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基微微笑起來:“皇上,想要弄到銀子,並不是什麽難事。臣可以一年之內,為國家弄到幾百萬兩白銀”
李鴻基大話一說出來,不但崇禎的眼睛圓了,就是各位官員也都直盯著他,有的官員甚至把眼光射進了李鴻基的懷裏,心說莫非這家夥富可敵國!懷裏全是大把的銀票。
曹化淳本來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聲,這時突然抬起頭來直視著李鴻基。他被李鴻基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
李鴻基是他帶進來的,李鴻基的一舉一動,都和他有關係,如果李鴻基隻是胡吹大氣,那他的醜可太大了,而且有可能進接影響到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他暗想從進宮就告訴你李鴻基說話留神,小心,怎麽就不聽呢。這幾百萬兩那是天大的事,不是一拍腦門就想出來的。李鴻基在文華殿信口說出來,若是做不到,豈不是欺君大罪。
他這裏又急又氣,渾身冒汗,連忙站出來說道;“李鴻基,在皇上麵前,你不可信口胡說。”
李鴻基朝他點了點頭,意思是你先別慌。我自有辦法。
崇禎聽他說一百弄出來幾百萬兩銀子,雖然不信,可還抱著一絲幻想,他實在太缺錢了。他故意冷然說道:“李鴻基,國家大事,不比笑談。“
崇禎一說完,黃道周馬上站出來說道:“皇上,從來商人,最是見利忘義,他們能有什麽治國好辦法。我們傾國之力,才征集幾十萬兩銀子,李鴻基妄言能再征幾百萬兩,實是當麵欺君。”
黃道周說完,狠狠地盯了曹化淳一眼。
曹化淳瞟了他一眼,冷冷說道:“皇上,李鴻基雖是商人,卻一心想為國為憂,要不然也不會為國家集到四十八萬兩銀子,光這一點上,就非一般人可及。何況李鴻基說的隻是建議,
縱不能達到幾百萬兩,就是能再征幾十萬兩,也對國家大有益處。“
李鴻基聽曹化淳說完,心裏暗笑,我還沒說出建議來呢,這曹化淳先給我找後路了。看來我們現在是一個繩上兩螞蚱了,飛不了我,也跑不了他了。
李鴻基微微一笑,他見許多的目光都是不信,黃道周他們更是鄙夷。他笑說道:“皇上,其實我大明財力相當於世界的一半(這是他上一世在網上看到的。”怎麽會缺銀子呢?關鍵在於,我們的金融沒有流通起來。“
“金融流通?”有人念著這新名詞,很不理解。他們看了看別的官員,別的官員也看著他們,顯然大家都不太懂。
畢自嚴不愧是戶部尚書,他好象懂了一些,因此直直地看著李鴻基。想聽下文的樣子。
李鴻基不緊不慢地說道;“我大明現在的情況是,小部份人掌握了大理了金錢,所以現在是兩頭窮。國家窮,百姓窮,而一少部份人卻富得流油。如果把這些人的錢調動起來,讓他們為國家做事,國家就會有充足的力量打擊後金,也能有力量造福百姓。”
李鴻基說到這,大多數官員都搖頭,崇禎眼中的一絲希冀的光也暗了下來。
這道理他不是不懂,隻是,現在有錢的人不是大都是高官豪富,想從這些人手中掏錢,比登天還難。而用強硬手段,又極可能危脅到現在不太穩定的皇權。
李鴻基見大家的神情,他冷笑一聲說道:“想做到這一點,通常的辦法是不行的,必須做到雙贏!“
“雙贏?“所有官員又愣了。兩下都得利?這怎麽可能?錢用了就少了,富人們才不會把他們的錢給國家用,給百姓用。
“所謂雙贏,就是雙方都得利,換個簡單的比方,一個姓王的大家庭,他的隔壁是一個張姓的大家庭。王姓大家庭本來有房子有地,但是,最近,他遇到了點麻煩,張姓大家庭占了他們家一個房子,還賴著不走。王姓大家庭又用錢又出力,結果沒把張姓大家庭打出那個房子。反而花了不少錢。這時候,他的手頭可就有點緊了。怎麽辦呢?這時他可以找李姓人家借錢,李姓人家可不想白借王姓錢,王姓大家庭於是提出個建議,如果你借錢給我,我打跑了張姓大家庭後,我的房子出租的錢,十年內全歸你。”
