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重迴前線
二戰,我在蘇俄當少尉 作者:ayauki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錯,朱可夫叔叔,就是混合兵種以坦克為中心。”
“炮兵負責清理大型障礙,敵人頑固的火力點等,工兵負責清理地雷,開路,搭橋。”
“偵察兵可以當做精銳小組,偵察敵情,搶占橋梁。”
“當然,步兵在裝甲作戰中也是不可分割的一環。”
“而針對步兵,決不能讓坦克等他們,要讓他們的步伐跟上坦克,所以要配合卡車。”
“不能讓步兵搭乘在坦克上,遇到突發情況,步兵們不可避免的會傷亡慘重。”
朱可夫點點頭,他覺得瓦列裏說的非常有道理,步兵掛在坦克身上的作用地獄點說,也隻有人肉沙包的範疇。
瓦列裏接著道:“其實卡車參加進現階段的步坦協同作戰也很吃力。”
“卡車的防護能力實在是太脆弱了。”
“按照我的想法,應該像德國人一樣搞出一個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到時候步兵上運兵車跟著坦克就好。”
履帶式裝甲運兵車一直都是蘇聯的軟肋,他們也未能在戰爭期間大量生產出來。
首先是蘇聯工業搬遷,產能減少,沒工廠生產這些,不如多搞點坦克出來淹死德國人。
其次也是上麵覺得用不到。
所以很多士兵也都是直接粗暴的掛在坦克上充當人肉裝甲前進。
直到羅師傅百億補貼送給蘇聯一批批運兵車,這讓不少蘇聯官兵感受到了便利性。
所以在戰後蘇聯對於裝甲運兵車的研製開始展的很快。
“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好東西…”朱可夫可以想象到這東西配合坦克可以達成什麽效果…
“當然,最重要的是補給和溝通,首先是補給。”瓦列裏咳嗽兩聲,臉色略顯蒼白。
“要不要休息會,瓦列裏?”
“不用,朱可夫叔叔,我沒什麽事…”
“嗯,如果感覺累就休息會。”朱可夫也明白,讓胸口中一槍的年輕人躺在床上還不到半個月身體就完好如初,不太可能。
按照正常來說,瓦列裏應該休息至少一個月時間的。
隻是前線戰事太過危急,擋在莫斯科前麵的最後一波精銳力量也要無了,斯大林心急啊。
現在唯一在防守上擅長的將領就是彼得羅夫斯基與瓦列裏。
彼得羅夫斯基現階段不在莫斯科,他也就全都指望瓦列裏這名“滾筒戰術”發明人,能夠配合朱可夫,創造一條防線把德軍給擋下來。
不然莫斯科真被德軍給一口氣給揚了,這場戰爭接下來會打的相當困難。
而在朱可夫看來,斯大林對於瓦列裏是相當看重的,如果能打贏這場莫斯科保衛戰…他這個好侄兒的未來將是相當燦爛。
隻要不犯什麽毀天滅地的錯誤,瓦列裏未來大概是可以成為紅軍主要人物之一的。
對於此毫不知情的瓦列裏頓了頓接著說道;“首先說補給,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需要的就是高效,暢通的後勤組織。”
“能確保坦克損壞有的修,能確保坦克及時能加上油與彈藥,如果沒有這些後勤…那無疑是一場災難。”
蘇聯在1941-1942年末的裝甲部隊也確實是一場災難…
曆史上新組建的蘇軍裝甲師基本上是坦克報廢了直接就丟了,根本連修都不修,蘇軍他們沒有那麽多活著的後勤去維修坦克…
有時候燃油,彈藥不夠了,廢棄的坦克也隻能被炸掉,防止被德軍繳獲。
或者趕上戰鬥,彈藥不夠的駕駛員也隻能死命的開著坦克去撞人。
被蘇聯寄予希望的坦克部隊在衛國戰爭初期許多都損失慘重…
“還有通訊…坦克部隊需要無線電,德軍的裝甲部隊就用無線電溝通,得益於無線電,他們部隊相互之間配合相當厲害…”
