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正準備開船時,突然聽到岸上傳來一聲大喊:
“且休開船,容夫人餞行!”
一看,原來是趙雲。
趙雲此時正在巡邏,突然聽到消息,心中一驚,急忙帶著四五名騎兵沿江趕來。
周善手持長戈,大聲喝道:
“你是誰,敢擋主母的去路!”
他命令船上的士兵一起開船,將軍器擺開,準備出發。
風順水急,船隻隨著江流向前行駛。
趙雲沿著江邊趕了十幾裏,忽然看見一隻漁船停在江灘。
趙雲急忙棄馬,持槍跳上漁船,與船上的兩人一起駕船追趕大船。
他一路追趕,大喊:
“任憑夫人去,但有一句話,必須要拜托。”
周善不理會他,隻催促船速。
趙雲繼續追了十幾裏,忽然看到一隻漁船斜停在灘頭,便棄馬上船,帶著幾人追趕吳船。
周善見狀,命令士兵放箭,但趙雲用槍撥開了箭矢,箭全部落入水中。
船隻離大船還有一丈多遠,吳兵用槍亂刺,趙雲丟掉了槍,拔出隨身佩劍,跳到吳船上,嚇得吳兵紛紛倒退。
趙雲進入船艙,看見孫夫人抱著阿鬥。
孫夫人大聲喝道:
“你為何無禮?”
趙雲立即行禮,答道:
“主母欲往何處?”
“為何不先讓軍師知會?”
孫夫人說道:
“我母親病重,無暇通報。”
趙雲又問:
“主母去探病,怎能帶著小主人一起?”
孫夫人答道:
“阿鬥是我的兒子,留在荊州無人照看。”
趙雲嚴肅地說:
“主母錯了。”
“主人一生,隻有這點骨肉。”
“小將曾在長阪坡百萬軍中救出阿鬥,今日主母卻想帶走他,這是為何?”
孫夫人憤怒地道:
“你不過是帳下的武夫,何敢幹涉我家事!”
趙雲冷靜地說:
“主母若要走,便走;但請留下小主人。”
孫夫人怒道:
“你半路擅自登船,必定有異心!”
趙雲堅定地說道:
“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死,我也絕不放夫人離去。”
孫夫人命令侍婢上前奪迴阿鬥,趙雲卻迅速將阿鬥緊緊抱住,一手執劍,任何人都不敢靠近。
船上的周善在後麵把握住舵,船隻急速行駛,順風順水,向著江中的中流駛去。
趙雲心裏明白,自己孤立無援,雖然護住了阿鬥,卻無法改變船的航向,也無法將船靠近岸邊。
正當危急時刻,忽然從下遊的港口方向駛來十餘艘船,船上鼓聲雷動,旗幟招展。
趙雲心中一驚,暗想:
“今天恐怕是中了東吳的計策了!”
隻見最前方的船上,一名大將高聲喊道:
“嫂嫂留下侄兒去!”
這人正是張飛。
原來張飛巡邏時聽到了消息,急忙沿江而行,正好撞上了吳船,立即截住了它。
張飛提劍跳上吳船,周善見狀,拿刀迎戰,但張飛一劍將他砍倒,提起他的頭顱扔到孫夫人麵前。
孫夫人大驚,問道:
“叔叔為何如此無禮?”
張飛答道:
“嫂嫂不顧我們哥哥的感情,私自迴東吳娘家,這就是無禮!”
孫夫人則說:
“我母親病重,十分危急。”
“如果等你哥哥迴來,恐怕耽誤了我探病。”
“如果你不放我迴去,我寧願投江自盡!”
張飛與趙雲商議後決定:
“若逼死夫人,實在不符合臣下的道義,如今隻能護著阿鬥迴到船上。”
於是他對孫夫人說道:
“我哥哥,劉備,乃是大漢皇叔,怎會讓嫂嫂受辱?”
“今日相別,若念哥哥的恩情,請盡早迴來。”
說罷,張飛抱起阿鬥,與趙雲一起迴到船上,放孫夫人與東吳的五艘船離開了。
此後有詩讚揚趙雲: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又有詩讚揚張飛:
“長阪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
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
二人心情愉快地迴到自己的船上,不久便行駛了幾裏路,孔明率領大隊船隻趕到,看到阿鬥已被奪迴,十分高興。
三人並肩騎馬迴程。
孔明立即派遣文書通知玄德,報告葭萌關的情況。
與此同時,孫夫人迴到東吳,將張飛和趙雲截江奪迴阿鬥的事情告訴了孫權。
孫權聽後大怒,說道:
“我妹妹已歸吳,和劉備關係已經疏遠,周善被殺,我怎麽能不為他報仇!”