李姓大家庭一琢磨,王姓大家庭還是挺有實力的,百分之八十的希望是打贏張姓,隻是現在資金周轉不靈。所以馬上同意借錢給王姓大家庭。這樣,王姓大家庭有錢打張姓了,而李姓也因此得到了十年的房租。這就叫雙贏。“
李鴻基這個比喻簡單生動,大家都聽得明白。
李鴻基接著說道:“現在我們好比王姓,女真人好比張姓,而我們國內的富人,好比李姓家庭。我們可以用發行期貨的方式,讓國內富人投資。”
李鴻基剛一說完,文華殿內馬上議論紛紛,許多人臉上露出笑容。
崇禎有手撐著上身,探著頭問;“李鴻基,這真的行嗎?“
李鴻基肯定的笑道:“隻要運作得當,完全沒有問題。我們可以放期貨的方式來運作。“
李鴻基這句話又一言驚人“發期貨?什麽是期貨??“崇禎直愣愣地看著李鴻基。
許多人都大瞪著眼睛,這家夥說的話越來越不靠譜了,聽都沒聽說過。
曹化淳一直眉頭緊皺,因為緊張,他的拳頭握得緊緊的。李鴻基這人的思維真是太活躍了,他完全沒法掌控他。
李鴻基笑道:“期貨就是一種合約,一種將來必須履行的合約,而不是具體的貨物。合約的內容是統一的,標準化的,惟有合約的價格,會因各種市場因素的變化而發生大小不同的波動。”
崇禎和眾大臣互相看了看,都是一付似懂非懂的樣子。
李鴻基見崇禎對期貨二字不懂,他想了想,得換個崇禎和大家都明白的詞。他笑道“期貨吧,類似於一種憑證,人家出了錢,總得得到點東西吧,這時由國家出麵,每人給個憑證。隻要我們遼東打贏了,就可以把遼東十年或二十年的賦稅拿來還債。那時這些原始期貨就會長出十倍二十倍三十倍的利潤來。相當於這些富人做了一次投資。”,
崇禎等人一聽,都露出笑容,原來是這麽迴事。可不一會,,韓僙,溫體仁等官員的笑容停住了。打贏遼東人?這可能嗎?女真不過萬,過萬無人敵。大明已經吃夠女真的的苦頭了。有些官員已經不指望能贏了。隻要局勢不再壞下去,就阿彌駝佛了。“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來奏道:“皇上,唐德宗年間,曾發布過借商令,官府強行向商戶借債,結果造成很大的動亂,鬧得不可收拾。如今國家已經財政緊張,若再鬧得商人罷市,那真是雪上加霜了。
畢自嚴說完,大家紛紛點頭。顯然不以為遼東能打勝仗,若是強迫商人富戶集資,又怕鬧出亂子來。
李鴻基眼角的餘光把這些表情都收到了眼底,他說道:“畢大人所說的怕造成動亂,最主要原因是“強迫”二字。官府強迫,才造成動亂。而我所說的卻是自願。
讓富戶商人自願買期貨。因為,我們現在好比和遼東是一個平局,女真人擅長野戰,而我們擅長守堅城。現在好比天平的兩邊,重量現在完全相當。可是,隻要有一點外力改變了天平的平衡,那麽就會出現一邊倒地情形。比如,剛才王大人提到了申甫的火器。如果我們在野戰上,打破了女真人的優勢,那麽我們戰勝女真人就指日可待。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就申甫的火器營建一個火器營期貨。並向富人們發行期貨。隻要運作得當,短期內,我想可以籌款集到建火器營的銀子。”
韓僙不信任地問道:“你能讓大家自願買期貨。”
李鴻基自信的笑道:“當然能。”
李鴻基這話一說出口,大殿內一片嗡嗡聲。一些人半信半疑,許多人是一片鄙夷之色。而崇禎迫切希望李鴻基能籌到銀子。因此緊盯著李鴻基,臉色因激動而有些發紅。
李鴻基頓了頓,想起上一世看史書上說,崇禎這十幾年,是太陽黑子活動最頻繁的時候,所以,陝西等地的旱災特別嚴重。
若能解決旱災,豈不使許多百姓免於死亡。
想到這,他接著說道:“皇上,草民不但能讓大家自願買期貨,還能讓陝西的災民得到解決。“
李鴻基說到這,許多官員覺得李鴻基大言不慚了。
李鴻基心裏冷笑,他大聲說道:“草民到過江南,見那裏雖然雨水充沛,但百姓仍很重視灌溉農田。而陝西一帶,水土本來就幹旱,水渠卻很少,大家都靠天吃飯,這種情況,一定遇到大災年,就會死許多人。
如果能把河流疏通,建成縱橫交錯的水渠,旱時加緊灌溉,應該會起很大的作用。“
李鴻基剛說到這,畢自嚴就站了出來:“李公子,這建水渠的事,工程浩大,國庫本來就空虛。哪有錢建水渠?莫非你另有籌錢的辦法?”
