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率領大軍來到長安,過了渭河在西岸安營紮寨。
曹真與王朗、郭淮共同商議退兵的策略。
王朗說道:
“明天可以嚴整隊伍,大規模地展示旌旗。”
“老夫親自出麵,隻用一番話,保證讓諸葛亮拱手投降,蜀兵不戰自退。”
曹真非常高興,當天夜裏下令:
明天四更做飯,天亮務必隊伍整齊,人馬威嚴,旌旗鼓角,各自按照次序。
當時派人先送去戰書。
第二天,兩軍相遇,在祁山之前擺開陣勢。
蜀軍看到魏兵十分雄壯,和夏侯楙的軍隊大不相同。
三軍鼓角聲停止後,司徒王朗騎馬而出。
上方是都督曹真,下方是副都督郭淮;
兩個先鋒壓住陣腳。
探子騎馬來到軍前,大聲叫道:
“請對陣的主將答話!”
隻見蜀兵的門旗打開,關興、張苞分別從左右而出,立馬在兩邊;
接著一隊隊勇猛的將領依次排列;
門旗的陰影下,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在車中,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穿素衣,係著黑絲帶,瀟灑地出來。
孔明抬眼看到魏陣前有三個華蓋,旗幟上寫著姓名:
中央那個白胡子老者,是軍師、司徒王朗。
孔明暗自思量說:
“王朗必定會說出一番說辭,我應當隨機應對。”
於是讓人把車推出陣外,命令護軍小校傳達說:
“漢丞相和司徒會話。”
王朗縱馬而出。
孔明在車上拱手,王朗在馬上躬身答禮。
王朗說道:
“久聞您的大名,今天有幸相見。”
“您既然知道天命、懂得時務,為什麽發動沒有名義的戰爭?”
孔明說道:
“我奉詔討伐逆賊,怎麽說是沒有名義?”
王朗說道:
“天數有變化,帝位更替,而歸屬於有德行的人,這是自然的道理。”
“從前從桓帝、靈帝以來,黃巾軍作亂,天下紛爭。”
“到了初平、建安年間,董卓造反,李傕、郭汜相繼肆虐;袁術在壽春擅自稱帝,袁紹在鄴土稱雄;劉表占據荊州,呂布吞並徐州:盜賊紛紛興起,奸雄飛揚跋扈,國家有累卵般的危險,百姓有倒懸般的困苦。”
“我的太祖武皇帝,掃清天下,席卷八方;百姓傾心,四方仰慕德望:不是憑借權勢取得,實在是天命所歸。”
“世祖文帝,神明英武,接受大統,順應天意,合乎人心,效仿堯帝禪讓給舜帝,在中原統治萬國,難道不是天意和人心嗎?”
“如今您蘊含大才、懷抱大器,自己想要和管仲、樂毅相比,為什麽卻強行違背天理、違背人情行事呢?”
“難道沒聽說古人說:‘順應天意的昌盛,違背天意的滅亡。’”
“現在我們大魏擁有百萬披甲的士兵,上千員良將。”
“料想那腐草的螢火蟲光,怎麽比得上天上明亮的月亮?”
“您可以放下武器投降,以禮來歸降,不會失去封侯的地位。”
“國家安定百姓歡樂,難道不是很好嗎!”
孔明坐在車上大笑說道:
“我原以為漢朝德高望重的大臣,定會有高明的言論,哪料到竟說出這般粗俗的話!”
“我有一番話,諸位將士請靜靜聽著:昔日在桓帝、靈帝之時,漢朝的統治衰落,宦官製造災禍;國家動蕩,年歲兇險,四方騷亂。”
“黃巾軍起義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接連興起,劫持漢帝,殘害百姓。”
“隻因在朝廷之上,腐朽的木頭充任官員,宮殿的台階之間,禽獸享受俸祿;心腸狠毒、行為卑劣之輩,接連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執掌政事。”
“以至於國家淪陷,百姓遭受苦難。”
“我一向知曉你的所作所為:你世代居住在東海之濱,當初被推舉為孝廉而入仕;按理應當輔佐君王、安定漢室、振興劉氏;哪曾想反而協助逆賊,一同謀劃篡位之事!”
“罪惡深重,天地都不容!”
