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魯肅領了周瑜的吩咐,來到船上探望諸葛亮。
諸葛亮把魯肅請進船艙,兩人對坐。
魯肅說道:
“連日來忙於軍務,未能聽取先生的教誨。”
諸葛亮答道:
“亮也未曾向都督道賀呢。”
魯肅問道:
“何喜之有?”
諸葛亮笑著說道:
“公瑾派你來探問我,你以為我不知其中緣由?”
“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慶賀的。”
魯肅聽了,大吃一驚,問道:
“先生怎麽知道的?”
諸葛亮說道:
“這條計策隻能騙蔣幹一次。”
“曹操雖然一時被騙,但他很快就會醒悟過來,隻是礙於麵子不肯承認罷了。”
“如今蔡瑁、張允二人已死,江東再無後顧之憂,豈不是值得慶賀?”
“我還聽說曹操任命毛玠和於禁為水軍都督,依我看,這兩個人遲早會將曹軍的水軍葬送。”
魯肅聽後啞口無言,支吾了幾句就告辭離開。
臨走時,諸葛亮叮囑道:
“希望子敬不要在公瑾麵前提起我已經預知此事的事情。”
“若是被他知道,恐怕會心生嫉妒,又要找機會害我。”
魯肅答應了便離開,迴到周瑜處,如實說了與諸葛亮的談話。
周瑜聽後大驚道:
“此人絕不能留!”
“我決意殺了他!”
魯肅勸說道:
“若殺了孔明,隻會被曹操恥笑。”
周瑜冷笑道:
“我自然有理由讓他心服口服地死去,絕無怨言。”
魯肅問:
“都督打算如何處置?”
周瑜答道:
“子敬不必多問,明日便知。”
次日,周瑜召集眾將議事,並邀請諸葛亮前來。
諸葛亮欣然赴會,落座後,周瑜問道:
“如今曹軍即將到來,水戰在即,該用什麽兵器為先?”
諸葛亮答道:
“大江之上,自然以弓箭為先。”
周瑜說道:
“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但如今軍中缺箭,不知先生是否願意代為監造十萬支箭,以備應敵。”
“這是軍務,不容推辭。”
諸葛亮答道:
“既然都督信任,我當竭盡全力。”
“但不知這十萬支箭何時要用?”
周瑜說道:
“十天內能否完成?”
諸葛亮搖頭道:
“曹軍隨時可能來攻,若等十日,恐誤了大事。”
周瑜問:
“先生估計幾日能辦妥?”
諸葛亮說道:
“隻需三天。”
周瑜一聽,忙道:
“軍中無戲言。”
諸葛亮正色道:
“怎敢戲弄都督?”
“願立軍令狀,三日不成,當受重罰。”
周瑜大喜,命軍政司當場取文書簽字。
接著周瑜設宴款待諸葛亮,席間說道:
“待軍務完成,自當重謝。”
諸葛亮答道:
“今日已無時間,明日即可開工,第三日差五百士兵到江邊搬箭即可。”
飲過幾杯酒後,諸葛亮告辭而去。
魯肅見狀,不免起疑,問周瑜:
“此人莫非是在虛張聲勢?”
周瑜冷笑道:
“他是自尋死路,怪不得我。”
“文書當眾簽了,他就算插翅難逃。”
“況且,我已命工匠故意拖延,所需材料一概不予準備。”
“到時誤了期限,他自有罪名可定,豈能申辯?”
隨即命魯肅前去探查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來到諸葛亮處,諸葛亮笑道:
“我早就提醒子敬不要將此事告知公瑾,果然他又要害我了。”
“三天之內,十萬支箭如何能造得出來?”
“還需子敬相助一臂之力!”
魯肅無奈說道:
“這是你自找的,我如何救得了你?”
諸葛亮說道:
“望子敬借我二十艘船,每船配三十士兵,船上搭青布為帷幕,兩側放置千餘個稻草人。”
“除此之外,不必再問。”
“到第三日,包你見到十萬支箭。”
“隻是千萬不可讓公瑾得知,否則此計必敗無疑。”
魯肅答應借船,但仍不明其意。
迴到周瑜處,魯肅未提借船之事,隻說諸葛亮不需箭竹、羽毛、膠漆等材料,自有妙法。
周瑜更加疑惑,冷笑道:
“且看他三日後如何迴複我!”
