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基參照上一世特種兵的訓練方法來訓練這些農民兵。
他一邊訓練,一邊派人給這些兵的家屬,和自己的老娘送些銀兩去.一邊派人出去打聽,哪有製造火器的高人和造槍的設備。
他打聽到,明朝雖也有火槍,但還停留在很原始的年代,火槍還是火繩式的,放槍時得先燃著火繩才能放槍。如果火藥受潮,還可能啞火。
放一槍後還得裝火藥,一分鍾內隻能放二到二發,用在實戰上很不方便,所以隻京師的神機營有一些象征性的火槍。軍中仍以冷兵器為主。但明軍中為對付金朝皇太極(崇禎七年後金才改大清)引進了許多萄葡牙大炮,袁崇煥就是以大炮打傷努爾哈赤的。也是以大炮來取得寧遠大捷的。
如果能造出現代槍枝來。組織個火槍隊。即使隻有幾千人,也能在關鍵起刻,起到決定性作用。,鴉片戰爭,不就是個例子,人家外國幾千人,幾條戰船,就把幾十萬清軍打個落花流水。要是能造現代大炮就更好了,可惜他對炮沒有研究。所以隻好把心思放在造槍上。
李鴻基也知道,雖然他對現代槍枝很有研究,但他並不知道明末的機械發展形況。如果光有理論,而沒有輔助的工藝,這現代槍枝也是造不出來的。所以,必須請一些火器方麵的高手來幫忙。
近三個月來,他在陝西四處尋找做火器的能人,可是,大家都說明朝實行匠戶製,這製造火器的人都是父子相傳的。所有的火器匠人都在北京,所以,李鴻基必須得進北京找到那些火器匠人。
但因為朝廷對後金作戰,所以對火器匠人管理相當嚴格。隻北京有高明的火器匠人和最先進的製造火器設備。聽說,朝廷有重兵把守著。外人根本無法接近那裏。
看來,想製造現代槍枝出來,非去北京不可。
李鴻基暗暗搖頭,他本來想了許多辦法救袁崇煥,但
一世的經曆使他形成一種不可動搖的觀念,任何計謀,都沒有萬無一失的,他根據當事人的不同,也許會產生同幾十種甚至幾百種不同的變化。而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實力。隻要有掌握了自己的實務。才能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的。
所以,他必須進北京。無論用智用力,也要把火器匠人和設備弄出一些來。
可眼下,自己這二百人還不能派上用場。隻憑自己和劉宗敏,想辦這麽大的事,幾乎是不可能。
看來,當務之急,一定要把這二百人訓練出來。
在李鴻基的科學訓練下,二個月後,這些人可以頂上明朝當時的精兵了。(純屬胡編,人家二三年才成精兵你二月就搞定了?哈哈,不快不行啊,網絡特點啊!)李鴻基按這些人的特長,把這些人分成四隊,分別為水隊,雷隊,電隊,隱隊,其中水隊的人多機敏靈動,他們的特性就是無孔不入。李鴻基準備讓他們專門從事收集情報工作。雷隊的人武功高強,悍不畏死,隻要他們一出手,就如長空霹靂,無人能擋。電隊的人擅長騎射等技,關鍵時刻,他們突然出手,動如閃電,專門攻敵不備。隱隊武功雖大都武功一般,但多數飛簷躍壁,撬門壓鎖都是行家,李鴻基是備孟嚐君用雞鳴狗盜之徒的意思。每隊一個隊長,分別是水隊隊長白柔水,雷隊隊長寒驚雷。電隊隊長趙迅電,隱隊隊長何尋蹤。
隻有再訓練一個多月,這些人也能派上大用場。
李鴻基把造火器的事和劉宗敏說了,劉宗敏大感興趣。當天二人派水隊隊長白柔水帶領二十個人先期去北京打探消息。並把從米脂知縣處搶來的金銀帶上一部份,讓他們盡可能地接近那些火器匠戶。
又一個月後,這些人已經初具特種兵的水平了。而北京的水隊也傳來了消息,他們已經和北京的二個最高明的火器匠人交結上了。隻要肯把他們的家人帶走,這二個匠人願意和他們走。但是,做火器的機器卻很龐大,想運出北京怕不容易。
此時已經是四月份了,離十月皇太極進京隻有六個月了。
救袁崇煥的事迫在眉睫。因此,李鴻基決定,先進北京,再見機行事。
二個都化了裝。李鴻基的身體恢複到上一世的八成左右。雖然依然很瘦,但瘦削中透著強悍。雙眼睥睨開合,竟隱隱有風雷之色。李鴻基裝成一個富商,鮮衣怒馬,奴仆成群。他在上一世沒少幹過化裝的事,此時把笑容掛在臉上,倒也裝得惟妙惟肖,可劉宗敏怎麽扮也象一個赳赳武夫。沒奈何假扮成保鏢的,混在一群大塊頭裏,這才不太顯眼了。
次日,李鴻基和劉宗敏以及二百士兵分成二十隊趕奔北京。
剛一上去北京的大路上。李鴻基便大吃一驚。原來,這路上竟有如此多無數衣衫襤褸的災民和如此多的死屍!
