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章武二年春正月,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先主劉備伐吳。
忽然聽聞先主言道“老將無用”,黃忠頓時怒氣填胸,提刀上馬,帶領五六名親隨,直奔彝陵營地而來。
吳班、張南和馮習見他到來,迎接入營,問道:
“老將軍此來,有何要事?”
黃忠說道:
“我自長沙追隨天子(劉備)至今,多年來立下無數功勞。”
“如今雖已年過七旬,但我依然每日能食肉十斤,拉開二石重的硬弓,騎千裏良駒,怎能說老?”
“昨日主公說我等老邁無用,因此我特意前來,與東吳交戰,看看我是否還能斬將殺敵,到底老了沒有!”
正說話間,忽然有探馬急報:
“吳軍前部先鋒已到,哨騎已經逼近營地!”
黃忠聞報,猛然起身,立刻披掛上馬,準備出戰。
馮習等人連忙勸阻道:
“老將軍,千萬不要輕易冒險。”
黃忠卻不聽,策馬揚鞭,徑自衝向前線。
吳班於是命馮習帶兵前去支援。
黃忠馳至吳軍陣前,勒馬橫刀,大聲叫陣,親自單挑東吳先鋒潘璋。
潘璋命部將史跡出戰。史跡輕視黃忠年老,提槍上前與他交鋒。
不料兩人剛戰不滿三迴合,史跡便被黃忠一刀斬於馬下。
潘璋見狀,大怒之下,揮舞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與黃忠交手。
兩人交馬激戰數迴合,竟不分勝負。
黃忠越戰越勇,而潘璋卻逐漸力竭,見不是對手,撥馬逃走。
黃忠趁勢追擊,大獲全勝後凱旋而歸。
途中,黃忠遇見關興和張苞。
關興說道:
“我等奉主公之命前來助戰。”
“將軍既已立下戰功,還是速速迴營複命為好。”
然而,黃忠卻不聽勸阻,堅持要繼續奮戰前線。
次日,潘璋再次前來挑戰。
黃忠毫不遲疑,躍馬上陣。
關興、張苞二人請求隨同助戰,黃忠不許;
吳班亦請助戰,黃忠仍不允許。
他獨自率領五千兵馬迎敵。
兩軍交戰不過數迴合,潘璋便拖刀敗走。
黃忠策馬緊追,厲聲喝道:
“賊將莫逃!今日定為關公報仇!”
追擊三十餘裏後,忽然四周喊聲震天,伏兵四起:
右側有周泰,左側有韓當,前麵是潘璋,後方則是淩統。
黃忠頃刻被圍困在垓心之中。
這時忽然狂風大作,黃忠無奈隻能策馬後退。
不料在山坡上,馬忠率領一支吳軍突然殺出,冷不防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將他射落馬下。
吳軍見黃忠中箭,群起而攻。
正在危急之際,背後喊聲再次響起,兩支援軍殺入戰場,將吳軍擊潰,救出黃忠。
原來是關興與張苞帶兵趕來。
兩位少將護送黃忠返迴主帥營中。
然而,黃忠年老體衰,血氣不足,加上箭傷嚴重,病情迅速惡化。
先主劉備親自駕臨探望,安撫著黃忠的背說道:
“老將軍身受重傷,是朕的過錯!”
黃忠答道:
“臣不過是一介武夫,蒙陛下重用,已是大幸。”
“臣今年七十五歲,壽命已然足矣。”
“隻望陛下珍重龍體,以謀取中原大業!”
話畢,黃忠昏迷不醒。
是夜,他在禦營中與世長辭。
後人有詩感歎道:
老將話黃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
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老將軍談起黃忠,平定西川建立赫赫戰功。
年邁之軀仍披堅固金甲,雙手能拉開沉重鐵胎強弓。
他的膽氣震懾了河北敵軍,威名遠揚於蜀地之中。
臨終時頭發已如霜雪,卻依然顯露英雄本色。
先主見黃忠已氣絕,悲痛不已,命人備好棺槨,將其安葬於成都。
先主歎道:
“五虎大將,已亡三人。”
“朕尚未能替他們報仇,實在令人痛心!”
於是率領禦林軍直抵猇亭,大會眾將,分兵為八路,水陸齊發。
水路交由黃權統領,旱路則由先主親率大軍進攻。
此時正值章武二年二月中旬。
韓當、周泰得知先主禦駕親征,率兵迎戰。
兩軍陣勢相對,韓當、周泰出馬迎敵。
隻見蜀軍營門旗幟大開,先主親自出陣,頭頂黃羅銷金傘蓋,左右是白旌黃鉞,前後有金銀旌節環繞。
他厲聲說道:
“朕為蜀主,怎會輕易退縮?”