“天下之人,都恨不得吃你的肉!”
“如今幸運的是上天的旨意沒有讓漢室斷絕,昭烈皇帝在西川繼承大統。”
“我如今奉繼位之君的旨意,興師討伐逆賊。”
“你既然是諂媚阿諛的臣子,隻能夠藏頭縮尾,苟且謀求衣食;怎敢在軍隊麵前,妄言天命啊!”
“白發匹夫!蒼白胡須的老賊!”
“你很快就要命歸九泉之下,有何麵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位皇帝呢!”
“老賊速速退下!可以讓反叛之臣與我一同決戰!”
王朗聽完,怒氣填滿胸膛,大喊一聲,撞在馬下死去。
後人有詩稱讚孔明道: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
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兵馬從西秦出發,雄才勝過萬人。
輕輕搖動三寸之舌,罵死了老奸臣。
孔明用扇子指著曹真說道:
“我不逼迫你。”
“你可以整頓軍馬,明日決戰。”
說完便乘車返迴。
於是雙方軍隊都撤退了。
曹真把王朗的屍體,用棺材盛裝起來,送迴長安去了。
副都督郭淮說道:
“諸葛亮料想我們軍中辦理喪事,今夜必定會來劫營寨。”
“可以分兵四路:
兩路兵馬從偏僻的小路,趁虛去劫蜀軍的營寨;
兩路兵馬埋伏在本寨外麵,從左右兩邊攻擊。”
曹真非常高興地說道:
“這個計策和我想的一樣。”
於是傳下命令叫曹遵、朱讚兩位先鋒吩咐道:
“你們二人各自率領一萬軍隊,抄到祁山後麵。”
“隻要看到蜀軍朝著我們的營寨而來,你們就進軍去劫蜀軍的營寨。”
“如果蜀軍不動,就撤兵迴來,不可輕易進軍。”
二人接受計策,領兵離去。
曹真對郭淮說道:
“我們兩人各自率領一支軍隊,埋伏在營寨外麵,寨中假意堆積柴草,隻留下幾個人。”
“如果蜀軍到來,就以放火作為信號。”
各位將領都分別到左右兩邊,各自準備去了。
曹真與王朗、郭淮共同商議退兵的策略。
王朗說道:
“明天可以嚴整隊伍,大規模地展示旌旗。”
“老夫親自出麵,隻用一番話,保證讓諸葛亮拱手投降,蜀兵不戰自退。”
曹真非常高興,當天夜裏下令:
明天四更做飯,天亮務必隊伍整齊,人馬威嚴,旌旗鼓角,各自按照次序。
當時派人先送去戰書。
第二天,兩軍相遇,在祁山之前擺開陣勢。
蜀軍看到魏兵十分雄壯,和夏侯楙的軍隊大不相同。
三軍鼓角聲停止後,司徒王朗騎馬而出。
上方是都督曹真,下方是副都督郭淮;
兩個先鋒壓住陣腳。
探子騎馬來到軍前,大聲叫道:
“請對陣的主將答話!”
隻見蜀兵的門旗打開,關興、張苞分別從左右而出,立馬在兩邊;
接著一隊隊勇猛的將領依次排列;
門旗的陰影下,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在車中,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穿素衣,係著黑絲帶,瀟灑地出來。
孔明抬眼看到魏陣前有三個華蓋,旗幟上寫著姓名:
中央那個白胡子老者,是軍師、司徒王朗。
孔明暗自思量說:
“王朗必定會說出一番說辭,我應當隨機應對。”
於是讓人把車推出陣外,命令護軍小校傳達說:
“漢丞相和司徒會話。”
王朗縱馬而出。
孔明在車上拱手,王朗在馬上躬身答禮。
王朗說道:
“久聞您的大名,今天有幸相見。”
“您既然知道天命、懂得時務,為什麽發動沒有名義的戰爭?”
孔明說道:
“我奉詔討伐逆賊,怎麽說是沒有名義?”
