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文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自從嘉陵江上岸以來,她感覺自己的骨頭都快發黴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騎馬。


    文曜也認為他們已經進入了自己的地盤,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於是便答應了文淑的要求。


    起初,文曜隻是把這件事當作文淑打發無聊時間的一種娛樂方式,心想等她嚐過苦頭後,自然會知難而退。


    他萬萬沒想到,文淑竟然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騎上馬背,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根本無法下馬。


    剛開始時,她還搖搖晃晃,但好在文曜一直在旁邊保護著,周圍還有眾多護衛嚴密注視,並未發生任何意外。


    如今,文淑已經完全適應了騎馬,甚至可以和文曜並肩騎行。


    她好奇問道:“大兄,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到底在哪裏?”


    文曜不再隱瞞,笑著迴答道:“再趕上半天的路程,我們就能到達宕渠!”


    聽到“宕渠”這個名字,文淑不禁念叨起來。


    這個地方對她來說既陌生又熟悉,讓她充滿了期待和好奇。


    宕渠位屬巴西,唯一有名的就是,成漢皇帝的出生地,現在雖說是武帝掌權的時代,這裏怎麽說也該是武帝現在掌控的實力範圍之內。


    自從八王之亂以來,各方勢力早就蠢蠢欲動,特別是天高皇帝遠的巴蜀之地。


    這裏物資豐碩,得益於地勢優勢,易守難攻,又富有天府之盛名。這巴蜀趁著八王之亂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文淑當時學習成績不好,特別是隋唐之前幾百年的曆史也就草草了解。


    三國後的這段曆史,也就隻是了解個大概的曆史走向並沒有仔細研讀過。


    要知道有今日,她不得熟讀,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是幸運,也是不幸,他們在永嘉之亂前成功逃離出了洛陽。


    “大兄,現在車巴蜀已經是李氏的天下,我們這麽大動靜會不會……”


    文淑擔心他們這一行人如此醒目,況且這李氏一族建立的成漢對這方麵極其敏銳。


    他們是流民成事,對這方麵按理說比別人更為 忌憚。


    “哦,你還了解這些”


    文曜有些意外,按理說文淑閨閣女子想著的,不過是精致食物,華美的衣裳,西晉時候對女子並不算寬宥。


    在古代社會中,識字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是一種奢侈。


    隻有那些出身於官宦世家或家境富裕的女子才有機會接受專門的教育,學習認字和書寫。


    這些女性通常被聘請家庭教師來教導她們,但所學的知識範圍相對較窄,僅限於一些簡單的詩詞、書法以及花卉、茶藝等文化領域。


    相比之下,男性則更注重學習儒家經典如《四書》《五經》等,他們的學業更為複雜且要求更高。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就沒有自己獨特的才能和智慧。


    曆史上也有一些傑出的女性,如曹魏時期的才女辛憲英,她出生於名門望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尤其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著不凡的見解。


    文曜對此也隻是淡然一笑,表示理解。他明白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而芃芃作為一個特別的孩子,雖然心智發育有些特殊,但記憶力卻非常出色,甚至超過了一般人。


    此外,家中收藏的大量書籍也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資源,使得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從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文曜整了整神色,繼續說道:“我們這一脈啊,先祖仲翁在蜀地擔任郡守時留下了支脈。


    當年,先祖為了蜀地的教育和水利事業可謂是嘔心瀝血,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數十年。


    盡管後來主脈那一支迴到了廬江郡舒縣,但仍有一些子弟選擇留在這裏,而我們這支便是其中之一。”


    “這麽多年來,雖然與廬江那一支保持著一定的聯係,但畢竟巴蜀、洛陽一南一北相隔甚遠。


    再加上近年來社會動蕩不安,彼此間的聯係逐漸減少。”


    文淑聽後,心中不禁感歎道:“文翁,仲翁……”


    她明白,正是因為先輩們的努力和貢獻,文家才得以在洛陽立足並發展壯大。


    除了文付在學識上出眾,在巴蜀郡這一帶小有名氣不說,更受當時益州一帶推崇。


    再加上祖上名望,所以能在洛陽城裏謀得職。


    要說祖上文翁,在西漢時候可是一代大儒,擔任蜀地郡守期間,不僅僅在蜀地傳播了中原文化,更是突破重重阻礙在蜀地創辦了第一所官班學校。


    讓蜀地子弟入學,當地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了提高學子的積極性,先祖更是親自教學。


    正因為有先祖的大力推行教育,讓蜀地民得以教化。


    文翁此舉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中原文化向巴蜀地區的傳播與交流,還為巴蜀人民打開了一扇走向外界的天窗。


    無論是好學的風氣,還是經濟發展,都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助力。


    這或許就是文氏一族的後人能夠在先輩離世後,仍未受到當地人排擠的原因吧。


    提到此處,文淑不禁迴憶起上學時期曆史課本上的內容——中國曆史上第一所、也是曆史最為悠久的官辦學校“文翁石室”。


    即使曆經數千年,巴蜀人民始終沒有忘卻文翁為他們帶來的福祉,尤其是在教育方麵的貢獻。


    他們將“文翁石室”一直傳承至今,已經興辦了數千年之久。


    文淑未曾料到,自己竟有幸成為這位偉大人物的後裔。


    “大兄,既然如此,為何我們會流落到這等偏遠之地呢?”


    身為文翁的後代,實在不應淪落至此。


    “你啊,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許是迴想起先輩們在過去幾百年間,因戰亂而輾轉避亂的艱辛曆程,文兄的聲音充滿感慨。


    “先祖雖然對蜀地有恩,但到底時間久遠,更何況所謂恩情人走茶涼,更何況我們這些隔離好幾百年的子孫,先祖的恩澤對讀書人來說有莫大的恩情,但對普通老百姓”


    “特別是戰亂時候,就連飯都吃不飽的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麽比填飽肚子更為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魏晉南北朝,之亂世求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令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令思並收藏穿越魏晉南北朝,之亂世求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