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堂之上,局勢錯綜複雜。文臣與武將之間本就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利益糾葛。朱標雖向來較為傾向於文臣一方,但他也清楚地意識到必須要在兩者之間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那些文官們心心念念的,無非就是如同大宋時期那般擁有尊崇無比的地位。但這種想法在大明朝顯然是行不通的,朱標即便有心偏袒文臣,也絕無可能讓其得逞。因為一旦打破這種平衡,勢必會引發朝廷內部的動蕩不安,甚至危及整個江山社稷的穩定。


    朱標抬頭看著天幕上麵朱允炆的所作所為,牢牢地記在心裏,記住這些問題。


    一定要牢牢記住朱允炆所做過的那些愚不可及的蠢事!就在此時,忽然間從宮殿之外傳來了一陣嘈雜喧囂之聲。朱元璋聞聲之後,不禁眉頭緊緊地皺起。


    隻聽得“砰砰砰”幾聲敲門聲響起,隨後一名太監輕手輕腳地推開殿門走了進來,躬身稟報道:“啟奏皇上,幾位皇子正在宮外求見。”


    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道:“他們為何會在此時此刻前來?平日裏不都應當在內書堂埋頭苦讀麽?究竟發生何事?唔……想來定是這幾個不成器的臭小子一同逃課跑出來了。”想到此處,他已然猜出了其中緣由,但臉色依舊陰沉得厲害,顯然心中頗為不快。


    而一旁的馬皇後則柔聲勸道:“重八,好了,這些孩子們想必也是因為見到天幕之上的種種情形,心中惶恐不安才會如此行事。我覺得還是讓他們進來吧,也好安撫一下他們受驚的心緒。”


    朱標見狀,亦開口附和道:“父親,依兒子的想法,此次逃課之事倒也並非全然是他們的過錯。今日這般狀況實屬特殊,情有可原啊。不如便準許他們入內一見吧。”


    朱棣靜靜地站在一旁,他那銳利的目光仿佛能夠洞悉每一個人的心思。對於前來探望的幾位兄弟心中所想,他自是心知肚明,但此刻的他卻選擇保持沉默,因為自己的屁股還在隱隱作痛呢!


    那邊廂,朱元璋盡管嘴上依舊毫不留情地數落著眾人,但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讓他們進來。畢竟今日之事確實事發突然,就連這位曆經風雨的皇帝也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得到應允後的小林子趕忙弓著身子退了出去,隨後便將門外等候多時的幾位皇子請進了屋內。走在最前麵的老二和老三,一聽到可以進入,便迫不及待地邁開大步向前衝去,甚至連周圍的一切都顧不得看上一眼,眼中噙滿淚水,滿心擔憂地徑直奔向朱標和馬皇後所在之處。


    “大哥,娘,您們倆現在身體狀況如何?快快傳禦醫過來瞧瞧啊!”兩人三步並作兩步,迅速來到朱標和馬皇後麵前,焦急地詢問道。


    朱標看著眼前這兩位心急如焚的弟弟,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連忙出言寬慰:“老二、老三莫要擔心,我方才已傳禦醫看過了。我的身體並無大礙,倒是娘她老人家需要靜心調養一段時間,目前暫無性命之憂,你們無需過於憂慮。”


    “娘!您這到底是怎麽了啊?這群該死的太醫究竟是做什麽用的?為何直到此刻才查出病情來!若不是天幕將此事說出,這幫人刻意隱瞞,我定要砍下他們的項上人頭以泄心頭之憤!”老二怒不可遏地吼道,額頭上青筋暴起,雙眼圓睜,仿佛能噴出火來。


    平日裏,這些太醫每隔一段時間便會上前為母親把脈診斷,可如此之久都未曾發現端倪,如今若非天幕仗義執言,恐怕眾人至今仍被蒙在鼓裏,對母親的真實狀況一無所知。想到此處,老二心中的怒火愈發熊熊燃燒起來。


    就在這時,朱元璋出聲喝止道:“行了!莫要在此處哭天搶地、大唿小叫的!朕已派人前去調查此事,無需爾等多嘴多舌。倒是說說看,你們二人此時前來所為何事?”


