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宋獻策在李鴻基的耳邊嘮嘮叨叨地說一些朝中官員的事,說當官可不是容易的事,一個搞不好,衝撞了皇上或哪位大員,就有牢獄之災,嚴重時還有生命之憂。
李鴻基雖不以為然,但宋獻策一番好意,也隻好坐在椅上正襟危坐聽著。
宋獻策介紹,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這黨爭是越演越烈,到現在,黨派就有二十多個,互相間攻閥得相當厲害。李鴻基一聽有二十多個黨派,馬上頭大如鬥。
其中有影響的幾個勢力群還是須記的。頭一個便是首輔韓僙,明朝沒有丞相,內閣首輔便是群臣中最有實權的人了。
其人比較公正廉潔。處事平穩,在朝中很有威信。次輔錢龍錫性格剛烈,和韓僙交情極佳。此二人當屬一類,第二類當屬宦官集團,此類以曹化淳為代表,曹化淳外表溫柔恭順,鋒芒內斂,暫時不知其人如何,還有一類就是清流類,此人以黃道周為代表,是東林黨人,這些人自認為儒學代表,正義化身,自身為官倒也清明,隻不過,在為人上多數流於尖刻,容不得其他人,不過此類人人數也不少,得罪後麻煩不少。還有一類,是最近新起來的,聽說禮部尚書溫體仁說話辦事很合聖意,皇上對他青眼有加。此人以孤臣自居,說自己隻知忠心王事,不怕得
罪天下人。他和禦史高捷走得很近。有許多事,都由高捷打頭陣。。。。宋獻策剛嘮叨到這裏,見李鴻基坐在椅上前仰後合,睡態可掬。停了嘮叨,輕輕推開門,到外麵叫人把李鴻基扶到床上睡。
他苦笑著抬頭看了看滿天的星鬥,又仔細看了看紫微星的方向,他自語:“天意明明是公子就要起大事了,可他還總是一付朦懂的樣子,實在急人啊。”
第二天一早,李鴻基早早起身,由曹化淳帶領,來到了皇宮前,李鴻基上一世來過故宮,記得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俗稱五鳳樓,中有重樓,重簷廡殿,兩翼各有重簷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武門。
他正想著,卻見曹化淳不走正麵的午門,而從右掖門進了紫禁城,李鴻基暗想,上一世午門隨便開,而現在是明朝,大概能走正門的隻有皇上吧。
皇宮內守衛森嚴,禦前侍衛們不但衣著整齊,而且大多相貌堂堂。隻可惜守衛的士兵過於程式化,大多數兵器閃亮,身子挺得筆直,可身上全無皇宮衛士應有的武士精神。更沒有半分殺氣。閃亮的刀槍竟讓李鴻基想起了木雕泥塑。
他不禁暗暗搖頭。
曹化淳突然在他旁邊低聲說道:“兄弟,這是皇宮,不比別的地方。凡事須留心,說話須小心。臉上須惶恐。舉止須恭謹。”
李鴻基側頭瞧了一眼曹化淳,見曹化淳目不斜視,一進皇宮,那後背立即弓成三十度角,臉上一付誠慌誠恐的模樣。他暗暗發笑。
曹化淳又低聲說道:“兄弟,我的這些話,那是多少年經驗和挫折才總結出來的。兄弟不要當成笑話來聽。”
李鴻基微微吃驚,這曹化淳眼睛都沒瞧自己,就能發現自己的心思。這家夥也夠厲害的。
“眼睛不要四處亂瞧。“曹化淳又警告他。
李鴻基不滿地輕輕說道:“曹大哥,你不覺這太壓製人的天性了嗎?”
