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末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深山
一條不知什麽年代建造的水泥路上,一輛汽車正在緩慢行駛。
這條道路從遠望去,猶如一條長蛇一般,蜿蜒而去,直至沒入到群山之中。
汽車似乎行駛的小心翼翼,這完全是因為道路狹窄,一邊是山體石壁,一邊則是萬丈深淵。
開車的人長相俊郎帥氣,那是蘇軼。
副駕駛上坐著一個陌生麵孔的中年男人,是此次接應他們的瑤族翻譯向導,叫韋向正。
此次冷戎他們來這裏,是以民俗文化考察以及地質科考的名義介紹的。
顧雨一路被這裏的群山所吸引。她在來之前,就聽蘇軼說過,廣西這邊最不缺的就是山,等來了之後發現,這裏的山不但多而且很奇,特別是他們現在要去的那個地方,所經之路看到的遠方,盡是山體連綿,山頂聳起。
這些峰叢看起來密集如簇,形如鋸齒,峰林森然向天,仿佛怒海翻騰,波峰浪穀。
這裏的所有山峰都高度相仿,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在日積月累的變化之中,形成了這種奇特的景觀
這讓顧雨迴想起了自己夢境之中,通過視線看到的那片特殊的地貌場景。
也不知道局裏的哪位高人,竟然能在這成千上萬的峰林之中,將那夢裏的敘述之地找尋到。
“韋老弟,今天這個日頭,是不是到不了?”冷戎問道。
坐在副駕駛位上的男人轉過頭。
“肯定到不了的。
一會這條路就沒有了,車是進不去的,咱們得沿著山脊的小路往裏麵去。
這裏本來是深山,你們要去的這個‘撩厬(gui)坑’,是在更深一些的地方,屬於隱世荒廢的弄底。
一會咱們步行,還需要翻過幾座山脊,在韋家峒的瑤寨裏住一晚,第二天再徒步去,到那裏還需要幾天的腳程呢。”
“哦,你們這邊的人,都住深山裏,交通也不便,生活很貧苦吧”
“苦算什麽,我們這貧困的很。
這個地方,屬於廣西的西北部,幾乎全是這種山。
要說我們這缺什麽,可以說什麽都缺,就是不缺石頭。
石頭多,又是這種喀斯特地貌,所以這裏少土少水,基本什麽也種不成,隻能種些玉米,還得看天。”
顧雨看著遠方,“但是這兒的景色真的很美,如果能開發成旅遊景區,應該有助於這裏的經濟,能提高你們這邊的生活水平吧。”
“那倒是,這幾年政府一直在扶持也在考察,也有來這想投資的那種項目,都在進行呢,主要是這裏的路不是很好修。”
男人的話音剛落,蘇軼把車停住了。
眾人往前看去,這段水泥路到頭了,前麵變成了窄長且向上的山路了。
男人邊打開車門邊說道:“接下來咱們都得步行了,山脊路還好走,難走的是帶著陡坡的山路,所以要小心些啊。”
冷戎安排了下,各自帶好背包,一行人便朝山路走去。
一開始路還算平坦,走著走著,便遇到了一段陡升的坡度,接著便來到了山脊之上。
站在高處,群山一目了然。
顧雨望見,那些峰叢之間相連後的山腳處,隱約都是一個個深陷的窪地,而那窪底處,零星分散著一些房屋。
韋向導邊指著邊說道:“這片範圍內,這種窪地有很多很多,大概有上千個之多。
我們管這種窪地叫做‘弄’(long)。而這裏處於偏遠山區,是很少有外人踏足的。
如果沒有科考隊考察,根本無人能把這裏帶入公眾的視線。”
顧雨看著翠綠的遠山,一些峰林之間還有雲霧繚繞,她有些疑惑。
“這地方風景宜人,石頭是多,缺土可以理解,但是我看這植被長勢可以,還有那雲霧泛起,為什麽會缺水呢?難道這裏少雨?”
