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比朱允炆還傻,朱允炆雖然是傻叉,被建文三傻給坑了,也沒有想著要禪位。】


    【就是,這個燕王噲比建文還傻。】


    豌豆在明朝掃黑那麽年,還是有人黑允炆,允炆臉上也是火辣辣的。


    【胡說,主播都說朱允炆是明朝唯一對老百姓好的皇帝。】


    就連主播都說:“允炆,是個好人,但是好人做不了皇帝,好了不要再討論這個問題了。”


    從子之的角度考慮,原來的大臣都是燕王任命的,他們肯定效忠於燕王。等燕王死了,繼續效忠於太子。所以,子之就要換大臣。


    燕王噲年老昏聵,不僅把王位給了子之,還把朝中三百石以上的印章都收迴來,讓子子重新任命。


    大臣們就是打工仔,燕王誰做都無所謂。燕王把人事任免權給了子之,就是重新利益分配。


    這就觸及了大臣的利益,快遞小哥李自成成了下崗工人尚且要尋求再就業,更不要手裏有大把資源、人脈的士子了。


    秦始皇也是沒有處理好下崗員工在安置,死了之後被人反攻倒算。


    燕王噲把人事任免權給了子之,子之任免自己的人上位,不出意外的引起這些人的反撲,燕國沒有實現想象中的強大,反而變的混亂不堪。


    太子為了奪迴王位,就請齊國幫忙複國。


    這無異於引狼入室,齊國大軍一路燒殺搶掠,把燕國糟蹋的不成樣子。


    這種混亂的局麵,一直到燕召王即位才結束。


    統治者的統治的基礎是,維持老百姓基本的訴求。齊軍雖然褪去,齊國人倒行逆施的行為,還是深入每一個人心中。


    燕昭王要坐穩皇位,就不得不報仇雪恨。可是,齊國是傳統強國,經曆齊威王、齊宣王之後,更加強大。


    燕國地處北境,原本就荒涼,還靠近戎狄,國力弱小,無力對抗齊國。


    燕昭王苦思冥想,也沒有想到好的主意,就找到了郭槐,向他討教富國強兵的辦法。


    郭槐沒有迴答燕昭王,反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國王,想要一匹千裏馬,甚至不惜萬金。可是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買到。


    直到有一天,國王聽說某地有千裏馬,就讓大臣帶著重金前來,可惜馬已經死了。


    大臣居然拿著五百兩黃金,把馬的屍骨給買了過來。


    國王很是生氣,大臣卻告訴國王。


    “陛下多年來,你一直想買千裏馬都沒有買到。不是因為沒有千裏馬,而是人們不相信您願意為一匹馬花費千金。現在,你用五百金買馬的骨頭,就是告訴世人,您不會吝惜錢財。何愁沒有千裏馬?”


    國王覺得有道理,不僅沒有處罰大臣,反而是重賞了他。沒有過多久,果然是收到了幾匹千裏馬。


    “這就是千金買馬的故事,如果大王能封賞臣,那些比臣有才能的聽說臣都受到重用,一定不遠千裏來效忠大王。”


    燕昭王覺得有道理,就重賞了郭槐。天下的士子聽說,果然都到燕國。其中最有才華的當屬樂毅,這人能文能武,才能絲毫不遜於管仲。


    燕昭王把國家交給他,不到五年國富民強。在樂毅的帶領下,燕國不僅向北擴地千裏,占領遼東千裏之地,還滅掉了齊國,報了當年一箭之仇。


    也是憑借滅國之戰,讓原本沒有多少存在感的燕國躋身七雄之列。


    【哇,樂毅不愧是被諸葛亮崇拜的人,果然是名不虛傳。】


    “嗯,雖然後來諸葛亮的成就超過了樂毅,可在後世的武廟十哲中,管仲樂毅諸葛亮,始終在列。”


    “這是遼東第一次被納入華夏統治範圍。在這之後,燕昭王就死了,即位的太子對樂毅沒有好感,把他排擠走了。


    樂毅走了之後,到了趙國,燕國的霸權也曇花一現。最後被秦始皇滅掉燕國,燕王喜逃到遼東繼續稱王,也很快被滅。”


    “之後的遼東一直都是漢人的統治範圍,直到東漢末年, 公孫淵想要趁中原戰亂空虛之際,獨立稱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時候的曹睿已經病入膏肓了,卻還是派司馬懿出兵遼東,平定叛亂。”


    “這裏不得不提司馬懿,這老東西被諸葛亮壓製了一輩子,龜縮在烏龜殼中不敢出來。


    到了遼東卻耀武揚威,公孫淵要投降,他媽的還不同意,非要打上一架,顯示自己的威風。


    遼東那時候是苦寒之地,戰備鬆弛,自然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公孫淵很快就被打敗。


    為了顯示威風,司馬懿在遼東屠城,還把屍體做成京官,然後把剩下的居民大量遷徙到內地。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讓魏國在遼東的統治薄弱,讓土著勢力發展壯大,讓漢人失去直接統治、經營遼東乃至整個東北的機會,


    這也讓漢人的命運充滿了坎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道人並收藏大明:開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