於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決定調兵攻打荊州。
然而就在商議調兵之際,忽然傳來消息:
曹操帶領四十萬大軍進軍,準備為赤壁之戰雪恥。
孫權大吃一驚,決定暫時按下攻打荊州的計劃,集中力量應對曹操的進攻。
與此同時,傳來消息,東吳長史張紘因病辭職迴家,但不久便病故,遺書送到孫權手中。
孫權拆開遺書,看到其中勸他遷居秣陵的建議,稱秣陵山川具備帝王之氣,是建立基業的理想之地。
孫權看到遺書後,感動得大哭,轉對眾官說:
“張子綱勸我遷居秣陵,我怎能不聽?”
於是,孫權決定遷都至秣陵,並開始建設石頭城,以為萬世基業。
呂蒙建議道:
“曹操的軍隊來了,可以在濡須水口建立防禦工事來阻擋他們。”
其他將領皆說:
“我們可以直接上岸擊敗敵人,徒步入船為何需要築城?”
呂蒙迴答說:
“兵力有強有弱,戰鬥沒有必勝的把握。”
“如果突然遇到敵人,步兵和騎兵可能無法配合,人手不足,怎能趕緊進入船隻呢?”
孫權聽後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的見解非常深遠。”
於是便派出數萬軍隊,在濡須水口迅速修建防禦工事,晝夜不停,按時完成。
與此同時,曹操在許都權勢日盛,長史董昭建議道:
“自古以來,像丞相這樣的人臣,功勳無人可比,連周公和呂望也無法與之匹敵。”
“丞相曆經風雨,三十多年掃清群雄,安定百姓,重建漢室,怎能與普通宰相同列?”
“應當加封魏公,給予‘九錫’以彰顯其功德。”
——你知道“九錫”指的是什麽嗎?
“且休開船,容夫人餞行!”
一看,原來是趙雲。
趙雲此時正在巡邏,突然聽到消息,心中一驚,急忙帶著四五名騎兵沿江趕來。
周善手持長戈,大聲喝道:
“你是誰,敢擋主母的去路!”
他命令船上的士兵一起開船,將軍器擺開,準備出發。
風順水急,船隻隨著江流向前行駛。
趙雲沿著江邊趕了十幾裏,忽然看見一隻漁船停在江灘。
趙雲急忙棄馬,持槍跳上漁船,與船上的兩人一起駕船追趕大船。
他一路追趕,大喊:
“任憑夫人去,但有一句話,必須要拜托。”
周善不理會他,隻催促船速。
趙雲繼續追了十幾裏,忽然看到一隻漁船斜停在灘頭,便棄馬上船,帶著幾人追趕吳船。
周善見狀,命令士兵放箭,但趙雲用槍撥開了箭矢,箭全部落入水中。
船隻離大船還有一丈多遠,吳兵用槍亂刺,趙雲丟掉了槍,拔出隨身佩劍,跳到吳船上,嚇得吳兵紛紛倒退。
趙雲進入船艙,看見孫夫人抱著阿鬥。
孫夫人大聲喝道:
“你為何無禮?”
趙雲立即行禮,答道:
“主母欲往何處?”
“為何不先讓軍師知會?”
孫夫人說道:
“我母親病重,無暇通報。”
趙雲又問:
“主母去探病,怎能帶著小主人一起?”
孫夫人答道:
“阿鬥是我的兒子,留在荊州無人照看。”
趙雲嚴肅地說:
“主母錯了。”
“主人一生,隻有這點骨肉。”
“小將曾在長阪坡百萬軍中救出阿鬥,今日主母卻想帶走他,這是為何?”
孫夫人憤怒地道:
“你不過是帳下的武夫,何敢幹涉我家事!”
趙雲冷靜地說:
“主母若要走,便走;但請留下小主人。”
孫夫人怒道:
“你半路擅自登船,必定有異心!”
