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推遲財報發布時間
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 作者:大千故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美高大廈辦公室內
張啟明正坐在辦公椅上,聽著陶文章匯報即將要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
“本公司在第二季度,實現總營收 31.80 億港元!
毛收入更是 16.46 億港元,而淨利潤則達到了 10.98 億港幣。
同第一季度僅 1.26 億港元的營收相比,我們第二季度營收足足增長了 25.2 倍之多!”陶文章激動不已地說道。
接著,他繼續詳細介紹道:
“在家用風扇業務方麵,我們也表現出色,共實現營收 12.3 億港元。
其毛利潤為 3.20 億元,占比達 26%;淨利潤則有 1.23 億港元,占比 10%。
公司新開拓的電腦散熱風扇和機箱產品,實現營收 2.5 億美元,毛利潤達到 1.7 億美元,淨利率更是高達 1.25 億美元。
我們的電腦散熱風扇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占據了 70%的市場份額,這無疑證明了我們在這個新興領域中的強大競爭力!”
陶文章匯報結束後,滿臉漲得通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一臉崇拜的看著比自己小一輪以上的老板,激動道:“張少,我們這愛美高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簡直不要太出色!
這是我們公司自成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成績,全都是因為有您的英明領導。
一旦對外公布,憑借我們這份財務報告中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肯定會讓我們股價大幅增長。
到那時,我們公司的股價必定會像火箭一樣飆升。
搞不好那些股民們又會跟以前一樣,瘋狂地搶購我們的股票。
要是運氣夠好,公司市值突破百億大關也絕對不是不可能!”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張啟明聽到這番話後,心裏不禁打起了小算盤。
他暗自思忖著,如果能夠趕在九月份之前,成功地把愛美高的股價推升到百億港元的市值水平。
那對於他後續計劃中的一係列行動而言,無疑將會如虎添翼,帶來極大的便利。
想到此處,張啟明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緩緩開口說道:
“推遲發布愛美高這份財報的時間,具體時間等我通知。”
陶文章聞言,頓時愣住了,臉上滿是詫異之色,脫口而出道:
“啊?可是之前不是都說好了 7 月 1 號就要正式發布的嗎?怎麽突然之間又改變主意?”
麵對陶文章的疑問,張啟明隻是隨意地擺了擺手,不緊不慢地迴答道:
“不用多問,就按我說的辦就行。
反正根據規定,這份財報最晚在 8 月 31 號之前發布出去就行了,沒必要急於這一時半會兒。”
盡管心中仍有諸多疑惑,但陶文章見張啟明態度堅決,便也不再追問。
隻得強壓住心頭的疑慮,點頭應道:“好的,一切聽從您的安排。”
“我這裏沒什麽事了,你去忙吧!”張啟明揮手示陶文章離去。
………
為了能夠讓愛美高在股票市場上,達到更高市值。
張啟明決定要親力親為,全力督促菲斯特工業的整合進程加速推進。
就在陶文章前腳剛離開沒多久,張啟明便毫不遲疑地徑直離開了愛美高公司總部。
馬不停蹄地趕赴至與愛美高相距不遠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電器工業園區。
張啟明與賀峻豪並肩漫步於園區之中。
一路上,賀峻豪滔滔不絕地向張啟明詳細介紹著整個園區的具體狀況。
通過賀峻豪全麵且深入的介紹,張啟明對這座工業園的基本情形,逐漸有了清晰明了的認知。
這座工業園所占據的土地麵積與愛美高所屬的工業園大致相當。
其中入駐的電器工廠多達十幾家之多,雇傭的員工數量兩千餘人。
之前這座工業園中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歸屬於會德豐所有。
是會德豐為了確保自身貿易供應鏈的穩固,斥資收購了這些股份,並將眾多工廠成功整合到了一處。
這一部分寶貴的股份已被張啟明順利收入囊中。
至於剩餘的那些股份,則依然掌握在各個工廠主們的手中。
石油危機導致經濟下行,使得會德豐貿易業務受創嚴重。
這些電器工廠缺少了會德豐的訂單,又沒有自主品牌。
平日裏,主要依靠為海外的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品牌,提供電器代工服務來維持生計。
在80 年代,代工工業尚處於萌芽階段,遠不如後來那般盛行於世。
海外那些規模龐大的知名企業,通常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行建設工廠,以掌控整個生產流程和質量標準。
畢竟,擁有自己的工廠意味著能夠更好地保證產品品質,並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生產線。
也存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的小型公司,具備出色的設計研發能力,能夠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產品。
可由於資金有限,難以承擔建造大規模工廠所需的巨額投入。
於是,它們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勞動力成本相對更為低廉的地區,在這裏找合適的合作夥伴,代為加工生產自家的產品。
香江、寶島以及獅城,能夠成為“亞洲四小龍”中,正是憑借著這種獨特的發展模式迅速崛起。
通過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代工訂單,利用本地廉價且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三地的製造業得以蓬勃發展,逐步積累起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經驗。
到80 年代末期和90 年代初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
同時,受到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人力成本也呈現出逐年攀升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許多大型企業開始意識到,自建工廠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用於建設與運營維護,而且還麵臨著因人力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的風險。
相比之下,委托專業的代工廠進行生產,則顯得更為經濟實惠且高效便捷。
因此,大型代工廠才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並逐漸成為了全球製造業領域的一股新興力量。
現在這個時期,找代工的企業,基本都是海外一些小品牌為主。
張啟明正坐在辦公椅上,聽著陶文章匯報即將要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
“本公司在第二季度,實現總營收 31.80 億港元!
