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逢
大楚的京都,一片繁華盛景,處處彰顯著盛世的氣象。寬闊的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街邊的店鋪鱗次櫛比,招牌幌子在微風中搖曳,各類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喧鬧非凡。
蘇錦年隨著父親蘇大人從蘇州遠道而來。蘇大人身為蘇州織造府的官員,此次攜家眷來京,是為了參加皇家舉辦的春日宴。這春日宴乃是京城一年一度的盛事,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皆會攜家眷出席,對於京城的貴女們而言,更是展示自己、結交權貴的絕佳機會。
春日宴設在皇家園林之中,園中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蘇錦年身著一襲淡粉色的羅裙,裙擺繡著栩栩如生的海棠花,每一片花瓣都繡得細膩入微,仿佛能聞到那淡淡的花香。她的青絲如瀑般柔順,隻用一支簡單的玉簪挽起,幾縷碎發垂落在白皙的臉頰旁,更襯得她麵容清麗,氣質脫俗。
蘇錦年與身旁幾位貴女相互寒暄著,眼神中卻難掩好奇,不時打量著周圍的景色。這皇家園林的氣派,是她在蘇州從未見過的。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那笑聲極具感染力,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蘇錦年抬眸望去,隻見一位身著月白色錦袍的男子,身姿挺拔如鬆,正與幾位公子談笑風生。他的麵容英俊非凡,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上揚,掛著一抹不羈的笑容。此人正是楚逸塵,當今皇上的侄子,寧王。楚逸塵平日裏生性灑脫,不拘小節,在京城中是出了名的瀟灑公子,行事作風常常出乎眾人意料,卻也因此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
蘇錦年的目光不經意間與楚逸塵的對上,她的心中猛地一慌,仿佛小鹿亂撞,臉上瞬間泛起了紅暈,連忙低下頭去。她的這一嬌羞模樣,恰好落入了楚逸塵的眼中。楚逸塵被她那純真自然的神態所吸引,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漣漪,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第二章:相知
春日宴上的活動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鬥茶環節。蘇錦年自小在蘇州長大,蘇州本就盛產茶葉,她對茶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厚的感情。此次參加春日宴,她特意精心準備了自家茶園新采製的春茶,茶葉鮮嫩翠綠,香氣清幽。
鬥茶開始後,蘇錦年不慌不忙地展示著自己的茶藝。她手法嫻熟地煮水、溫杯、投茶、衝泡,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盡顯優雅。隨著熱氣升騰,茶香四溢,周圍的人都不禁被這股香氣所吸引。蘇錦年的茶不僅香氣撲鼻,口感更是醇厚迴甘,令人迴味無窮。在眾多參賽者中,她脫穎而出,贏得了眾人的讚譽。
楚逸塵一直默默地留意著蘇錦年的一舉一動。看到她在鬥茶中的出色表現,心中對她的欣賞又多了幾分。活動結束後,楚逸塵找了個機會,大步走到蘇錦年麵前,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說道:“蘇姑娘,今日你的茶藝著實讓本王大開眼界,沒想到蘇姑娘對茶竟有如此深厚的造詣。”
蘇錦年聽到楚逸塵的誇讚,心中既驚喜又緊張,連忙福了福身,輕聲說道:“寧王殿下謬讚了,小女隻是自幼在蘇州長大,對茶略懂一二罷了,讓殿下見笑了。”
兩人交談起來,蘇錦年發現楚逸塵並非像外界所傳的那般隻是個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他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見解獨到,常常能說出一些讓蘇錦年眼前一亮的觀點。而楚逸塵也在與蘇錦年的交談中,愈發覺得她不僅容貌秀麗,還知書達理,有著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與聰慧,一顰一笑都能牽動他的心弦。
