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向呂蒙請教計策,呂蒙說道:


    “我推測關羽兵力較少,必定不會走大路逃跑,麥城正北有一條險峻的小路,他必定會選擇這條路。”


    “可以讓朱然帶領五千精兵埋伏在麥城北方二十裏;敵軍到達時,不要與他們交戰,而是等待他們通過後,再進行攻擊。”


    “敵人一定沒有作戰的心思,他們會急忙奔向臨沮。”


    “此時再派潘璋帶五百精兵伏擊臨沮的小路,關羽就可以被俘了。”


    “現在命令將士們從各個門口攻打麥城,隻留北門,等敵軍從那裏逃出。”


    孫權聽後非常高興,便讓呂範再進行占卜。


    卦象出來後,呂範告訴孫權:


    “這個卦象表明敵人將會往西北方向逃跑,今晚亥時,敵人必然會被擒獲。”


    孫權大喜,命朱然和潘璋帶領精兵按計劃埋伏。


    與此同時,關羽在麥城內,數了數手下的兵力,隻剩下三百餘人,糧草也快要耗盡了。


    那天晚上,城外的吳軍招唿各軍隊士兵,許多人趁機越城而逃。


    救兵仍然沒有來,關羽心中焦慮,於是對王甫說道:


    “我後悔當初沒有聽你的勸告!”


    “如今危機四伏,該怎麽辦?”


    王甫哭著說道:


    “今天的局麵,即使是薑子牙複生也無計可施。”


    趙累說道:


    “上庸的救兵未到,是因為劉封和孟達按兵不動的緣故。”


    “為什麽不放棄這座孤城,向西川撤退,再集結兵力恢複失地?”


    關羽答道:


    “我也想過這樣做。”


    於是他登上城樓四處觀察,發現北門外敵軍不多,便問城內的居民:


    “通往北方的地勢如何?”


    居民答道:


    “北方都是一些山間的小路,通向西川。”


    關羽聽後說道:


    “今晚就走這條路。”


    王甫勸說道:


    “那條小路有埋伏,不如走大路。”


    關羽堅定地迴答:


    “即便有埋伏,我又何懼!”


    隨即下令整頓馬步軍,準備出城。王甫悲切地說道:


    “君侯走小路時,務必小心保重!”


    “我和百餘名部下死守此城;即便城破,我也不會投降!”


    “隻希望君侯盡快帶兵來救援!”


    關羽與將士們告別時,眼中淚光閃爍。


    他留下周倉和王甫守城,自己帶著關平、趙累和二百餘名殘兵突破北門。


    關羽騎馬揮刀前進,走了約二十裏,直到夜深,突然聽到山穀中金鼓齊鳴,喊聲震耳欲聾,一支軍隊趕來,領軍的是朱然,他騎馬持槍大喊:


    “雲長休走!”


    “趕快投降,免得一死!”


    關羽大怒,拍馬揮刀迎戰,朱然見狀立即後退,關羽趁勢追擊。


    就在這時,鼓聲一響,四周伏兵現身,關羽不敢再戰,轉身向臨沮小路奔逃,朱然帶兵緊隨其後。


    關羽帶領的兵力越來越少。


    走了不到四五裏,前方再次傳來喊聲,火光大起,潘璋帶兵殺至。


    關羽憤怒至極,揮刀迎戰,三個迴合之內,潘璋敗退。


    關羽沒有停留,急忙奔向山路。


    關平趕來報告,趙累已死於亂軍之中。


    關羽悲痛不已,命關平斷後,自己帶領剩餘的十餘人繼續前進。


    行至決石,兩旁是山巒,山邊蘆葦雜草叢生,時已接近五更。


    正前行時,突然一聲喊起,四周伏兵同時現身,長鉤和套索一齊舉起,關羽被鉤住摔下馬。


    關羽翻身摔落,被潘璋部將馬忠所俘。


    關平得知父親被擒,急速前來救援,然而潘璋和朱然帶兵趕到,將關平四麵包圍。


    關平孤身奮戰,最終力盡被擒。


    天亮時,孫權得知關羽父子被擒,心中大喜,召集群將商議。


    片刻後,馬忠押著關羽走到孫權麵前。


    孫權問道:


    “我久仰將軍盛德,想結秦晉之好,為什麽要背棄?”


    “公曾自詡天下無敵,今天怎麽會落入我的手中?”


    “將軍今日是否願意歸順我孫權?”


    關羽憤怒地罵道:


    “碧眼小兒,紫髯鼠輩!我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能與叛漢之賊為伍!”


    “我今天中計,不過一死,何必多言!”


    孫權迴頭看向眾官,說道:


    “雲長是世間豪傑,我深為敬佩。”


    “今天我希望以禮待他,勸他歸降,如何?”


    主簿左鹹答道:


    “不可。曹操當初得到關羽時,封侯賜爵,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提金,下馬提銀。”


    “如此恩禮,最終仍未能留住他,導致今天我們陷入困境,差點因他之鋒芒而遷都。”


    “如今主公已擒得關羽,如果不立即除掉他,恐怕日後會有隱患。”


    孫權沉思片刻,答道:


    “此言有理。”


    於是命令將關羽推出。


    最終,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被殺害,時值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關羽享年五十八歲。


    後人對此歎息不已,作詩曰: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在漢末的英雄中,沒有人能與雲長相比,他獨自超群;


    他不僅武藝高強,英勇無敵,而且文雅通達,深知經典。


    他的心地如同明鏡,洞察一切,《春秋》中的義理令他心有所感;


    他留下的威名將永垂青史,遠不止是三分天下的英雄。”


    又有詩曰: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誌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在人類曆史上,隻有古代的英雄才能與關羽相提並論。


    無論是學者還是百姓,都敬仰漢朝的關羽。


    桃園結義的一天,兄弟情深,千秋萬代,猶如帝王與王者的關係。


    他的氣概,像風雷一樣無敵;


    他的誌向,如日月般輝煌。


    直到今天,他的廟宇遍布天下,古老的樹木和寒鴉見證著夕陽的落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