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韓當、周泰探知劉備已經將營地移至涼地,立刻前來報告陸遜。


    陸遜聽後大喜,於是親自率兵前去察看動靜,隻見平地上駐紮了一支小小的隊伍,不足一萬人,其中大多是老弱之兵,營中大旗上寫著“先鋒吳班”。


    周泰說道:


    “我看這些士兵不過是兒戲罷了,願與韓將軍分兵兩路擊之,若不能取勝,甘願受罰。”


    陸遜仔細觀察了很久,用馬鞭指著前方說道:


    “前麵的山穀中隱約升起殺氣,必然藏有伏兵。”


    “這些老弱之兵不過是誘敵之計,諸位萬萬不可出戰。”


    眾將聽後,皆認為陸遜過於謹慎懦弱。


    次日,吳班率兵到關前挑戰,耀武揚威,還口出辱罵,甚至有士兵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有的躺著,有的坐著,極盡挑釁之能事。


    徐盛、丁奉進入營帳請求出戰,陸遜笑著說:


    “你們隻是憑一腔熱血,卻不懂用兵之道。”


    “這是蜀軍的誘敵之計,三天後便可揭曉。”


    徐盛說道:


    “三天之後,蜀軍已將營地穩固,我們又如何能擊破?”


    陸遜迴答道:


    “我正是要讓他們移營。”


    諸將聽後都不以為然,嘲笑著退下。


    三天後,陸遜召集眾將到關上觀望,隻見吳班的軍隊果然已撤走。


    陸遜指著前方說道:


    “殺氣已經升起,劉備必從山穀中經過。”


    話音未落,隻見蜀軍全副武裝,簇擁著劉備從山穀中經過。


    吳軍見狀,無不膽戰心驚。


    陸遜說道:


    “我不讓你們攻打吳班,就是為了這伏兵。”


    “如今伏兵已出,不出十天,蜀軍必敗。”


    諸將聽後說道:


    “若要破蜀,早先就應該行動;現在蜀軍已連營五六百裏,守城七八個月,各個要害之地都已穩固,又如何能夠擊破?”


    陸遜答道:


    “你們不懂兵法。”


    “劉備乃當世梟雄,智謀過人,蜀軍初集時,軍紀嚴明,士氣高昂;如今久戰無功,疲憊不堪,正是擊破他們的最佳時機。”


    眾將聽後才信服。


    後人有詩讚曰:


    虎帳談兵按《六韜》,安排香餌釣鯨鼇。


    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


    在軍營中按《六韜》兵法謀劃戰事,精心布下誘敵之計,如用美味的餌料釣取巨鯨大鼇。


    三國之中本已英才輩出,而陸遜的才智又令江南更加顯得卓越非凡。


    陸遜已經製定了破蜀的策略,於是修書派使者上奏孫權,說明破蜀指日可待的計劃。


    孫權看完奏章,大喜說道:


    “江東竟有如此奇才,我還有什麽可憂慮的!”


    “眾將都上書說他懦弱,但我獨自不信。”


    “如今看他的言辭,果然不是普通的書生。”


    於是,孫權調集大批吳軍準備接應陸遜。


    卻說劉備在猇亭集中全部水軍,順流而下,沿江設立水寨,深入東吳境內。


    黃權勸諫道:


    “水軍順流而下,進攻容易,但退卻困難。”


    “臣願意率軍擔任先鋒,陛下應當留在後方,以確保萬無一失。”


    劉備卻說道:


    “吳軍膽怯,朕大舉進攻,豈有什麽妨礙?”


    眾官苦諫,但劉備不聽。他於是將軍隊分為兩路:


    命黃權率領江北軍隊,以防備魏國的進攻;


    自己則率領江南的軍隊,分布在長江兩岸紮營設寨,以圖取勝。


    吳軍的探子發現了蜀軍的行動,連夜將消息報告給魏國皇帝曹丕,說道:


    “蜀軍進攻東吳,在江邊樹立柵欄、連營紮寨,綿延七百多裏,共分為四十餘處營寨,依靠山林設立營地。”


    “黃權率軍駐守在江北岸,每天派出百裏哨探,但不知道意圖為何。”


    曹丕聽後,仰天大笑,說道:


    “劉備必敗無疑!”


    群臣問其原因,曹丕解釋道:


    “劉玄德不懂兵法,哪有連營七百裏卻能抵禦敵人的道理?”


    “在平原和低窪地帶屯兵,這是兵法的大忌。”


    “玄德一定會敗在東吳陸遜手中——十天之內,敗訊必至。”


    群臣還有疑惑,紛紛請求撥兵防備蜀軍。


    曹丕說道:


    “如果陸遜獲勝,吳軍一定會傾盡全力去攻打西川;而吳軍遠征,國內空虛。”


    “我可以假意出兵協助東吳,然後趁機從三路進攻東吳,屆時東吳將輕而易舉被我們拿下。”


    群臣聽後大為歎服,齊聲讚同。


    曹丕隨即下令:


    命曹仁率領一軍出濡須,曹休率軍出洞口,曹真率軍出南郡:


    “三路大軍約定日期會合,一齊暗襲東吳。”


    “我隨後親自前去接應。”


    部署完畢,命令即刻執行。


    卻說馬良迴到蜀地,入見諸葛亮,將劉備的軍營布置圖呈上,並說道:


    “現在皇上已經將軍營移到長江兩岸,占據七百多裏的地帶,設置了四十餘個營寨,全都依溪傍澗,選在林木茂密的地方。”


    “皇上命我將這圖本帶來給丞相查看。”


    諸葛亮看罷,拍案而起,歎息道:


    “是誰教主上如此布營?應當斬此人!”


    馬良答道:


    “這完全是皇上自己的決策,並非他人之謀。”


    諸葛亮長歎道:


    “漢朝的氣數已盡啊!”


    馬良問其原因,諸葛亮說道:


    “在平原、低窪地帶和險要處紮營,這是兵家的大忌。”


    “如果敵人用火攻,又如何防備?”


    “再者,連營七百裏,如何能夠抵禦敵軍?”


    “大禍已不遠了!”


    “陸遜之所以堅守不出,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


    “你必須立刻去見皇上,勸他重新調整各營的位置,絕不可這樣布置。”


    馬良又問:


    “如果吳軍已經取得勝利,那該怎麽辦?”


    諸葛亮迴答道:


    “陸遜不敢追擊,成都還可保無憂。”


    馬良不解地問:


    “陸遜為何不敢追擊?”


    諸葛亮說道:


    “他擔心魏軍會趁機襲擊其後方。”


    “如果主上果真有失,便當撤退到白帝城避難。”


    “我入川時,已秘密埋伏了十萬兵馬在魚腹浦。”


    馬良大驚道:


    “我在魚腹浦往來數次,從未見過一兵一卒,丞相為何說此等虛話?”


    諸葛亮說道:


    “日後你必能見到,不必多問。”


    馬良帶著表章迅速趕迴劉備大營,諸葛亮則返迴成都,調撥軍馬以作救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