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哭聲不斷,孔明從屏風後走出來,說道:
“我聽了很久。”
“子敬,知道我們主人哭的緣由嗎?”
魯肅答道:
“實在不知道。”
孔明繼續說道:
“其實很簡單。”
“起初我們主人借荊州時,就答應取得西川後歸還。”
“仔細想來,益州劉璋是我主人的弟弟,都是漢室宗親。”
“如果我們要興兵攻取他城池,恐怕會遭到外界的非議;若不攻取西川,又無法歸還荊州,那麽我們將何去何從呢?”
“若不歸還荊州,又不好拂了尊舅的麵子。”
“事實上,既難取西川,又難歸還荊州,真是進退兩難,所以才悲痛不已。”
孔明一番話說完,觸動了玄德的心腸,玄德捶胸頓足,放聲大哭。
魯肅見狀,急忙勸道:
“皇叔請暫且休息,與孔明從長計議。”
孔明迴答:
“勞煩子敬將我們的煩惱心情一五一十地告知吳侯,再讓他寬限一些時日。”
魯肅問道:
“如果吳侯不同意該怎麽辦?”
孔明說:
“吳侯既然已將親妹妹許配給皇叔,怎會不答應呢?”
“請子敬迴去後,務必為了我們言辭懇切地告知吳侯,請吳侯再容幾日。”
魯肅見玄德如此悲痛,心生寬仁憐惜之情,便答應了下來。
玄德和孔明謝過後,宴席結束,送魯肅下船。
魯肅迴到柴桑,見了周瑜,詳細報告了情況。
周瑜聽後捶胸頓足發怒道:
“子敬竟然中了諸葛亮的陰謀詭計!”
“當初劉備依附劉表時,曾有吞並之意,更何況是西川劉璋呢?”
“如果我們按此推演,未免會累及我了。”
“現在我有一個計策,讓諸葛亮無法擺脫我的算計,子敬便可前去執行。”
魯肅急忙問道:
“願聞妙策。”
周瑜笑道:
“子敬不必去見吳侯,直接去荊州見劉備。”
“你告訴他:孫、劉兩家既結為姻親,那便是一家人;如果劉備不忍取西川,那我東吳便會出兵去取;如果我們取得西川,就可以作為嫁妝,再把荊州交還東吳。”
魯肅答道:
“西川遙遠,攻取不易。”
“都督此計,怎可成行?”
周瑜笑道:
“子敬真是長者。”
“你以為我真去取西川嗎?”
“不過是以此為名,實則是打算去奪荊州,且令他不做準備。”
“東吳軍隊經過荊州時,索要糧草,劉備必定出城勞軍,到那時我們便可以趁機奪取荊州,既能雪我之恨,又能解子敬之難。”
魯肅聽後大喜,便再次啟程前往荊州。
聽到魯肅再次前來,玄德與孔明商議。
孔明說道:
“魯肅此次必定沒有直接見吳侯,而是先去柴桑與周瑜商量了一些計策,目的是來誘我。”
“他說的話,主公隻需要看我點頭,便滿口答應。”
計策已定。
魯肅進見,禮節周到後說道:
“吳侯極為稱讚皇叔的盛德,遂與諸將商議,決定起兵替皇叔奪取西川。”
“若成功,我們便換迴荊州,以西川作為嫁資。”
“然而,軍馬經過時,還需一些錢糧支持。”
孔明聽了,急忙點頭說道:
“吳侯真是好心!”
玄德也拱手稱謝,說:
“這全賴子敬的好言相勸。”
孔明接著說道:
“若大軍到來,必定會遠接犒勞。”
魯肅心中暗喜,宴會結束後便告辭返迴。
玄德問孔明:
“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孔明大笑著迴答:
“周瑜的死期已近!”
“這樣的計策,連小孩子都看得出來!”
玄德又問:
“那該如何應對?”
孔明說:
“這是‘假途滅虢’的計策。”
“表麵上是借口收取西川,實則要奪取荊州。”
“等主公出城去勞軍時,我們便乘機攻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玄德問道: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孔明笑著說:
“主公寬心,隻需‘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鼇魚’。”
“待周瑜到來時,即使他不死,也快要沒有九分氣力了。”
於是他召來趙雲傳令:
“照這樣辦,其他的事我自會安排。”
玄德大喜,心中覺得勝利已經有了定數。
後人有詩感歎道: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裏釣魚鉤。
魯肅迴到周瑜那裏,報告說玄德和孔明十分高興,將會出城犒勞我們前去的軍隊。
周瑜大笑道:
“原來這一次他們也中了我的計!”
於是他指示魯肅向吳侯報告,並派遣程普引軍接應。
此時,周瑜的箭傷已漸漸痊愈,身體恢複無礙,於是命令甘寧為先鋒,自己與徐盛、丁奉為第二隊,淩統和呂蒙為後隊,帶領水陸大軍五萬,向荊州進發。
周瑜在船上時,不時露出歡笑,心中以為孔明已經中計。
前軍到達夏口,周瑜問道:
“荊州有人來接我們嗎?”