曹化淳冷笑一聲:“在皇宮裏,隻有皇上的天性,沒有其他人的。你小心了。還有,進了皇宮,要稱我為曹公公,不要稱曹大哥。”
李鴻基在曹化淳一路“諄諄教導”下,已經望向皇極殿了。見這座宮殿建在高約五米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這雕欄稱為望柱,柱頭雕以雲龍雲鳳圖案,前麵有三座台階,剛步上台階,一個灰衣小太監迎麵快步走來。這小太監滿臉機靈,他見四處無人,他請了個安,低低說道:“東主爺,皇上正在裏麵召見各位閣臣和各部大人呢。”
曹化淳低聲問道:“發生什麽事了嗎?皇上心情怎麽樣。”
那小太監低聲說道:“早上皇上看了遼東袁督師的一份奏章,大發脾氣。把各位大人全找來了。具體什麽事奴才也不知道,我隻隱約聽到,袁督師要皇上用內帑發軍餉。”
李鴻基低聲問曹化淳:“曹公公,內帑是什麽個東西。”
曹化淳嚇了一跳,他下意思的捂住了李鴻基的嘴,眼睛四下亂瞧。
見並沒有注意他們,他才鬆了手,微一跺腳說道:“我的兄弟,你說話小心些,稱皇家的一切都要尊重,怎麽能說什麽個東西。真是。。。。真是。。。這內帑就是皇宮自己的庫銀,不歸戶部管的。”
李鴻基點了點頭,原來崇禎發脾氣,是因為袁崇煥要他自己掏腰包發軍餉。
他正想著,殿內裏出來一個小太監,他快步跑向曹化淳說道:“皇上剛才還問,東主爺來了沒有,說東主爺一來,就帶人進去呢。”
曹化淳沒想到崇禎為什麽突然讓他進去,按平時的習慣,各位大臣都退出來後,才會讓他帶人進去。畢竟李鴻基隻是一個小人物,皇上竟讓他參加各位閣臣和各部大人的朝會。他有些摸不透。
他來不及細想,忙帶著李鴻基往裏走。李鴻基走的是右邊的石階,見中間的石階上雕有蟠龍,襯以海浪和流雲。知道這就是禦路了。除了皇上外,其他人隻能走旁邊的路。
隨小太監走進了大殿。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精致的蟠龍藻井。一抬頭,見正中上掛的正大光明匾。殿中間就是一個金漆雕龍寶座。座後四個太監拿著扇,傘等物。寶座下,香煙繞繞,反倒使上麵的崇禎皇上有些看不清楚。不過更顯出皇家的威嚴來。李鴻基定神細瞧。才看見寶座上崇禎穿著一件明黃色繡著龍的袍子,頭上戴著一個金絲網的帽子。他十七八歲年紀,在上一世,這年齡的人,還是大孩子呢,可崇禎可沒有半分孩氣,他臉色微微發黃,隻不過,李鴻基覺得他要是穿上一件紅色的體恤也許可顯然有點生機。
一進大殿,李鴻基就覺氣氛不對,整個殿內約有二十多人,卻一聲沒有,空氣沉悶得厲害。
因為皇上緊繃著臉,一言不發,所有的大臣都低頭垂手站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個個穿著畫著鳥獸的衣服,神情呆板之極。
曹化淳心一跳,心想皇上心情這麽不好,李鴻基是他推薦的,可別觸了皇上的黴頭。
想到這,他下意識拉了李鴻基一把,讓他和自己一同跪下。
李鴻基倒也識趣,乖乖的跪在地上。可是,曹化淳偷眼一瞧,險些嚇了一跳,原來李鴻基雖然跪著,眼睛卻毫不顧忌地上下打量著崇禎皇上和各位大臣。
原來李鴻基近日收集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資料,對各部官員也有大概的了解。隻不過,他卻和實際的人對不上號,他跪在地上,正冷眼旁觀呢。
崇禎正在氣頭上,他隻瞟了李鴻基一眼,就說道:“站在一旁。”
他萬沒想到李鴻基在心中正偷偷想象著他穿紅色大體恤的樣子。
李鴻基站在最末位。大家都低著頭,誰也沒太注意到這個不起眼的男人。
崇禎正憤憤地說道:“朕自禦宇以來,宵衣旰食,勵精圖治,唯願各位賢卿助我中興社稷,富國強兵。可是,到現在時有一年,先是陝西大旱,朝廷竟無糧可賑。後是遼東軍餉無著,袁崇煥上本責備朕拖欠軍餉,竟以軍變相要挾,要朕發內帑!朕非貪鄙的君主,眼睛中隻知銀子,可是別人不知道,你們是知道的,前二個月,陝西大旱,朕就發內帑銀十萬兩,現在內帑銀加在一起,不過三十多萬兩。如果把這所有的銀子都拿去發軍餉,,難道讓皇宮一萬餘人上街乞討不成。”
李鴻基聽到這,暗道袁崇煥直腸子,你隻管要軍餉就是了,至於怎麽皇上怎麽拿出軍餉來,那是他自己的事,何必捋這個逆鱗。
崇禎憤憤地說完,各部大臣都一齊請罪,大意是自己沒幹好本職工作,讓皇上生氣,罪該萬死的意思。大殿內群臣一齊跪倒,隻剩下李鴻基直挺挺地站著。曹化淳連拉了他一把,李鴻基暗想,這和我有什麽關係,我跪著請什麽罪。
曹化淳又使勁拉他一下,李鴻基不得已,隻好在大家後麵跪下。心裏卻別扭得出奇。好在崇禎今個並不是衝在場的朝臣去的,他擺了擺手:“都起來。”
眾大臣紛紛站起。侍立一旁。
