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基看著這些人拿槍的姿勢他就想歎氣。因為皇太極突然提前一個半月入關,打亂了所有的計劃,為了保密,這三千人除了一些絕對信得著的人事先由劉宗敏教過射擊外,其他人根本還沒沒摸過槍。隻是訓練了一些騎馬射箭的基本功。而炮手也不太熟練。往往會打正打歪著,歪打正著。
探馬探來消息,這次皇太極兵分三路攻進長城,中路,皇太極親自統率,左路軍,阿巴泰,阿濟格,右路軍,嶽托,濟爾哈朗。
李鴻基聽這些人名就頭大了,這些人名和外國名似的,很難記,而且以前看電影時,也沒怎麽聽說過。
宋獻現以前和他說過,奈何我們這麽走私軍火的老大,政治細胞極差,竟沒記住幾個。見李鴻基一臉茫然狀。宋獻策又給李鴻基補開清史了。
他說道:“公子,後金現在是四大貝勒同朝聽政。其中大貝勒代善,是努爾哈赤二兒子,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而哈齊的二兒子,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
李鴻基點頭;“這四大貝勒我聽說過,倒不知他們誰老大誰老二,我隻聽皇太極當了皇上,他們四大貝勒同時聽政。”
宋獻策笑道:“公子說得不錯,除了這四個人外,後金還有許多猛將,比如這三路大軍中,
阿巴泰是皇太極的同父異母兄弟,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嶽托是四大貝勒之一代善的長子,濟爾哈朗是皇太極親叔叔舒爾哈齊的第六子。阿濟格是第十二子。前次公子所遇多兒袞,和這個阿濟格,還有一個小貝勒多鐸他們三個是親兄弟。“
李鴻基點頭道:“這事先生說過,我倒記得些。先生說多鐸脾氣暴躁,對皇太極也不買帳,有一次,多鐸得了重感冒,皇太極聽說後,親自過府探望,沒想到,多鐸見到皇太極,隻說“我病好了,用不著來看我。”竟甩袖子出去了。把皇太極硬給一個人扔在家裏。
事後還是阿濟格和多兒袞一齊替他請罪。皇太極又不想把事鬧大,這事才算過去了。“
宋獻策笑道:“公子記得就好,俗話說知此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和敵人打仗,這敵國的情況還是要記住的。“
李鴻基在馬上深施一禮笑道:“先生說得對,上一次遇多兒袞,要不是知道他們一些內部的事,我還真逃不出來。這次,我好好記下這些人的關係,日後打仗,隨時有用。“
宋獻策頻頻點頭:“公子果然一點就透“
他頓了頓說道:“現在,右路軍嶽托和濟爾哈朗已經逼近遵化,而左路軍和中路軍還在路上。估計三路大軍不到二天就能攻克遵化城。“l
李鴻基對攻兄遵化倒不怎麽留心,他隻記得,上一世,看碧血劍,皇太極兵圍遵化時,袁崇煥馬上派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帶四千人星夜趕往遵化救援,在遵化附近的三屯營,趙率教所率軍隊遭遇了女真人幾萬精兵,至使趙率教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死在亂箭之下。
眼下,在趕在趙率教遇敵之前,救出他來。
李鴻基催大軍急往遵化一帶急行。
在此之前,李鴻基已經了解過遵化市的情況,遵化市位於燕山南麓,北倚長城,毗鄰京津承秦地區,屬京津承秦腹地,西距北京中心158公裏,西南距天津中心175公裏。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地處半山區,境內地貌呈“三山兩川”之勢,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麵積1521平方公裏,東西長約53公裏,南北寬約43公裏;有大小河流37條。是個十分重要的軍事重鎮。三屯營是是遵化東25公裏的一個軍事重鎮,和遵化互為犄角之勢。
山海關離此350裏,估計趙率教急馳一晝夜就可到達三屯營,三屯營現在由總兵朱國彥鎮守。還有五千兵丁。三屯營如果布置好了,可出其不意,殲滅女真一旗和二旗的力量。
因帶著大炮行動不便,李鴻基決定先命二百人帶大炮在後慢行,自己帶著剩下的人晝夜不行,行一天時間,已經行了近一百公裏。距三屯營還有六十多公裏的路程。
