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翠山巒相連成堆,士元曾在山腳築宅居住;


    村童早已熟識他,街巷間常聽到他的才名流傳。


    曾預料天下三分的局麵,萬裏征戰卻長久徘徊;


    怎料天狗噬星,流星隕落,使得將軍未能衣錦還鄉。


    更早之前,東南之地曾有童謠傳唱:


    一鳳並一龍,同行至蜀中。


    才至半路裏,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


    蜀道通時隻有龍。


    一鳳一龍相伴同行,攜手共赴蜀地之中;


    剛走到半路,鳳卻不幸隕落在落鳳坡東。


    風送雨來,雨隨風走,漢室複興時蜀道暢通;


    然而蜀道雖通,從此隻剩下龍獨自扶漢。


    當日張任射殺了龐統,漢軍一片混亂,前後道路被堵,無法進退,死傷者過半。


    前軍急報魏延,魏延立刻整頓軍隊想要撤退,但山路狹窄,難以展開廝殺。


    又被張任截斷退路,他在高處用強弓硬弩射擊,魏延心中慌亂。


    有一名剛投降的蜀兵建議道:


    “不如殺到雒城下,走大路突圍。”


    魏延采納建議,親自開路,率軍直奔雒城而去。


    途中塵土飛揚,前方突然殺出一支軍隊,原來是雒城守將吳蘭、雷銅的部隊。


    後方張任引兵追來,魏延前後受敵,被圍困在中央。


    魏延拚死戰鬥,卻無法突圍。


    就在這時,隻見吳蘭、雷銅的後方軍隊自亂,二將急忙迴馬救援。


    魏延趁機突圍,突然看見一員大將揮刀策馬而來,高聲喊道:


    “文長,我特來救你!”


    魏延仔細一看,正是老將黃忠。


    兩軍內外夾擊,擊敗吳蘭、雷銅,直殺到雒城下。


    此時劉璋的援軍從城內殺出,幸得玄德率兵在後方接應,黃忠和魏延得以迴防。


    玄德率軍撤退至寨中,卻遭張任軍從小路截擊,劉璋軍的吳蘭、雷銅也衝鋒在前。


    玄德無法堅守兩座營寨,隻能邊戰邊退,向涪關撤去。


    蜀軍大勝,繼續追擊。玄德軍已人困馬乏,無力再戰,隻能急速逃命。


    將近涪關時,張任的追兵步步緊逼。


    危急之際,左邊劉封、右邊關平率領三萬生力軍及時殺出,擋住了張任的追兵,並反擊追趕了二十裏之遠,奪迴了大量戰馬。


    這才解了玄德的危機。


    玄德率軍退迴涪關,急問龐統的消息。


    有從落鳳坡逃生的士兵報告說:


    “軍師連人帶馬,已在坡前被亂箭射死。”


    玄德聽聞,麵向西方放聲痛哭,為龐統遙設祭奠招魂。


    眾將無不悲慟。


    黃忠說道:


    “如今龐統軍師已折,張任定會前來攻打涪關,該如何應對?”


    “不如派人前往荊州,請諸葛軍師來商議收川的策略。”


    正說著,有探子來報:


    “張任領兵已抵城下,挑戰搦戰。”


    黃忠、魏延都請戰,玄德卻說道:


    “敵軍銳氣正盛,我軍宜固守城池,待軍師到來再作打算。”


    於是黃忠、魏延依令堅守不出。玄德寫下一封信,命關平帶往荊州,請諸葛亮前來救援。


    關平領命,當夜啟程。


    玄德則親自守涪關,按兵不動。


    卻說諸葛亮在荊州,當時正值七夕佳節,他設宴款待眾官,商議收川大計。


    席間,忽見正西方天上一顆星,其大如鬥,從天墜落,光芒四散。


    諸葛亮大驚,擲杯於地,掩麵痛哭道:


    “哀哉!痛哉!”


    眾官慌問原因,諸葛亮答道:


    “我此前推算今年罡星位於西方,對軍師不利。”


    “天狗侵擾我軍,太白星現於雒城,我已書信主公,提醒防範。”


    “誰料今夜西方星墜,龐士元必已喪命!”


    說罷,痛哭失聲,又道:


    “我主公已折損一臂矣!”


    眾官皆震驚,但尚未全信其言。


    諸葛亮道:


    “數日之內,必有消息傳來。”


    當夜眾人心情沉重,宴席無歡而散。


    數日後,諸葛亮與關羽等正在議事,有人來報關平到。


    眾人聞言,皆大驚失色。關平進見,呈上玄德書信。


    諸葛亮展開一看,信中寫道:


    “今年七月初七日,龐軍師在落鳳坡前被張任用亂箭射死。”


    諸葛亮放聲痛哭,眾官也無不垂淚哀悼。


    諸葛亮歎道:


    “如今主公進退維艱,我不得不前往援助。”


    關羽聞言問道:


    “若軍師前去,荊州由誰鎮守?”


    “荊州乃重地,關係重大。”


    諸葛亮說道:


    “主公雖未在信中明確點明,但我已明白其意。”


    隨即將書信展示給眾人道:


    “主公信中將荊州托付於我,令我量才選擇人選。”


    “然而此次派關平送信,其意正是希望雲長將軍接掌重任。”


    “念在桃園結義之情,將軍可竭盡全力守護此地,責任重大,還望努力。”


    關羽沒有推辭,慨然應允。


    諸葛亮設宴,為關羽交割印綬。


    關羽雙手接過,諸葛亮捧著印綬囑咐道:


    “荊州之重,盡托於將軍一身。”


    關羽答道:


    “大丈夫既然接過重任,誓死不負!”


    諸葛亮聽關羽提及“死”字,心中不悅,欲反悔交印,但話已出口。


    諸葛亮又問道:


    “若曹操引兵來攻,將如何應對?”


    關羽答:


    “以兵力抵抗。”


    諸葛亮又問:


    “若曹操、孫權聯手進攻,又當如何?”


    關羽答:


    “分兵抵禦。”


    諸葛亮歎道:


    “如此荊州危矣。”


    “我有八字箴言,將軍務必牢記,方可保住荊州。”


    關羽問:


    “是哪八字?”


    諸葛亮道:


    “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關羽答道:


    “軍師之言,當銘記於心。”


    孔明便將印綬交予關羽,並安排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以及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等人,協助關羽共同守衛荊州。


    隨後,孔明親自統兵入川。他先撥一萬精兵,由張飛統領,走大路進攻巴州和雒城以西,命令他率先到達,立下頭功。


    又派一支部隊,由趙雲擔任先鋒,順江而上,與主力在雒城會合。


    孔明隨後帶領簡雍、蔣琬等人起程。


    蔣琬字公琰,是零陵湘鄉人,荊襄著名人士,現任書記官。


    當日,孔明率領一萬五千兵馬,與張飛同時出發。


    臨行前,孔明叮囑張飛:


    “西川人才輩出,切不可輕敵。”


    “途中須嚴格約束三軍,不得搶掠百姓,以免失去民心。”


    “凡所到之處,務必體恤安撫百姓,不得縱兵濫殺。”


    “希望將軍早日抵達雒城,不可耽誤。”


    張飛欣然領命,上馬出發,沿途推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