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刺殺張良5
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 作者:一星一世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生心思縝密地部署著一切,他精心挑選了幾個精明能幹之人,讓他們藏匿於告示欄周邊熙攘的人群之中,佯裝成普通民眾,實則暗暗留意著周圍百姓們的一舉一動和神情變化。
就在此時,大部分人都如潮水般湧向淮陽書院,那熱鬧喧囂的場景仿佛是一場盛大的集會。然而,有那麽幾個人卻顯得格外突兀,他們並沒有跟隨人流一同前往淮陽書院,反而背道而馳,朝著相反的方向大步流星地走去。
這反常的舉動立刻吸引了劉生所安排的那幾雙銳利眼睛。他們不動聲色地悄悄尾隨其後,如同隱匿在暗處的獵手一般,小心翼翼又全神貫注。
這幾個人好不容易從擁擠的人群中艱難地擠了出來,隨即開始左顧右盼起來,似乎在警惕是否有人跟蹤。負責跟蹤的人們自然不敢靠得太近,以免打草驚蛇,於是便巧妙地混跡在來來往往的人群當中,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幸運的是,那幾個人並未察覺到任何異樣,依舊邁著輕快的步伐一路向前疾行,偶爾還會迴過頭來掃視一番身後,以確定沒有人在跟蹤他們。而跟蹤者們始終保持著安全距離,謹慎地遠遠跟隨著,整個過程竟然沒有露出絲毫破綻。
就這樣,這行人穿過一條條街道,最終來到了一座幽靜的小院門前。其中一人上前輕輕叩響了院門,不一會兒,門扉緩緩開啟,那幾人魚貫而入,隨後院門迅速關閉,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
見此情形,跟蹤的眾人當機立斷做出分工:一人火速前去向劉生稟報這裏發生的情況;其餘人則留守在院門外嚴陣以待,以防那幾人突然逃脫。此外,還有兩名武藝高強、身手敏捷的人毫不猶豫地施展輕功,躍上高高的院牆,悄無聲息地潛入院子內部,試圖探尋那幾人的行蹤。
兩人站在院子裏,屏氣凝神地仔細聆聽著。不遠處,仿佛有若隱若現、模糊不清的說話聲隨風飄來。他們下意識地放輕腳步,像兩隻躡手躡腳的貓一樣,緩緩地朝著那個傳出聲音的屋子靠近過去。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那原本模糊的聲音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隻聽得屋內先是一個略顯年輕的男子聲音響起:“大人,您聽說了嗎?張良不知怎的,如今竟已被全城通緝!這可如何是好?”
緊接著,另一個明顯成熟穩重許多的中年男人的嗓音傳了出來:“難道說,張良已然暴露了行跡不成?若是如此,咱們這裏恐怕也是危如累卵,不再安全了呀!”
就在這時,又一道蒼老而沉穩的聲音插話進來:“莫要驚慌失措,稍安勿躁!張良與咱們之間的牽連其實並不算太深。更何況,那些追捕之人眼下一心隻想將張良捉拿歸案罷了,咱們乃是趙國人氏,他們抓捕張良跟咱們能有多大幹係呢?你為何如此沉不住氣?”
聽到老者這番話,那中年人稍稍定了定神,但還是忍不住追問道:“那萬一張良不幸被捕,隻怕他會經不住嚴刑拷打而出賣咱們呐!”
麵對中年人的擔憂,老者卻顯得信心十足,他胸有成竹地迴應道:“張良此人身子骨雖頗為虛弱,但他的心誌卻是異常堅毅剛強。當初他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就能夠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招兵買馬並成功聯絡到咱們這些誌同道合之士。這樣的人物,又豈會那般輕易就落入敵手?即便真的遭遇不測被擒獲,依老夫之見,他也決然不會出賣咱們分毫的!”
中年男人帶著驚訝的聲音傳來:“父親竟然如此看重張良?”
與此同時,老者發出一聲不屑的嗤笑,他的嗓音略微顯得有些沙啞,緩緩說道:“哼!他們韓國本來就是彈丸之地,又怎能與咱們強大的趙國相提並論呢?雖說張良這人的確有點本事,但他豈能指揮得了那些被他用錢財招募而來的烏合之眾?依我看呐,這些人不過是見錢眼開罷了,如今出了張良這檔子事,恐怕早就被嚇得像烏龜一樣蜷縮起來不敢露頭了,成不了什麽氣候。說到底啊,還是咱趙國自己培養的人才信得過、用著放心呐!”