幾乎每走幾百步,就會看到一個屍體。活著的人也都奄奄一息。
這一路上,他邊走邊施舍,到河北地麵時,已經把在邊大綬那裏得到的銀子花個精花。
從劉宗敏那隊也傳來消息。劉宗敏也把手中銀子全花光了。二人沒奈何,隻好看準人家。一邊往北京走,一邊劫為富不仁的大戶。
劉宗敏也是勉強支撐才到了北京,才發現北京城裏到處都是災民了
災民多,治安也亂,劉宗敏剛進城,就遇到幾個無賴當街搶劫,搶劫的還不是富人,而是災民東西。
劉宗敏的脾氣,哪看慣這個,當依出手把這四個人一頓暴打。他打得出氣,卻不料,一個十分美貌的女子正坐轎經過,,她默默地看著劉宗敏出拳的路數,輕輕地,似乎漫不經意般朝後麵一個人吩咐道:“去,查查這些人的來曆。”
傍晚時分,李鴻基他們在一家不起眼的齊福客棧落了腳。劉宗敏和其他二百人則在附近一家幾家客棧落了腳。李鴻基要了二樓幾個相臨的包間。並派五個手下在街口,客棧外,及二樓樓梯處望風。
然後派人把劉宗敏和
和幾個隊的隊長請到了客房。大家落坐後,先期進北京的水隊隊長白柔水詳細地說了一些情況。他說因為和後金戰事吃緊,所有造火器的匠人都歸朝廷統一管理。北京的火器匠人分成三班,輪流集中到特定的地方為朝廷建火器。而匠人也沒有什麽自由,全在聚集在朝廷有重兵看管的一個巷子裏。吃糧吃菜都有朝廷專人供給。
他們扮成送菜的人,混進了裏麵,設法接近了一個叫趙玉堂的匠人。這個匠人製造火器的水平是一流的。可他們的待遇卻低得可憐,朝廷隻管用他們,卻絲毫不關心他們。趙玉堂家裏人口多,連飯都吃不飽。白柔水暗中資助了他一些錢,那個匠人願意為他效力。隻要把他們家人一齊弄走,他就可跟著我們。
隻是,這製造火器的設備可難弄得很。這些東西又重又沉,得十輛馬車才能裝走。而且還得是四匠馬的馬車。但是,不說拆這些設備需要費時費力,就是能弄出這條巷子,隻怕也弄不出北京城,就算能弄出北京城,如果朝廷的大軍馬上追繳,也馬上被追上。
李鴻基思忖片刻問那白柔水道:“你沒問那趙玉堂,能不能把這些設備畫成圖,我們利用圖紙自己造設備。
馬上迴答道:“這件事我問過了。趙玉堂說,他們利用這些設備造火器還精通,要再造設備,還得找相應的匠人才行。“
具體涉及到的匠人還有二十多人,但是,想讓所有這些人都和我們一起走,好象不太可能。因此我沒敢動作,怕動靜太大,引起東廠的注意。
李鴻基點了點頭,明朝和大清作戰,許多時候就仗著火器先進,他們對火器一定極為重視,想把這些東西弄出去,還真費一些周章。
他想了想,對白柔水說道:“明天,我想和你一起見趙玉堂一麵,能辦到嗎。”
白柔水連忙點頭“這沒問題,看守的軍官被我小恩小惠的給打通了。隻要是我送菜,跟進去二個人應該沒問題。”
李鴻基十分高興。他想了想又說道:“大家這段期間要注意隱藏身份,平時沒事,不要外出。更不許和人打架鬧事。北京不比別的地方,到處都是東廠的人。別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行蹤。”
提到打架,劉宗敏想起了白天的事,他憤憤不平地說道:“鴻基,原以為天子腳下能好一些,沒想到災民也照樣沒人管。從城門到這,我也看到一處粥棚。真不這幫當官的都是幹什麽的?”