一路上,李鴻基就捉摸著。該如何打這一場仗?他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人廟算千裏。他雖達不到廟算千裏。也要把事情成敗得失全考慮清楚。他已經得到消息,袁督師率九千人也已經從寧遠出兵。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是先頭部隊,帶四千人,
在這方麵,他可是標準的外行,因此,想起了劉備的伎倆,劉備這老家夥沒的能耐沒有,就能知人善認。眼下放著大謀士宋獻策,還是他勞神。於是,他把這軍事大權交給了宋獻策。“
按宋獻策的想法,李鴻基不打這一會仗,直接迴陝西造反才好呢。可宋獻策也知道,李鴻基是絕不會這麽做的。這段期間,李鴻基心心念念就是救袁崇煥。所以,他必須幫李鴻基走好這一步。何況,宋獻策也考慮過,這次戰爭雖十分兇險,但卻可一舉成名,大可做為以後奪天下民心的資本。所以,他必須全力幫李鴻基打好這一仗。
沒還等二人商量,他們派到趙率教的軍中的信使迴來了
趙率教信上說,袁督師早有交待,明軍和女真兵比,弓箭騎技都不行,如果野戰,會吃大虧。所以應揚長避短,據城堅守。最佳方案是把皇太極阻在遵化一帶。如其不能,也要把皇太極擋在薊州,絕不能讓皇太極逼近北京一帶。
依據這個原則,趙率教請李鴻基和和自己入住三屯營,憑堅城和皇太極決一死戰。
李鴻基看罷信,隨手遞給宋獻策,這時,趙率教的信讓他突然想一件極可怕的事來,那就是崇禎殺袁崇煥時,許多官員攻擊袁崇煥遣引敵入京。其實袁不是引敵入京,而是一直想據城阻敵,但皇太極長年帶兵廝殺,是戰爭方麵的高手,他根本不理會袁崇煥的布防,避實就虛,突然直逼京城,造成袁崇煥不得不在後麵一路追趕,一直追到京城。給人的印象是袁崇煥引敵進京!結果袁崇煥被殺。
想到這,他大聲說道:“不行。”
宋獻策看了他一眼,拈須笑道:“公子說說看,為什麽不行。”
李鴻基皺眉說道:“皇太極之所以繞開寧遠直帶長城,就是不想和遼兵打攻堅戰,就算我們進駐了三屯營,據城死守,令皇太極攻不進去,皇太極難道一定非能攻這二下城池嗎?他若繞開此二城,直驅北京,我們當如何處理?”
宋獻策撫掌笑起來:“公子,你想的和我想的一樣。其實把敵人打敗才是我們的目的,京城離這裏太近了,戰策縱深太短。勤王兵還都沒到,我想必要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憑京城有堅固城池來打一場仗。。。。”
“在北京城打一仗?不行,絕對不行!”沒等宋獻策說完,李鴻基斷然阻止。
心想如果皇太極跑到京城邊,崇禎驚嚇之餘,會把所有的憤怒全放泄到袁崇煥的身上。曆史就會重演。他必須讓袁崇煥安然無恙。他還想憑此改變曆史軌跡呢,想到改變曆史,李鴻基心裏忽閃過強烈的不安,在獄中這段期間,他想了許多問題。就算袁崇煥活著,憑這樣腐朽的朝廷,袁崇煥真的象一些專家所說,有他在,遼東無危局嗎?
李鴻基搖了搖頭,壓下這種不安,他胸無大誌,並不想造反,所以,眼下最好大明王朝能平安無事。記得當初上一世很多史學家說過,明朝後期二麵做戰,在遼東節節敗退,消耗了大明大量的要力財力。以致才不得不加派遼餉,加派遼餉更加劇了百姓的困苦,所以,才會紛紛造反。李鴻基想如果袁崇煥活著,即使不收複遼東,也不會讓女真人得太多的便宜。崇禎如果如果對外作戰不耗太大的國力,就不會加遼餉。也許一切都會好得多。他想走私或當個山大王就會舒服得多。何況,雙島一遇,他也覺得袁崇煥是個了不起的英雄。女真兵殘暴,是他親眼所見,他想起曆史上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想起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自明末後,清朝把有血性的漢人屠殺殆盡。李鴻基看清劇就不舒服。好好的人,滿嘴奴才主子的。他娘的這股流毒還生命力極強,以至過了幾百年,中國中的大多數人,還當著上級是奴才,當著下級裝主子。
要是誰說一句人本來是平等的。他們就大罵:“你們聽聽,這是人話嗎?人生來就是三六九等的。。。。。“
還有就是火器,那個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竟說騎射才是女真人的根本,而把當時的武器專家戴梓給發配邊疆。就是遊牧民族這種天生的狹隘性,使清朝成為中國最集權,最閉關鎖國的一個朝代。就是清朝,才能使中國科技落後世界。造成中國近代史上受盡列強欺辱。
