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想派於禁前往樊城救援,便問眾將誰願意擔任先鋒。
一人應聲請命,這人便是龐德。
曹操大喜,說道:
“關羽威震華夏,從未遇到對手;如今有令明(龐德字令明),可謂是真正的勁敵。”
於是任命於禁為征南將軍,龐德為征西都先鋒,調動七支軍隊,奔赴樊城。
這七軍皆為北方強壯的士兵,由兩名將校統領,一名董衡,一名董超。
當日,眾將領前來參拜於禁。
董衡對於禁說道:
“如今將軍統領七支重兵,去解救樊城的危機,務必爭取勝利。”
“但卻讓龐德擔任先鋒,豈不是誤事?”
於禁吃驚地問原因。董衡答道:
“龐德原本是馬超手下的副將,迫不得已才投降魏國;如今他的舊主馬超在蜀國,還是‘五虎上將’之一;更何況,他的親兄龐柔也在西川(蜀地)為官。”
“現在派他為先鋒,這不是等於往火上澆油嗎?”
“將軍為何不稟報魏王,另換一人?”
於禁聽後,連夜前往府中稟報曹操。
曹操醒悟,立即召見龐德至堂下,命令他交迴先鋒印信。
龐德大驚說道:
“我正想為大王效力,為何不願意任用我?”
曹操說道:
“我本沒有懷疑你,隻是馬超現在在西川,你的兄長龐柔也在西川,都輔佐劉備;即使我不懷疑你,怎麽能讓眾人信服呢?”
龐德聽罷,立刻摘下頭盔,伏地叩頭,滿麵流血,激動地說道:
“我自從在漢中投降大王以來,始終感念您的大恩厚德,即便肝腦塗地,也無法報答。”
“大王為何要懷疑我呢?”
“當年我還在故鄉時,與兄長住在一起,但因嫂嫂十分不賢,我一時醉酒殺了她,因此兄長對我恨之入骨,發誓不再與我相見,兄弟之情早已斷絕。”
“至於舊主馬超,他雖然勇猛,但沒有謀略,兵敗失地,孤身投奔西川,如今我們各自為主,舊日情義早已終結。”
“我承蒙大王厚恩,怎敢心存異誌?”
“願大王明察。”
曹操聽後,將龐德扶起,安撫道:
“我一向了解你的忠誠和義氣,剛才隻是為了安定眾人的心而說那些話罷了。”
“你盡管努力建功,你若不負我,我也絕不會辜負你。”
龐德拜謝曹操後迴家,命工匠打造一具木棺。
次日,他邀請眾多朋友赴宴,將木棺擺在堂上。
親友們見了大驚,紛紛問道:
“將軍出征,為何帶著這種不吉利的東西?”
龐德舉杯對眾人說道:
“我蒙魏王厚恩,誓死報效。”
“此番前往樊城,與關羽決一死戰。”
“如果不能殺他,就必然被他所殺;即使不被他所殺,我也會自盡。”
“所以提前準備好這具木棺,以示我絕不會空手而歸。”
眾人聞言,皆感歎不已。
龐德叫來娘子李氏和兒子龐會,對娘子說道:
“我此次為先鋒,應當以死效命沙場。”
“如果我戰死,你一定要好好撫養我們的兒子。”
“他天生異相,長大後必會替我報仇。”
娘子聽罷,痛哭不止。
龐德命人抬著木棺出發。
他臨行前對部下說道:
“我此去與關羽決戰,如果我被關羽所殺,你們就將我的屍體放入這具木棺;如果我殺了關羽,就將他的首級放入木棺中,獻給魏王。”
部下五百人紛紛說道:
“將軍如此忠勇,我們怎敢不盡力相助!”
於是龐德率軍前進。
有人將龐德的言行上報曹操。
曹操聽後大喜,說道:
“龐德忠誠勇敢至此,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
謀士賈詡說道:
“龐德仗著一腔血氣,想與關羽拚死一戰,這讓我深感擔憂。”
曹操認同他的意見,急派使者傳令龐德:
“關羽智勇雙全,絕不可輕敵。”
“如果能夠取勝,就出戰;若不能取勝,則應謹守陣地。”
龐德接到命令後對眾將說道:
“大王何必如此懼怕關羽?”