這時,一位肥壯的大臣上前一步說道:“皇上,我朝自太祖開國以來,溥徭輕役。與民休養。所以百姓安居樂業。國運日益昌隆。”
他剛說到這,崇禎突然不耐地打斷他的話:“畢自嚴,不要一開口就先一通廢話,你到底有沒有實際辦法。”
這話李鴻基也讚同,自進武英殿他就感到悶氣,雖然他學習時古文不差,可是,讓他聽這種文謅謅文言文,真聽得他頭大如鬥。他暗罵道:“你叫畢自嚴,畢自嚴是戶部尚書啊,專管錢糧的,你隻報會計數據就行了,說那麽多費話幹什麽,害得我我費力的聽。
畢自嚴這次果然說話簡單多了,他直白地說道:“我大明現在每年的賦稅中,真正能送到京師歸戶部掌握的收入隻有396萬4200兩銀子。“
李鴻基聽了吃了一驚,他心道:“怎麽會這麽小,還沒有老子一場騙局弄的多。我還以為大明至少一年得弄幾千萬兩稅銀呢。“
他剛想到這,畢自嚴又說道:“其實,我大明賦稅收入總額至少應該在一千萬兩以上,但是,收交上來大部分的賦稅在地方上就已經被開支掉了,支出每年達525萬2500兩,虧空就將近129萬兩白銀。而遼東每年的軍餉就達四百三十萬兩,也就是說,即便把全部戶部收入的396萬4200都作為軍費開支,也滿足不了需要,何況國家要正常運作,也不能沒有正常的開銷。所以,許多部隊的軍餉都是一拖再拖,甚至有欠餉達五六年之多。臣以為,我大明賦稅太輕,輕到不能解決正常的國家運行,所以,臣以為,要想解決軍餉問題,隻有加重賦稅。”
畢自嚴的話一吐出口,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許多人點頭表示讚同。有人人默不作聲,等別人表態。
這時,一個白胡子身材極高大的老頭站出來,他從懷裏掏出一紙團黑乎乎的東西
舉著這黑乎乎的東西說道:“畢大人,你經多見廣,可知這是何物?”
李鴻基雖不以為然,但宋獻策一番好意,也隻好坐在椅上正襟危坐聽著。
宋獻策介紹,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這黨爭是越演越烈,到現在,黨派就有二十多個,互相間攻閥得相當厲害。李鴻基一聽有二十多個黨派,馬上頭大如鬥。
其中有影響的幾個勢力群還是須記的。頭一個便是首輔韓僙,明朝沒有丞相,內閣首輔便是群臣中最有實權的人了。
其人比較公正廉潔。處事平穩,在朝中很有威信。次輔錢龍錫性格剛烈,和韓僙交情極佳。此二人當屬一類,第二類當屬宦官集團,此類以曹化淳為代表,曹化淳外表溫柔恭順,鋒芒內斂,暫時不知其人如何,還有一類就是清流類,此人以黃道周為代表,是東林黨人,這些人自認為儒學代表,正義化身,自身為官倒也清明,隻不過,在為人上多數流於尖刻,容不得其他人,不過此類人人數也不少,得罪後麻煩不少。還有一類,是最近新起來的,聽說禮部尚書溫體仁說話辦事很合聖意,皇上對他青眼有加。此人以孤臣自居,說自己隻知忠心王事,不怕得
罪天下人。他和禦史高捷走得很近。有許多事,都由高捷打頭陣。。。。宋獻策剛嘮叨到這裏,見李鴻基坐在椅上前仰後合,睡態可掬。停了嘮叨,輕輕推開門,到外麵叫人把李鴻基扶到床上睡。
他苦笑著抬頭看了看滿天的星鬥,又仔細看了看紫微星的方向,他自語:“天意明明是公子就要起大事了,可他還總是一付朦懂的樣子,實在急人啊。”
第二天一早,李鴻基早早起身,由曹化淳帶領,來到了皇宮前,李鴻基上一世來過故宮,記得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俗稱五鳳樓,中有重樓,重簷廡殿,兩翼各有重簷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武門。
他正想著,卻見曹化淳不走正麵的午門,而從右掖門進了紫禁城,李鴻基暗想,上一世午門隨便開,而現在是明朝,大概能走正門的隻有皇上吧。
皇宮內守衛森嚴,禦前侍衛們不但衣著整齊,而且大多相貌堂堂。隻可惜守衛的士兵過於程式化,大多數兵器閃亮,身子挺得筆直,可身上全無皇宮衛士應有的武士精神。更沒有半分殺氣。閃亮的刀槍竟讓李鴻基想起了木雕泥塑。
他不禁暗暗搖頭。
曹化淳突然在他旁邊低聲說道:“兄弟,這是皇宮,不比別的地方。凡事須留心,說話須小心。臉上須惶恐。舉止須恭謹。”
李鴻基側頭瞧了一眼曹化淳,見曹化淳目不斜視,一進皇宮,那後背立即弓成三十度角,臉上一付誠慌誠恐的模樣。他暗暗發笑。
曹化淳又低聲說道:“兄弟,我的這些話,那是多少年經驗和挫折才總結出來的。兄弟不要當成笑話來聽。”
李鴻基微微吃驚,這曹化淳眼睛都沒瞧自己,就能發現自己的心思。這家夥也夠厲害的。
“眼睛不要四處亂瞧。“曹化淳又警告他。
李鴻基不滿地輕輕說道:“曹大哥,你不覺這太壓製人的天性了嗎?”