就為這,他也必須打敗女真人,救出袁崇煥。他固執地說道:“絕不能讓女真兵跑到北京城下去。“
探馬探來消息,這次皇太極兵分三路攻進長城,中路,皇太極親自統率,左路軍,阿巴泰,阿濟格,右路軍,嶽托,濟爾哈朗。
李鴻基聽這些人名就頭大了,這些人名和外國名似的,很難記,而且以前看電影時,也沒怎麽聽說過。
宋獻現以前和他說過,奈何我們這麽走私軍火的老大,政治細胞極差,竟沒記住幾個。見李鴻基一臉茫然狀。宋獻策又給李鴻基補開清史了。
他說道:“公子,後金現在是四大貝勒同朝聽政。其中大貝勒代善,是努爾哈赤二兒子,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而哈齊的二兒子,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
李鴻基點頭;“這四大貝勒我聽說過,倒不知他們誰老大誰老二,我隻聽皇太極當了皇上,他們四大貝勒同時聽政。”
宋獻策笑道:“公子說得不錯,除了這四個人外,後金還有許多猛將,比如這三路大軍中,
阿巴泰是皇太極的同父異母兄弟,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嶽托是四大貝勒之一代善的長子,濟爾哈朗是皇太極親叔叔舒爾哈齊的第六子。阿濟格是第十二子。前次公子所遇多兒袞,和這個阿濟格,還有一個小貝勒多鐸他們三個是親兄弟。“
李鴻基點頭道:“這事先生說過,我倒記得些。先生說多鐸脾氣暴躁,對皇太極也不買帳,有一次,多鐸得了重感冒,皇太極聽說後,親自過府探望,沒想到,多鐸見到皇太極,隻說“我病好了,用不著來看我。”竟甩袖子出去了。把皇太極硬給一個人扔在家裏。
事後還是阿濟格和多兒袞一齊替他請罪。皇太極又不想把事鬧大,這事才算過去了。“
宋獻策笑道:“公子記得就好,俗話說知此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和敵人打仗,這敵國的情況還是要記住的。“
李鴻基在馬上深施一禮笑道:“先生說得對,上一次遇多兒袞,要不是知道他們一些內部的事,我還真逃不出來。這次,我好好記下這些人的關係,日後打仗,隨時有用。“
宋獻策頻頻點頭:“公子果然一點就透“
他頓了頓說道:“現在,右路軍嶽托和濟爾哈朗已經逼近遵化,而左路軍和中路軍還在路上。估計三路大軍不到二天就能攻克遵化城。“l
李鴻基對攻兄遵化倒不怎麽留心,他隻記得,上一世,看碧血劍,皇太極兵圍遵化時,袁崇煥馬上派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帶四千人星夜趕往遵化救援,在遵化附近的三屯營,趙率教所率軍隊遭遇了女真人幾萬精兵,至使趙率教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死在亂箭之下。
眼下,在趕在趙率教遇敵之前,救出他來。
李鴻基催大軍急往遵化一帶急行。
在此之前,李鴻基已經了解過遵化市的情況,遵化市位於燕山南麓,北倚長城,毗鄰京津承秦地區,屬京津承秦腹地,西距北京中心158公裏,西南距天津中心175公裏。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地處半山區,境內地貌呈“三山兩川”之勢,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麵積1521平方公裏,東西長約53公裏,南北寬約43公裏;有大小河流37條。是個十分重要的軍事重鎮。三屯營是是遵化東25公裏的一個軍事重鎮,和遵化互為犄角之勢。
山海關離此350裏,估計趙率教急馳一晝夜就可到達三屯營,三屯營現在由總兵朱國彥鎮守。還有五千兵丁。三屯營如果布置好了,可出其不意,殲滅女真一旗和二旗的力量。
因帶著大炮行動不便,李鴻基決定先命二百人帶大炮在後慢行,自己帶著剩下的人晝夜不行,行一天時間,已經行了近一百公裏。距三屯營還有六十多公裏的路程。
一路上,李鴻基就捉摸著。該如何打這一場仗?他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人廟算千裏。他雖達不到廟算千裏。也要把事情成敗得失全考慮清楚。他已經得到消息,袁督師率九千人也已經從寧遠出兵。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是先頭部隊,帶四千人,