卻說魯肅私下準備了二十艘輕快的船,每艘船上配備三十多名士兵,並備好布幔和捆紮好的稻草人,一切齊備,等待諸葛亮調用。
第一天卻不見諸葛亮有什麽動靜,第二天也依然沒有行動。
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秘密邀請魯肅到船上來。
魯肅問道:
“先生召我來有何事?”
諸葛亮答道:
“特地請子敬與我一起去取箭。”
魯肅又問:
“去哪裏取箭?”
諸葛亮笑而不答,說:
“子敬暫且不要問,去了就知道。”
隨後,諸葛亮命人將二十艘船用長繩連接起來,徑直向北岸行駛。
當天晚上,濃霧籠罩四周,長江之上更是大霧彌漫,伸手不見五指。
諸葛亮催促船隊繼續前進,果然霧氣愈加濃厚。
船行一陣,已接近曹軍水寨,諸葛亮命船隻頭西尾東排開,在船上擂鼓呐喊。
魯肅驚慌道:
“如果曹軍趁霧出擊,我們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笑道:
“我早料到曹操在濃霧中不敢輕舉妄動。”
“我們且在船上飲酒作樂,待霧散後再迴。”
此時曹操水寨中聽到鼓聲呐喊,毛玠、於禁急忙向曹操報告。
曹操命令道:
“江中大霧,敵軍忽然到來,必有埋伏,切勿輕動。”
“調水軍弓弩手放箭警戒。”
同時,他派人到陸地營寨召張遼、徐晃帶三千弓弩手前來支援。
命令未傳達之前,毛玠、於禁已因擔心敵軍突襲水寨,先命水軍射箭抵禦。
片刻後,張遼、徐晃率領的弓弩軍趕到,共有一萬多名弓弩手齊向江中放箭,箭如雨下。
諸葛亮見狀,指揮船隻調頭,頭東尾西,繼續靠近水寨承受箭雨,同時擂鼓呐喊。
天亮後,濃霧漸散,諸葛亮下令收船撤退。
二十艘船兩側紮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
諸葛亮命軍士高聲喊道:
“多謝丞相賜箭!”
曹軍得知消息,急報曹操,此時諸葛亮的船隊已借順水之勢退至二十餘裏開外,曹操懊惱萬分卻無力追趕。
迴程途中,諸葛亮對魯肅說:
“每艘船上大約收得五六千支箭,不費江東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就得十萬餘箭。”
諸葛亮把魯肅請進船艙,兩人對坐。
魯肅說道:
“連日來忙於軍務,未能聽取先生的教誨。”
諸葛亮答道:
“亮也未曾向都督道賀呢。”
魯肅問道:
“何喜之有?”
諸葛亮笑著說道:
“公瑾派你來探問我,你以為我不知其中緣由?”
“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慶賀的。”
魯肅聽了,大吃一驚,問道:
“先生怎麽知道的?”
諸葛亮說道:
“這條計策隻能騙蔣幹一次。”
“曹操雖然一時被騙,但他很快就會醒悟過來,隻是礙於麵子不肯承認罷了。”
“如今蔡瑁、張允二人已死,江東再無後顧之憂,豈不是值得慶賀?”
“我還聽說曹操任命毛玠和於禁為水軍都督,依我看,這兩個人遲早會將曹軍的水軍葬送。”
魯肅聽後啞口無言,支吾了幾句就告辭離開。
臨走時,諸葛亮叮囑道:
“希望子敬不要在公瑾麵前提起我已經預知此事的事情。”
“若是被他知道,恐怕會心生嫉妒,又要找機會害我。”
魯肅答應了便離開,迴到周瑜處,如實說了與諸葛亮的談話。
周瑜聽後大驚道:
“此人絕不能留!”
“我決意殺了他!”
魯肅勸說道:
“若殺了孔明,隻會被曹操恥笑。”
周瑜冷笑道:
“我自然有理由讓他心服口服地死去,絕無怨言。”
魯肅問:
“都督打算如何處置?”
周瑜答道:
“子敬不必多問,明日便知。”
次日,周瑜召集眾將議事,並邀請諸葛亮前來。
諸葛亮欣然赴會,落座後,周瑜問道:
“如今曹軍即將到來,水戰在即,該用什麽兵器為先?”
諸葛亮答道:
“大江之上,自然以弓箭為先。”
周瑜說道:
“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但如今軍中缺箭,不知先生是否願意代為監造十萬支箭,以備應敵。”
“這是軍務,不容推辭。”
諸葛亮答道:
“既然都督信任,我當竭盡全力。”
“但不知這十萬支箭何時要用?”