此後,楚逸塵經常找各種借口與蘇錦年見麵。有時,他們會一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漫步,穿梭在熱鬧的集市中,品嚐各種特色小吃。楚逸塵會像個孩子一樣,拉著蘇錦年去買那些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兒。有時,他們會去郊外踏青,在青山綠水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楚逸塵會為蘇錦年摘下一朵盛開的野花,插在她的發間,笑著說這是他見過最美的裝飾。漸漸地,兩人心中都萌生出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相處中不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第三章:定情
時光荏苒,隨著時間的推移,蘇錦年和楚逸塵的感情越來越深。一個月色如水的夜晚,楚逸塵精心安排了一場浪漫的約會。他帶著蘇錦年來到了京城的一座古橋上,這座橋曆史悠久,見證了無數的故事。此時,橋上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微風吹過,燈籠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燈光將兩人的身影映照得格外溫柔,整個世界仿佛都隻剩下他們兩個人。
楚逸塵轉過身,深情地看著蘇錦年,眼中滿是愛意。他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枚玉佩,那玉佩質地溫潤,色澤剔透,一看便知價值不菲。玉佩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是一對相互依偎的鴛鴦,栩栩如生。楚逸塵將玉佩遞到蘇錦年麵前,聲音溫柔而堅定地說道:“錦年,這枚玉佩是我母親留給我的,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我,要把它送給我最心愛的人。如今,我把它送給你,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意。我願與你一生相伴,不離不棄,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都會一直在你身邊。”
蘇錦年接過玉佩,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她抬起頭,看著楚逸塵那深情的雙眸,微微點頭,輕聲道:“逸塵,我也願意。我相信你,也相信我們的愛情。”那一刻,月光灑在他們身上,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聖潔的光輝。他們在月光下許下了一生的承諾,這份承諾如同橋下的河水,源遠流長,永不幹涸。
然而,他們的愛情並非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風順。蘇錦年的父親蘇大人,一心想要女兒嫁給朝中的權貴,以鞏固自己在官場的地位。他一直希望蘇錦年能成為他仕途上的助力,為家族帶來更多的榮耀。當他得知蘇錦年和楚逸塵的感情後,頓時勃然大怒,堅決反對他們在一起。
第四章:波折
蘇大人迴到府中後,立刻把蘇錦年關在了她的閨房之中,不許她踏出房門半步,也不許她與楚逸塵見麵。蘇錦年被關在房間裏,整日以淚洗麵,她不明白父親為何如此狠心,要棒打鴛鴦。她曾多次向父親求情,希望他能成全自己和楚逸塵,但每次都遭到蘇大人的嚴厲斥責。
而楚逸塵得知蘇錦年被關的消息後,心急如焚。他多次前往蘇府求見蘇大人,希望能說服他同意自己和蘇錦年的婚事。然而,每次都被蘇府的家丁拒之門外。楚逸塵不甘心就此放棄,他在蘇府外徘徊了許久,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
與此同時,宮中的局勢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皇上的身體越來越差,時常臥病在床,無法處理朝政。朝中各方勢力開始蠢蠢欲動,都在暗中拉攏親信,為爭奪皇位繼承人的支持而明爭暗鬥。楚逸塵身為寧王,雖一向對權力爭鬥不感興趣,但身處這複雜的局勢之中,也難以置身事外。
為了能與蘇錦年在一起,楚逸塵決定向皇上請旨賜婚。他深知,隻有得到皇上的認可,蘇大人才能同意他們的婚事。於是,他精心準備了一份奏章,向皇上表達了自己對蘇錦年的深情和想要娶她為妻的決心。然而,他的請旨卻遭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對。這些大臣與蘇大人暗中勾結,他們認為楚逸塵生性不羈,行事作風不夠穩重,不適合與蘇錦年這樣的大家閨秀在一起。他們在皇上麵前說了許多楚逸塵的壞話,試圖阻止這門婚事。