李鴻基看了看白柔水問道:“柔水,這幫災民一直沒人管嗎?”
白柔水搖了搖頭,歎口氣道:“我剛到北京的時候,在城西還設了幾個粥廠,但後來聽說朝廷財政困難,連遼東的軍餉都很久沒發了。哪有那麽多錢來白施粥。有大臣提議說山東去年還算風條雨順。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叫移民就粟。讓這些災民到山東去就食。也省得山東再往京城送糧,朝廷的人這幾天正派人把災民往外勸呢。”
何尋蹤聽到說道:“聽主意也不錯。”
白柔水搖了搖頭說道:“這主意剛聽起來倒不錯,可實際上卻不是那麽迴事,朝廷隻是找個好借口給這些災民趕走。根本沒有人布置實際該怎麽辦。聽說首輔韓大人建議幾個官員帶著糧食,派些兵護送這些災民到山東去。但朝中大部分人反對,說那樣國家耗費大多。不如每個災民發點糧食,讓他們自己去山東。朝廷現在天天喊節省,一聽可以節省不少銀子,就同意了後一個主意。韓大人氣得幹瞪眼。”
寒驚雷不解地問:“把糧食發到災民手中也不錯,為什麽他氣得瞪眼呢?”
白柔水歎氣道:“雖說明義上是把糧食發到災民手中,到山東後,讓山東接收,但實際發到災民手中糧食的不到名義的一半,大部分被中間的官吏黑掉了。所以災民根本不能支撐到山東。而且就這點糧食還不見得保得住。有的人糧食剛到手,就被人搶走了。所以隻好賴在京中不走。朝廷現在也沒有法子。有好心的就給這些人吃的。有些人吃不飽就開始又偷又搶了。現在京在亂得很。有人已經建義朝廷把災民強製驅逐出京。”
劉宗敏狠狠地砸了一下桌子,憤憤說道:“平時這幫官養得肥頭大耳的,到了用得著他們的時候,什麽屁事也不幹?這幫家夥,真該殺!”
李鴻基暗暗搖頭,這明朝到底在搞什麽,在陝西米脂時,明明大災區,還在交稅,可這稅都哪去了?怎麽天天嚷著財政困難。遼東的軍餉不發,災民的救賑也辦不成。這稅銀收上來都幹什麽去了?