毛收入更是 16.46 億港元,而淨利潤則達到了 10.98 億港幣。
同第一季度僅 1.26 億港元的營收相比,我們第二季度營收足足增長了 25.2 倍之多!”陶文章激動不已地說道。
接著,他繼續詳細介紹道:
“在家用風扇業務方麵,我們也表現出色,共實現營收 12.3 億港元。
其毛利潤為 3.20 億元,占比達 26%;淨利潤則有 1.23 億港元,占比 10%。
公司新開拓的電腦散熱風扇和機箱產品,實現營收 2.5 億美元,毛利潤達到 1.7 億美元,淨利率更是高達 1.25 億美元。
我們的電腦散熱風扇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占據了 70%的市場份額,這無疑證明了我們在這個新興領域中的強大競爭力!”
陶文章匯報結束後,滿臉漲得通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一臉崇拜的看著比自己小一輪以上的老板,激動道:“張少,我們這愛美高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簡直不要太出色!
這是我們公司自成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成績,全都是因為有您的英明領導。
一旦對外公布,憑借我們這份財務報告中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肯定會讓我們股價大幅增長。
到那時,我們公司的股價必定會像火箭一樣飆升。
搞不好那些股民們又會跟以前一樣,瘋狂地搶購我們的股票。
要是運氣夠好,公司市值突破百億大關也絕對不是不可能!”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張啟明聽到這番話後,心裏不禁打起了小算盤。
他暗自思忖著,如果能夠趕在九月份之前,成功地把愛美高的股價推升到百億港元的市值水平。
那對於他後續計劃中的一係列行動而言,無疑將會如虎添翼,帶來極大的便利。
想到此處,張啟明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緩緩開口說道:
“推遲發布愛美高這份財報的時間,具體時間等我通知。”
陶文章聞言,頓時愣住了,臉上滿是詫異之色,脫口而出道:
“啊?可是之前不是都說好了 7 月 1 號就要正式發布的嗎?怎麽突然之間又改變主意?”
麵對陶文章的疑問,張啟明隻是隨意地擺了擺手,不緊不慢地迴答道:
“不用多問,就按我說的辦就行。
反正根據規定,這份財報最晚在 8 月 31 號之前發布出去就行了,沒必要急於這一時半會兒。”
盡管心中仍有諸多疑惑,但陶文章見張啟明態度堅決,便也不再追問。
隻得強壓住心頭的疑慮,點頭應道:“好的,一切聽從您的安排。”
“我這裏沒什麽事了,你去忙吧!”張啟明揮手示陶文章離去。
………
為了能夠讓愛美高在股票市場上,達到更高市值。
張啟明決定要親力親為,全力督促菲斯特工業的整合進程加速推進。
就在陶文章前腳剛離開沒多久,張啟明便毫不遲疑地徑直離開了愛美高公司總部。
馬不停蹄地趕赴至與愛美高相距不遠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電器工業園區。
張啟明與賀峻豪並肩漫步於園區之中。
一路上,賀峻豪滔滔不絕地向張啟明詳細介紹著整個園區的具體狀況。
通過賀峻豪全麵且深入的介紹,張啟明對這座工業園的基本情形,逐漸有了清晰明了的認知。
這座工業園所占據的土地麵積與愛美高所屬的工業園大致相當。
其中入駐的電器工廠多達十幾家之多,雇傭的員工數量兩千餘人。
之前這座工業園中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歸屬於會德豐所有。
是會德豐為了確保自身貿易供應鏈的穩固,斥資收購了這些股份,並將眾多工廠成功整合到了一處。
這一部分寶貴的股份已被張啟明順利收入囊中。
至於剩餘的那些股份,則依然掌握在各個工廠主們的手中。
石油危機導致經濟下行,使得會德豐貿易業務受創嚴重。
這些電器工廠缺少了會德豐的訂單,又沒有自主品牌。
平日裏,主要依靠為海外的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品牌,提供電器代工服務來維持生計。
在80 年代,代工工業尚處於萌芽階段,遠不如後來那般盛行於世。
海外那些規模龐大的知名企業,通常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行建設工廠,以掌控整個生產流程和質量標準。
畢竟,擁有自己的工廠意味著能夠更好地保證產品品質,並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生產線。
也存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的小型公司,具備出色的設計研發能力,能夠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產品。
可由於資金有限,難以承擔建造大規模工廠所需的巨額投入。
於是,它們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勞動力成本相對更為低廉的地區,在這裏找合適的合作夥伴,代為加工生產自家的產品。
香江、寶島以及獅城,能夠成為“亞洲四小龍”中,正是憑借著這種獨特的發展模式迅速崛起。
通過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代工訂單,利用本地廉價且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三地的製造業得以蓬勃發展,逐步積累起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經驗。
到80 年代末期和90 年代初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
同時,受到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人力成本也呈現出逐年攀升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許多大型企業開始意識到,自建工廠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用於建設與運營維護,而且還麵臨著因人力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的風險。
相比之下,委托專業的代工廠進行生產,則顯得更為經濟實惠且高效便捷。
因此,大型代工廠才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並逐漸成為了全球製造業領域的一股新興力量。
現在這個時期,找代工的企業,基本都是海外一些小品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