王朗說道:
“天數有變化,帝位更替,而歸屬於有德行的人,這是自然的道理。”
“從前從桓帝、靈帝以來,黃巾軍作亂,天下紛爭。”
“到了初平、建安年間,董卓造反,李傕、郭汜相繼肆虐;袁術在壽春擅自稱帝,袁紹在鄴土稱雄;劉表占據荊州,呂布吞並徐州:盜賊紛紛興起,奸雄飛揚跋扈,國家有累卵般的危險,百姓有倒懸般的困苦。”
“我的太祖武皇帝,掃清天下,席卷八方;百姓傾心,四方仰慕德望:不是憑借權勢取得,實在是天命所歸。”
“世祖文帝,神明英武,接受大統,順應天意,合乎人心,效仿堯帝禪讓給舜帝,在中原統治萬國,難道不是天意和人心嗎?”
“如今您蘊含大才、懷抱大器,自己想要和管仲、樂毅相比,為什麽卻強行違背天理、違背人情行事呢?”
“難道沒聽說古人說:‘順應天意的昌盛,違背天意的滅亡。’”
“現在我們大魏擁有百萬披甲的士兵,上千員良將。”
“料想那腐草的螢火蟲光,怎麽比得上天上明亮的月亮?”
“您可以放下武器投降,以禮來歸降,不會失去封侯的地位。”
“國家安定百姓歡樂,難道不是很好嗎!”
孔明坐在車上大笑說道:
“我原以為漢朝德高望重的大臣,定會有高明的言論,哪料到竟說出這般粗俗的話!”
“我有一番話,諸位將士請靜靜聽著:昔日在桓帝、靈帝之時,漢朝的統治衰落,宦官製造災禍;國家動蕩,年歲兇險,四方騷亂。”
“黃巾軍起義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接連興起,劫持漢帝,殘害百姓。”
“隻因在朝廷之上,腐朽的木頭充任官員,宮殿的台階之間,禽獸享受俸祿;心腸狠毒、行為卑劣之輩,接連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執掌政事。”
“以至於國家淪陷,百姓遭受苦難。”
“我一向知曉你的所作所為:你世代居住在東海之濱,當初被推舉為孝廉而入仕;按理應當輔佐君王、安定漢室、振興劉氏;哪曾想反而協助逆賊,一同謀劃篡位之事!”
“罪惡深重,天地都不容!”
“天下之人,都恨不得吃你的肉!”
“如今幸運的是上天的旨意沒有讓漢室斷絕,昭烈皇帝在西川繼承大統。”
“我如今奉繼位之君的旨意,興師討伐逆賊。”
“你既然是諂媚阿諛的臣子,隻能夠藏頭縮尾,苟且謀求衣食;怎敢在軍隊麵前,妄言天命啊!”
“白發匹夫!蒼白胡須的老賊!”
“你很快就要命歸九泉之下,有何麵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位皇帝呢!”
“老賊速速退下!可以讓反叛之臣與我一同決戰!”
王朗聽完,怒氣填滿胸膛,大喊一聲,撞在馬下死去。
後人有詩稱讚孔明道: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
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兵馬從西秦出發,雄才勝過萬人。
輕輕搖動三寸之舌,罵死了老奸臣。
孔明用扇子指著曹真說道:
“我不逼迫你。”
“你可以整頓軍馬,明日決戰。”
說完便乘車返迴。
於是雙方軍隊都撤退了。
曹真把王朗的屍體,用棺材盛裝起來,送迴長安去了。
副都督郭淮說道:
“諸葛亮料想我們軍中辦理喪事,今夜必定會來劫營寨。”
“可以分兵四路:
兩路兵馬從偏僻的小路,趁虛去劫蜀軍的營寨;
兩路兵馬埋伏在本寨外麵,從左右兩邊攻擊。”
曹真非常高興地說道:
“這個計策和我想的一樣。”
於是傳下命令叫曹遵、朱讚兩位先鋒吩咐道:
“你們二人各自率領一萬軍隊,抄到祁山後麵。”
“隻要看到蜀軍朝著我們的營寨而來,你們就進軍去劫蜀軍的營寨。”
“如果蜀軍不動,就撤兵迴來,不可輕易進軍。”
二人接受計策,領兵離去。
曹真對郭淮說道:
“我們兩人各自率領一支軍隊,埋伏在營寨外麵,寨中假意堆積柴草,隻留下幾個人。”
“如果蜀軍到來,就以放火作為信號。”
各位將領都分別到左右兩邊,各自準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