白柔水這時也恨恨地說道:“他們這些官救賑災民的事不辦,卻都跑到田國丈家去了。聽說田國丈家要蓋一個園子,許多能工巧匠畫的圖他都不滿意。因此大家都去獻計獻策去了。務必讓田國丈蓋一個最好的園子。”
李鴻基聽到這,暗暗歎息,這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甩了一下頭,這也不是他能解決的事。索性不想。先解決火器的事要緊。
第二天一早,李鴻基隻帶了寒驚雷,趙迅電等五個手下,悄悄出發,準備先會一會那個火器匠人。
大街上買賣輔戶已經開始喲喝了,一色古味的建築,喧鬧繁華的老北京讓李鴻基有一種拍古裝電影的感覺,要不是街兩邊不時出現的災民,李鴻基真覺得自己就是古裝片中搖著折扇的一少年佳公子了。
一邊感覺良好地搖著扇子往前走,一邊習慣性地審視著左右二邊。一路上,他已經換了好幾次裝扮了。
寒驚雷和趙迅電等人見早春的天氣,他拿著把扇子故做斯文,還磨磨噌噌地東看一眼,西摸一下,好象閑情不小逛街一樣。都有點好笑。
恰在這時,李鴻基竟詩興大發,口裏吟道:“月明星稀,烏雀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何尋蹤險些樂出聲來:“心說掌盤子的這是怎麽了,今天怎麽這麽酸啊。再說了,你想酸也得應個景啊,大白天的,你哪來的月明星稀啊。”
剛轉過一個街角,李鴻基一抖扇子,那扇子竟掉到了地上。
李鴻基彎腰撿起來。
街邊一個茶館正打開大門,一縷茶香從裏麵飄了出來。
李鴻基突然大聲笑道:“早上的菜吃得太鹹了,走,進去先喝二碗茶再走。”
寒驚雷暗想,你早上剛喝了二碗豆漿,這一會就渴了。
大家和李鴻基進了茶館。
李鴻基突然低聲對白柔水說道:“你不留痕跡地迴一下頭。”
白柔水馬上咳了幾聲,一迴頭,一口痰吐到了茶館門外。
幾個人坐好,小二送上茶來。李鴻基又輕聲說道:“柔水,你再看看外麵。”
寒驚雷和趙迅電,何尋蹤都莫名其妙,二個在搞什麽鬼。
白柔水抓起桌上的茶碗,用水涑了涑,把水往外一甩。忽見白柔水神色微微一變,但馬上又大笑起來。:“大爺,這北京城和咱們家就是不一樣,這次買賣做完,一定多買點好東西給老夫人。”
李鴻基一邊不緊不慢的喝茶,一邊低聲笑道:“保持冷靜。咱們被跟蹤了。”
他一邊訓練,一邊派人給這些兵的家屬,和自己的老娘送些銀兩去.一邊派人出去打聽,哪有製造火器的高人和造槍的設備。
他打聽到,明朝雖也有火槍,但還停留在很原始的年代,火槍還是火繩式的,放槍時得先燃著火繩才能放槍。如果火藥受潮,還可能啞火。
放一槍後還得裝火藥,一分鍾內隻能放二到二發,用在實戰上很不方便,所以隻京師的神機營有一些象征性的火槍。軍中仍以冷兵器為主。但明軍中為對付金朝皇太極(崇禎七年後金才改大清)引進了許多萄葡牙大炮,袁崇煥就是以大炮打傷努爾哈赤的。也是以大炮來取得寧遠大捷的。
如果能造出現代槍枝來。組織個火槍隊。即使隻有幾千人,也能在關鍵起刻,起到決定性作用。,鴉片戰爭,不就是個例子,人家外國幾千人,幾條戰船,就把幾十萬清軍打個落花流水。要是能造現代大炮就更好了,可惜他對炮沒有研究。所以隻好把心思放在造槍上。