迴報說:
“劉皇叔派糜竺來見都督。”
周瑜叫糜竺上前,問勞軍的準備情況。糜竺迴答:
“主公已經做好安排。”
周瑜問:
“皇叔在哪裏?”
糜竺說:
“他在荊州城門外等候,準備和都督把盞。”
周瑜說:
“既然我們是為了幫助解決你家之事,出兵遠征;勞軍的禮節你們可不能馬虎。”
糜竺領命迴去了。
吳軍的戰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江上,依次前進。
直到抵達公安,卻沒有看到一艘軍船,也沒有人來接應。
周瑜催促船隻加速前行。
臨近荊州時,江麵上依舊靜悄悄的。
偵察員迴報:
“荊州城上插著兩麵白旗,城中一個人影也看不見。”
周瑜心生疑慮,命令船隻靠近岸邊,他親自上岸騎馬,帶著甘寧、徐盛、丁奉等一班將領,率精兵三千人,徑直朝荊州城進發。
到了城下,依舊沒有動靜。
周瑜勒住馬,命令士兵去叫城門。
城上的人問:
“你們是什麽人?”
吳軍迴答:
“是東吳周都督親自前來。”
話音未落,忽然城上響起了警梆聲,城內的士兵全都舉起了槍刀。
趙雲從城樓上的暗處走出來,問道:
“都督此行,到底是為了什麽?”
周瑜迴答:
“我來替你們主公取西川,你難道還不知道嗎?”
趙雲答道:
“孔明軍師早已知曉都督‘假途滅虢’之計,所以讓我留在此地守城。”
“主公有言:‘我與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怎能背叛義理,去奪西川?’”
“‘如果東吳真想取蜀,我願披發入山,絕不失信於天下!’”
周瑜聽後,勒馬便準備迴去。
正當此時,一個人打著令旗,在馬前報告:
“偵察到四路敵軍齊齊趕來:關羽從江陵殺來,張飛從秭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孱陵的小路殺來。”
“四路敵軍正對我軍來勢洶洶,喊聲震動百裏,大家都在說要捉拿周瑜。”
周瑜立刻大叫一聲,之前的箭傷又裂開,身體劇痛,最終從馬背上墜下。
正如那句詩所說:
“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周瑜在一番深思熟慮的布局後,卻沒能料到最後的結果,全盤計劃都落空了。
周瑜的性命如何,仍不得而知,且待下文繼續揭曉。
“我聽了很久。”
“子敬,知道我們主人哭的緣由嗎?”
魯肅答道:
“實在不知道。”
孔明繼續說道:
“其實很簡單。”
“起初我們主人借荊州時,就答應取得西川後歸還。”
“仔細想來,益州劉璋是我主人的弟弟,都是漢室宗親。”
“如果我們要興兵攻取他城池,恐怕會遭到外界的非議;若不攻取西川,又無法歸還荊州,那麽我們將何去何從呢?”
“若不歸還荊州,又不好拂了尊舅的麵子。”
“事實上,既難取西川,又難歸還荊州,真是進退兩難,所以才悲痛不已。”
孔明一番話說完,觸動了玄德的心腸,玄德捶胸頓足,放聲大哭。
魯肅見狀,急忙勸道:
“皇叔請暫且休息,與孔明從長計議。”
孔明迴答:
“勞煩子敬將我們的煩惱心情一五一十地告知吳侯,再讓他寬限一些時日。”
魯肅問道:
“如果吳侯不同意該怎麽辦?”
孔明說:
“吳侯既然已將親妹妹許配給皇叔,怎會不答應呢?”
“請子敬迴去後,務必為了我們言辭懇切地告知吳侯,請吳侯再容幾日。”
魯肅見玄德如此悲痛,心生寬仁憐惜之情,便答應了下來。
玄德和孔明謝過後,宴席結束,送魯肅下船。
魯肅迴到柴桑,見了周瑜,詳細報告了情況。
周瑜聽後捶胸頓足發怒道:
“子敬竟然中了諸葛亮的陰謀詭計!”
“當初劉備依附劉表時,曾有吞並之意,更何況是西川劉璋呢?”
“如果我們按此推演,未免會累及我了。”
“現在我有一個計策,讓諸葛亮無法擺脫我的算計,子敬便可前去執行。”
魯肅急忙問道:
“願聞妙策。”
周瑜笑道:
“子敬不必去見吳侯,直接去荊州見劉備。”
“你告訴他:孫、劉兩家既結為姻親,那便是一家人;如果劉備不忍取西川,那我東吳便會出兵去取;如果我們取得西川,就可以作為嫁妝,再把荊州交還東吳。”
魯肅答道:
“西川遙遠,攻取不易。”
“都督此計,怎可成行?”
周瑜笑道:
“子敬真是長者。”
“你以為我真去取西川嗎?”