曹化淳冷笑一聲:“在皇宮裏,隻有皇上的天性,沒有其他人的。你小心了。還有,進了皇宮,要稱我為曹公公,不要稱曹大哥。”
李鴻基在曹化淳一路“諄諄教導”下,已經望向皇極殿了。見這座宮殿建在高約五米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這雕欄稱為望柱,柱頭雕以雲龍雲鳳圖案,前麵有三座台階,剛步上台階,一個灰衣小太監迎麵快步走來。這小太監滿臉機靈,他見四處無人,他請了個安,低低說道:“東主爺,皇上正在裏麵召見各位閣臣和各部大人呢。”
曹化淳低聲問道:“發生什麽事了嗎?皇上心情怎麽樣。”
那小太監低聲說道:“早上皇上看了遼東袁督師的一份奏章,大發脾氣。把各位大人全找來了。具體什麽事奴才也不知道,我隻隱約聽到,袁督師要皇上用內帑發軍餉。”
李鴻基低聲問曹化淳:“曹公公,內帑是什麽個東西。”
曹化淳嚇了一跳,他下意思的捂住了李鴻基的嘴,眼睛四下亂瞧。
見並沒有注意他們,他才鬆了手,微一跺腳說道:“我的兄弟,你說話小心些,稱皇家的一切都要尊重,怎麽能說什麽個東西。真是。。。。真是。。。這內帑就是皇宮自己的庫銀,不歸戶部管的。”
李鴻基點了點頭,原來崇禎發脾氣,是因為袁崇煥要他自己掏腰包發軍餉。
他正想著,殿內裏出來一個小太監,他快步跑向曹化淳說道:“皇上剛才還問,東主爺來了沒有,說東主爺一來,就帶人進去呢。”
曹化淳沒想到崇禎為什麽突然讓他進去,按平時的習慣,各位大臣都退出來後,才會讓他帶人進去。畢竟李鴻基隻是一個小人物,皇上竟讓他參加各位閣臣和各部大人的朝會。他有些摸不透。
他來不及細想,忙帶著李鴻基往裏走。李鴻基走的是右邊的石階,見中間的石階上雕有蟠龍,襯以海浪和流雲。知道這就是禦路了。除了皇上外,其他人隻能走旁邊的路。
隨小太監走進了大殿。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精致的蟠龍藻井。一抬頭,見正中上掛的正大光明匾。殿中間就是一個金漆雕龍寶座。座後四個太監拿著扇,傘等物。寶座下,香煙繞繞,反倒使上麵的崇禎皇上有些看不清楚。不過更顯出皇家的威嚴來。李鴻基定神細瞧。才看見寶座上崇禎穿著一件明黃色繡著龍的袍子,頭上戴著一個金絲網的帽子。他十七八歲年紀,在上一世,這年齡的人,還是大孩子呢,可崇禎可沒有半分孩氣,他臉色微微發黃,隻不過,李鴻基覺得他要是穿上一件紅色的體恤也許可顯然有點生機。
一進大殿,李鴻基就覺氣氛不對,整個殿內約有二十多人,卻一聲沒有,空氣沉悶得厲害。
因為皇上緊繃著臉,一言不發,所有的大臣都低頭垂手站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個個穿著畫著鳥獸的衣服,神情呆板之極。
曹化淳心一跳,心想皇上心情這麽不好,李鴻基是他推薦的,可別觸了皇上的黴頭。
想到這,他下意識拉了李鴻基一把,讓他和自己一同跪下。
李鴻基倒也識趣,乖乖的跪在地上。可是,曹化淳偷眼一瞧,險些嚇了一跳,原來李鴻基雖然跪著,眼睛卻毫不顧忌地上下打量著崇禎皇上和各位大臣。
原來李鴻基近日收集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資料,對各部官員也有大概的了解。隻不過,他卻和實際的人對不上號,他跪在地上,正冷眼旁觀呢。
