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皇宮大殿中,趙光義正忘情地發泄著,到發狂處,小周後趁機用芊芊玉手在趙光義大腿上撓出了三道血痕,血痕一出,突然從小周後的發髻出竄出了三粒銀珠,銀珠快速向三道血痕飛去,
“喝!喝!”此時的趙光義盡情地大叫著,聲振屋瓦,就在趙光義極喜之際,三粒銀珠悄無聲息地順著血痕進入了趙光義的身體。
這日,趙光義留宿了小周後,而等到小周後迴到禮賢齋,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悲痛欲絕,俯在李煜的屍身上,告慰李煜,正如他所料,金埋珠將埋在趙光義身體之中,如今不負所托,於是絕食數日,也隨後主而去。
李煜不會知道,就在兩個多月以前,在汴京城外的一座山上,一位40歲左右的道士正在觀望著這座宋都城池,道士姓譚名徒,南唐人士,拜當時南唐道士譚峭為師,而譚峭得到李煜厚待,並賜其名“譚峭真人”,譚徒的名字想來也是化名,取義為譚峭的徒弟。
這位譚徒在師傅譚峭羽化之際,遵其旨意,望氣觀天,看到南唐終會為宋朝所滅,這是大勢所趨,但是宋朝也將會有一大劫,這也是天命使然,而這一切又必須由自己以及天神、地鬼,形成天人地三方合力來完成。
眼看能夠聚集天神、地鬼的天時將到,譚徒快馬加鞭,趕在中秋之前兩月來到汴京城外一座山上,每晚支起法壇,念咒做法,以求得天神、地鬼之幫助。
隻見譚徒先是在山泉中淨手沐浴,而後將隨身攜帶黃紙分作三張,一張上書《天神箋》,一張寫作《罪己書》,另一份則是《地鬼誥》。
天神箋寫道:天神在上,今世昏暗不明,福禍難知,求五十年之望者,正在目下,請天神順時順意,假我之手已趨大勢。
說完升壇燒紙,這時山裏的霧氣越積越重,圍繞在譚徒身邊,霧氣不斷變化,組成幾個大字,連起來是一句話:善!勿強求,當隨一切機緣!
霧氣過後,空中出現七顆珠子,正是金埋珠、木埋珠、水埋珠、火埋珠、土埋珠,而金埋珠又瞬時分出兩顆,因此是七顆。
譚徒將七顆埋珠放入手中,向天深深一揖。
又作《罪己書》,大意是寫明自己非人為幹世,隻是順時而為,如果造次,還望天神、地鬼原諒,說著燒成紙灰,合水服下。
等子時一到,譚徒又作《地鬼誥》:令,著各地主神鬼,傳金、木、水、土埋珠於所傳之位!
寫完也是燒化成灰,唯將火埋珠留下,將其餘六顆珠子拋向空中,而六顆珠子很快懸浮起來,快速遊走開去,這六顆珠子是由山中各段地鬼一位接一位地傳遞開去,直奔李煜的禮賢齋。
而火埋珠則被譚徒埋在自己的心中,升騰助勢,以促成功。
因為隻能是隨緣而做,譚徒也不敢強求地鬼傳珠到具體哪個人身上,隻是命令地鬼將珠子放到所要求的方位。
此後當然是一切隨了緣分,李煜那晚正在床邊醉夢,先行到達的珠子,一枚土埋珠直接進入了床榻之下的土中,土為承載之用,確保事情按照所想的情況生發。
而木埋珠則按照譚徒的旨意,由地鬼傳到禮賢齋的床上,子時都該在床上睡覺,如果李煜當晚不在床邊,那木埋珠也就進入不了李煜的心口,那也就是緣分至此了,好在當晚李煜就在床上。
此後,李煜發現金埋珠也算有緣,而那沒有等到珠子進來的夜晚,正是群鬼拜天之日,當天,群鬼不做任何事情,因此耽誤了一天。
五行埋珠為天神所賜,個個互相感應,原本隻有心口埋入珠子的人才能看到,李煜與小周後早存共生共死之念,心意相通,因此小周後也能看到珠子,而其他人則是萬難看到。