“不過是以此為名,實則是打算去奪荊州,且令他不做準備。”
“東吳軍隊經過荊州時,索要糧草,劉備必定出城勞軍,到那時我們便可以趁機奪取荊州,既能雪我之恨,又能解子敬之難。”
魯肅聽後大喜,便再次啟程前往荊州。
聽到魯肅再次前來,玄德與孔明商議。
孔明說道:
“魯肅此次必定沒有直接見吳侯,而是先去柴桑與周瑜商量了一些計策,目的是來誘我。”
“他說的話,主公隻需要看我點頭,便滿口答應。”
計策已定。
魯肅進見,禮節周到後說道:
“吳侯極為稱讚皇叔的盛德,遂與諸將商議,決定起兵替皇叔奪取西川。”
“若成功,我們便換迴荊州,以西川作為嫁資。”
“然而,軍馬經過時,還需一些錢糧支持。”
孔明聽了,急忙點頭說道:
“吳侯真是好心!”
玄德也拱手稱謝,說:
“這全賴子敬的好言相勸。”
孔明接著說道:
“若大軍到來,必定會遠接犒勞。”
魯肅心中暗喜,宴會結束後便告辭返迴。
玄德問孔明:
“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孔明大笑著迴答:
“周瑜的死期已近!”
“這樣的計策,連小孩子都看得出來!”
玄德又問:
“那該如何應對?”
孔明說:
“這是‘假途滅虢’的計策。”
“表麵上是借口收取西川,實則要奪取荊州。”
“等主公出城去勞軍時,我們便乘機攻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玄德問道: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孔明笑著說:
“主公寬心,隻需‘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鼇魚’。”
“待周瑜到來時,即使他不死,也快要沒有九分氣力了。”
於是他召來趙雲傳令:
“照這樣辦,其他的事我自會安排。”
玄德大喜,心中覺得勝利已經有了定數。
後人有詩感歎道: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裏釣魚鉤。
魯肅迴到周瑜那裏,報告說玄德和孔明十分高興,將會出城犒勞我們前去的軍隊。
周瑜大笑道:
“原來這一次他們也中了我的計!”
於是他指示魯肅向吳侯報告,並派遣程普引軍接應。
此時,周瑜的箭傷已漸漸痊愈,身體恢複無礙,於是命令甘寧為先鋒,自己與徐盛、丁奉為第二隊,淩統和呂蒙為後隊,帶領水陸大軍五萬,向荊州進發。
周瑜在船上時,不時露出歡笑,心中以為孔明已經中計。
前軍到達夏口,周瑜問道:
“荊州有人來接我們嗎?”
迴報說:
“劉皇叔派糜竺來見都督。”
周瑜叫糜竺上前,問勞軍的準備情況。糜竺迴答:
“主公已經做好安排。”
周瑜問:
“皇叔在哪裏?”
糜竺說:
“他在荊州城門外等候,準備和都督把盞。”
周瑜說:
“既然我們是為了幫助解決你家之事,出兵遠征;勞軍的禮節你們可不能馬虎。”
糜竺領命迴去了。
吳軍的戰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江上,依次前進。
直到抵達公安,卻沒有看到一艘軍船,也沒有人來接應。
周瑜催促船隻加速前行。
臨近荊州時,江麵上依舊靜悄悄的。
偵察員迴報:
“荊州城上插著兩麵白旗,城中一個人影也看不見。”
周瑜心生疑慮,命令船隻靠近岸邊,他親自上岸騎馬,帶著甘寧、徐盛、丁奉等一班將領,率精兵三千人,徑直朝荊州城進發。
到了城下,依舊沒有動靜。
周瑜勒住馬,命令士兵去叫城門。
城上的人問:
“你們是什麽人?”
吳軍迴答:
“是東吳周都督親自前來。”
話音未落,忽然城上響起了警梆聲,城內的士兵全都舉起了槍刀。
趙雲從城樓上的暗處走出來,問道:
“都督此行,到底是為了什麽?”
周瑜迴答:
“我來替你們主公取西川,你難道還不知道嗎?”
趙雲答道:
“孔明軍師早已知曉都督‘假途滅虢’之計,所以讓我留在此地守城。”
“主公有言:‘我與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怎能背叛義理,去奪西川?’”
“‘如果東吳真想取蜀,我願披發入山,絕不失信於天下!’”
周瑜聽後,勒馬便準備迴去。
正當此時,一個人打著令旗,在馬前報告:
“偵察到四路敵軍齊齊趕來:關羽從江陵殺來,張飛從秭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孱陵的小路殺來。”
“四路敵軍正對我軍來勢洶洶,喊聲震動百裏,大家都在說要捉拿周瑜。”
周瑜立刻大叫一聲,之前的箭傷又裂開,身體劇痛,最終從馬背上墜下。
正如那句詩所說:
“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周瑜在一番深思熟慮的布局後,卻沒能料到最後的結果,全盤計劃都落空了。
周瑜的性命如何,仍不得而知,且待下文繼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