崇禎正在氣頭上,他隻瞟了李鴻基一眼,就說道:“站在一旁。”
他萬沒想到李鴻基在心中正偷偷想象著他穿紅色大體恤的樣子。
李鴻基站在最末位。大家都低著頭,誰也沒太注意到這個不起眼的男人。
崇禎正憤憤地說道:“朕自禦宇以來,宵衣旰食,勵精圖治,唯願各位賢卿助我中興社稷,富國強兵。可是,到現在時有一年,先是陝西大旱,朝廷竟無糧可賑。後是遼東軍餉無著,袁崇煥上本責備朕拖欠軍餉,竟以軍變相要挾,要朕發內帑!朕非貪鄙的君主,眼睛中隻知銀子,可是別人不知道,你們是知道的,前二個月,陝西大旱,朕就發內帑銀十萬兩,現在內帑銀加在一起,不過三十多萬兩。如果把這所有的銀子都拿去發軍餉,,難道讓皇宮一萬餘人上街乞討不成。”
李鴻基聽到這,暗道袁崇煥直腸子,你隻管要軍餉就是了,至於怎麽皇上怎麽拿出軍餉來,那是他自己的事,何必捋這個逆鱗。
崇禎憤憤地說完,各部大臣都一齊請罪,大意是自己沒幹好本職工作,讓皇上生氣,罪該萬死的意思。大殿內群臣一齊跪倒,隻剩下李鴻基直挺挺地站著。曹化淳連拉了他一把,李鴻基暗想,這和我有什麽關係,我跪著請什麽罪。
曹化淳又使勁拉他一下,李鴻基不得已,隻好在大家後麵跪下。心裏卻別扭得出奇。好在崇禎今個並不是衝在場的朝臣去的,他擺了擺手:“都起來。”
眾大臣紛紛站起。侍立一旁。
這時,一位肥壯的大臣上前一步說道:“皇上,我朝自太祖開國以來,溥徭輕役。與民休養。所以百姓安居樂業。國運日益昌隆。”
他剛說到這,崇禎突然不耐地打斷他的話:“畢自嚴,不要一開口就先一通廢話,你到底有沒有實際辦法。”
這話李鴻基也讚同,自進武英殿他就感到悶氣,雖然他學習時古文不差,可是,讓他聽這種文謅謅文言文,真聽得他頭大如鬥。他暗罵道:“你叫畢自嚴,畢自嚴是戶部尚書啊,專管錢糧的,你隻報會計數據就行了,說那麽多費話幹什麽,害得我我費力的聽。
畢自嚴這次果然說話簡單多了,他直白地說道:“我大明現在每年的賦稅中,真正能送到京師歸戶部掌握的收入隻有396萬4200兩銀子。“
李鴻基聽了吃了一驚,他心道:“怎麽會這麽小,還沒有老子一場騙局弄的多。我還以為大明至少一年得弄幾千萬兩稅銀呢。“
他剛想到這,畢自嚴又說道:“其實,我大明賦稅收入總額至少應該在一千萬兩以上,但是,收交上來大部分的賦稅在地方上就已經被開支掉了,支出每年達525萬2500兩,虧空就將近129萬兩白銀。而遼東每年的軍餉就達四百三十萬兩,也就是說,即便把全部戶部收入的396萬4200都作為軍費開支,也滿足不了需要,何況國家要正常運作,也不能沒有正常的開銷。所以,許多部隊的軍餉都是一拖再拖,甚至有欠餉達五六年之多。臣以為,我大明賦稅太輕,輕到不能解決正常的國家運行,所以,臣以為,要想解決軍餉問題,隻有加重賦稅。”
畢自嚴的話一吐出口,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許多人點頭表示讚同。有人人默不作聲,等別人表態。
這時,一個白胡子身材極高大的老頭站出來,他從懷裏掏出一紙團黑乎乎的東西
舉著這黑乎乎的東西說道:“畢大人,你經多見廣,可知這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