在重重壓力下,楚逸塵陷入了困境。他一方麵要應對朝中的權力爭鬥,小心翼翼地周旋在各方勢力之間,以免被卷入更深的漩渦;另一方麵,他又要想盡辦法與蘇錦年在一起,讓她不再受苦。而蘇錦年在蘇府中,也時刻擔心著楚逸塵的安危。她不知道楚逸塵在外麵遇到了多少困難,隻能在心中默默祈禱他能平安無事。
第五章:分離
就在楚逸塵為了他們的未來努力奔走時,宮中突然傳來一道旨意。皇上決定派楚逸塵前往邊疆,平定那裏的叛亂。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楚逸塵和蘇錦年都陷入了絕望之中。楚逸塵知道,這是朝中一些大臣的陰謀,他們想借此機會將他趕出京城,讓他遠離權力中心,同時也讓他和蘇錦年的感情徹底破裂。
楚逸塵無奈之下,隻能接受了這個命令。在離開京城之前,他想盡了一切辦法,終於見到了蘇錦年。兩人在一處隱蔽的小巷中見麵,周圍一片寂靜,隻有他們急促的唿吸聲和彼此的心跳聲。
楚逸塵緊緊地握著蘇錦年的手,仿佛一鬆開她就會消失不見。他的眼中充滿了不舍和堅定,說道:“錦年,等我迴來,我一定會迴來娶你。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不要放棄。相信我,我們一定會有未來的。”
蘇錦年淚流滿麵,淚水不停地滑落,打濕了她的衣襟。她用力地點點頭,哽咽著說:“逸塵,你一定要平安歸來,我會一直等你的。我會在這裏,守著我們的約定,等著你迴來。”
楚逸塵走後,蘇錦年整日守在閨房之中,盼望著他的消息。然而,邊疆的戰事緊張,消息傳遞極為困難,她始終沒有收到楚逸塵的半點消息。蘇大人見楚逸塵離開了京城,以為女兒會就此死心,便又開始為蘇錦年安排親事。他看中了禮部尚書的兒子,此人雖然才華平平,但禮部尚書在朝中權勢頗大,如果蘇錦年嫁過去,對蘇家的仕途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六章:堅守
蘇錦年得知父親的打算後,堅決不同意。她再次以死相逼,表明自己非楚逸塵不嫁。蘇大人看著女兒如此決絕,心中既生氣又無奈。他實在不明白,女兒為何會對楚逸塵如此執著,難道真的要為了一個前途未卜的人,放棄大好的姻緣嗎?
蘇錦年在這段時間裏,每天都會去他們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迴憶著與楚逸塵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她會去那座古橋,在那裏靜靜地坐上許久,仿佛還能感受到楚逸塵的氣息;她會去郊外他們踏青的地方,看著那些盛開的野花,想起楚逸塵為她插野花時的笑容。這些迴憶,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
而在邊疆的楚逸塵,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他帶領著士兵們衝鋒陷陣,一次次擊退敵人的進攻。在戰場上,他忘記了一切,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早日平定叛亂,迴到蘇錦年的身邊。經過兩年的艱苦奮戰,楚逸塵終於平定了邊疆的叛亂,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大楚,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七章:重逢
楚逸塵平定叛亂後,班師迴朝。他一迴到京城,便迫不及待地去找蘇錦年。當他出現在蘇錦年麵前時,蘇錦年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楚逸塵,比以前更加成熟穩重,臉上多了幾分滄桑和堅毅。他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對蘇錦年的深情,隻是多了一份曆經磨難後的沉穩。
兩人相擁而泣,所有的思念和委屈都在這一刻化作了淚水。千言萬語,都在這無聲的擁抱中得以傾訴。楚逸塵輕輕撫摸著蘇錦年的頭發,說道:“錦年,我迴來了,再也不會離開你了。”
蘇錦年抬起頭,看著楚逸塵,破涕為笑,說道:“逸塵,我就知道你一定會迴來的,我一直在等你。”
楚逸塵告訴蘇錦年,他已經向皇上請旨賜婚,皇上念在他平定叛亂的功勞上,同意了他們的婚事。蘇大人見皇上都下了旨,也不好再反對。
不久後,楚逸塵和蘇錦年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京城中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街道兩旁站滿了前來祝福的百姓,他們都為這對曆經磨難的戀人感到高興。在眾人的祝福聲中,楚逸塵和蘇錦年終於走到了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在京城中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段佳話。