“我料定此番出戰,必定能挫敗他三十年來的聲威。”
於禁勸道:
“魏王的命令,不可不遵從。”
龐德大笑,繼續率軍趕往樊城。
龐德抵達樊城後,軍中鼓聲震天,旗幟招展,大肆耀武揚威。
話說此時,關羽正在營帳中坐著,忽然探馬來報:
“曹操派於禁為主將,領七支精兵來犯。”
“先鋒龐德更是在軍前抬了一具木棺,放出狂言,誓要與將軍決一死戰,如今敵軍距離樊城僅三十裏!”
關羽聽罷,勃然大怒,怒發衝冠,長須飄動,大喝道:
“天下英雄聞我關羽之名,無不敬畏服從!”
“龐德這無名小輩,竟敢如此輕視我!”
關平聽後勸道:
“父親怎能以泰山之重,與頑石爭高下?”
“孩兒願代父出戰龐德。”
關羽說道:
“你先去試試,我隨後便會接應。”
關平領命出帳,提刀上馬,帶兵迎戰龐德。
兩軍列陣對峙,隻見魏軍的黑色大旗上書“南安龐德”四個白字。
龐德身穿青袍,披銀甲,手持鋼刀,騎白馬立於陣前,身後五百軍士緊隨,幾名士兵肩扛木棺上陣。
關平怒罵龐德:
“背主投敵的叛賊!”
龐德問身邊士兵:
“此人是誰?”
士兵迴答:
“這是關公的義子關平。”
龐德大喝道:
“我奉魏王之命,前來取你父親的首級!”
“你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我懶得殺你!”
“快叫你父親來!”
關平大怒,催馬舞刀,直取龐德。
龐德揮刀迎戰。
兩人激戰三十迴合,未分勝負,雙方各自收兵休整。
一人應聲請命,這人便是龐德。
曹操大喜,說道:
“關羽威震華夏,從未遇到對手;如今有令明(龐德字令明),可謂是真正的勁敵。”
於是任命於禁為征南將軍,龐德為征西都先鋒,調動七支軍隊,奔赴樊城。
這七軍皆為北方強壯的士兵,由兩名將校統領,一名董衡,一名董超。
當日,眾將領前來參拜於禁。
董衡對於禁說道:
“如今將軍統領七支重兵,去解救樊城的危機,務必爭取勝利。”
“但卻讓龐德擔任先鋒,豈不是誤事?”
於禁吃驚地問原因。董衡答道:
“龐德原本是馬超手下的副將,迫不得已才投降魏國;如今他的舊主馬超在蜀國,還是‘五虎上將’之一;更何況,他的親兄龐柔也在西川(蜀地)為官。”
“現在派他為先鋒,這不是等於往火上澆油嗎?”
“將軍為何不稟報魏王,另換一人?”
於禁聽後,連夜前往府中稟報曹操。
曹操醒悟,立即召見龐德至堂下,命令他交迴先鋒印信。
龐德大驚說道:
“我正想為大王效力,為何不願意任用我?”
曹操說道:
“我本沒有懷疑你,隻是馬超現在在西川,你的兄長龐柔也在西川,都輔佐劉備;即使我不懷疑你,怎麽能讓眾人信服呢?”
龐德聽罷,立刻摘下頭盔,伏地叩頭,滿麵流血,激動地說道:
“我自從在漢中投降大王以來,始終感念您的大恩厚德,即便肝腦塗地,也無法報答。”
“大王為何要懷疑我呢?”
“當年我還在故鄉時,與兄長住在一起,但因嫂嫂十分不賢,我一時醉酒殺了她,因此兄長對我恨之入骨,發誓不再與我相見,兄弟之情早已斷絕。”
“至於舊主馬超,他雖然勇猛,但沒有謀略,兵敗失地,孤身投奔西川,如今我們各自為主,舊日情義早已終結。”
“我承蒙大王厚恩,怎敢心存異誌?”