聽到此處,中年男子附和道:“父親您真是英明神武、深謀遠慮啊!隻不過……咱們當真不前往代地麽?”
話音未落,隻聽得老者重重地冷哼一聲,沒好氣兒地迴道:“就憑趙嘉那個窩囊廢,即便讓他稱王稱霸又有何用?大家雖然都姓趙,可他趙嘉根本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日後重振趙國雄風的重任,還得仰仗你我父子二人呐!”
聞聽此言,中年男人頓時喜形於色,激動萬分地高聲應道:“是呀,父親大人!孩兒定當竭盡全力輔佐父親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緊接著,屋內便傳來一陣此起彼伏的高談闊論之聲。屋外的兩人靜靜聆聽了半晌之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此地乃是趙國殘部的一處秘密據點。
兩人輕手輕腳地退出院子,生怕發出一點聲響引起別人的注意。就在他們剛剛離開的時候,劉生恰好趕到了這個地方。隻見他神色匆匆而來。
那兩人趕忙迎上前去,將自己剛才所聽到的一切詳細地稟告給了劉生。劉生聽完之後,眉頭緊皺,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吩咐手下之人前去尋找淮陽郡守。沒過多久,派出去的人就帶著淮陽郡守急匆匆地趕來了。
淮陽郡守得知情況後,當機立斷地下令封鎖周圍區域,並迅速調集人手將整個地方團團圍住。一時間,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包圍圈逐漸縮小,裏麵的人根本無處可逃,很快便紛紛落入法網。與此同時,負責在其他暗處觀察的人員也有所收獲,成功抓獲了好幾處隱藏在此地的他國奸細。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盡管大家四處搜尋,卻始終未能發現張良的蹤跡,這使得劉生的心情愈發急躁和暴怒起來。
另一邊,關於張良的畫像早已流傳開來,許多人都聲稱曾經見到過此人。可是,每當問及具體的位置時,眾人所說卻是大相徑庭、南轅北轍,提供不出多少真正有用的線索和信息。
就在此時,大部分人都如潮水般湧向淮陽書院,那熱鬧喧囂的場景仿佛是一場盛大的集會。然而,有那麽幾個人卻顯得格外突兀,他們並沒有跟隨人流一同前往淮陽書院,反而背道而馳,朝著相反的方向大步流星地走去。
這反常的舉動立刻吸引了劉生所安排的那幾雙銳利眼睛。他們不動聲色地悄悄尾隨其後,如同隱匿在暗處的獵手一般,小心翼翼又全神貫注。
這幾個人好不容易從擁擠的人群中艱難地擠了出來,隨即開始左顧右盼起來,似乎在警惕是否有人跟蹤。負責跟蹤的人們自然不敢靠得太近,以免打草驚蛇,於是便巧妙地混跡在來來往往的人群當中,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幸運的是,那幾個人並未察覺到任何異樣,依舊邁著輕快的步伐一路向前疾行,偶爾還會迴過頭來掃視一番身後,以確定沒有人在跟蹤他們。而跟蹤者們始終保持著安全距離,謹慎地遠遠跟隨著,整個過程竟然沒有露出絲毫破綻。
就這樣,這行人穿過一條條街道,最終來到了一座幽靜的小院門前。其中一人上前輕輕叩響了院門,不一會兒,門扉緩緩開啟,那幾人魚貫而入,隨後院門迅速關閉,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
見此情形,跟蹤的眾人當機立斷做出分工:一人火速前去向劉生稟報這裏發生的情況;其餘人則留守在院門外嚴陣以待,以防那幾人突然逃脫。此外,還有兩名武藝高強、身手敏捷的人毫不猶豫地施展輕功,躍上高高的院牆,悄無聲息地潛入院子內部,試圖探尋那幾人的行蹤。
兩人站在院子裏,屏氣凝神地仔細聆聽著。不遠處,仿佛有若隱若現、模糊不清的說話聲隨風飄來。他們下意識地放輕腳步,像兩隻躡手躡腳的貓一樣,緩緩地朝著那個傳出聲音的屋子靠近過去。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那原本模糊的聲音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隻聽得屋內先是一個略顯年輕的男子聲音響起:“大人,您聽說了嗎?張良不知怎的,如今竟已被全城通緝!這可如何是好?”