    老二與老三互相對視一眼,皆沉默不語。此時此刻,他們對於朱元璋可謂是心存諸多不滿。至於其中緣由,自是紛繁複雜,難以一言蔽之。首當其衝的便是馬皇後與朱標之事,尤其是老二,其內心深處更是別有一番滋味。想當初,大哥不幸離世之後,按照常理而言,他本應順理成章地成為皇位繼承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竟舍他而選擇了那個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朱允炆作為接班人。自那時起,接二連三的變故接踵而至……


    在那風雲變幻的年代裏,命運的齒輪無情地轉動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明太祖朱元璋尚未駕崩之時,他的次子與三子竟已雙雙早逝。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眾人驚愕不已,而其中緣由卻無人能知。


    當時,老二和老三兩人麵麵相覷,眼神交匯間仿佛傳遞著千言萬語。他倆自幼一起長大,關係親密無間,身為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彼此之間自然是頗為了解。因此,對於他們如此過早地離開人世,兄弟倆皆認為此事絕非偶然,定然大有文章。


    要知道,相較於老大的文質彬彬、體弱多病,老二和老三可都是孔武有力之人,心中滿懷壯誌豪情,一心想著日後能夠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他們身強體壯,平日裏也無病無痛,怎會無緣無故就這麽突然離世呢?這裏頭若說沒有半點蹊蹺,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而且,後來所發生的一係列事件,更讓他們堅信自己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尤其是那個看似與他們毫無瓜葛的侄子,居然對他們的弟弟做出那般殘忍之事。需知當初的分封可是由老朱親自操辦的呀!若是有人想要削弱藩王勢力,大可直接去找老朱理論,何必拿他們這些無辜之人開刀呢?好在他們二人早已命歸黃泉,否則定會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日子恐怕更是難熬。


    正當此時,一陣悲慟欲絕的哭聲傳來,原來是後方的大部隊皇子們趕到了。這些皇子年紀尚幼,比起老三和老四還要小上許多,因而腳步稍慢,未能及時跟上前麵的隊伍。此刻,他們望著眼前的場景,不禁淚如雨下,齊聲哭喊著:“父皇,母後,嗚嗚嗚嗚嗚……”那淒慘的哭聲迴蕩在空中,久久不散。


    “老五你們這是怎麽了?別哭別哭,快到母後這兒來,讓母後好好瞧瞧!”馬皇後聽到那悲切的哭聲,心如刀絞,滿臉疼惜之色,聲音愈發地輕柔溫和起來。


    隻見朱橚小小的臉蛋兒上掛著晶瑩的淚珠,原本總是伴其左右的朱棣此刻卻不見身影。於是乎,朱橚便與其他幾位弟弟一同前來尋母。此時,當他望見母親那無比溫柔的麵容時,心中的委屈似決堤之水般奔湧而出,當即和幾個弟弟邁開小腿,急匆匆地朝馬皇後來去。


    “娘,那天幕之上所說之事,關於咱們日後的遭遇,實在是太過淒慘啦!娘,孩兒們不想就藩了呀,聽說做了藩王後不僅要被流放,還會有諸多磨難呢!”朱橚一頭撲進馬皇後溫暖的懷抱裏,感受著她那溫柔手掌輕輕摩挲著自己的腦袋,終於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恐懼與不安,抽泣著將這番話說了出來。


    “母後,我們也是如此想法,嗚嗚嗚嗚……”站在下方的幾個小皇子見狀,紛紛附和著哭訴道。在此之前,他們滿心憧憬著成為藩王之後能夠威風凜凜、自由自在,想幹什麽便能幹什麽。然而如今得知了天幕上所展示的那些未來景象後,他們幼小的心靈瞬間被恐懼填滿。


    “你們這群小兔崽子,竟敢在此胡言亂語!成何體統!”朱元璋聽聞此言後,心中怒火瞬間升騰而起,如火山噴發一般不可遏製。隻見他雙目圓睜,怒視著眼前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們,大聲嗬斥道。那憤怒的聲音仿佛能震碎周圍的空氣,讓人不禁為之膽寒。


    就在這時,一旁的馬皇後連忙出言勸解:“好了,重八,你先消消氣,莫要如此動怒。這些孩子們畢竟還小,心智尚未成熟,他們被天幕上所呈現的景象給嚇壞了。還是讓他們先冷靜一下吧,過會兒再慢慢教導也不遲。”馬皇後的話語猶如一陣清風,稍稍平息了朱元璋心頭的怒火。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內心的怒意,轉頭看向那些瑟瑟發抖、滿臉驚恐的孩子們,放緩語氣說道:“罷了,你們暫且在此處好生待著,等心情平複之後咱們再行論處。”說罷,他背過身去,負手而立,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實,朱元璋又怎會不心疼這些孩子呢?他們可都是他的親生骨肉啊!當初他之所以決定分封藩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以及後世子孫都能過上富足安穩的日子,不再像他幼時那般窮苦困頓。他滿心期望著他們這一輩子都能榮華富貴、平安順遂。然而,如今這天幕之上所展現出來的一切卻徹底打亂了他原本的計劃。尤其是關於朱允炆的種種,更是將他心中所有美好的期許統統擊碎。