韋向導笑了,“這裏其實不缺雨,降水量很高,但是這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存不住水。
下雨降的水,落到弄場裏,很快就滲入地下不見了。
在這裏生活的老一輩,誰都沒見過弄底能積著水的時候。
以前老人們說弄底有暗水洞,水都匯集到那裏去了。
前些年一隊外國人來這裏考察,他們分析研究,說這裏的石頭都是石灰岩,所以根本存不住水。雨降水滲透到地下,匯聚成地下河後,腐蝕岩道,最後都流入了附近的紅水河了。”
“哦?那我們要去的撩厬坑,聽說被廢棄了很久,是因為當初太幹旱了?所以人們沒法在那裏生活,才被廢棄的?還是說有別的原因?”
韋向導有些欲言又止,冷戎接著問道:“你看,我聽著撩厬坑這三個字,感覺有點奇怪,這個厬(gui)是指鬼怪嗎?”
韋向導想了想然後說道:“你說的這些原因吧,都有。
這個厬字的意思並不是鬼怪,隻是讀音同鬼,意思是幹涸。
那個地方吧,很少有人去,也很少有人打聽,而且在最西邊,路途遠,就是我也隻去過那附近,並沒有真正到過。
要不是因為你們是城裏派來考察的,我不會帶你們去的,因為那地方,屬於我們這裏比較避諱的地方。”
冷戎撓了撓臉,意味深長的跟元化星對視了一眼,然後問道:“避諱?我覺得你們這裏弄場這麽多,千百年來,廢棄的弄場也應該不少吧,為啥是避諱的地方?什麽原因呢?”
韋向導猶豫了下。
“怎麽說呢,這其中有一些傳說,用你們城裏人的話,就是有些迷信,所以我覺得,可能你們不太想聽。”
冷戎嗬的笑了,“我們這裏有專門搞民俗文化的,最喜歡收集的就是一些山裏村裏的傳說故事。
再說,這次我們專門就是為了去撩厬坑,關於它的一些信息,我們都不想錯過。”
韋向導看了看手表。
“咱們時間上有些不太富餘,我就大概說一點。
這個撩厬坑有些年代了,據說早期是我們這布努瑤先民居住過的,所以它的位置也是在大山的最深處。
聽老人說,好像撩厬坑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具體叫什麽,我沒什麽印象了。
好像在宋朝的時候,那裏被人們廢棄的。
這樣,你們想了解,等到了瑤寨,我把寨裏的‘布西’請來,他老人家比我了解這些,到時候給你們講講。
咱們現在先趕路,要不天黑了怕到不了。”
冷戎點了點頭,隨後又問道:‘布西’是什麽意思?”
“布西是布努瑤族的一種稱唿,指的是瑤寨裏的‘巫公’‘麽公’或者也可以叫‘師公’‘道公’,也就是懂得鬼神的那個人,主要從事操辦喪事和驅神趕鬼的人。”
冷戎一下明白了,這跟苗寨裏的畢摩一樣。
“好,知道了,咱們走。”
這條山路,是唯一連通往外麵的路,而這條路,是住在這裏的人們,世世代代走出來的。
韋向導走在最前麵,他本以為後麵那幾個看起來有些白淨柔弱的男女會吃不了苦,影響行進度,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個年輕人,不但腿腳非常利落,甚至比他這土生土長的人都熟練,在這複雜的山路上,絲毫不費力氣的前行,一點都沒有拖遝嬌氣的樣子,這倒是讓他有些吃驚意外,所以他們的行程,比想象的要快出很多,
一路無話,在爬過幾段山脊後,韋向導停了下來,然後指著下麵的深窪地說道:“這底下的弄場就是屬於韋家峒的範圍了。
下麵就是瑤寨了,住著20多戶人家,算是這一片的大弄場了。咱們晚上就住在這裏。”
冷戎看了看天色,“韋老弟,咱們這腳程是不是可以再往深處走啊。”
韋向導明白冷戎是什麽意思,但他解釋道:“你們真的讓我這山裏人挺佩服的,沒想到爬山這麽厲害。
但是我建議今天就在這裏休息,雖然我們可以在往深處走,但是越往裏去,越貧苦。
裏麵的那些弄底,住的地方還不如在野地呢。
另外一個,你們不是想了解撩厬坑的事嘛,這下麵瑤寨裏的布西有120多歲了,他能告訴你們很多我都不知道的事。
而且都是本家人,我對這裏熟悉,給你們安排住的地方也方便。
明天早上出發,之後我們還得在幾個村弄裏過夜,走很多路爬很多山才能到撩厬坑。”
韋向導說的這些話裏,隻有那位120多歲的布西讓冷戎決定就在這裏住下。
他很想知道,這撩厬坑究竟什麽來曆。
“行,就聽老弟的。”
“那你們跟好我。
這山頭到弄底的落差至少有300多米,還有一些霧氣,這條路特別陡不好走。”
“行,走吧!”
