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朱允炆逼死了小十二?


    朱元璋年幼時遭遇不幸,父母和親人都死了。


    所以朱元璋最為重視親情,在做了皇帝之後,把他們都封為親王,明朝初年的俸祿都是五萬石。


    說是用整個大明來養老朱家,一點都不為過。


    聽說朱允炆逼死了小十二,還是自焚,老朱差一點沒有背過去。


    “朱柏的問題輕一點,私自造假幣,侵奪朝廷和百姓的財富。


    他的封地在長沙,魚米之鄉,一年的俸祿就夠吃幾百年的。


    不能說是富可敵國,也是衣食無憂,就這麽有錢了,還要造假幣,坑老百姓。這麽一個為富不仁的家夥,死就死了,有什麽好可惜的?”


    朱元璋草根出身,是最護犢子的皇帝。


    這主播居然說他寶貝兒子死了就死了,沒什麽好可惜的。


    老朱氣的是滿臉通紅:“你媽皮,你兒子死了才不可惜。我老朱家的人,就不是人命了?”


    (這是老朱的想法,如果讀者也有這種想法,自己弄點草料,吃了,再來噴我。哈哈,開玩笑。


    一個印假鈔的詐騙犯,死了就死了。不要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提到那段曆史,人們都會說,朱允炆如何殘暴不仁,囚禁四個叔叔,甚至還有一個活活燒死。


    朱允炆逼死叔叔,是個不仁不義的畜生。難道不是幾個叔叔違法在先,作為皇帝不該管嗎?


    靖難之役死了那麽多人,屁都沒有人放一個。朱允炆無非就是害死了一個造假幣的湘王,就成了反派的典型了?天理何在?”


    【可朱柏是多孝順的孩子啊,就藩的時候。。。】


    “朱柏孝順父母和危害百姓之間有必然的聯係嗎?


    孝順父母的人,再外麵就不違法亂紀了?


    普通百姓為什麽要站在藩王的立場,說是朱允炆逼反了他們,而不是從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


    大義滅親,秉公執法,在任何朝代,都是褒義,到了明朝就成了不仁不義了?


    這真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看到這顛倒黑白的曆史,豌豆就想起魯迅先生的話,“普通人的一生,不過是盛世之牛馬,亂世的炮灰,安平榨其力,戰時用其死。


    滿紙仁義道德,字縫裏卻都寫著吃人兩個字。”


    “可笑的是,這些牛馬被吃了,還要為吃他們的人歌功頌德。現在的人,都怎麽了?變的如此浮躁!!!”


    朱元璋竟然無言以對,豌豆在宣判完朱元璋的惡行之後,就把朱元璋給活埋了。


    也是在這時候,朱元璋在噩夢中驚醒。


    “畜生。”


    朱元璋的叫喊聲,也驚醒了身邊的馬皇後。


    馬皇後睡夢中被驚醒,也是一臉的驚愕。光著身子坐起來問:“怎麽了,陛下?有做噩夢了?”


    朱元璋和馬皇後是患難夫妻,自然不肯說出自己的噩夢,朱標和朱雄英都死在他前頭,讓馬皇後擔心。


    “沒事,朕去處理公務了。”


    朱元璋越是這樣,越讓馬皇後擔心。她找到劉伯溫,向他討論皇帝的噩夢。說到皇帝的夢,劉伯溫也是很驚奇。因為,一連三天,他也在做同樣的夢。


    這時候,突然聽到天空中傳來轟隆隆的聲音,接著就是漫天的彩霞,把黑夜都照亮了。


    不僅是老朱的大明朝,有異象,諸天萬界也同樣產生異象。


    秦始皇為了鞏固這新生的帝國,開始第五次巡視。


    雖然坐在豪華的馬車上,防震效果並不好,顛簸了一天,嬴政的苦膽都要顛出來了。


    剛到了行宮,秦始皇還是在奮筆夜讀,批閱奏章。


    正在批閱奏章,突然間聽到轟隆隆的聲音。


    接著內侍趙高急匆匆的跑來:“陛下,不好了。不好了,陛下。”


    嬴政停下手中的筆,不怒自威:“慌什麽?”