而火埋珠總領各珠,當水埋珠由地鬼打入禮賢齋中之際,譚徒心中的火埋珠有所感應,譚徒也迅疾做法,聚霧成雲,將那句話以雲為字,映襯在皓月之中,同樣是不敢造次,不能直接告訴李煜,隻求緣分,還好李煜機緣不淺,看到此話。
這話是說給李煜聽,也是給神鬼來看,表示譚徒沒有違背天意,一切隨緣,因此通過月光現字,同時讓天神、地鬼看到。
當譚徒得知李煜被鴆殺,小周後殉夫而亡,內心也不免唏噓,但終是天意在此,作為道士也不便多言,理應如此,不過,他還是就地在山頭之上壘砌一座新墳,就此懷念舊時君王。等一切完畢,譚徒也騎上快馬下山去了。
皇宮中的趙光義得知小周後殉夫,真是愛恨交加,幾日罷朝。
其時,大遼在宋朝邊境不斷騷擾,趙光義畢竟是一國之君,兒女情長隻是一時遺憾。
一年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宋遼在幽州展開大戰,宋軍幾十萬大軍與遼軍混戰在一處。
一日,又是宋遼混戰,大遼軍隊瘋狂猛撲向宋軍,雖然遼軍兵力不及宋軍,但憑借著遼軍的鐵騎強兵,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
高粱河邊的廣袤大地上,倒下的士兵綿延不斷,空氣中充滿著濃重的血腥味,坐在黃蓋傘下坐鎮的趙光義看到宋軍逐漸勢弱,有些坐不住了,明晃晃的大傘這時不代表威嚴,簡直就是移動的標靶。
一枚利箭“嗖”地一聲插入了趙光義的寶座,這下子把趙光義直接嚇得從寶座上摔了下來,兩旁護衛趕緊上前攙扶,此時,又是雨點般的飛箭射來,兩旁護衛紛紛斃命,趙光義再也無法淡定,急忙脫去黃袍,換上了一身普通護衛的衣服,跟著隨駕大臣們急急向後方奔馳。
箭射得更猛了,隨駕大臣也紛紛倒下,隻見趙光義在淩亂而密集的宋軍中,不斷尋找著出口,想到身為一國之君也許就將長眠於此,趙光義跑得更快了,他想到了被自己鴆殺的李煜,越想越害怕,該不會被遼軍俘虜了去吧,也像我對待李煜那樣對待我,想到此處,趙光義心中的恐懼已經到達了極點。
正在這時,隻聽“噗!噗!噗!”三聲,三枚利箭不偏不歪,射中了趙光義的左右大腿,而射入位置正是金埋珠進入趙光義大腿的位置,趙光義吃疼,撲倒在地。
趙光義哪裏知道,其實他已經跑出了飛箭的射程,無奈當初小周後放入了金埋珠,那金埋珠與李煜心中的木埋珠相互感應,待趙光義也同樣感受到李煜當初的恐懼與絕望時,金埋珠則順勢而動,心境相仿,事則趨同,因此金埋珠引來三枚飛箭,即使射程不夠,但仍是為金埋珠所控製,射入趙光義大腿。
皇帝倒地,宋軍更加大亂,眾護衛、眾士兵、眾將領趕緊將趙光義駕到一輛馬車上,絕塵而去。
趙光義當時絕沒有想到,自己日後的死與三處箭傷直接相關,當然那是十幾年後的事情,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趙光義箭傷複發,崩於大殿。
趙光義的死也導致了此後一係列宋朝國運走向,當然這是後話。
在趙光義中箭之後,金木水土埋珠履行完譚徒求神命鬼的使命,紛紛又聚攏在一起,由地鬼傳迴到譚徒手中,而火埋珠則已經從譚徒心口出來,與其他珠子相會,三粒金埋珠此時也化成一粒。
譚徒看著重聚的五埋珠,心想這五埋珠本是求神所賜,如今完成任務理應歸還給天神。