緊接著,另一個明顯成熟穩重許多的中年男人的嗓音傳了出來:“難道說,張良已然暴露了行跡不成?若是如此,咱們這裏恐怕也是危如累卵,不再安全了呀!”
就在這時,又一道蒼老而沉穩的聲音插話進來:“莫要驚慌失措,稍安勿躁!張良與咱們之間的牽連其實並不算太深。更何況,那些追捕之人眼下一心隻想將張良捉拿歸案罷了,咱們乃是趙國人氏,他們抓捕張良跟咱們能有多大幹係呢?你為何如此沉不住氣?”
聽到老者這番話,那中年人稍稍定了定神,但還是忍不住追問道:“那萬一張良不幸被捕,隻怕他會經不住嚴刑拷打而出賣咱們呐!”
麵對中年人的擔憂,老者卻顯得信心十足,他胸有成竹地迴應道:“張良此人身子骨雖頗為虛弱,但他的心誌卻是異常堅毅剛強。當初他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就能夠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招兵買馬並成功聯絡到咱們這些誌同道合之士。這樣的人物,又豈會那般輕易就落入敵手?即便真的遭遇不測被擒獲,依老夫之見,他也決然不會出賣咱們分毫的!”
中年男人帶著驚訝的聲音傳來:“父親竟然如此看重張良?”
與此同時,老者發出一聲不屑的嗤笑,他的嗓音略微顯得有些沙啞,緩緩說道:“哼!他們韓國本來就是彈丸之地,又怎能與咱們強大的趙國相提並論呢?雖說張良這人的確有點本事,但他豈能指揮得了那些被他用錢財招募而來的烏合之眾?依我看呐,這些人不過是見錢眼開罷了,如今出了張良這檔子事,恐怕早就被嚇得像烏龜一樣蜷縮起來不敢露頭了,成不了什麽氣候。說到底啊,還是咱趙國自己培養的人才信得過、用著放心呐!”
聽到此處,中年男子附和道:“父親您真是英明神武、深謀遠慮啊!隻不過……咱們當真不前往代地麽?”
話音未落,隻聽得老者重重地冷哼一聲,沒好氣兒地迴道:“就憑趙嘉那個窩囊廢,即便讓他稱王稱霸又有何用?大家雖然都姓趙,可他趙嘉根本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日後重振趙國雄風的重任,還得仰仗你我父子二人呐!”
聞聽此言,中年男人頓時喜形於色,激動萬分地高聲應道:“是呀,父親大人!孩兒定當竭盡全力輔佐父親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緊接著,屋內便傳來一陣此起彼伏的高談闊論之聲。屋外的兩人靜靜聆聽了半晌之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此地乃是趙國殘部的一處秘密據點。
兩人輕手輕腳地退出院子,生怕發出一點聲響引起別人的注意。就在他們剛剛離開的時候,劉生恰好趕到了這個地方。隻見他神色匆匆而來。
那兩人趕忙迎上前去,將自己剛才所聽到的一切詳細地稟告給了劉生。劉生聽完之後,眉頭緊皺,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吩咐手下之人前去尋找淮陽郡守。沒過多久,派出去的人就帶著淮陽郡守急匆匆地趕來了。
淮陽郡守得知情況後,當機立斷地下令封鎖周圍區域,並迅速調集人手將整個地方團團圍住。一時間,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包圍圈逐漸縮小,裏麵的人根本無處可逃,很快便紛紛落入法網。與此同時,負責在其他暗處觀察的人員也有所收獲,成功抓獲了好幾處隱藏在此地的他國奸細。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盡管大家四處搜尋,卻始終未能發現張良的蹤跡,這使得劉生的心情愈發急躁和暴怒起來。
另一邊,關於張良的畫像早已流傳開來,許多人都聲稱曾經見到過此人。可是,每當問及具體的位置時,眾人所說卻是大相徑庭、南轅北轍,提供不出多少真正有用的線索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