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尺下,山川峻美,江河秀麗。翠林之中,清波之間,盡在眼底。我依然是飛的最高的鷹!但是,近來,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全身困乏,身手已大不如以前。
四十歲了,這是鷹的壽命,我清晰的知道。在這個時候,真是感受到這一生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轉眼間已到了終點時刻,這就是天命吧。
即使臨近生命的終點,我每天依然在朝陽初起時,費力地伸展著沉重的翅膀,讓自己盡可能飛的向以往一樣高,讓自己仍然在雲霄中去俯瞰著飛禽走獸、天地生靈。因為我是“鷹雄”——這個名字是族群共送的雅號,在他們心目中我是鷹中的勇者,總是能給他們以保護和鼓舞。我不能讓他們看到,我無力地棲臥在巢邊,奄奄一息地等待著生命的最後融化。
但我確實老了,這恐怕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吧。那曾經矯健有力的身軀如今顯得如此笨拙,再也劃不出當年那種優美的淩空一躍;那曾經輕盈的羽毛如今又厚又重,緊緊地包裹著我的身體,讓我唿吸都不能輕鬆自如;那曾經鋒利的雙爪如今已是老繭層生,讓我再也不能敏捷地抓握和捕食獵物;那曾經尖銳的鷹喙如今又長又彎,連日常的進食都困難重重;甚至,從大山迴傳過來的嘯聲,如今聽出來都是又粗又短,完全失去了昔日的清脆和洪亮。
看來,我真的要去追隨那離世多年的父母而去了。
我首先想到了母親,那是多麽慈愛的母親啊!她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們,特別是為了我,受盡了勞累病痛的折磨。她總是那麽堅強,用瘦弱身體釋放出的無窮力量含辛茹苦地養育著孩子,已經積勞成疾,仍然拖著病體對我們孜孜不懈地培養訓練;她總是那麽無私,喜歡把“隻要孩子們好就一切都好”掛在嘴邊,毫不保留地把所有的慈愛全部傾注到孩子身上;她總是那麽樂觀,即使向我們闡述死亡這樣的問題,她也會做出美好的解釋:孩子們,鷹是天的精靈,死亡對於鷹來說,隻是告別冰冷的崖壁,去尋找最靠近太陽的雲端建造一個更溫暖的新家而已!
我想,也許,母親現在正在她夢想中的、最高雲端的巢中等待著我的到來呢。
我又想到了父親。父親不像母親那樣對子女愛的暖如春風、潤如細雨,他對我們總是那麽冷峻和嚴厲,在教育和訓練我們方麵近乎殘酷。小的時候,我不理解,害怕他,總想躲著他,但直到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一種愛,一種不同於母親的愛,這種愛厚重如山,堅如磐石。他之所以以嚴厲的方式對待我們,無非是讓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真正獲取生存的本領啊!
父親總是那麽堅強、剛毅,在他的嘴裏,從來沒有聽說過“苦”、“累”、“難”之類的字眼。當他為保護子女和其他同類免遭傷害而被襲重傷後,他仍然努力地告誡我們:不要……忘了,鷹……有……兩次……生命,但是……,隻有……勇者……才……能……做……到!父親自己已經沒有創造第二次生命的機會,但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地提醒我們。
第二次生命!我突然打了個激靈,父親一再給我們提醒和講述的“鷹的重生”不就在我目前所處的這個階段嗎?
父親沒有見過重生,他也隻是聽說過。但他喜歡把這個傳說講給我們聽:鷹到了四十歲左右,羽毛厚重,鷹喙彎曲,雙爪遲鈍,多數鷹在這個時候便正常死去,但有堅忍不拔、毅力十足的鷹在忍耐煉獄般的痛苦,進行斷喙、去繭、摘翅以後,再經過耐心、漫長的等待,等到新的身體長成,就可以再獲三十年的第二次生命。
即使是個傳說,父親也下定了勇於挑戰的決心,他曾經遍覽眾山,遍尋群穀,找到一處叫“萬丈崖”地方,是可以作為將來“重生修煉”的理想之所。
然而,傳說終究是傳說,偉大的父親都沒有見過,也沒能獲得機會首先嚐試了。這是我們鷹族激勵自己的神話,還是真有其事,我根本不得而知。
望著曾經任由我展翼翱翔的蒼穹,我不僅陷入了沉思:鷹,真的有第二次生命嗎?