一行人往下麵的窪地走去了。
向下的路的確不好走,路也是人們常年踩出來的,有的還覆蓋著一層碎石子。
沒走多久,顧雨朝下望去,最底下的一部分窪地,由一圈圈石頭壘砌成了同心圓的梯田,上麵還種著一些農作物。
這從顧雨站的角度看去,這一圈圈梯田,像極了羅馬鬥獸場,又像是龍卷風狀。
從半山腰開始,一些古樸簡易原始的房屋多了起來。一些黑灰色石頭鋪成的小路連接於房屋之間。
顧雨心想,在這低窪處得以生存,也幸好這裏不會積水,否則的話,肯定要發生澇災。
韋向導在前麵帶著路,將冷戎他們帶到了一處磚瓦房的近前。
這裏快位於窪底了,從下往上看去,由於比較深,所以天色看來也有些黯淡。
顧雨往弄場四下看去,眼前的磚瓦房,似乎是這裏唯一像點樣子的房子,並且從那牆麵上刷的白漆上看,好像是近期蓋的。
附近其它的房屋,都非常簡易甚至準確的說很簡陋。
除了幾間看起來有些年代的人字形隔地騰空的棚居,剩下的基本是用木條或竹片圈圍,屋頂蓋著茅草皮的茅草房。
這也能稱為瑤寨,看來這個地方真的很貧困。
有幾戶人家門口坐著一兩個看著很瘦小的人,正在往這邊好奇的張望著。
韋向導帶著大家,進到了石房裏。
一條不知什麽年代建造的水泥路上,一輛汽車正在緩慢行駛。
這條道路從遠望去,猶如一條長蛇一般,蜿蜒而去,直至沒入到群山之中。
汽車似乎行駛的小心翼翼,這完全是因為道路狹窄,一邊是山體石壁,一邊則是萬丈深淵。
開車的人長相俊郎帥氣,那是蘇軼。
副駕駛上坐著一個陌生麵孔的中年男人,是此次接應他們的瑤族翻譯向導,叫韋向正。
此次冷戎他們來這裏,是以民俗文化考察以及地質科考的名義介紹的。
顧雨一路被這裏的群山所吸引。她在來之前,就聽蘇軼說過,廣西這邊最不缺的就是山,等來了之後發現,這裏的山不但多而且很奇,特別是他們現在要去的那個地方,所經之路看到的遠方,盡是山體連綿,山頂聳起。
這些峰叢看起來密集如簇,形如鋸齒,峰林森然向天,仿佛怒海翻騰,波峰浪穀。
這裏的所有山峰都高度相仿,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在日積月累的變化之中,形成了這種奇特的景觀
這讓顧雨迴想起了自己夢境之中,通過視線看到的那片特殊的地貌場景。
也不知道局裏的哪位高人,竟然能在這成千上萬的峰林之中,將那夢裏的敘述之地找尋到。
“韋老弟,今天這個日頭,是不是到不了?”冷戎問道。
坐在副駕駛位上的男人轉過頭。
“肯定到不了的。
一會這條路就沒有了,車是進不去的,咱們得沿著山脊的小路往裏麵去。
這裏本來是深山,你們要去的這個‘撩厬(gui)坑’,是在更深一些的地方,屬於隱世荒廢的弄底。
一會咱們步行,還需要翻過幾座山脊,在韋家峒的瑤寨裏住一晚,第二天再徒步去,到那裏還需要幾天的腳程呢。”
“哦,你們這邊的人,都住深山裏,交通也不便,生活很貧苦吧”
“苦算什麽,我們這貧困的很。
這個地方,屬於廣西的西北部,幾乎全是這種山。
要說我們這缺什麽,可以說什麽都缺,就是不缺石頭。
石頭多,又是這種喀斯特地貌,所以這裏少土少水,基本什麽也種不成,隻能種些玉米,還得看天。”
顧雨看著遠方,“但是這兒的景色真的很美,如果能開發成旅遊景區,應該有助於這裏的經濟,能提高你們這邊的生活水平吧。”
“那倒是,這幾年政府一直在扶持也在考察,也有來這想投資的那種項目,都在進行呢,主要是這裏的路不是很好修。”