大楚的京都,一片繁華盛景,處處彰顯著盛世的氣象。寬闊的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街邊的店鋪鱗次櫛比,招牌幌子在微風中搖曳,各類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喧鬧非凡。
蘇錦年隨著父親蘇大人從蘇州遠道而來。蘇大人身為蘇州織造府的官員,此次攜家眷來京,是為了參加皇家舉辦的春日宴。這春日宴乃是京城一年一度的盛事,皇親國戚、達官顯貴皆會攜家眷出席,對於京城的貴女們而言,更是展示自己、結交權貴的絕佳機會。
春日宴設在皇家園林之中,園中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蘇錦年身著一襲淡粉色的羅裙,裙擺繡著栩栩如生的海棠花,每一片花瓣都繡得細膩入微,仿佛能聞到那淡淡的花香。她的青絲如瀑般柔順,隻用一支簡單的玉簪挽起,幾縷碎發垂落在白皙的臉頰旁,更襯得她麵容清麗,氣質脫俗。
蘇錦年與身旁幾位貴女相互寒暄著,眼神中卻難掩好奇,不時打量著周圍的景色。這皇家園林的氣派,是她在蘇州從未見過的。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那笑聲極具感染力,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蘇錦年抬眸望去,隻見一位身著月白色錦袍的男子,身姿挺拔如鬆,正與幾位公子談笑風生。他的麵容英俊非凡,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嘴角微微上揚,掛著一抹不羈的笑容。此人正是楚逸塵,當今皇上的侄子,寧王。楚逸塵平日裏生性灑脫,不拘小節,在京城中是出了名的瀟灑公子,行事作風常常出乎眾人意料,卻也因此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
蘇錦年的目光不經意間與楚逸塵的對上,她的心中猛地一慌,仿佛小鹿亂撞,臉上瞬間泛起了紅暈,連忙低下頭去。她的這一嬌羞模樣,恰好落入了楚逸塵的眼中。楚逸塵被她那純真自然的神態所吸引,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漣漪,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第二章:相知
春日宴上的活動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鬥茶環節。蘇錦年自小在蘇州長大,蘇州本就盛產茶葉,她對茶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厚的感情。此次參加春日宴,她特意精心準備了自家茶園新采製的春茶,茶葉鮮嫩翠綠,香氣清幽。
鬥茶開始後,蘇錦年不慌不忙地展示著自己的茶藝。她手法嫻熟地煮水、溫杯、投茶、衝泡,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盡顯優雅。隨著熱氣升騰,茶香四溢,周圍的人都不禁被這股香氣所吸引。蘇錦年的茶不僅香氣撲鼻,口感更是醇厚迴甘,令人迴味無窮。在眾多參賽者中,她脫穎而出,贏得了眾人的讚譽。
楚逸塵一直默默地留意著蘇錦年的一舉一動。看到她在鬥茶中的出色表現,心中對她的欣賞又多了幾分。活動結束後,楚逸塵找了個機會,大步走到蘇錦年麵前,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說道:“蘇姑娘,今日你的茶藝著實讓本王大開眼界,沒想到蘇姑娘對茶竟有如此深厚的造詣。”
蘇錦年聽到楚逸塵的誇讚,心中既驚喜又緊張,連忙福了福身,輕聲說道:“寧王殿下謬讚了,小女隻是自幼在蘇州長大,對茶略懂一二罷了,讓殿下見笑了。”
兩人交談起來,蘇錦年發現楚逸塵並非像外界所傳的那般隻是個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他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見解獨到,常常能說出一些讓蘇錦年眼前一亮的觀點。而楚逸塵也在與蘇錦年的交談中,愈發覺得她不僅容貌秀麗,還知書達理,有著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與聰慧,一顰一笑都能牽動他的心弦。