想到此處,譚徒又來到當初求珠的山上,待到子夜時分,升壇做法,欲歸還五珠。按照儀軌,譚徒在山澗清泉中淨手沐浴,取出黃紙上書一封《天神箋》,大意是感謝神明,賜得五珠,如今大事已畢,將五珠原本歸還。
寫畢,在火壇中焚化,此時一縷青煙騰起,隨著這股青煙,五珠從譚徒懷中竄出,飛向天際。
譚徒望著遠去的五珠,心中竟然徒生一絲惆悵,畢竟珠子天生靈性,道士出身的譚徒極喜與這些靈物為伴,無奈也到分別之時,看來緣分是盡了。
譚徒下壇收法,打算離去,“嗯?”譚徒疑道。
空中聚雲成霧,出現個“否”字。
譚徒十分驚奇,心想難道天神不高興了?還是歸還的時間長了?遇到這種事情,即使是道法深厚的譚徒也有些心慌。
出現“否”字之後,依舊不斷變化,又是一句話:五珠可埋可引,埋所埋之位,引可引之仙,大勢未定,五珠難收。
話畢霧散,譚徒又是一陣狂喜,五行埋珠此時正懸在空中。
譚徒明白,當初他所理解的事情比天神所說的大勢要小了一些,看的還是近了一些,他隻想順時順勢的將李煜、趙光義的因果進行安排,不想天神所言大勢仍未確定,想來應該還有更多事情需要完成。
正想著,懸於空中的五珠圍繞譚徒身體轉動一周,譚徒用手去拿,這道士也是愛物心切,他哪裏想到,五埋珠是在跟他道別,譚徒已經順天時引出了埋珠,但是埋珠還有更大的機緣在前麵。
譚徒揮手抓了幾次,但是幾次都拿不到,譚徒也想到了這點,暗自責罵自己俗念未除,該當苦修,因此築繭自縛,進入苦修狀態。
那五行埋珠又環繞譚徒周身幾遍,再次驟然升空,飛向遠方……
第一章第六迴完結總第一章結束
</p>
皇宮大殿中,趙光義正忘情地發泄著,到發狂處,小周後趁機用芊芊玉手在趙光義大腿上撓出了三道血痕,血痕一出,突然從小周後的發髻出竄出了三粒銀珠,銀珠快速向三道血痕飛去,
“喝!喝!”此時的趙光義盡情地大叫著,聲振屋瓦,就在趙光義極喜之際,三粒銀珠悄無聲息地順著血痕進入了趙光義的身體。
這日,趙光義留宿了小周後,而等到小周後迴到禮賢齋,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切,悲痛欲絕,俯在李煜的屍身上,告慰李煜,正如他所料,金埋珠將埋在趙光義身體之中,如今不負所托,於是絕食數日,也隨後主而去。
李煜不會知道,就在兩個多月以前,在汴京城外的一座山上,一位40歲左右的道士正在觀望著這座宋都城池,道士姓譚名徒,南唐人士,拜當時南唐道士譚峭為師,而譚峭得到李煜厚待,並賜其名“譚峭真人”,譚徒的名字想來也是化名,取義為譚峭的徒弟。
這位譚徒在師傅譚峭羽化之際,遵其旨意,望氣觀天,看到南唐終會為宋朝所滅,這是大勢所趨,但是宋朝也將會有一大劫,這也是天命使然,而這一切又必須由自己以及天神、地鬼,形成天人地三方合力來完成。
眼看能夠聚集天神、地鬼的天時將到,譚徒快馬加鞭,趕在中秋之前兩月來到汴京城外一座山上,每晚支起法壇,念咒做法,以求得天神、地鬼之幫助。
隻見譚徒先是在山泉中淨手沐浴,而後將隨身攜帶黃紙分作三張,一張上書《天神箋》,一張寫作《罪己書》,另一份則是《地鬼誥》。
天神箋寫道:天神在上,今世昏暗不明,福禍難知,求五十年之望者,正在目下,請天神順時順意,假我之手已趨大勢。
說完升壇燒紙,這時山裏的霧氣越積越重,圍繞在譚徒身邊,霧氣不斷變化,組成幾個大字,連起來是一句話:善!勿強求,當隨一切機緣!