李鴻基也知道,雖然他對現代槍枝很有研究,但他並不知道明末的機械發展形況。如果光有理論,而沒有輔助的工藝,這現代槍枝也是造不出來的。所以,必須請一些火器方麵的高手來幫忙。
近三個月來,他在陝西四處尋找做火器的能人,可是,大家都說明朝實行匠戶製,這製造火器的人都是父子相傳的。所有的火器匠人都在北京,所以,李鴻基必須得進北京找到那些火器匠人。
但因為朝廷對後金作戰,所以對火器匠人管理相當嚴格。隻北京有高明的火器匠人和最先進的製造火器設備。聽說,朝廷有重兵把守著。外人根本無法接近那裏。
看來,想製造現代槍枝出來,非去北京不可。
李鴻基暗暗搖頭,他本來想了許多辦法救袁崇煥,但
一世的經曆使他形成一種不可動搖的觀念,任何計謀,都沒有萬無一失的,他根據當事人的不同,也許會產生同幾十種甚至幾百種不同的變化。而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實力。隻要有掌握了自己的實務。才能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的。
所以,他必須進北京。無論用智用力,也要把火器匠人和設備弄出一些來。
可眼下,自己這二百人還不能派上用場。隻憑自己和劉宗敏,想辦這麽大的事,幾乎是不可能。
看來,當務之急,一定要把這二百人訓練出來。
在李鴻基的科學訓練下,二個月後,這些人可以頂上明朝當時的精兵了。(純屬胡編,人家二三年才成精兵你二月就搞定了?哈哈,不快不行啊,網絡特點啊!)李鴻基按這些人的特長,把這些人分成四隊,分別為水隊,雷隊,電隊,隱隊,其中水隊的人多機敏靈動,他們的特性就是無孔不入。李鴻基準備讓他們專門從事收集情報工作。雷隊的人武功高強,悍不畏死,隻要他們一出手,就如長空霹靂,無人能擋。電隊的人擅長騎射等技,關鍵時刻,他們突然出手,動如閃電,專門攻敵不備。隱隊武功雖大都武功一般,但多數飛簷躍壁,撬門壓鎖都是行家,李鴻基是備孟嚐君用雞鳴狗盜之徒的意思。每隊一個隊長,分別是水隊隊長白柔水,雷隊隊長寒驚雷。電隊隊長趙迅電,隱隊隊長何尋蹤。
隻有再訓練一個多月,這些人也能派上大用場。
李鴻基把造火器的事和劉宗敏說了,劉宗敏大感興趣。當天二人派水隊隊長白柔水帶領二十個人先期去北京打探消息。並把從米脂知縣處搶來的金銀帶上一部份,讓他們盡可能地接近那些火器匠戶。
又一個月後,這些人已經初具特種兵的水平了。而北京的水隊也傳來了消息,他們已經和北京的二個最高明的火器匠人交結上了。隻要肯把他們的家人帶走,這二個匠人願意和他們走。但是,做火器的機器卻很龐大,想運出北京怕不容易。
此時已經是四月份了,離十月皇太極進京隻有六個月了。
救袁崇煥的事迫在眉睫。因此,李鴻基決定,先進北京,再見機行事。
二個都化了裝。李鴻基的身體恢複到上一世的八成左右。雖然依然很瘦,但瘦削中透著強悍。雙眼睥睨開合,竟隱隱有風雷之色。李鴻基裝成一個富商,鮮衣怒馬,奴仆成群。他在上一世沒少幹過化裝的事,此時把笑容掛在臉上,倒也裝得惟妙惟肖,可劉宗敏怎麽扮也象一個赳赳武夫。沒奈何假扮成保鏢的,混在一群大塊頭裏,這才不太顯眼了。
次日,李鴻基和劉宗敏以及二百士兵分成二十隊趕奔北京。
剛一上去北京的大路上。李鴻基便大吃一驚。原來,這路上竟有如此多無數衣衫襤褸的災民和如此多的死屍!
