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裏麵勞作的中年婦女聽了悠然的話,不禁感歎道:“原來是這樣啊!我們家族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裏,一直以來都是漢人。真沒想到後世不同民族竟然能夠融合在一起。”


    這時,正在彎腰幹活的中年男子,也就是她的丈夫站起身來,插言道:“我覺得這個應該很難實現吧,畢竟我們一個村子裏不同姓氏之間都會存在隔閡。後世之人有如此眾多的不同民族,這其中的摩擦肯定也不會少。”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麵說他們現在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對這些其餘幾國的百姓還是可以的,這也是因為他們這些人都是一樣的人,之前每個國家都和其他的國家有過聯姻,所以他們血脈中也不能夠說出來是純正的秦人,楚人,等等,但是這是因為他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由一個地方繁衍而來的,都是大周分封而來,所以他們可以說在源頭上是一樣的,但是要讓他去想這五十六個民族,後世之人相處的像是一家人,很不可思議。


    漢武帝看著天幕,心中充滿了難以置信。他雖然知道天幕所言應該屬實,但這一切實在太過艱難,其中所經曆的苦難與折磨難以想象。然而,他一直秉持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信念,對於周圍的異族,尤其是與大漢有血海深仇的匈奴,他決心要將其徹底擊敗並征服,以保護邊境百姓不再受其侵擾。此刻,漢武帝的眼中燃燒著野心和野望,他渴望實現這個目標,讓大漢成為真正的霸主。


    與此同時,李世民目光深邃地凝視著天幕上的民族融合畫麵,心頭湧起一股複雜的感慨。如今的大唐國力昌盛,威震四方,無懼任何挑戰。然而,他深知這種表麵上的和睦並非如天幕所展示的那般和諧。事實上,這些異族之所以向大唐屈服,乃是因為大唐的強大武力。一旦大唐稍有衰弱之態,他們必定會立刻露出猙獰的爪牙,對大唐虎視眈眈。


    “後世居然還有蒙古族?這真讓人意想不到啊!如今我們還在互相廝殺,而到了後世卻能和睦共處。”朱標不禁好奇地感歎道。


    朱元璋聽聞此言,麵色一沉,冷冷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嚴肅地說道:“你所想的情景,在現在根本不可能實現。大明與元人之間存在著深仇大恨,不可忘卻他們曾經對漢人肆意欺壓、虐待的曆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似乎要將這段仇恨銘記於心。


    “爹,我記住了。”朱標知道現在是不可能的,蒙古人在這片土地上麵犯下的錯誤,還有他們是在趕走蒙古人建立的大明,他們更奉行的是異族不可信。


    “老大,你看上麵的民族融合,這是要靠打下江山,將蒙古那邊的地方打下來,才能夠去想這些事情,不然當心這些人反過頭來咬你一口。”朱元璋提醒道。


    而在康熙這邊,他們其實已經基本實現了民族融合。他們仰望著上方的天幕,心中感慨萬千。如今,康熙皇帝雖然積極推動滿漢之間的交流,並對漢族文化情有獨鍾,但實際上,他內心深處依然對漢人充滿了忌憚。這種複雜的情感源於對曆史的深刻理解和對現實的敏銳洞察。


    在康熙的眼中,漢族擁有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盡管他個人對漢族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深知漢族與滿族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上,還體現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麵。因此,即使在表麵上推行滿漢一家親的政策,康熙仍然保持警惕,擔心漢族可能會對滿族統治構成威脅。


    此外,康熙也意識到,滿漢之間的矛盾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長期以來,滿族作為統治者,對漢族采取了一係列的壓製措施,導致滿漢之間的隔閡加深。雖然康熙試圖通過促進民族融合來緩解這種緊張關係,但他明白,要真正實現滿漢一家親,需要時間和努力。同時,他也要時刻提防那些心懷不滿的漢族人士,防止他們借機生事,動搖清朝的統治根基。


    總之,康熙對於滿漢之間的關係持有一種謹慎而複雜的態度。他既希望促進民族融合,又擔心漢族會對滿族統治產生威脅。在這種背景下,康熙必須小心翼翼地處理好滿漢之間的關係,以維護清朝的穩定和繁榮。


    “好了,我們繼續看下麵的內容,各個諸侯之間有了紛爭,既然如此每個諸侯為了自保或者去吞並其他小的中小諸侯國,自然他們經濟得到了發展,而戰爭的出現也促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因為這個貼紙農具也得到發展,各國也開始紛紛興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鄭國渠,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發展和效率,而因為這個推進了社會的分工,也間接促進了商業的繁榮。”悠然繼續講道。


    “而在這一期間,各國之間的戰爭日漸強烈,為了富國強兵,各國都在尋求一種辦法能夠提高統治效率,提升軍隊戰鬥力。於是乎,各國君主開始變法圖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通過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廢除世卿世祿製、實行郡縣製、獎勵耕織等,使得秦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之一。同時,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秦國,進行變法改革,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這些變法改革不僅增強了各國的實力,也推動了社會製度的變革。”悠然詳細地解釋道。


    “除了這些方麵的,在春秋戰國這樣特殊的時期,各種思想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思想畫卷。下麵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思想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那就是孔子和老子。”悠然老師緩緩說道。


    “想必大家都對孔子和老子這兩位曆史人物有所了解吧?”悠然老師微笑著問。


    “至聖先師”“太上老君”“萬世師表”……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對這兩個人的認識。


    “既然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那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他出生於春秋後期魯國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麵對當時禮崩樂壞、社會動蕩的局麵,孔子致力於倫理和政治重建,提出了一係列獨特而深刻的理論。”悠然詳細地介紹著。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它代表著關愛他人、尊重和包容。孔子認為,隻有通過關心他人、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尊嚴,才能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他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愛,尤其是統治者要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這樣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此外,孔子還主張統治者順應民心,愛惜民力。他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於人民,如果統治者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他提倡統治者要關注民生,減輕人民的負擔,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時,孔子也非常重視教育,他認為“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的壟斷,推動了私學的發展。他認為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隻有通過教育,才能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仁’的精神。最後,孔子主張推行仁政通過以身作則的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他認為,統治者的行為榜樣對於社會風氣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統治者能夠以身作則,展現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風範,那麽人民自然會效仿他們,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總之,孔子的思想體係以‘仁’為核心,涵蓋了人際關係、政治統治和個人修養等方麵。他的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成為了儒家學派的基石。”悠然感慨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山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山亭並收藏教曆史課,沒想到在諸天萬界直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