    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哭得稀裏嘩啦、涕淚橫流,朱元璋的心中既感到煩躁不安,同時也充滿了自責與愧疚。或許,造成今日這般局麵,他自己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朱橚遠遠地便瞧見了馬皇後身旁的朱棣,目光瞬間被吸引過去,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他腳步輕快地朝著朱棣走去,心中思緒萬千。一開始,朱橚還擔心自己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到牽連,畢竟宮廷之中的局勢複雜多變,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然而,當他逐漸了解到四哥朱棣所做的那些事情後,不禁對其心生敬佩之情。


    “居然要恢複井田製?這建文帝難道也是那種不知民間疾苦、說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話的皇帝嗎?”李世民緊緊盯著天幕之上展示的內容,喃喃自語道。


    與其他皇帝有所不同的是,李世民認為朱棣的所作所為並無過錯可言。此刻,他不由得迴想起自己曾經所處的境遇,那時候的他早已身不由己,想要停下腳步已然不可能。他的身邊有著深愛的妻子兒女,更有一群始終追隨其後的人們,他們都背負著各自家庭的期望與責任。如今迴想起來,當初之事已不再單純隻是個人的選擇,而是關係到眾多人的生死存亡。原本,李世民並未過多思考其中緣由,隻因為這一切皆是李淵先前許下的承諾。可事到如今,即便李世民有心放棄,李建成恐怕也絕不會善罷甘休。這場爭鬥,已然發展到了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麵。


    李世民心中暗自慶幸最終成功登上皇位的那個人是自己。當他仰頭望向那高懸於天際的巨大天幕時,內心深處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無法否認,對於朱棣這位同樣通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曆程奪取皇位之人,他懷有一定程度的認可。


    迴想起朱棣起初的處境,身邊僅有區區八百名士兵相隨,但憑借著非凡的謀略與勇氣,竟能一路披荊斬棘,直至最終登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相比之下,自己當初的奪嫡之路雖說也充滿艱險,但相較於朱棣而言,或許還是稍顯遜色了一些。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在暗暗慶幸當年自己果斷做出的那個決定。若不是那件事,恐怕大唐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便會再度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而這,無疑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然而,盡管如此,關於自己曾經所做之事,李世民的心頭始終縈繞著一個難解的心結。但即便如此,他從未有過絲毫悔意。因為他深知,如果不那樣去做,不僅自己身後那些堅定支持者們將麵臨滅頂之災,就連深愛的觀音婢以及他們的孩子們都可能會淪為他人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就在此時,一旁的杜如晦忽然開口說道:“皇上,依微臣之見,這朱允炆未必真如天幕之上所展現出來的那般愚蠢無能。他既然能夠在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嚴密注視之下被立為皇太孫,想必其中定有其過人之處,絕非表麵看起來這般簡單啊!”


    “哦?愛卿有何高見啊?朕倒是想聽聽你對此事的看法。”李世民微微眯起雙眸,目光落在杜如晦身上,透露出幾分好奇與期待。


    隻見杜如晦拱手作揖,緩聲道:“皇上,依微臣之見,這朱允炆自從登基以來,其種種行為都表明他對文臣頗為倚重和認可,但對於武將一方,似乎並未展現出過多關注或重視的態度。不僅如此,他還對各地藩王心存忌憚。且觀其登基後推行的各項政策,不難看出他實則已與大明王朝的眾多文臣緊密結合在一起。


    可以說,朱允炆如今所代表的並非整個朝廷的立場,反倒更像是那些文臣們的意願。由此可見,這位新帝打心底裏並不認同武將的作用,同時對藩王之事也持否定態度。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此前,他竟能將這些心思深藏不露,直至登上皇位後方才逐漸顯露無遺。如今看來,這朱允炆可稱得上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文臣了。隻是微臣心中尚有疑惑,不知為何後世的文臣竟會演變成如今這般模樣。或許其中另有隱情,亦或是時勢使然吧。”杜如晦一邊說著,一邊若有所思地輕輕搖了搖頭。