幾乎每走幾百步,就會看到一個屍體。活著的人也都奄奄一息。
這一路上,他邊走邊施舍,到河北地麵時,已經把在邊大綬那裏得到的銀子花個精花。
從劉宗敏那隊也傳來消息。劉宗敏也把手中銀子全花光了。二人沒奈何,隻好看準人家。一邊往北京走,一邊劫為富不仁的大戶。
劉宗敏也是勉強支撐才到了北京,才發現北京城裏到處都是災民了
災民多,治安也亂,劉宗敏剛進城,就遇到幾個無賴當街搶劫,搶劫的還不是富人,而是災民東西。
劉宗敏的脾氣,哪看慣這個,當依出手把這四個人一頓暴打。他打得出氣,卻不料,一個十分美貌的女子正坐轎經過,,她默默地看著劉宗敏出拳的路數,輕輕地,似乎漫不經意般朝後麵一個人吩咐道:“去,查查這些人的來曆。”
傍晚時分,李鴻基他們在一家不起眼的齊福客棧落了腳。劉宗敏和其他二百人則在附近一家幾家客棧落了腳。李鴻基要了二樓幾個相臨的包間。並派五個手下在街口,客棧外,及二樓樓梯處望風。
然後派人把劉宗敏和
和幾個隊的隊長請到了客房。大家落坐後,先期進北京的水隊隊長白柔水詳細地說了一些情況。他說因為和後金戰事吃緊,所有造火器的匠人都歸朝廷統一管理。北京的火器匠人分成三班,輪流集中到特定的地方為朝廷建火器。而匠人也沒有什麽自由,全在聚集在朝廷有重兵看管的一個巷子裏。吃糧吃菜都有朝廷專人供給。
他們扮成送菜的人,混進了裏麵,設法接近了一個叫趙玉堂的匠人。這個匠人製造火器的水平是一流的。可他們的待遇卻低得可憐,朝廷隻管用他們,卻絲毫不關心他們。趙玉堂家裏人口多,連飯都吃不飽。白柔水暗中資助了他一些錢,那個匠人願意為他效力。隻要把他們家人一齊弄走,他就可跟著我們。
隻是,這製造火器的設備可難弄得很。這些東西又重又沉,得十輛馬車才能裝走。而且還得是四匠馬的馬車。但是,不說拆這些設備需要費時費力,就是能弄出這條巷子,隻怕也弄不出北京城,就算能弄出北京城,如果朝廷的大軍馬上追繳,也馬上被追上。
李鴻基思忖片刻問那白柔水道:“你沒問那趙玉堂,能不能把這些設備畫成圖,我們利用圖紙自己造設備。
馬上迴答道:“這件事我問過了。趙玉堂說,他們利用這些設備造火器還精通,要再造設備,還得找相應的匠人才行。“
具體涉及到的匠人還有二十多人,但是,想讓所有這些人都和我們一起走,好象不太可能。因此我沒敢動作,怕動靜太大,引起東廠的注意。
李鴻基點了點頭,明朝和大清作戰,許多時候就仗著火器先進,他們對火器一定極為重視,想把這些東西弄出去,還真費一些周章。
他想了想,對白柔水說道:“明天,我想和你一起見趙玉堂一麵,能辦到嗎。”
白柔水連忙點頭“這沒問題,看守的軍官被我小恩小惠的給打通了。隻要是我送菜,跟進去二個人應該沒問題。”
李鴻基十分高興。他想了想又說道:“大家這段期間要注意隱藏身份,平時沒事,不要外出。更不許和人打架鬧事。北京不比別的地方,到處都是東廠的人。別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行蹤。”
提到打架,劉宗敏想起了白天的事,他憤憤不平地說道:“鴻基,原以為天子腳下能好一些,沒想到災民也照樣沒人管。從城門到這,我也看到一處粥棚。真不這幫當官的都是幹什麽的?”
李鴻基看了看白柔水問道:“柔水,這幫災民一直沒人管嗎?”
白柔水搖了搖頭,歎口氣道:“我剛到北京的時候,在城西還設了幾個粥廠,但後來聽說朝廷財政困難,連遼東的軍餉都很久沒發了。哪有那麽多錢來白施粥。有大臣提議說山東去年還算風條雨順。他們提了一個建議叫移民就粟。讓這些災民到山東去就食。也省得山東再往京城送糧,朝廷的人這幾天正派人把災民往外勸呢。”
何尋蹤聽到說道:“聽主意也不錯。”
白柔水搖了搖頭說道:“這主意剛聽起來倒不錯,可實際上卻不是那麽迴事,朝廷隻是找個好借口給這些災民趕走。根本沒有人布置實際該怎麽辦。聽說首輔韓大人建議幾個官員帶著糧食,派些兵護送這些災民到山東去。但朝中大部分人反對,說那樣國家耗費大多。不如每個災民發點糧食,讓他們自己去山東。朝廷現在天天喊節省,一聽可以節省不少銀子,就同意了後一個主意。韓大人氣得幹瞪眼。”
寒驚雷不解地問:“把糧食發到災民手中也不錯,為什麽他氣得瞪眼呢?”