四十歲了,這是鷹的壽命,我清晰的知道。在這個時候,真是感受到這一生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轉眼間已到了終點時刻,這就是天命吧。
即使臨近生命的終點,我每天依然在朝陽初起時,費力地伸展著沉重的翅膀,讓自己盡可能飛的向以往一樣高,讓自己仍然在雲霄中去俯瞰著飛禽走獸、天地生靈。因為我是“鷹雄”——這個名字是族群共送的雅號,在他們心目中我是鷹中的勇者,總是能給他們以保護和鼓舞。我不能讓他們看到,我無力地棲臥在巢邊,奄奄一息地等待著生命的最後融化。
但我確實老了,這恐怕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吧。那曾經矯健有力的身軀如今顯得如此笨拙,再也劃不出當年那種優美的淩空一躍;那曾經輕盈的羽毛如今又厚又重,緊緊地包裹著我的身體,讓我唿吸都不能輕鬆自如;那曾經鋒利的雙爪如今已是老繭層生,讓我再也不能敏捷地抓握和捕食獵物;那曾經尖銳的鷹喙如今又長又彎,連日常的進食都困難重重;甚至,從大山迴傳過來的嘯聲,如今聽出來都是又粗又短,完全失去了昔日的清脆和洪亮。
看來,我真的要去追隨那離世多年的父母而去了。
我首先想到了母親,那是多麽慈愛的母親啊!她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們,特別是為了我,受盡了勞累病痛的折磨。她總是那麽堅強,用瘦弱身體釋放出的無窮力量含辛茹苦地養育著孩子,已經積勞成疾,仍然拖著病體對我們孜孜不懈地培養訓練;她總是那麽無私,喜歡把“隻要孩子們好就一切都好”掛在嘴邊,毫不保留地把所有的慈愛全部傾注到孩子身上;她總是那麽樂觀,即使向我們闡述死亡這樣的問題,她也會做出美好的解釋:孩子們,鷹是天的精靈,死亡對於鷹來說,隻是告別冰冷的崖壁,去尋找最靠近太陽的雲端建造一個更溫暖的新家而已!
我想,也許,母親現在正在她夢想中的、最高雲端的巢中等待著我的到來呢。
我又想到了父親。父親不像母親那樣對子女愛的暖如春風、潤如細雨,他對我們總是那麽冷峻和嚴厲,在教育和訓練我們方麵近乎殘酷。小的時候,我不理解,害怕他,總想躲著他,但直到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一種愛,一種不同於母親的愛,這種愛厚重如山,堅如磐石。他之所以以嚴厲的方式對待我們,無非是讓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真正獲取生存的本領啊!
父親總是那麽堅強、剛毅,在他的嘴裏,從來沒有聽說過“苦”、“累”、“難”之類的字眼。當他為保護子女和其他同類免遭傷害而被襲重傷後,他仍然努力地告誡我們:不要……忘了,鷹……有……兩次……生命,但是……,隻有……勇者……才……能……做……到!父親自己已經沒有創造第二次生命的機會,但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地提醒我們。
第二次生命!我突然打了個激靈,父親一再給我們提醒和講述的“鷹的重生”不就在我目前所處的這個階段嗎?
父親沒有見過重生,他也隻是聽說過。但他喜歡把這個傳說講給我們聽:鷹到了四十歲左右,羽毛厚重,鷹喙彎曲,雙爪遲鈍,多數鷹在這個時候便正常死去,但有堅忍不拔、毅力十足的鷹在忍耐煉獄般的痛苦,進行斷喙、去繭、摘翅以後,再經過耐心、漫長的等待,等到新的身體長成,就可以再獲三十年的第二次生命。
即使是個傳說,父親也下定了勇於挑戰的決心,他曾經遍覽眾山,遍尋群穀,找到一處叫“萬丈崖”地方,是可以作為將來“重生修煉”的理想之所。
然而,傳說終究是傳說,偉大的父親都沒有見過,也沒能獲得機會首先嚐試了。這是我們鷹族激勵自己的神話,還是真有其事,我根本不得而知。
望著曾經任由我展翼翱翔的蒼穹,我不僅陷入了沉思:鷹,真的有第二次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