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離開益州,徑直前往荊州,見到劉玄德。
經過拜見後,法正遞上書信。
玄德拆開信封查看,信中寫道:
劉璋敬上書,致玄德宗兄:
久未奉貢,蜀道艱難,心中惶恐。
璋常聞“吉兇相救,患難相扶”,朋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宗族之情?
現在張魯在北,每日籌劃兵力,準備侵犯我西川,心神不安。
特派信使,懇請宗兄垂聽。
希望您能念及同宗之情,立即出兵剿滅張魯,為我西川掃除威脅,永保唇齒之情。
書中難盡所言,恭候迴音。
玄德看完信後大喜,立即為法正設宴款待。
酒過數巡,玄德讓左右退下,便低聲對法正說道:
“久聞你英名,張鬆曾多次提起你,今天得以親自聽取你的意見,實在是我生平的幸事。”
法正迴答道:
“哪裏,蜀中不過是個小官,何足掛齒?”
“不過我聽說,馬得伯樂便嘶,人得知己便死。”
“張鬆曾言將軍,您是有意嗎?”
玄德說道:
“我身處他國,常常感慨,想到即使是鷦鷯也有一枝棲息,狡兔也藏三窟,何況是人呢?”
“蜀中雖然富庶,我本來想取之,但劉季玉與我同宗,不忍心去爭奪。”
法正說道:
“益州是天府之國,若不是明主,無法治理;如今劉季玉不能任賢用,這片土地遲早會落入他人之手。”
“今天能投奔將軍,不容錯失。”
“‘逐兔先得’,如果將軍有意,某必死效力。”
玄德拱手謝道:
“請容我再三商議。”
席散後,孔明親自送法正迴館舍,玄德獨自坐下沉思。
此時,龐統走進來說:
“事當決而不決者,乃愚人也。”
“主公高明,何必猶豫?”
玄德問:
“你覺得我該如何做?”
龐統答道:
“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實難有所建樹。”
“益州人口百萬,土廣財富,正可成就大業。”
“張鬆和法正是內應,這是天賜之助,何必再懷疑?”
玄德歎道:
“我與曹操水火不容。”
“曹操急功近利,我則寬容仁愛;曹操以暴治國,我則仁義;曹操詭計多端,我以忠誠對待天下,始終與曹操背道而馳。”
“若因小利失去天下的信義,我實在不忍。”
龐統笑道:
“主公所言雖合天理,但亂世之中,戰事紛繁,戰爭爭鬥本非一成不變的道理。”
“如果拘泥常理,寸步難行,應該根據形勢變化。”
“‘兼弱攻昧’、‘逆取順守’,這便是湯、武之道。”
“若事成之後,再以義迴報他人,封為大國,又何愧於信義?”
“今天若不取,別人便會取。”
玄德若有所思地說道:
“你說得有理,這話我定要牢記。”
於是,他決定與孔明一起商議起兵西行的事宜。
孔明提議道:
“荊州是重地,必須分兵守護。”
玄德答道:
“我與龐士元、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軍師可與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共同守護荊州。”
孔明同意了這個安排。
於是,孔明負責守衛荊州;
關羽守住襄陽的要路,張飛巡視四郡,趙雲駐守江陵,鎮守公安。
玄德命令黃忠擔任前軍,魏延為後軍,自己和劉封、關平坐鎮中軍,龐統為軍師,帶領五萬馬步兵,開始西行。
臨行時,廖化帶領一支軍隊前來投降,玄德立即指示廖化輔佐關羽,繼續抵禦曹操。
那年冬天,劉備引領軍隊開始進軍西川。
行軍不過幾天,孟達趕來拜見玄德,表示劉益州命令他帶領五千兵馬前來迎接。
玄德於是派人通知劉璋,提前告知他的行軍情況。
劉璋隨即發布命令,告知沿途的州郡準備糧草供應。
劉璋還打算親自從涪城出發迎接玄德,於是下令準備車馬、帳篷、旌旗鎧甲,務必盛大顯赫。
然而,劉璋的主簿黃權進言道:
“主公,這樣做一定會招致劉備的禍害。”
“我在劉府多年,不忍見主公中了他人的奸計。”
“請三思。”
張鬆則認為黃權的話違背了宗族之情,隻會助長敵人的氣焰,實無益於劉璋。
劉璋聽後憤怒地斥責黃權,表示自己的決定已定,命令黃權不許幹涉。
黃權堅持自己的意見,跪地流血,最終口銜劉璋的衣袖苦苦勸諫。
劉璋憤怒不已,扯衣起身,黃權依舊不放,結果被打落了門牙兩顆。
劉璋命人將黃權推出宮外,黃權哭泣著離去。
臨行前,一人從旁起身喊道:
“主公若不采納黃公衡的忠言,豈非自取死地?”