男人的話音剛落,蘇軼把車停住了。
眾人往前看去,這段水泥路到頭了,前麵變成了窄長且向上的山路了。
男人邊打開車門邊說道:“接下來咱們都得步行了,山脊路還好走,難走的是帶著陡坡的山路,所以要小心些啊。”
冷戎安排了下,各自帶好背包,一行人便朝山路走去。
一開始路還算平坦,走著走著,便遇到了一段陡升的坡度,接著便來到了山脊之上。
站在高處,群山一目了然。
顧雨望見,那些峰叢之間相連後的山腳處,隱約都是一個個深陷的窪地,而那窪底處,零星分散著一些房屋。
韋向導邊指著邊說道:“這片範圍內,這種窪地有很多很多,大概有上千個之多。
我們管這種窪地叫做‘弄’(long)。而這裏處於偏遠山區,是很少有外人踏足的。
如果沒有科考隊考察,根本無人能把這裏帶入公眾的視線。”
顧雨看著翠綠的遠山,一些峰林之間還有雲霧繚繞,她有些疑惑。
“這地方風景宜人,石頭是多,缺土可以理解,但是我看這植被長勢可以,還有那雲霧泛起,為什麽會缺水呢?難道這裏少雨?”
韋向導笑了,“這裏其實不缺雨,降水量很高,但是這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存不住水。
下雨降的水,落到弄場裏,很快就滲入地下不見了。
在這裏生活的老一輩,誰都沒見過弄底能積著水的時候。
以前老人們說弄底有暗水洞,水都匯集到那裏去了。
前些年一隊外國人來這裏考察,他們分析研究,說這裏的石頭都是石灰岩,所以根本存不住水。雨降水滲透到地下,匯聚成地下河後,腐蝕岩道,最後都流入了附近的紅水河了。”
“哦?那我們要去的撩厬坑,聽說被廢棄了很久,是因為當初太幹旱了?所以人們沒法在那裏生活,才被廢棄的?還是說有別的原因?”
韋向導有些欲言又止,冷戎接著問道:“你看,我聽著撩厬坑這三個字,感覺有點奇怪,這個厬(gui)是指鬼怪嗎?”
韋向導想了想然後說道:“你說的這些原因吧,都有。
這個厬字的意思並不是鬼怪,隻是讀音同鬼,意思是幹涸。
那個地方吧,很少有人去,也很少有人打聽,而且在最西邊,路途遠,就是我也隻去過那附近,並沒有真正到過。
要不是因為你們是城裏派來考察的,我不會帶你們去的,因為那地方,屬於我們這裏比較避諱的地方。”
冷戎撓了撓臉,意味深長的跟元化星對視了一眼,然後問道:“避諱?我覺得你們這裏弄場這麽多,千百年來,廢棄的弄場也應該不少吧,為啥是避諱的地方?什麽原因呢?”
韋向導猶豫了下。
“怎麽說呢,這其中有一些傳說,用你們城裏人的話,就是有些迷信,所以我覺得,可能你們不太想聽。”
冷戎嗬的笑了,“我們這裏有專門搞民俗文化的,最喜歡收集的就是一些山裏村裏的傳說故事。
再說,這次我們專門就是為了去撩厬坑,關於它的一些信息,我們都不想錯過。”
韋向導看了看手表。
“咱們時間上有些不太富餘,我就大概說一點。
這個撩厬坑有些年代了,據說早期是我們這布努瑤先民居住過的,所以它的位置也是在大山的最深處。
聽老人說,好像撩厬坑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具體叫什麽,我沒什麽印象了。
好像在宋朝的時候,那裏被人們廢棄的。
這樣,你們想了解,等到了瑤寨,我把寨裏的‘布西’請來,他老人家比我了解這些,到時候給你們講講。
咱們現在先趕路,要不天黑了怕到不了。”
冷戎點了點頭,隨後又問道:‘布西’是什麽意思?”