霧氣過後,空中出現七顆珠子,正是金埋珠、木埋珠、水埋珠、火埋珠、土埋珠,而金埋珠又瞬時分出兩顆,因此是七顆。
譚徒將七顆埋珠放入手中,向天深深一揖。
又作《罪己書》,大意是寫明自己非人為幹世,隻是順時而為,如果造次,還望天神、地鬼原諒,說著燒成紙灰,合水服下。
等子時一到,譚徒又作《地鬼誥》:令,著各地主神鬼,傳金、木、水、土埋珠於所傳之位!
寫完也是燒化成灰,唯將火埋珠留下,將其餘六顆珠子拋向空中,而六顆珠子很快懸浮起來,快速遊走開去,這六顆珠子是由山中各段地鬼一位接一位地傳遞開去,直奔李煜的禮賢齋。
而火埋珠則被譚徒埋在自己的心中,升騰助勢,以促成功。
因為隻能是隨緣而做,譚徒也不敢強求地鬼傳珠到具體哪個人身上,隻是命令地鬼將珠子放到所要求的方位。
此後當然是一切隨了緣分,李煜那晚正在床邊醉夢,先行到達的珠子,一枚土埋珠直接進入了床榻之下的土中,土為承載之用,確保事情按照所想的情況生發。
而木埋珠則按照譚徒的旨意,由地鬼傳到禮賢齋的床上,子時都該在床上睡覺,如果李煜當晚不在床邊,那木埋珠也就進入不了李煜的心口,那也就是緣分至此了,好在當晚李煜就在床上。
此後,李煜發現金埋珠也算有緣,而那沒有等到珠子進來的夜晚,正是群鬼拜天之日,當天,群鬼不做任何事情,因此耽誤了一天。
五行埋珠為天神所賜,個個互相感應,原本隻有心口埋入珠子的人才能看到,李煜與小周後早存共生共死之念,心意相通,因此小周後也能看到珠子,而其他人則是萬難看到。
而火埋珠總領各珠,當水埋珠由地鬼打入禮賢齋中之際,譚徒心中的火埋珠有所感應,譚徒也迅疾做法,聚霧成雲,將那句話以雲為字,映襯在皓月之中,同樣是不敢造次,不能直接告訴李煜,隻求緣分,還好李煜機緣不淺,看到此話。
這話是說給李煜聽,也是給神鬼來看,表示譚徒沒有違背天意,一切隨緣,因此通過月光現字,同時讓天神、地鬼看到。
當譚徒得知李煜被鴆殺,小周後殉夫而亡,內心也不免唏噓,但終是天意在此,作為道士也不便多言,理應如此,不過,他還是就地在山頭之上壘砌一座新墳,就此懷念舊時君王。等一切完畢,譚徒也騎上快馬下山去了。
皇宮中的趙光義得知小周後殉夫,真是愛恨交加,幾日罷朝。
其時,大遼在宋朝邊境不斷騷擾,趙光義畢竟是一國之君,兒女情長隻是一時遺憾。
一年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宋遼在幽州展開大戰,宋軍幾十萬大軍與遼軍混戰在一處。
一日,又是宋遼混戰,大遼軍隊瘋狂猛撲向宋軍,雖然遼軍兵力不及宋軍,但憑借著遼軍的鐵騎強兵,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
高粱河邊的廣袤大地上,倒下的士兵綿延不斷,空氣中充滿著濃重的血腥味,坐在黃蓋傘下坐鎮的趙光義看到宋軍逐漸勢弱,有些坐不住了,明晃晃的大傘這時不代表威嚴,簡直就是移動的標靶。
一枚利箭“嗖”地一聲插入了趙光義的寶座,這下子把趙光義直接嚇得從寶座上摔了下來,兩旁護衛趕緊上前攙扶,此時,又是雨點般的飛箭射來,兩旁護衛紛紛斃命,趙光義再也無法淡定,急忙脫去黃袍,換上了一身普通護衛的衣服,跟著隨駕大臣們急急向後方奔馳。