劉璋轉過身來看,見是建寧的李恢,便命他上前。
李恢叩首說道:
“‘君有諍臣,父有諍子’,黃公衡忠誠的言辭,必當聽從。”
“若讓劉備進川,無異於迎虎入門。”
劉璋怒道:
“玄德是我宗兄,怎會害我?”
“再言者必斬!”
命令左右將李恢推出。張鬆繼續勸說道:
“如今蜀中文官各自顧及家小,已無心效力,軍中將領恃功傲慢,各有私心。”
“如果不讓劉皇叔進入,外有敵人進攻,內有民心反叛,最終必定敗亡。”
劉璋心中有所動搖,說道:
“你的謀劃,果然對我有益。”
於是,次日他便上馬,準備出榆橋門迎接玄德。
然而,消息傳來,王累自殺了。
有人報告說,王累用繩索將自己倒吊在城門上,一手握著上奏的諫章,一手持劍,口中說著:
“若不采納我的勸告,我便割斷繩索自盡。”
劉璋大怒,命人取來王累的諫章。
王累的諫章內容大致如下:
益州從事王累,泣血勸告:
昔日楚懷王不聽屈原之言,最終在會盟武關時被秦國困住。
如今主公輕易離開大郡,欲迎劉備於涪城,我擔心你會有去無迴。
若能斬殺張鬆,斷絕與劉備的聯係,必能保全蜀中百姓的安寧,也能保全主公的基業。
劉璋讀完諫章後,憤怒異常,罵道:
“我與仁人相交,猶如親芝蘭,你為何如此侮辱我!”
王累大喊一聲,自己割斷了繩索,撞死在地。
後人有詩歎道:
倒掛城門捧諫章,拚死一命報劉璋。
黃權折齒終降備,矢節何如王累剛!
最終,劉璋帶領三萬大軍前往涪城迎接玄德,後軍則攜帶了超過一千輛馬車,裝載糧草和財物。
經過拜見後,法正遞上書信。
玄德拆開信封查看,信中寫道:
劉璋敬上書,致玄德宗兄:
久未奉貢,蜀道艱難,心中惶恐。
璋常聞“吉兇相救,患難相扶”,朋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宗族之情?
現在張魯在北,每日籌劃兵力,準備侵犯我西川,心神不安。
特派信使,懇請宗兄垂聽。
希望您能念及同宗之情,立即出兵剿滅張魯,為我西川掃除威脅,永保唇齒之情。
書中難盡所言,恭候迴音。
玄德看完信後大喜,立即為法正設宴款待。
酒過數巡,玄德讓左右退下,便低聲對法正說道:
“久聞你英名,張鬆曾多次提起你,今天得以親自聽取你的意見,實在是我生平的幸事。”
法正迴答道:
“哪裏,蜀中不過是個小官,何足掛齒?”
“不過我聽說,馬得伯樂便嘶,人得知己便死。”
“張鬆曾言將軍,您是有意嗎?”
玄德說道:
“我身處他國,常常感慨,想到即使是鷦鷯也有一枝棲息,狡兔也藏三窟,何況是人呢?”
“蜀中雖然富庶,我本來想取之,但劉季玉與我同宗,不忍心去爭奪。”
法正說道:
“益州是天府之國,若不是明主,無法治理;如今劉季玉不能任賢用,這片土地遲早會落入他人之手。”
“今天能投奔將軍,不容錯失。”
“‘逐兔先得’,如果將軍有意,某必死效力。”
玄德拱手謝道:
“請容我再三商議。”
席散後,孔明親自送法正迴館舍,玄德獨自坐下沉思。
此時,龐統走進來說:
“事當決而不決者,乃愚人也。”
“主公高明,何必猶豫?”
玄德問:
“你覺得我該如何做?”
龐統答道:
“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實難有所建樹。”
“益州人口百萬,土廣財富,正可成就大業。”
“張鬆和法正是內應,這是天賜之助,何必再懷疑?”
