠信,即使利用對手失誤,也不能采用欺詐、不道德手段。像故意誤導消費者對競品認知,或在合作中過河拆橋,看似短期得利,實則破壞與合作夥伴、消費者信任關係,長期看難以立足市場,畢竟口碑和信譽是企業無形寶貴資產。


    尊重對手與行業生態:良性競爭利於行業整體繁榮發展,不能把 “順手牽羊” 演變為惡性打壓。尊重對手努力與創新,適度競爭,共同推動產品升級、服務優化,營造健康可持續商業生態,否則行業受損,自身也難獨善其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借古鑒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忙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忙種並收藏借古鑒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