“比‘電話溝通’和旗語來說方便不少。”
“這麽一聽我們之前裝甲部隊完全是一團亂麻…”朱可夫歎道:“也幸好我們現在還有機會。”
“還有你果然是個天才啊!瓦列裏。”
“呃…別這麽誇我,朱可夫叔叔…”瓦列裏笑著搖搖頭,他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世已經有人將坦克戰術總結的相當到位了。
“你小子…”朱可夫笑了兩聲:“我要是在你這年紀提出這理論,早就飄的找不著北了。”
“等到了前線,在構築防線的時候你也按照你的要求組建一支機械化團吧,直接在戰場上測試一下水平,不過無線電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還是用你小子的電話溝通先撐著吧。”
朱可夫輕輕拍拍瓦列裏的肩膀。
說完,朱可夫又與瓦列裏聊了聊敵我前線的情況。
10月9日,晚上十一點二十多…
兩輛嘎斯汽車伴隨著兩輛負責護衛的卡車緩緩來到了博羅季諾古戰場附近,據偵察兵打聽,西方麵軍新的司令部就在這裏。
瓦列裏下車,深吸一口氣,環顧四周,這就是博羅季諾戰役發生時的地方…
當時拿破侖試圖集結優勢兵力,一舉衝破俄軍防禦,殲滅俄軍有生力量。
而俄軍的戰略則是設置防禦陣地,試圖在博羅季諾附近消耗法軍有生力量,並阻擋法軍向莫斯科的進軍。
兩軍在這裏舉行了一場規模最大的會戰,雙方均損失慘重。
法軍獲勝,但在會戰中被消耗大規模有生力量,俄軍雖敗,但成功依靠完備的防禦工事,有利地形,成功損耗了法軍。
這跟現在的蘇德雙方多麽相似,短短129年過後,原先戰無不勝,稱霸歐洲的德軍也即將要到達莫斯科。
他們會重複跟法軍一樣的結果…
不得不說,有時候曆史就是這麽神奇。
瓦列裏隨後跟著朱可夫走進了西方麵軍司令部。
司令部內非常昏暗,桌上點著幾根蠟燭,燭光搖曳。
科涅夫上將,索科洛夫斯基,布爾加寧與馬蘭金,西方麵軍的指揮層幾乎全都在這裏了。
他們抽著煙,室內煙霧繚繞,氣氛顯的相當沉悶。
“情況怎麽樣?科涅夫同誌。”朱可夫走進來打破沉悶出聲問道。
“炮兵負責清理大型障礙,敵人頑固的火力點等,工兵負責清理地雷,開路,搭橋。”
“偵察兵可以當做精銳小組,偵察敵情,搶占橋梁。”
“當然,步兵在裝甲作戰中也是不可分割的一環。”
“而針對步兵,決不能讓坦克等他們,要讓他們的步伐跟上坦克,所以要配合卡車。”
“不能讓步兵搭乘在坦克上,遇到突發情況,步兵們不可避免的會傷亡慘重。”
朱可夫點點頭,他覺得瓦列裏說的非常有道理,步兵掛在坦克身上的作用地獄點說,也隻有人肉沙包的範疇。
瓦列裏接著道:“其實卡車參加進現階段的步坦協同作戰也很吃力。”
“卡車的防護能力實在是太脆弱了。”
“按照我的想法,應該像德國人一樣搞出一個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到時候步兵上運兵車跟著坦克就好。”
履帶式裝甲運兵車一直都是蘇聯的軟肋,他們也未能在戰爭期間大量生產出來。
首先是蘇聯工業搬遷,產能減少,沒工廠生產這些,不如多搞點坦克出來淹死德國人。
其次也是上麵覺得用不到。
所以很多士兵也都是直接粗暴的掛在坦克上充當人肉裝甲前進。
直到羅師傅百億補貼送給蘇聯一批批運兵車,這讓不少蘇聯官兵感受到了便利性。
所以在戰後蘇聯對於裝甲運兵車的研製開始展的很快。
“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好東西…”朱可夫可以想象到這東西配合坦克可以達成什麽效果…
“當然,最重要的是補給和溝通,首先是補給。”瓦列裏咳嗽兩聲,臉色略顯蒼白。
“要不要休息會,瓦列裏?”