“若有差池,又怎會後悔?”
隨即指著吳將怒罵:
“你們這些吳狗,傷我手足,誓與你們不共戴天!”
韓當轉身問眾將:
“誰敢衝陣蜀軍?”
部將夏恂挺槍出馬迎敵。
此時,蜀軍陣中,張苞持丈八矛飛馬而出,聲如巨雷,直取夏恂。
夏恂見狀,心中驚恐,正欲逃跑之際,周泰的弟弟周平揮刀策馬趕來救援。
關興見狀,飛馬迎戰。
張苞怒喝一聲,一矛刺中夏恂,將其挑下馬來。
周平見狀大驚失色,還未來得及應對,便被關興一刀斬殺。
兩位小將隨後直取韓當、周泰,逼得二人慌忙退迴陣中。
先主見此情景,不禁歎道:
“虎父無犬子!”
隨即用禦鞭一指,蜀軍全線壓上,吳軍大敗而逃。
蜀軍八路兵勢如泉湧,吳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此時,甘寧正在船中養病,聽聞蜀軍大舉來攻,連忙上馬迎敵,卻正遇上一支蠻兵。
這些蠻兵披頭散發,赤腳跣足,手持弓弩長槍,盾牌刀斧,氣勢兇猛。
為首之人是番王沙摩柯,麵如噴血,碧眼外突,手使一柄鐵蒺藜骨朵,腰間懸掛兩張弓,威風凜凜。
甘寧見其來勢兇猛,不敢硬拚,策馬轉身逃走,卻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
甘寧帶箭逃至富池口,坐於大樹下傷重而亡。
樹上有數百群鴉圍繞他的屍體盤旋。
吳王得知甘寧戰死的消息,痛惜不已,以禮厚葬甘寧,並為其立廟祭祀。
後人作詩讚歎甘寧道: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重知己,報友化仇讎。
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
神鴉能顯聖,香火永千秋。
甘興霸出身吳郡,以錦幔船馳騁長江。
忠義之士重情重義,為報知己之恩,化仇為友。
輕騎劫寨、驅兵而行,威名震敵。
死後神鴉顯聖,其廟宇千秋香火不絕。
忽然聽聞先主言道“老將無用”,黃忠頓時怒氣填胸,提刀上馬,帶領五六名親隨,直奔彝陵營地而來。
吳班、張南和馮習見他到來,迎接入營,問道:
“老將軍此來,有何要事?”
黃忠說道:
“我自長沙追隨天子(劉備)至今,多年來立下無數功勞。”
“如今雖已年過七旬,但我依然每日能食肉十斤,拉開二石重的硬弓,騎千裏良駒,怎能說老?”
“昨日主公說我等老邁無用,因此我特意前來,與東吳交戰,看看我是否還能斬將殺敵,到底老了沒有!”
正說話間,忽然有探馬急報:
“吳軍前部先鋒已到,哨騎已經逼近營地!”
黃忠聞報,猛然起身,立刻披掛上馬,準備出戰。
馮習等人連忙勸阻道:
“老將軍,千萬不要輕易冒險。”
黃忠卻不聽,策馬揚鞭,徑自衝向前線。
吳班於是命馮習帶兵前去支援。
黃忠馳至吳軍陣前,勒馬橫刀,大聲叫陣,親自單挑東吳先鋒潘璋。
潘璋命部將史跡出戰。史跡輕視黃忠年老,提槍上前與他交鋒。
不料兩人剛戰不滿三迴合,史跡便被黃忠一刀斬於馬下。
潘璋見狀,大怒之下,揮舞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與黃忠交手。
兩人交馬激戰數迴合,竟不分勝負。
黃忠越戰越勇,而潘璋卻逐漸力竭,見不是對手,撥馬逃走。
黃忠趁勢追擊,大獲全勝後凱旋而歸。
途中,黃忠遇見關興和張苞。
關興說道:
“我等奉主公之命前來助戰。”
“將軍既已立下戰功,還是速速迴營複命為好。”
然而,黃忠卻不聽勸阻,堅持要繼續奮戰前線。
次日,潘璋再次前來挑戰。
黃忠毫不遲疑,躍馬上陣。
關興、張苞二人請求隨同助戰,黃忠不許;
吳班亦請助戰,黃忠仍不允許。
他獨自率領五千兵馬迎敵。
兩軍交戰不過數迴合,潘璋便拖刀敗走。
黃忠策馬緊追,厲聲喝道:
“賊將莫逃!今日定為關公報仇!”