此後,楚逸塵經常找各種借口與蘇錦年見麵。有時,他們會一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漫步,穿梭在熱鬧的集市中,品嚐各種特色小吃。楚逸塵會像個孩子一樣,拉著蘇錦年去買那些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兒。有時,他們會去郊外踏青,在青山綠水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楚逸塵會為蘇錦年摘下一朵盛開的野花,插在她的發間,笑著說這是他見過最美的裝飾。漸漸地,兩人心中都萌生出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相處中不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第三章:定情
時光荏苒,隨著時間的推移,蘇錦年和楚逸塵的感情越來越深。一個月色如水的夜晚,楚逸塵精心安排了一場浪漫的約會。他帶著蘇錦年來到了京城的一座古橋上,這座橋曆史悠久,見證了無數的故事。此時,橋上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微風吹過,燈籠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燈光將兩人的身影映照得格外溫柔,整個世界仿佛都隻剩下他們兩個人。
楚逸塵轉過身,深情地看著蘇錦年,眼中滿是愛意。他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枚玉佩,那玉佩質地溫潤,色澤剔透,一看便知價值不菲。玉佩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是一對相互依偎的鴛鴦,栩栩如生。楚逸塵將玉佩遞到蘇錦年麵前,聲音溫柔而堅定地說道:“錦年,這枚玉佩是我母親留給我的,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我,要把它送給我最心愛的人。如今,我把它送給你,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意。我願與你一生相伴,不離不棄,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都會一直在你身邊。”
蘇錦年接過玉佩,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她抬起頭,看著楚逸塵那深情的雙眸,微微點頭,輕聲道:“逸塵,我也願意。我相信你,也相信我們的愛情。”那一刻,月光灑在他們身上,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聖潔的光輝。他們在月光下許下了一生的承諾,這份承諾如同橋下的河水,源遠流長,永不幹涸。
然而,他們的愛情並非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風順。蘇錦年的父親蘇大人,一心想要女兒嫁給朝中的權貴,以鞏固自己在官場的地位。他一直希望蘇錦年能成為他仕途上的助力,為家族帶來更多的榮耀。當他得知蘇錦年和楚逸塵的感情後,頓時勃然大怒,堅決反對他們在一起。
第四章:波折
蘇大人迴到府中後,立刻把蘇錦年關在了她的閨房之中,不許她踏出房門半步,也不許她與楚逸塵見麵。蘇錦年被關在房間裏,整日以淚洗麵,她不明白父親為何如此狠心,要棒打鴛鴦。她曾多次向父親求情,希望他能成全自己和楚逸塵,但每次都遭到蘇大人的嚴厲斥責。
而楚逸塵得知蘇錦年被關的消息後,心急如焚。他多次前往蘇府求見蘇大人,希望能說服他同意自己和蘇錦年的婚事。然而,每次都被蘇府的家丁拒之門外。楚逸塵不甘心就此放棄,他在蘇府外徘徊了許久,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
與此同時,宮中的局勢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皇上的身體越來越差,時常臥病在床,無法處理朝政。朝中各方勢力開始蠢蠢欲動,都在暗中拉攏親信,為爭奪皇位繼承人的支持而明爭暗鬥。楚逸塵身為寧王,雖一向對權力爭鬥不感興趣,但身處這複雜的局勢之中,也難以置身事外。
為了能與蘇錦年在一起,楚逸塵決定向皇上請旨賜婚。他深知,隻有得到皇上的認可,蘇大人才能同意他們的婚事。於是,他精心準備了一份奏章,向皇上表達了自己對蘇錦年的深情和想要娶她為妻的決心。然而,他的請旨卻遭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對。這些大臣與蘇大人暗中勾結,他們認為楚逸塵生性不羈,行事作風不夠穩重,不適合與蘇錦年這樣的大家閨秀在一起。他們在皇上麵前說了許多楚逸塵的壞話,試圖阻止這門婚事。
在重重壓力下,楚逸塵陷入了困境。他一方麵要應對朝中的權力爭鬥,小心翼翼地周旋在各方勢力之間,以免被卷入更深的漩渦;另一方麵,他又要想盡辦法與蘇錦年在一起,讓她不再受苦。而蘇錦年在蘇府中,也時刻擔心著楚逸塵的安危。她不知道楚逸塵在外麵遇到了多少困難,隻能在心中默默祈禱他能平安無事。