趙雲堅定地說道:
“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死,我也絕不放夫人離去。”
孫夫人命令侍婢上前奪迴阿鬥,趙雲卻迅速將阿鬥緊緊抱住,一手執劍,任何人都不敢靠近。
船上的周善在後麵把握住舵,船隻急速行駛,順風順水,向著江中的中流駛去。
趙雲心裏明白,自己孤立無援,雖然護住了阿鬥,卻無法改變船的航向,也無法將船靠近岸邊。
正當危急時刻,忽然從下遊的港口方向駛來十餘艘船,船上鼓聲雷動,旗幟招展。
趙雲心中一驚,暗想:
“今天恐怕是中了東吳的計策了!”
隻見最前方的船上,一名大將高聲喊道:
“嫂嫂留下侄兒去!”
這人正是張飛。
原來張飛巡邏時聽到了消息,急忙沿江而行,正好撞上了吳船,立即截住了它。
張飛提劍跳上吳船,周善見狀,拿刀迎戰,但張飛一劍將他砍倒,提起他的頭顱扔到孫夫人麵前。
孫夫人大驚,問道:
“叔叔為何如此無禮?”
張飛答道:
“嫂嫂不顧我們哥哥的感情,私自迴東吳娘家,這就是無禮!”
孫夫人則說:
“我母親病重,十分危急。”
“如果等你哥哥迴來,恐怕耽誤了我探病。”
“如果你不放我迴去,我寧願投江自盡!”
張飛與趙雲商議後決定:
“若逼死夫人,實在不符合臣下的道義,如今隻能護著阿鬥迴到船上。”
於是他對孫夫人說道:
“我哥哥,劉備,乃是大漢皇叔,怎會讓嫂嫂受辱?”
“今日相別,若念哥哥的恩情,請盡早迴來。”
說罷,張飛抱起阿鬥,與趙雲一起迴到船上,放孫夫人與東吳的五艘船離開了。
此後有詩讚揚趙雲: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又有詩讚揚張飛:
“長阪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
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
二人心情愉快地迴到自己的船上,不久便行駛了幾裏路,孔明率領大隊船隻趕到,看到阿鬥已被奪迴,十分高興。
三人並肩騎馬迴程。
孔明立即派遣文書通知玄德,報告葭萌關的情況。
與此同時,孫夫人迴到東吳,將張飛和趙雲截江奪迴阿鬥的事情告訴了孫權。
孫權聽後大怒,說道:
“我妹妹已歸吳,和劉備關係已經疏遠,周善被殺,我怎麽能不為他報仇!”
於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決定調兵攻打荊州。
然而就在商議調兵之際,忽然傳來消息:
曹操帶領四十萬大軍進軍,準備為赤壁之戰雪恥。
孫權大吃一驚,決定暫時按下攻打荊州的計劃,集中力量應對曹操的進攻。
與此同時,傳來消息,東吳長史張紘因病辭職迴家,但不久便病故,遺書送到孫權手中。
孫權拆開遺書,看到其中勸他遷居秣陵的建議,稱秣陵山川具備帝王之氣,是建立基業的理想之地。
孫權看到遺書後,感動得大哭,轉對眾官說:
“張子綱勸我遷居秣陵,我怎能不聽?”
於是,孫權決定遷都至秣陵,並開始建設石頭城,以為萬世基業。
呂蒙建議道:
“曹操的軍隊來了,可以在濡須水口建立防禦工事來阻擋他們。”
其他將領皆說:
“我們可以直接上岸擊敗敵人,徒步入船為何需要築城?”
呂蒙迴答說:
“兵力有強有弱,戰鬥沒有必勝的把握。”
“如果突然遇到敵人,步兵和騎兵可能無法配合,人手不足,怎能趕緊進入船隻呢?”
孫權聽後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的見解非常深遠。”
於是便派出數萬軍隊,在濡須水口迅速修建防禦工事,晝夜不停,按時完成。
與此同時,曹操在許都權勢日盛,長史董昭建議道:
“自古以來,像丞相這樣的人臣,功勳無人可比,連周公和呂望也無法與之匹敵。”
“丞相曆經風雨,三十多年掃清群雄,安定百姓,重建漢室,怎能與普通宰相同列?”
“應當加封魏公,給予‘九錫’以彰顯其功德。”
——你知道“九錫”指的是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