白柔水歎氣道:“雖說明義上是把糧食發到災民手中,到山東後,讓山東接收,但實際發到災民手中糧食的不到名義的一半,大部分被中間的官吏黑掉了。所以災民根本不能支撐到山東。而且就這點糧食還不見得保得住。有的人糧食剛到手,就被人搶走了。所以隻好賴在京中不走。朝廷現在也沒有法子。有好心的就給這些人吃的。有些人吃不飽就開始又偷又搶了。現在京在亂得很。有人已經建義朝廷把災民強製驅逐出京。”
劉宗敏狠狠地砸了一下桌子,憤憤說道:“平時這幫官養得肥頭大耳的,到了用得著他們的時候,什麽屁事也不幹?這幫家夥,真該殺!”
李鴻基暗暗搖頭,這明朝到底在搞什麽,在陝西米脂時,明明大災區,還在交稅,可這稅都哪去了?怎麽天天嚷著財政困難。遼東的軍餉不發,災民的救賑也辦不成。這稅銀收上來都幹什麽去了?
白柔水這時也恨恨地說道:“他們這些官救賑災民的事不辦,卻都跑到田國丈家去了。聽說田國丈家要蓋一個園子,許多能工巧匠畫的圖他都不滿意。因此大家都去獻計獻策去了。務必讓田國丈蓋一個最好的園子。”
李鴻基聽到這,暗暗歎息,這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甩了一下頭,這也不是他能解決的事。索性不想。先解決火器的事要緊。
第二天一早,李鴻基隻帶了寒驚雷,趙迅電等五個手下,悄悄出發,準備先會一會那個火器匠人。
大街上買賣輔戶已經開始喲喝了,一色古味的建築,喧鬧繁華的老北京讓李鴻基有一種拍古裝電影的感覺,要不是街兩邊不時出現的災民,李鴻基真覺得自己就是古裝片中搖著折扇的一少年佳公子了。
一邊感覺良好地搖著扇子往前走,一邊習慣性地審視著左右二邊。一路上,他已經換了好幾次裝扮了。
寒驚雷和趙迅電等人見早春的天氣,他拿著把扇子故做斯文,還磨磨噌噌地東看一眼,西摸一下,好象閑情不小逛街一樣。都有點好笑。
恰在這時,李鴻基竟詩興大發,口裏吟道:“月明星稀,烏雀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何尋蹤險些樂出聲來:“心說掌盤子的這是怎麽了,今天怎麽這麽酸啊。再說了,你想酸也得應個景啊,大白天的,你哪來的月明星稀啊。”
剛轉過一個街角,李鴻基一抖扇子,那扇子竟掉到了地上。
李鴻基彎腰撿起來。
街邊一個茶館正打開大門,一縷茶香從裏麵飄了出來。
李鴻基突然大聲笑道:“早上的菜吃得太鹹了,走,進去先喝二碗茶再走。”
寒驚雷暗想,你早上剛喝了二碗豆漿,這一會就渴了。
大家和李鴻基進了茶館。
李鴻基突然低聲對白柔水說道:“你不留痕跡地迴一下頭。”
白柔水馬上咳了幾聲,一迴頭,一口痰吐到了茶館門外。
幾個人坐好,小二送上茶來。李鴻基又輕聲說道:“柔水,你再看看外麵。”
寒驚雷和趙迅電,何尋蹤都莫名其妙,二個在搞什麽鬼。
白柔水抓起桌上的茶碗,用水涑了涑,把水往外一甩。忽見白柔水神色微微一變,但馬上又大笑起來。:“大爺,這北京城和咱們家就是不一樣,這次買賣做完,一定多買點好東西給老夫人。”
李鴻基一邊不緊不慢的喝茶,一邊低聲笑道:“保持冷靜。咱們被跟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