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曹操駐紮在樊城,派人渡江召見劉琮。
劉琮因害怕不敢前往,蔡瑁和張允自告奮勇代為拜見。
與此同時,劉琮的部下王威勸劉琮道:
“將軍既然已經投降,而劉備也已退走,曹操定會鬆懈防備。”
“不如趁此機會組織精兵,在險要之地伏擊曹操,若能擊敗曹操,不但威震天下,連中原也能唾手可得。”
“這等良機,實在不可錯過!”
劉琮將此言告知蔡瑁,蔡瑁怒斥王威道:
“你竟敢妄議天命!”
王威憤怒罵道:
“你們這些賣國賊,我恨不能生啖你們的肉!”
蔡瑁欲殺王威,被蒯越勸住。
蔡瑁、張允隨後前往樊城拜見曹操。
他們諂媚地稟報:
“荊州軍隊共二十八萬,錢糧大半在江陵,其餘各地的儲備也足夠供給一年。”
曹操問道:
“水軍的戰船有多少?”
“以前是誰負責?”
蔡瑁答道:
“大小戰船共七千餘隻,原由我們二人掌管。”
曹操於是封蔡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張允為助順侯、水軍副都督。
二人大喜拜謝。
曹操隨後又說:
“劉景升已故,其子降順,我將奏報朝廷,封其永為荊州之主。”
二人聽後大喜而退。
荀攸卻勸曹操道:
“蔡瑁和張允不過是諂媚之徒,主公為何給予如此高的爵位,還讓他們統領水軍?”
曹操笑道:
“我豈不識人!”
“隻是北方軍隊不擅水戰,暫且借用他們之力。”
“待事成之後,自有安排。”
蔡瑁、張允迴見劉琮,告訴他曹操許諾保他永鎮荊州。
劉琮大喜,次日便與母親蔡夫人攜印綬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
曹操表麵安撫後,卻將劉琮任命為青州刺史,命他即刻啟程。
劉琮聽聞大驚,連連推辭:
“我不願為官,隻願留在故鄉守護父母基業。”
曹操冷笑道:
“青州靠近京師,你在此地容易遭人圖謀,不如隨朝為官,免受禍患。”
劉琮無奈,隻得與蔡夫人一同前往青州,隨行的僅有故將王威。
曹操暗中命於禁追殺劉琮母子。
於禁領命趕上劉琮,大喝道:
“奉丞相之令,前來取你母子的首級!”
蔡夫人抱著劉琮痛哭不已。
王威怒不可遏,與軍士殊死搏鬥,但寡不敵眾,被亂刀砍死。
軍士隨後殺死劉琮母子。
於禁迴營複命,曹操重賞於禁。
曹操又派人搜尋諸葛亮的家眷,卻發現早已被轉移到三江隱居。
曹操對此深感恨恨不已。
襄陽既被平定,荀攸向曹操進言道:
“江陵是荊襄的要害之地,錢糧極其充足。”
“如果劉備占據此地,將會很難動搖他。”
曹操笑道:
“孤豈能不知!”
於是命襄陽的諸將中選出一員率軍開道。
然而,卻獨獨不見文聘。
曹操派人尋找,文聘這才前來拜見。
曹操問道:
“為何來得如此遲?”
文聘迴答:
“身為人臣,卻無法保全主人的國土,心中悲愧無比,實在無顏早見丞相。”
說罷,欷歔而泣。
曹操歎道:
“真忠臣也!”
於是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封他為關內侯,並命他率軍為先鋒開路。
探馬來報:
“劉備帶著百姓,每日僅行十餘裏,現在距離僅三百餘裏。”
曹操隨即命各部挑選五千精銳鐵騎,星夜追趕,限一日一夜內追上劉備,同時讓大軍隨後跟進。
再說劉備率領十餘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步步向江陵前行。
趙雲負責保護老幼,張飛斷後。
孔明憂慮道:
“雲長已去了江夏,卻遲遲沒有迴音,不知情況如何。”
劉備說道:
“請軍師親自走一趟。劉琦曾受您的教導,如今若您親自前往,必定能成功。”
孔明答應了,便與劉封率五百兵馬先行往江夏求援。
當天,劉備與簡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走著,忽然一陣狂風在馬前刮起,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劉備驚道:
“這是什麽征兆?”
簡雍頗通陰陽,占了一卦,失色道:
“這是大兇之兆,就在今晚應驗。”
“主公必須立刻拋棄百姓,快逃為上!”
劉備歎道:“百姓自新野一路追隨於我,我怎能忍心棄之?”
簡雍勸道:
“主公若不舍棄百姓,禍患就在眼前了。”
劉備問:
“前方何處可安營?”
隨從答道:
“前麵是當陽縣,有一座山叫景山。”
劉備於是命軍隊在此山駐紮。
此時正值秋末冬初,涼風刺骨。
黃昏時分,百姓哭聲四起。
到了四更時分,突然聽到西北方向喊殺聲震天。
劉備大驚,急忙上馬,率領兩千餘精兵迎敵。
曹軍來勢洶洶,難以抵擋,劉備拚死抵抗。
危急時刻,幸得張飛率軍殺出一條血路,救出劉備,向東撤退。
途中,文聘攔住去路。劉備怒罵道:
“背叛主人的賊人,還有什麽臉麵見人!”
文聘羞愧難當,帶兵向東北方向撤去。
張飛保護劉備,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直到天亮,喊殺聲漸漸遠去,劉備才停下來歇息。
迴頭清點隨行的人馬,隻剩百餘騎,而百姓、老幼,以及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人,全都下落不明。
劉備痛哭道:
“十餘萬生靈因追隨我,才遭此大難。”
“將士與老幼也不知是死是活!”