李鴻基大話一說出來,不但崇禎的眼睛圓了,就是各位官員也都直盯著他,有的官員甚至把眼光射進了李鴻基的懷裏,心說莫非這家夥富可敵國!懷裏全是大把的銀票。
曹化淳本來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聲,這時突然抬起頭來直視著李鴻基。他被李鴻基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
李鴻基是他帶進來的,李鴻基的一舉一動,都和他有關係,如果李鴻基隻是胡吹大氣,那他的醜可太大了,而且有可能進接影響到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他暗想從進宮就告訴你李鴻基說話留神,小心,怎麽就不聽呢。這幾百萬兩那是天大的事,不是一拍腦門就想出來的。李鴻基在文華殿信口說出來,若是做不到,豈不是欺君大罪。
他這裏又急又氣,渾身冒汗,連忙站出來說道;“李鴻基,在皇上麵前,你不可信口胡說。”
李鴻基朝他點了點頭,意思是你先別慌。我自有辦法。
崇禎聽他說一百弄出來幾百萬兩銀子,雖然不信,可還抱著一絲幻想,他實在太缺錢了。他故意冷然說道:“李鴻基,國家大事,不比笑談。“
崇禎一說完,黃道周馬上站出來說道:“皇上,從來商人,最是見利忘義,他們能有什麽治國好辦法。我們傾國之力,才征集幾十萬兩銀子,李鴻基妄言能再征幾百萬兩,實是當麵欺君。”
黃道周說完,狠狠地盯了曹化淳一眼。
曹化淳瞟了他一眼,冷冷說道:“皇上,李鴻基雖是商人,卻一心想為國為憂,要不然也不會為國家集到四十八萬兩銀子,光這一點上,就非一般人可及。何況李鴻基說的隻是建議,
縱不能達到幾百萬兩,就是能再征幾十萬兩,也對國家大有益處。“
李鴻基聽曹化淳說完,心裏暗笑,我還沒說出建議來呢,這曹化淳先給我找後路了。看來我們現在是一個繩上兩螞蚱了,飛不了我,也跑不了他了。
李鴻基微微一笑,他見許多的目光都是不信,黃道周他們更是鄙夷。他笑說道:“皇上,其實我大明財力相當於世界的一半(這是他上一世在網上看到的。”怎麽會缺銀子呢?關鍵在於,我們的金融沒有流通起來。“
“金融流通?”有人念著這新名詞,很不理解。他們看了看別的官員,別的官員也看著他們,顯然大家都不太懂。
畢自嚴不愧是戶部尚書,他好象懂了一些,因此直直地看著李鴻基。想聽下文的樣子。
李鴻基不緊不慢地說道;“我大明現在的情況是,小部份人掌握了大理了金錢,所以現在是兩頭窮。國家窮,百姓窮,而一少部份人卻富得流油。如果把這些人的錢調動起來,讓他們為國家做事,國家就會有充足的力量打擊後金,也能有力量造福百姓。”
李鴻基說到這,大多數官員都搖頭,崇禎眼中的一絲希冀的光也暗了下來。
這道理他不是不懂,隻是,現在有錢的人不是大都是高官豪富,想從這些人手中掏錢,比登天還難。而用強硬手段,又極可能危脅到現在不太穩定的皇權。
李鴻基見大家的神情,他冷笑一聲說道:“想做到這一點,通常的辦法是不行的,必須做到雙贏!“
“雙贏?“所有官員又愣了。兩下都得利?這怎麽可能?錢用了就少了,富人們才不會把他們的錢給國家用,給百姓用。
“所謂雙贏,就是雙方都得利,換個簡單的比方,一個姓王的大家庭,他的隔壁是一個張姓的大家庭。王姓大家庭本來有房子有地,但是,最近,他遇到了點麻煩,張姓大家庭占了他們家一個房子,還賴著不走。王姓大家庭又用錢又出力,結果沒把張姓大家庭打出那個房子。反而花了不少錢。這時候,他的手頭可就有點緊了。怎麽辦呢?這時他可以找李姓人家借錢,李姓人家可不想白借王姓錢,王姓大家庭於是提出個建議,如果你借錢給我,我打跑了張姓大家庭後,我的房子出租的錢,十年內全歸你。”
李姓大家庭一琢磨,王姓大家庭還是挺有實力的,百分之八十的希望是打贏張姓,隻是現在資金周轉不靈。所以馬上同意借錢給王姓大家庭。這樣,王姓大家庭有錢打張姓了,而李姓也因此得到了十年的房租。這就叫雙贏。“