箭射得更猛了,隨駕大臣也紛紛倒下,隻見趙光義在淩亂而密集的宋軍中,不斷尋找著出口,想到身為一國之君也許就將長眠於此,趙光義跑得更快了,他想到了被自己鴆殺的李煜,越想越害怕,該不會被遼軍俘虜了去吧,也像我對待李煜那樣對待我,想到此處,趙光義心中的恐懼已經到達了極點。
正在這時,隻聽“噗!噗!噗!”三聲,三枚利箭不偏不歪,射中了趙光義的左右大腿,而射入位置正是金埋珠進入趙光義大腿的位置,趙光義吃疼,撲倒在地。
趙光義哪裏知道,其實他已經跑出了飛箭的射程,無奈當初小周後放入了金埋珠,那金埋珠與李煜心中的木埋珠相互感應,待趙光義也同樣感受到李煜當初的恐懼與絕望時,金埋珠則順勢而動,心境相仿,事則趨同,因此金埋珠引來三枚飛箭,即使射程不夠,但仍是為金埋珠所控製,射入趙光義大腿。
皇帝倒地,宋軍更加大亂,眾護衛、眾士兵、眾將領趕緊將趙光義駕到一輛馬車上,絕塵而去。
趙光義當時絕沒有想到,自己日後的死與三處箭傷直接相關,當然那是十幾年後的事情,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趙光義箭傷複發,崩於大殿。
趙光義的死也導致了此後一係列宋朝國運走向,當然這是後話。
在趙光義中箭之後,金木水土埋珠履行完譚徒求神命鬼的使命,紛紛又聚攏在一起,由地鬼傳迴到譚徒手中,而火埋珠則已經從譚徒心口出來,與其他珠子相會,三粒金埋珠此時也化成一粒。
譚徒看著重聚的五埋珠,心想這五埋珠本是求神所賜,如今完成任務理應歸還給天神。
想到此處,譚徒又來到當初求珠的山上,待到子夜時分,升壇做法,欲歸還五珠。按照儀軌,譚徒在山澗清泉中淨手沐浴,取出黃紙上書一封《天神箋》,大意是感謝神明,賜得五珠,如今大事已畢,將五珠原本歸還。
寫畢,在火壇中焚化,此時一縷青煙騰起,隨著這股青煙,五珠從譚徒懷中竄出,飛向天際。
譚徒望著遠去的五珠,心中竟然徒生一絲惆悵,畢竟珠子天生靈性,道士出身的譚徒極喜與這些靈物為伴,無奈也到分別之時,看來緣分是盡了。
譚徒下壇收法,打算離去,“嗯?”譚徒疑道。
空中聚雲成霧,出現個“否”字。
譚徒十分驚奇,心想難道天神不高興了?還是歸還的時間長了?遇到這種事情,即使是道法深厚的譚徒也有些心慌。
出現“否”字之後,依舊不斷變化,又是一句話:五珠可埋可引,埋所埋之位,引可引之仙,大勢未定,五珠難收。
話畢霧散,譚徒又是一陣狂喜,五行埋珠此時正懸在空中。
譚徒明白,當初他所理解的事情比天神所說的大勢要小了一些,看的還是近了一些,他隻想順時順勢的將李煜、趙光義的因果進行安排,不想天神所言大勢仍未確定,想來應該還有更多事情需要完成。
正想著,懸於空中的五珠圍繞譚徒身體轉動一周,譚徒用手去拿,這道士也是愛物心切,他哪裏想到,五埋珠是在跟他道別,譚徒已經順天時引出了埋珠,但是埋珠還有更大的機緣在前麵。
譚徒揮手抓了幾次,但是幾次都拿不到,譚徒也想到了這點,暗自責罵自己俗念未除,該當苦修,因此築繭自縛,進入苦修狀態。
那五行埋珠又環繞譚徒周身幾遍,再次驟然升空,飛向遠方……
第一章第六迴完結總第一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