追擊三十餘裏後,忽然四周喊聲震天,伏兵四起:
右側有周泰,左側有韓當,前麵是潘璋,後方則是淩統。
黃忠頃刻被圍困在垓心之中。
這時忽然狂風大作,黃忠無奈隻能策馬後退。
不料在山坡上,馬忠率領一支吳軍突然殺出,冷不防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將他射落馬下。
吳軍見黃忠中箭,群起而攻。
正在危急之際,背後喊聲再次響起,兩支援軍殺入戰場,將吳軍擊潰,救出黃忠。
原來是關興與張苞帶兵趕來。
兩位少將護送黃忠返迴主帥營中。
然而,黃忠年老體衰,血氣不足,加上箭傷嚴重,病情迅速惡化。
先主劉備親自駕臨探望,安撫著黃忠的背說道:
“老將軍身受重傷,是朕的過錯!”
黃忠答道:
“臣不過是一介武夫,蒙陛下重用,已是大幸。”
“臣今年七十五歲,壽命已然足矣。”
“隻望陛下珍重龍體,以謀取中原大業!”
話畢,黃忠昏迷不醒。
是夜,他在禦營中與世長辭。
後人有詩感歎道:
老將話黃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
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老將軍談起黃忠,平定西川建立赫赫戰功。
年邁之軀仍披堅固金甲,雙手能拉開沉重鐵胎強弓。
他的膽氣震懾了河北敵軍,威名遠揚於蜀地之中。
臨終時頭發已如霜雪,卻依然顯露英雄本色。
先主見黃忠已氣絕,悲痛不已,命人備好棺槨,將其安葬於成都。
先主歎道:
“五虎大將,已亡三人。”
“朕尚未能替他們報仇,實在令人痛心!”
於是率領禦林軍直抵猇亭,大會眾將,分兵為八路,水陸齊發。
水路交由黃權統領,旱路則由先主親率大軍進攻。
此時正值章武二年二月中旬。
韓當、周泰得知先主禦駕親征,率兵迎戰。
兩軍陣勢相對,韓當、周泰出馬迎敵。
隻見蜀軍營門旗幟大開,先主親自出陣,頭頂黃羅銷金傘蓋,左右是白旌黃鉞,前後有金銀旌節環繞。
他厲聲說道:
“朕為蜀主,怎會輕易退縮?”
“若有差池,又怎會後悔?”
隨即指著吳將怒罵:
“你們這些吳狗,傷我手足,誓與你們不共戴天!”
韓當轉身問眾將:
“誰敢衝陣蜀軍?”
部將夏恂挺槍出馬迎敵。
此時,蜀軍陣中,張苞持丈八矛飛馬而出,聲如巨雷,直取夏恂。
夏恂見狀,心中驚恐,正欲逃跑之際,周泰的弟弟周平揮刀策馬趕來救援。
關興見狀,飛馬迎戰。
張苞怒喝一聲,一矛刺中夏恂,將其挑下馬來。
周平見狀大驚失色,還未來得及應對,便被關興一刀斬殺。
兩位小將隨後直取韓當、周泰,逼得二人慌忙退迴陣中。
先主見此情景,不禁歎道:
“虎父無犬子!”
隨即用禦鞭一指,蜀軍全線壓上,吳軍大敗而逃。
蜀軍八路兵勢如泉湧,吳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此時,甘寧正在船中養病,聽聞蜀軍大舉來攻,連忙上馬迎敵,卻正遇上一支蠻兵。
這些蠻兵披頭散發,赤腳跣足,手持弓弩長槍,盾牌刀斧,氣勢兇猛。
為首之人是番王沙摩柯,麵如噴血,碧眼外突,手使一柄鐵蒺藜骨朵,腰間懸掛兩張弓,威風凜凜。
甘寧見其來勢兇猛,不敢硬拚,策馬轉身逃走,卻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
甘寧帶箭逃至富池口,坐於大樹下傷重而亡。
樹上有數百群鴉圍繞他的屍體盤旋。
吳王得知甘寧戰死的消息,痛惜不已,以禮厚葬甘寧,並為其立廟祭祀。
後人作詩讚歎甘寧道: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重知己,報友化仇讎。
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
神鴉能顯聖,香火永千秋。
甘興霸出身吳郡,以錦幔船馳騁長江。
忠義之士重情重義,為報知己之恩,化仇為友。
輕騎劫寨、驅兵而行,威名震敵。
死後神鴉顯聖,其廟宇千秋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