周瑜說道:
“十天內能否完成?”
諸葛亮搖頭道:
“曹軍隨時可能來攻,若等十日,恐誤了大事。”
周瑜問:
“先生估計幾日能辦妥?”
諸葛亮說道:
“隻需三天。”
周瑜一聽,忙道:
“軍中無戲言。”
諸葛亮正色道:
“怎敢戲弄都督?”
“願立軍令狀,三日不成,當受重罰。”
周瑜大喜,命軍政司當場取文書簽字。
接著周瑜設宴款待諸葛亮,席間說道:
“待軍務完成,自當重謝。”
諸葛亮答道:
“今日已無時間,明日即可開工,第三日差五百士兵到江邊搬箭即可。”
飲過幾杯酒後,諸葛亮告辭而去。
魯肅見狀,不免起疑,問周瑜:
“此人莫非是在虛張聲勢?”
周瑜冷笑道:
“他是自尋死路,怪不得我。”
“文書當眾簽了,他就算插翅難逃。”
“況且,我已命工匠故意拖延,所需材料一概不予準備。”
“到時誤了期限,他自有罪名可定,豈能申辯?”
隨即命魯肅前去探查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來到諸葛亮處,諸葛亮笑道:
“我早就提醒子敬不要將此事告知公瑾,果然他又要害我了。”
“三天之內,十萬支箭如何能造得出來?”
“還需子敬相助一臂之力!”
魯肅無奈說道:
“這是你自找的,我如何救得了你?”
諸葛亮說道:
“望子敬借我二十艘船,每船配三十士兵,船上搭青布為帷幕,兩側放置千餘個稻草人。”
“除此之外,不必再問。”
“到第三日,包你見到十萬支箭。”
“隻是千萬不可讓公瑾得知,否則此計必敗無疑。”
魯肅答應借船,但仍不明其意。
迴到周瑜處,魯肅未提借船之事,隻說諸葛亮不需箭竹、羽毛、膠漆等材料,自有妙法。
周瑜更加疑惑,冷笑道:
“且看他三日後如何迴複我!”
卻說魯肅私下準備了二十艘輕快的船,每艘船上配備三十多名士兵,並備好布幔和捆紮好的稻草人,一切齊備,等待諸葛亮調用。
第一天卻不見諸葛亮有什麽動靜,第二天也依然沒有行動。
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秘密邀請魯肅到船上來。
魯肅問道:
“先生召我來有何事?”
諸葛亮答道:
“特地請子敬與我一起去取箭。”
魯肅又問:
“去哪裏取箭?”
諸葛亮笑而不答,說:
“子敬暫且不要問,去了就知道。”
隨後,諸葛亮命人將二十艘船用長繩連接起來,徑直向北岸行駛。
當天晚上,濃霧籠罩四周,長江之上更是大霧彌漫,伸手不見五指。
諸葛亮催促船隊繼續前進,果然霧氣愈加濃厚。
船行一陣,已接近曹軍水寨,諸葛亮命船隻頭西尾東排開,在船上擂鼓呐喊。
魯肅驚慌道:
“如果曹軍趁霧出擊,我們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笑道:
“我早料到曹操在濃霧中不敢輕舉妄動。”
“我們且在船上飲酒作樂,待霧散後再迴。”
此時曹操水寨中聽到鼓聲呐喊,毛玠、於禁急忙向曹操報告。
曹操命令道:
“江中大霧,敵軍忽然到來,必有埋伏,切勿輕動。”
“調水軍弓弩手放箭警戒。”
同時,他派人到陸地營寨召張遼、徐晃帶三千弓弩手前來支援。
命令未傳達之前,毛玠、於禁已因擔心敵軍突襲水寨,先命水軍射箭抵禦。
片刻後,張遼、徐晃率領的弓弩軍趕到,共有一萬多名弓弩手齊向江中放箭,箭如雨下。
諸葛亮見狀,指揮船隻調頭,頭東尾西,繼續靠近水寨承受箭雨,同時擂鼓呐喊。
天亮後,濃霧漸散,諸葛亮下令收船撤退。
二十艘船兩側紮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
諸葛亮命軍士高聲喊道:
“多謝丞相賜箭!”
曹軍得知消息,急報曹操,此時諸葛亮的船隊已借順水之勢退至二十餘裏開外,曹操懊惱萬分卻無力追趕。
迴程途中,諸葛亮對魯肅說:
“每艘船上大約收得五六千支箭,不費江東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就得十萬餘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