在這方麵,他可是標準的外行,因此,想起了劉備的伎倆,劉備這老家夥沒的能耐沒有,就能知人善認。眼下放著大謀士宋獻策,還是他勞神。於是,他把這軍事大權交給了宋獻策。“
按宋獻策的想法,李鴻基不打這一會仗,直接迴陝西造反才好呢。可宋獻策也知道,李鴻基是絕不會這麽做的。這段期間,李鴻基心心念念就是救袁崇煥。所以,他必須幫李鴻基走好這一步。何況,宋獻策也考慮過,這次戰爭雖十分兇險,但卻可一舉成名,大可做為以後奪天下民心的資本。所以,他必須全力幫李鴻基打好這一仗。
沒還等二人商量,他們派到趙率教的軍中的信使迴來了
趙率教信上說,袁督師早有交待,明軍和女真兵比,弓箭騎技都不行,如果野戰,會吃大虧。所以應揚長避短,據城堅守。最佳方案是把皇太極阻在遵化一帶。如其不能,也要把皇太極擋在薊州,絕不能讓皇太極逼近北京一帶。
依據這個原則,趙率教請李鴻基和和自己入住三屯營,憑堅城和皇太極決一死戰。
李鴻基看罷信,隨手遞給宋獻策,這時,趙率教的信讓他突然想一件極可怕的事來,那就是崇禎殺袁崇煥時,許多官員攻擊袁崇煥遣引敵入京。其實袁不是引敵入京,而是一直想據城阻敵,但皇太極長年帶兵廝殺,是戰爭方麵的高手,他根本不理會袁崇煥的布防,避實就虛,突然直逼京城,造成袁崇煥不得不在後麵一路追趕,一直追到京城。給人的印象是袁崇煥引敵進京!結果袁崇煥被殺。
想到這,他大聲說道:“不行。”
宋獻策看了他一眼,拈須笑道:“公子說說看,為什麽不行。”
李鴻基皺眉說道:“皇太極之所以繞開寧遠直帶長城,就是不想和遼兵打攻堅戰,就算我們進駐了三屯營,據城死守,令皇太極攻不進去,皇太極難道一定非能攻這二下城池嗎?他若繞開此二城,直驅北京,我們當如何處理?”
宋獻策撫掌笑起來:“公子,你想的和我想的一樣。其實把敵人打敗才是我們的目的,京城離這裏太近了,戰策縱深太短。勤王兵還都沒到,我想必要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憑京城有堅固城池來打一場仗。。。。”
“在北京城打一仗?不行,絕對不行!”沒等宋獻策說完,李鴻基斷然阻止。
心想如果皇太極跑到京城邊,崇禎驚嚇之餘,會把所有的憤怒全放泄到袁崇煥的身上。曆史就會重演。他必須讓袁崇煥安然無恙。他還想憑此改變曆史軌跡呢,想到改變曆史,李鴻基心裏忽閃過強烈的不安,在獄中這段期間,他想了許多問題。就算袁崇煥活著,憑這樣腐朽的朝廷,袁崇煥真的象一些專家所說,有他在,遼東無危局嗎?
李鴻基搖了搖頭,壓下這種不安,他胸無大誌,並不想造反,所以,眼下最好大明王朝能平安無事。記得當初上一世很多史學家說過,明朝後期二麵做戰,在遼東節節敗退,消耗了大明大量的要力財力。以致才不得不加派遼餉,加派遼餉更加劇了百姓的困苦,所以,才會紛紛造反。李鴻基想如果袁崇煥活著,即使不收複遼東,也不會讓女真人得太多的便宜。崇禎如果如果對外作戰不耗太大的國力,就不會加遼餉。也許一切都會好得多。他想走私或當個山大王就會舒服得多。何況,雙島一遇,他也覺得袁崇煥是個了不起的英雄。女真兵殘暴,是他親眼所見,他想起曆史上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想起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自明末後,清朝把有血性的漢人屠殺殆盡。李鴻基看清劇就不舒服。好好的人,滿嘴奴才主子的。他娘的這股流毒還生命力極強,以至過了幾百年,中國中的大多數人,還當著上級是奴才,當著下級裝主子。
要是誰說一句人本來是平等的。他們就大罵:“你們聽聽,這是人話嗎?人生來就是三六九等的。。。。。“
還有就是火器,那個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竟說騎射才是女真人的根本,而把當時的武器專家戴梓給發配邊疆。就是遊牧民族這種天生的狹隘性,使清朝成為中國最集權,最閉關鎖國的一個朝代。就是清朝,才能使中國科技落後世界。造成中國近代史上受盡列強欺辱。
就為這,他也必須打敗女真人,救出袁崇煥。他固執地說道:“絕不能讓女真兵跑到北京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