“願大王明察。”
曹操聽後,將龐德扶起,安撫道:
“我一向了解你的忠誠和義氣,剛才隻是為了安定眾人的心而說那些話罷了。”
“你盡管努力建功,你若不負我,我也絕不會辜負你。”
龐德拜謝曹操後迴家,命工匠打造一具木棺。
次日,他邀請眾多朋友赴宴,將木棺擺在堂上。
親友們見了大驚,紛紛問道:
“將軍出征,為何帶著這種不吉利的東西?”
龐德舉杯對眾人說道:
“我蒙魏王厚恩,誓死報效。”
“此番前往樊城,與關羽決一死戰。”
“如果不能殺他,就必然被他所殺;即使不被他所殺,我也會自盡。”
“所以提前準備好這具木棺,以示我絕不會空手而歸。”
眾人聞言,皆感歎不已。
龐德叫來娘子李氏和兒子龐會,對娘子說道:
“我此次為先鋒,應當以死效命沙場。”
“如果我戰死,你一定要好好撫養我們的兒子。”
“他天生異相,長大後必會替我報仇。”
娘子聽罷,痛哭不止。
龐德命人抬著木棺出發。
他臨行前對部下說道:
“我此去與關羽決戰,如果我被關羽所殺,你們就將我的屍體放入這具木棺;如果我殺了關羽,就將他的首級放入木棺中,獻給魏王。”
部下五百人紛紛說道:
“將軍如此忠勇,我們怎敢不盡力相助!”
於是龐德率軍前進。
有人將龐德的言行上報曹操。
曹操聽後大喜,說道:
“龐德忠誠勇敢至此,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
謀士賈詡說道:
“龐德仗著一腔血氣,想與關羽拚死一戰,這讓我深感擔憂。”
曹操認同他的意見,急派使者傳令龐德:
“關羽智勇雙全,絕不可輕敵。”
“如果能夠取勝,就出戰;若不能取勝,則應謹守陣地。”
龐德接到命令後對眾將說道:
“大王何必如此懼怕關羽?”
“我料定此番出戰,必定能挫敗他三十年來的聲威。”
於禁勸道:
“魏王的命令,不可不遵從。”
龐德大笑,繼續率軍趕往樊城。
龐德抵達樊城後,軍中鼓聲震天,旗幟招展,大肆耀武揚威。
話說此時,關羽正在營帳中坐著,忽然探馬來報:
“曹操派於禁為主將,領七支精兵來犯。”
“先鋒龐德更是在軍前抬了一具木棺,放出狂言,誓要與將軍決一死戰,如今敵軍距離樊城僅三十裏!”
關羽聽罷,勃然大怒,怒發衝冠,長須飄動,大喝道:
“天下英雄聞我關羽之名,無不敬畏服從!”
“龐德這無名小輩,竟敢如此輕視我!”
關平聽後勸道:
“父親怎能以泰山之重,與頑石爭高下?”
“孩兒願代父出戰龐德。”
關羽說道:
“你先去試試,我隨後便會接應。”
關平領命出帳,提刀上馬,帶兵迎戰龐德。
兩軍列陣對峙,隻見魏軍的黑色大旗上書“南安龐德”四個白字。
龐德身穿青袍,披銀甲,手持鋼刀,騎白馬立於陣前,身後五百軍士緊隨,幾名士兵肩扛木棺上陣。
關平怒罵龐德:
“背主投敵的叛賊!”
龐德問身邊士兵:
“此人是誰?”
士兵迴答:
“這是關公的義子關平。”
龐德大喝道:
“我奉魏王之命,前來取你父親的首級!”
“你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我懶得殺你!”
“快叫你父親來!”
關平大怒,催馬舞刀,直取龐德。
龐德揮刀迎戰。
兩人激戰三十迴合,未分勝負,雙方各自收兵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