李鴻基這個比喻簡單生動,大家都聽得明白。
李鴻基接著說道:“現在我們好比王姓,女真人好比張姓,而我們國內的富人,好比李姓家庭。我們可以用發行期貨的方式,讓國內富人投資。”
李鴻基剛一說完,文華殿內馬上議論紛紛,許多人臉上露出笑容。
崇禎有手撐著上身,探著頭問;“李鴻基,這真的行嗎?“
李鴻基肯定的笑道:“隻要運作得當,完全沒有問題。我們可以放期貨的方式來運作。“
李鴻基這句話又一言驚人“發期貨?什麽是期貨??“崇禎直愣愣地看著李鴻基。
許多人都大瞪著眼睛,這家夥說的話越來越不靠譜了,聽都沒聽說過。
曹化淳一直眉頭緊皺,因為緊張,他的拳頭握得緊緊的。李鴻基這人的思維真是太活躍了,他完全沒法掌控他。
李鴻基笑道:“期貨就是一種合約,一種將來必須履行的合約,而不是具體的貨物。合約的內容是統一的,標準化的,惟有合約的價格,會因各種市場因素的變化而發生大小不同的波動。”
崇禎和眾大臣互相看了看,都是一付似懂非懂的樣子。
李鴻基見崇禎對期貨二字不懂,他想了想,得換個崇禎和大家都明白的詞。他笑道“期貨吧,類似於一種憑證,人家出了錢,總得得到點東西吧,這時由國家出麵,每人給個憑證。隻要我們遼東打贏了,就可以把遼東十年或二十年的賦稅拿來還債。那時這些原始期貨就會長出十倍二十倍三十倍的利潤來。相當於這些富人做了一次投資。”,
崇禎等人一聽,都露出笑容,原來是這麽迴事。可不一會,,韓僙,溫體仁等官員的笑容停住了。打贏遼東人?這可能嗎?女真不過萬,過萬無人敵。大明已經吃夠女真的的苦頭了。有些官員已經不指望能贏了。隻要局勢不再壞下去,就阿彌駝佛了。“
戶部尚書畢自嚴出來奏道:“皇上,唐德宗年間,曾發布過借商令,官府強行向商戶借債,結果造成很大的動亂,鬧得不可收拾。如今國家已經財政緊張,若再鬧得商人罷市,那真是雪上加霜了。
畢自嚴說完,大家紛紛點頭。顯然不以為遼東能打勝仗,若是強迫商人富戶集資,又怕鬧出亂子來。
李鴻基眼角的餘光把這些表情都收到了眼底,他說道:“畢大人所說的怕造成動亂,最主要原因是“強迫”二字。官府強迫,才造成動亂。而我所說的卻是自願。
讓富戶商人自願買期貨。因為,我們現在好比和遼東是一個平局,女真人擅長野戰,而我們擅長守堅城。現在好比天平的兩邊,重量現在完全相當。可是,隻要有一點外力改變了天平的平衡,那麽就會出現一邊倒地情形。比如,剛才王大人提到了申甫的火器。如果我們在野戰上,打破了女真人的優勢,那麽我們戰勝女真人就指日可待。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就申甫的火器營建一個火器營期貨。並向富人們發行期貨。隻要運作得當,短期內,我想可以籌款集到建火器營的銀子。”
韓僙不信任地問道:“你能讓大家自願買期貨。”
李鴻基自信的笑道:“當然能。”
李鴻基這話一說出口,大殿內一片嗡嗡聲。一些人半信半疑,許多人是一片鄙夷之色。而崇禎迫切希望李鴻基能籌到銀子。因此緊盯著李鴻基,臉色因激動而有些發紅。
李鴻基頓了頓,想起上一世看史書上說,崇禎這十幾年,是太陽黑子活動最頻繁的時候,所以,陝西等地的旱災特別嚴重。
若能解決旱災,豈不使許多百姓免於死亡。
想到這,他接著說道:“皇上,草民不但能讓大家自願買期貨,還能讓陝西的災民得到解決。“
李鴻基說到這,許多官員覺得李鴻基大言不慚了。
李鴻基心裏冷笑,他大聲說道:“草民到過江南,見那裏雖然雨水充沛,但百姓仍很重視灌溉農田。而陝西一帶,水土本來就幹旱,水渠卻很少,大家都靠天吃飯,這種情況,一定遇到大災年,就會死許多人。
如果能把河流疏通,建成縱橫交錯的水渠,旱時加緊灌溉,應該會起很大的作用。“
李鴻基剛說到這,畢自嚴就站了出來:“李公子,這建水渠的事,工程浩大,國庫本來就空虛。哪有錢建水渠?莫非你另有籌錢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