“縱然是草木之人,能不為此感到悲傷嗎!”
劉琮因害怕不敢前往,蔡瑁和張允自告奮勇代為拜見。
與此同時,劉琮的部下王威勸劉琮道:
“將軍既然已經投降,而劉備也已退走,曹操定會鬆懈防備。”
“不如趁此機會組織精兵,在險要之地伏擊曹操,若能擊敗曹操,不但威震天下,連中原也能唾手可得。”
“這等良機,實在不可錯過!”
劉琮將此言告知蔡瑁,蔡瑁怒斥王威道:
“你竟敢妄議天命!”
王威憤怒罵道:
“你們這些賣國賊,我恨不能生啖你們的肉!”
蔡瑁欲殺王威,被蒯越勸住。
蔡瑁、張允隨後前往樊城拜見曹操。
他們諂媚地稟報:
“荊州軍隊共二十八萬,錢糧大半在江陵,其餘各地的儲備也足夠供給一年。”
曹操問道:
“水軍的戰船有多少?”
“以前是誰負責?”
蔡瑁答道:
“大小戰船共七千餘隻,原由我們二人掌管。”
曹操於是封蔡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張允為助順侯、水軍副都督。
二人大喜拜謝。
曹操隨後又說:
“劉景升已故,其子降順,我將奏報朝廷,封其永為荊州之主。”
二人聽後大喜而退。
荀攸卻勸曹操道:
“蔡瑁和張允不過是諂媚之徒,主公為何給予如此高的爵位,還讓他們統領水軍?”
曹操笑道:
“我豈不識人!”
“隻是北方軍隊不擅水戰,暫且借用他們之力。”
“待事成之後,自有安排。”
蔡瑁、張允迴見劉琮,告訴他曹操許諾保他永鎮荊州。
劉琮大喜,次日便與母親蔡夫人攜印綬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
曹操表麵安撫後,卻將劉琮任命為青州刺史,命他即刻啟程。
劉琮聽聞大驚,連連推辭:
“我不願為官,隻願留在故鄉守護父母基業。”
曹操冷笑道:
“青州靠近京師,你在此地容易遭人圖謀,不如隨朝為官,免受禍患。”
劉琮無奈,隻得與蔡夫人一同前往青州,隨行的僅有故將王威。
曹操暗中命於禁追殺劉琮母子。
於禁領命趕上劉琮,大喝道:
“奉丞相之令,前來取你母子的首級!”
蔡夫人抱著劉琮痛哭不已。
王威怒不可遏,與軍士殊死搏鬥,但寡不敵眾,被亂刀砍死。
軍士隨後殺死劉琮母子。
於禁迴營複命,曹操重賞於禁。
曹操又派人搜尋諸葛亮的家眷,卻發現早已被轉移到三江隱居。
曹操對此深感恨恨不已。
襄陽既被平定,荀攸向曹操進言道:
“江陵是荊襄的要害之地,錢糧極其充足。”
“如果劉備占據此地,將會很難動搖他。”
曹操笑道:
“孤豈能不知!”
於是命襄陽的諸將中選出一員率軍開道。
然而,卻獨獨不見文聘。
曹操派人尋找,文聘這才前來拜見。
曹操問道:
“為何來得如此遲?”
文聘迴答:
“身為人臣,卻無法保全主人的國土,心中悲愧無比,實在無顏早見丞相。”
說罷,欷歔而泣。
曹操歎道:
“真忠臣也!”
於是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封他為關內侯,並命他率軍為先鋒開路。
探馬來報:
“劉備帶著百姓,每日僅行十餘裏,現在距離僅三百餘裏。”
曹操隨即命各部挑選五千精銳鐵騎,星夜追趕,限一日一夜內追上劉備,同時讓大軍隨後跟進。
再說劉備率領十餘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步步向江陵前行。
趙雲負責保護老幼,張飛斷後。
孔明憂慮道:
“雲長已去了江夏,卻遲遲沒有迴音,不知情況如何。”
劉備說道:
“請軍師親自走一趟。劉琦曾受您的教導,如今若您親自前往,必定能成功。”
孔明答應了,便與劉封率五百兵馬先行往江夏求援。
當天,劉備與簡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走著,忽然一陣狂風在馬前刮起,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劉備驚道:
“這是什麽征兆?”
簡雍頗通陰陽,占了一卦,失色道:
“這是大兇之兆,就在今晚應驗。”
“主公必須立刻拋棄百姓,快逃為上!”
劉備歎道:“百姓自新野一路追隨於我,我怎能忍心棄之?”
簡雍勸道:
“主公若不舍棄百姓,禍患就在眼前了。”
劉備問:
“前方何處可安營?”
隨從答道:
“前麵是當陽縣,有一座山叫景山。”
劉備於是命軍隊在此山駐紮。
此時正值秋末冬初,涼風刺骨。
黃昏時分,百姓哭聲四起。
到了四更時分,突然聽到西北方向喊殺聲震天。
劉備大驚,急忙上馬,率領兩千餘精兵迎敵。
曹軍來勢洶洶,難以抵擋,劉備拚死抵抗。
危急時刻,幸得張飛率軍殺出一條血路,救出劉備,向東撤退。
途中,文聘攔住去路。劉備怒罵道:
“背叛主人的賊人,還有什麽臉麵見人!”
文聘羞愧難當,帶兵向東北方向撤去。
張飛保護劉備,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直到天亮,喊殺聲漸漸遠去,劉備才停下來歇息。
迴頭清點隨行的人馬,隻剩百餘騎,而百姓、老幼,以及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人,全都下落不明。
劉備痛哭道:
“十餘萬生靈因追隨我,才遭此大難。”
“將士與老幼也不知是死是活!”
“縱然是草木之人,能不為此感到悲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