    他已然洞悉到後續朝廷中的文臣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巨變。實際上,即便杜如晦未曾言明的那些隱晦之處,此刻的李世民亦能心如明鏡、洞若觀火。


    再看那朱允炆,又怎能不算得上是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皇帝呢?不,或許並非如此,也許他反倒沉醉於此種狀態並欣然接受,甚至不曾心生抵觸之意。


    李世民深知,那些對大明朝廷舉足輕重的文臣們,換到如今的大唐,則對應的正是那些勢力盤根錯節且規模宏大的世家大族。對此,李世民了然於心,但他始終堅守著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步伐。因為他明白,如果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重蹈那人的覆轍。想到此處,李世民抬頭凝望天際,其目光驟然變得犀利無比,仿若要穿透蒼穹一般。然而轉瞬間,這道銳利的目光又如曇花一現般消逝得無影無蹤。


    李世民堅信,遭遇挫敗之人決然不會是自己。於是乎,他選擇步步為營,以蠶食鯨吞之勢逐步推進各項謀劃。隻要行事謹慎,莫要驚動那隱匿於暗處的敵手,一切皆在掌控之中。待到時機成熟之際,必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靖難之役”過後,淮河以北地區竟淪為荒草叢生之地,原本繁榮的農業生產遭受重創,無數農民被迫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生活苦不堪言。


    明太宗登基之後,深知百姓之苦,當務之急便是恢複民生、減輕民眾負擔。他果斷地下旨,對於山東、北平以及河南那些飽受戰火摧殘的州縣,如果存在因戰亂而無法耕種土地的人民,將免除他們整整三年的差役和賦稅。


    不僅如此,針對河南、山東、北平還有淮河以北流離失所的百姓,明太宗下令讓他們各自返迴原籍,重新開展生產生活。而為了幫助這些歸鄉之人順利複業,所需的種子、耕牛以及農具等物資,都由官府統一供給。


    此外,在建文年間被廢棄的北方學堂也得以重新開辦,並保持正常運轉,絕不容許其荒廢。明太宗多次勸導民眾迴歸農田,不辭辛勞地想辦法招攬流亡在外的百姓返鄉複業,並且叮囑他們要全心全意致力於農業生產。早在剛剛即位之時,明成祖便派遣專人四處奔走,積極號召流民迴歸故土、恢複產業,期望他們能夠竭盡全力耕耘田地。


    與此同時,明太宗還進一步完善了文官製度,在朝堂之上逐步構建起後來內閣製度的初步框架。而且,他明確提出了“治理國家的方法,關鍵在於做到寬容與嚴厲適度結合”這一重要原則。


    對於各地的地方官吏,明太宗更是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他責令所有地方官員必須深入基層,切實了解當地的民情民意,隨時隨地向朝廷如實稟報民間的困苦狀況。隻有這樣,朝廷才能及時製定相應政策,更好地造福於民。”悠然講完前麵的事情,就開始講明太宗永樂大帝朱棣在位之後發生的事情。


    “內閣?”朱元璋喃喃自語道,此時的他尚未萌生出廢除丞相一職的念頭,因此對後世朱棣所創立的這套製度深感困惑不解。然而,這位心思縝密的帝王並未急於下結論,而是默默地將這個疑問銘記於心,並打算尋個合適的時機前往朱棣那裏,讓其親自解釋如此行事背後的緣由。


    當聽到“內閣”這兩個字時,一種難以言喻的異樣感受湧上朱元璋心頭。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著他,令他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之中。


    與此同時,朱元璋放眼望去,目光落在前方因那場驚心動魄的靖難之役而遭受牽連、飽受苦難的百姓身上。望著那一張張充滿哀傷與無助的麵龐,他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悲戚之情。這場戰亂給大明子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身為一國之君,同時也是自平民百姓中崛起的朱元璋,對此感同身受。他深知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意味著何等艱辛困苦。


    但隨後,當朱元璋目睹朱棣采取一係列措施致力於恢複民生時,他微微頷首,表示認可。不得不說,朱棣在處理政務方麵確實頗有條理、章法可循。尤其當看到北方那些曾被建文帝下令廢止的學堂如今又重新開課授業,孩子們能夠再次走進知識的殿堂,朱元璋臉上終於浮現出一絲欣慰之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山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山亭並收藏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