    “啊,陛下···”


    大奸臣趙高,在秦始皇的威逼下,竟然話都說不利索了。


    “陛下,陛下。。。。”


    還是一旁的李斯說:“什麽事,說。”


    “行宮後院落下一塊隕石。”


    “啊。”秦始皇聽說,放下刀筆,跟著趙高去後院查看。


    大漢王朝,長安城,後花園。


    漢高祖劉邦剛征討英布迴來,受了箭傷,身體大不如前了。


    這個平民出身的天子臉上卻沒有一點悲哀和遺憾。


    亂世出英雄。


    如果沒有如火如荼的秦末大起義,他隻能做亭長劉季。和荊軻一樣,領著一幫吹笙屠狗的兄弟,在街頭上演行為藝術。


    劉邦命好,趕上這個如火如荼的時代。


    領著一幫泥腿子推翻了暴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成為了大漢朝開國皇帝。


    雖然命不久矣,但是他卻沒有什麽遺憾,依然心安理得的看戚夫人跳折袖舞。


    就連呂後找的郎中,都被他罵走了。


    同樣是在大漢皇宮,劉邦的玄孫劉徹就沒有那麽輕鬆了。


    此時此刻,他眼睛正盯著一麵碩大的地圖。


    漢朝從立國之初,就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把漢家兒女嫁到苦寒之地換取和平。


    這種和平是短暫且屈辱的,災荒的年月,匈奴人依然會找各種借口侵犯邊境。


    這個年輕的君王掌權之後,展開了對匈奴的反擊,派遣衛青李廣出擊匈奴。


    初出茅廬的衛青帶領精銳騎兵打到了匈奴的祭天聖地龍城,伊稚邪大單於親帥十萬鐵騎,進犯漁陽、上穀。


    漢武帝劉徹劉徹非但不救援,反而是派衛青收複河南地。


    這裏的河南不是不是現在意義上河南,是河套地區。是黃河幾字形處,因為在黃河以南,所以被稱為是河南地。


    河套在陰山南麵,又有黃河水灌溉,所以適合農業,也適合畜牧業。


    自古有九曲黃河,唯富一套。


    秦朝末年,匈奴人占領了這裏。這裏水草肥美,又可以發展農業,成為匈奴人南下的跳板。


    野心勃勃的漢武帝劉徹,傾全國之力給了衛青,就是要拿下河南地。


    一旁的韓嫣拿著一根竹簡說道:“陛下,韓安國的告急信。”


    劉徹眼睛死盯著河套地區,頭也沒有迴的說:“朕一點都不關心漁陽、上穀,我現在關心的是河南這邊衛青的戰況,有衛青的奏報嗎?”


    “迴稟陛下,還沒有。”


    “那就不管他。”


    “陛下,從高祖以來,還沒有失地的先例。”


    華夏大地,有個政治正確就是:開疆拓土為功勞,丟失土地為恥。


    在漢武帝時期就是這樣,可是劉徹卻滿不在乎。


    “這點罪名,朕還擔得起。”劉徹轉過頭,無所謂的說:“立國以來,也沒有收複失地的情況,朕就是以河南地換漁陽、上穀。隻要伊稚邪輸得起,朕就輸得起。”


    “可是,萬一漁陽失守,朝野那邊····”


    漢朝的機動部隊都被衛青帶走了,剩下的軍隊還要防範諸侯國,已經無兵可調集了。


    漁陽、上穀丟了,還可以奪迴來。


    河套地區,卻關係到長安的安危,也決定了漢匈對峙的局勢。


    幾經思索後,劉徹想到了賦閑在家的飛將軍李廣。


    劉徹都這麽說了,韓嫣也不好再說什麽。


    “陛下,該歇息了。”


    “嗯,這倒也是,派李廣去吧。他是個老將了,應該能守得住。”


    漢武帝在忙著調兵遣將,漢成帝劉驁也和趙合德在金蟾宮,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兩人相向而坐,趙合德更是坐在劉驁的腿上,劉驁雙手抱著趙合德。趙合德則是拿著一串葡萄高高舉起,抬著頭一起吃那串還在滴水的葡萄。


    漢成帝為了趙合德,讓能在掌上起舞的趙飛燕獨守椒房殿。


    趙飛燕是侍女出身,最耐不得寂寞。


    漢成帝能讓他獨守空房,她就敢給漢成帝戴綠帽子。漢成帝和趙合德卿卿我我,她也和侍衛打的火熱。


    東漢末年,許昌。


    剛剛被漢獻帝封為魏王,銅雀台也建好了。


    誌得意滿之際,曹操在銅雀台大宴賓客,文武百官都準備大顯身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夢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夢道人並收藏大明:開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