玄德歎道:
“我與曹操水火不容。”
“曹操急功近利,我則寬容仁愛;曹操以暴治國,我則仁義;曹操詭計多端,我以忠誠對待天下,始終與曹操背道而馳。”
“若因小利失去天下的信義,我實在不忍。”
龐統笑道:
“主公所言雖合天理,但亂世之中,戰事紛繁,戰爭爭鬥本非一成不變的道理。”
“如果拘泥常理,寸步難行,應該根據形勢變化。”
“‘兼弱攻昧’、‘逆取順守’,這便是湯、武之道。”
“若事成之後,再以義迴報他人,封為大國,又何愧於信義?”
“今天若不取,別人便會取。”
玄德若有所思地說道:
“你說得有理,這話我定要牢記。”
於是,他決定與孔明一起商議起兵西行的事宜。
孔明提議道:
“荊州是重地,必須分兵守護。”
玄德答道:
“我與龐士元、黃忠、魏延前往西川,軍師可與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共同守護荊州。”
孔明同意了這個安排。
於是,孔明負責守衛荊州;
關羽守住襄陽的要路,張飛巡視四郡,趙雲駐守江陵,鎮守公安。
玄德命令黃忠擔任前軍,魏延為後軍,自己和劉封、關平坐鎮中軍,龐統為軍師,帶領五萬馬步兵,開始西行。
臨行時,廖化帶領一支軍隊前來投降,玄德立即指示廖化輔佐關羽,繼續抵禦曹操。
那年冬天,劉備引領軍隊開始進軍西川。
行軍不過幾天,孟達趕來拜見玄德,表示劉益州命令他帶領五千兵馬前來迎接。
玄德於是派人通知劉璋,提前告知他的行軍情況。
劉璋隨即發布命令,告知沿途的州郡準備糧草供應。
劉璋還打算親自從涪城出發迎接玄德,於是下令準備車馬、帳篷、旌旗鎧甲,務必盛大顯赫。
然而,劉璋的主簿黃權進言道:
“主公,這樣做一定會招致劉備的禍害。”
“我在劉府多年,不忍見主公中了他人的奸計。”
“請三思。”
張鬆則認為黃權的話違背了宗族之情,隻會助長敵人的氣焰,實無益於劉璋。
劉璋聽後憤怒地斥責黃權,表示自己的決定已定,命令黃權不許幹涉。
黃權堅持自己的意見,跪地流血,最終口銜劉璋的衣袖苦苦勸諫。
劉璋憤怒不已,扯衣起身,黃權依舊不放,結果被打落了門牙兩顆。
劉璋命人將黃權推出宮外,黃權哭泣著離去。
臨行前,一人從旁起身喊道:
“主公若不采納黃公衡的忠言,豈非自取死地?”
劉璋轉過身來看,見是建寧的李恢,便命他上前。
李恢叩首說道:
“‘君有諍臣,父有諍子’,黃公衡忠誠的言辭,必當聽從。”
“若讓劉備進川,無異於迎虎入門。”
劉璋怒道:
“玄德是我宗兄,怎會害我?”
“再言者必斬!”
命令左右將李恢推出。張鬆繼續勸說道:
“如今蜀中文官各自顧及家小,已無心效力,軍中將領恃功傲慢,各有私心。”
“如果不讓劉皇叔進入,外有敵人進攻,內有民心反叛,最終必定敗亡。”
劉璋心中有所動搖,說道:
“你的謀劃,果然對我有益。”
於是,次日他便上馬,準備出榆橋門迎接玄德。
然而,消息傳來,王累自殺了。
有人報告說,王累用繩索將自己倒吊在城門上,一手握著上奏的諫章,一手持劍,口中說著:
“若不采納我的勸告,我便割斷繩索自盡。”
劉璋大怒,命人取來王累的諫章。
王累的諫章內容大致如下:
益州從事王累,泣血勸告:
昔日楚懷王不聽屈原之言,最終在會盟武關時被秦國困住。
如今主公輕易離開大郡,欲迎劉備於涪城,我擔心你會有去無迴。
若能斬殺張鬆,斷絕與劉備的聯係,必能保全蜀中百姓的安寧,也能保全主公的基業。
劉璋讀完諫章後,憤怒異常,罵道:
“我與仁人相交,猶如親芝蘭,你為何如此侮辱我!”
王累大喊一聲,自己割斷了繩索,撞死在地。
後人有詩歎道:
倒掛城門捧諫章,拚死一命報劉璋。
黃權折齒終降備,矢節何如王累剛!
最終,劉璋帶領三萬大軍前往涪城迎接玄德,後軍則攜帶了超過一千輛馬車,裝載糧草和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