“布西是布努瑤族的一種稱唿,指的是瑤寨裏的‘巫公’‘麽公’或者也可以叫‘師公’‘道公’,也就是懂得鬼神的那個人,主要從事操辦喪事和驅神趕鬼的人。”
冷戎一下明白了,這跟苗寨裏的畢摩一樣。
“好,知道了,咱們走。”
這條山路,是唯一連通往外麵的路,而這條路,是住在這裏的人們,世世代代走出來的。
韋向導走在最前麵,他本以為後麵那幾個看起來有些白淨柔弱的男女會吃不了苦,影響行進度,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個年輕人,不但腿腳非常利落,甚至比他這土生土長的人都熟練,在這複雜的山路上,絲毫不費力氣的前行,一點都沒有拖遝嬌氣的樣子,這倒是讓他有些吃驚意外,所以他們的行程,比想象的要快出很多,
一路無話,在爬過幾段山脊後,韋向導停了下來,然後指著下麵的深窪地說道:“這底下的弄場就是屬於韋家峒的範圍了。
下麵就是瑤寨了,住著20多戶人家,算是這一片的大弄場了。咱們晚上就住在這裏。”
冷戎看了看天色,“韋老弟,咱們這腳程是不是可以再往深處走啊。”
韋向導明白冷戎是什麽意思,但他解釋道:“你們真的讓我這山裏人挺佩服的,沒想到爬山這麽厲害。
但是我建議今天就在這裏休息,雖然我們可以在往深處走,但是越往裏去,越貧苦。
裏麵的那些弄底,住的地方還不如在野地呢。
另外一個,你們不是想了解撩厬坑的事嘛,這下麵瑤寨裏的布西有120多歲了,他能告訴你們很多我都不知道的事。
而且都是本家人,我對這裏熟悉,給你們安排住的地方也方便。
明天早上出發,之後我們還得在幾個村弄裏過夜,走很多路爬很多山才能到撩厬坑。”
韋向導說的這些話裏,隻有那位120多歲的布西讓冷戎決定就在這裏住下。
他很想知道,這撩厬坑究竟什麽來曆。
“行,就聽老弟的。”
“那你們跟好我。
這山頭到弄底的落差至少有300多米,還有一些霧氣,這條路特別陡不好走。”
“行,走吧!”
一行人往下麵的窪地走去了。
向下的路的確不好走,路也是人們常年踩出來的,有的還覆蓋著一層碎石子。
沒走多久,顧雨朝下望去,最底下的一部分窪地,由一圈圈石頭壘砌成了同心圓的梯田,上麵還種著一些農作物。
這從顧雨站的角度看去,這一圈圈梯田,像極了羅馬鬥獸場,又像是龍卷風狀。
從半山腰開始,一些古樸簡易原始的房屋多了起來。一些黑灰色石頭鋪成的小路連接於房屋之間。
顧雨心想,在這低窪處得以生存,也幸好這裏不會積水,否則的話,肯定要發生澇災。
韋向導在前麵帶著路,將冷戎他們帶到了一處磚瓦房的近前。
這裏快位於窪底了,從下往上看去,由於比較深,所以天色看來也有些黯淡。
顧雨往弄場四下看去,眼前的磚瓦房,似乎是這裏唯一像點樣子的房子,並且從那牆麵上刷的白漆上看,好像是近期蓋的。
附近其它的房屋,都非常簡易甚至準確的說很簡陋。
除了幾間看起來有些年代的人字形隔地騰空的棚居,剩下的基本是用木條或竹片圈圍,屋頂蓋著茅草皮的茅草房。
這也能稱為瑤寨,看來這個地方真的很貧困。
有幾戶人家門口坐著一兩個看著很瘦小的人,正在往這邊好奇的張望著。
韋向導帶著大家,進到了石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