第五章:分離
就在楚逸塵為了他們的未來努力奔走時,宮中突然傳來一道旨意。皇上決定派楚逸塵前往邊疆,平定那裏的叛亂。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楚逸塵和蘇錦年都陷入了絕望之中。楚逸塵知道,這是朝中一些大臣的陰謀,他們想借此機會將他趕出京城,讓他遠離權力中心,同時也讓他和蘇錦年的感情徹底破裂。
楚逸塵無奈之下,隻能接受了這個命令。在離開京城之前,他想盡了一切辦法,終於見到了蘇錦年。兩人在一處隱蔽的小巷中見麵,周圍一片寂靜,隻有他們急促的唿吸聲和彼此的心跳聲。
楚逸塵緊緊地握著蘇錦年的手,仿佛一鬆開她就會消失不見。他的眼中充滿了不舍和堅定,說道:“錦年,等我迴來,我一定會迴來娶你。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不要放棄。相信我,我們一定會有未來的。”
蘇錦年淚流滿麵,淚水不停地滑落,打濕了她的衣襟。她用力地點點頭,哽咽著說:“逸塵,你一定要平安歸來,我會一直等你的。我會在這裏,守著我們的約定,等著你迴來。”
楚逸塵走後,蘇錦年整日守在閨房之中,盼望著他的消息。然而,邊疆的戰事緊張,消息傳遞極為困難,她始終沒有收到楚逸塵的半點消息。蘇大人見楚逸塵離開了京城,以為女兒會就此死心,便又開始為蘇錦年安排親事。他看中了禮部尚書的兒子,此人雖然才華平平,但禮部尚書在朝中權勢頗大,如果蘇錦年嫁過去,對蘇家的仕途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六章:堅守
蘇錦年得知父親的打算後,堅決不同意。她再次以死相逼,表明自己非楚逸塵不嫁。蘇大人看著女兒如此決絕,心中既生氣又無奈。他實在不明白,女兒為何會對楚逸塵如此執著,難道真的要為了一個前途未卜的人,放棄大好的姻緣嗎?
蘇錦年在這段時間裏,每天都會去他們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迴憶著與楚逸塵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她會去那座古橋,在那裏靜靜地坐上許久,仿佛還能感受到楚逸塵的氣息;她會去郊外他們踏青的地方,看著那些盛開的野花,想起楚逸塵為她插野花時的笑容。這些迴憶,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
而在邊疆的楚逸塵,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他帶領著士兵們衝鋒陷陣,一次次擊退敵人的進攻。在戰場上,他忘記了一切,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早日平定叛亂,迴到蘇錦年的身邊。經過兩年的艱苦奮戰,楚逸塵終於平定了邊疆的叛亂,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名字傳遍了整個大楚,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七章:重逢
楚逸塵平定叛亂後,班師迴朝。他一迴到京城,便迫不及待地去找蘇錦年。當他出現在蘇錦年麵前時,蘇錦年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楚逸塵,比以前更加成熟穩重,臉上多了幾分滄桑和堅毅。他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對蘇錦年的深情,隻是多了一份曆經磨難後的沉穩。
兩人相擁而泣,所有的思念和委屈都在這一刻化作了淚水。千言萬語,都在這無聲的擁抱中得以傾訴。楚逸塵輕輕撫摸著蘇錦年的頭發,說道:“錦年,我迴來了,再也不會離開你了。”
蘇錦年抬起頭,看著楚逸塵,破涕為笑,說道:“逸塵,我就知道你一定會迴來的,我一直在等你。”
楚逸塵告訴蘇錦年,他已經向皇上請旨賜婚,皇上念在他平定叛亂的功勞上,同意了他們的婚事。蘇大人見皇上都下了旨,也不好再反對。
不久後,楚逸塵和蘇錦年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京城中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街道兩旁站滿了前來祝福的百姓,他們都為這對曆經磨難的戀人感到高興。在眾人的祝福聲中,楚逸塵和蘇錦年終於走到了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在京城中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