“不用,朱可夫叔叔,我沒什麽事…”
“嗯,如果感覺累就休息會。”朱可夫也明白,讓胸口中一槍的年輕人躺在床上還不到半個月身體就完好如初,不太可能。
按照正常來說,瓦列裏應該休息至少一個月時間的。
隻是前線戰事太過危急,擋在莫斯科前麵的最後一波精銳力量也要無了,斯大林心急啊。
現在唯一在防守上擅長的將領就是彼得羅夫斯基與瓦列裏。
彼得羅夫斯基現階段不在莫斯科,他也就全都指望瓦列裏這名“滾筒戰術”發明人,能夠配合朱可夫,創造一條防線把德軍給擋下來。
不然莫斯科真被德軍給一口氣給揚了,這場戰爭接下來會打的相當困難。
而在朱可夫看來,斯大林對於瓦列裏是相當看重的,如果能打贏這場莫斯科保衛戰…他這個好侄兒的未來將是相當燦爛。
隻要不犯什麽毀天滅地的錯誤,瓦列裏未來大概是可以成為紅軍主要人物之一的。
對於此毫不知情的瓦列裏頓了頓接著說道;“首先說補給,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需要的就是高效,暢通的後勤組織。”
“能確保坦克損壞有的修,能確保坦克及時能加上油與彈藥,如果沒有這些後勤…那無疑是一場災難。”
蘇聯在1941-1942年末的裝甲部隊也確實是一場災難…
曆史上新組建的蘇軍裝甲師基本上是坦克報廢了直接就丟了,根本連修都不修,蘇軍他們沒有那麽多活著的後勤去維修坦克…
有時候燃油,彈藥不夠了,廢棄的坦克也隻能被炸掉,防止被德軍繳獲。
或者趕上戰鬥,彈藥不夠的駕駛員也隻能死命的開著坦克去撞人。
被蘇聯寄予希望的坦克部隊在衛國戰爭初期許多都損失慘重…
“還有通訊…坦克部隊需要無線電,德軍的裝甲部隊就用無線電溝通,得益於無線電,他們部隊相互之間配合相當厲害…”
“比‘電話溝通’和旗語來說方便不少。”
“這麽一聽我們之前裝甲部隊完全是一團亂麻…”朱可夫歎道:“也幸好我們現在還有機會。”
“還有你果然是個天才啊!瓦列裏。”
“呃…別這麽誇我,朱可夫叔叔…”瓦列裏笑著搖搖頭,他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世已經有人將坦克戰術總結的相當到位了。
“你小子…”朱可夫笑了兩聲:“我要是在你這年紀提出這理論,早就飄的找不著北了。”
“等到了前線,在構築防線的時候你也按照你的要求組建一支機械化團吧,直接在戰場上測試一下水平,不過無線電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還是用你小子的電話溝通先撐著吧。”
朱可夫輕輕拍拍瓦列裏的肩膀。
說完,朱可夫又與瓦列裏聊了聊敵我前線的情況。
10月9日,晚上十一點二十多…
兩輛嘎斯汽車伴隨著兩輛負責護衛的卡車緩緩來到了博羅季諾古戰場附近,據偵察兵打聽,西方麵軍新的司令部就在這裏。
瓦列裏下車,深吸一口氣,環顧四周,這就是博羅季諾戰役發生時的地方…
當時拿破侖試圖集結優勢兵力,一舉衝破俄軍防禦,殲滅俄軍有生力量。
而俄軍的戰略則是設置防禦陣地,試圖在博羅季諾附近消耗法軍有生力量,並阻擋法軍向莫斯科的進軍。
兩軍在這裏舉行了一場規模最大的會戰,雙方均損失慘重。
法軍獲勝,但在會戰中被消耗大規模有生力量,俄軍雖敗,但成功依靠完備的防禦工事,有利地形,成功損耗了法軍。
這跟現在的蘇德雙方多麽相似,短短129年過後,原先戰無不勝,稱霸歐洲的德軍也即將要到達莫斯科。
他們會重複跟法軍一樣的結果…
不得不說,有時候曆史就是這麽神奇。
瓦列裏隨後跟著朱可夫走進了西方麵軍司令部。
司令部內非常昏暗,桌上點著幾根蠟燭,燭光搖曳。
科涅夫上將,索科洛夫斯基,布爾加寧與馬蘭金,西方麵軍的指揮層幾乎全都在這裏了。
他們抽著煙,室內煙霧繚繞,氣氛顯的相當沉悶。
“情況怎麽樣?科涅夫同誌。”朱可夫走進來打破沉悶出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