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魏瑪政府目前最大的進口渠道是美國,從糧食到金屬等物質無一不缺,結算的時候用的自然也是美元。
美國早就退出了國際聯盟,與之一同退出的還有意大利和日本。
“他們其實也挺不容易的。”沃瑟豐克嘴巴裏是在那麽說,可臉上是帶著幸災樂禍:“這一屆政府,無論怎麽努力,他們怎麽也無法改變自己是賣國政府的事實。”
“美國才是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典型。”阿道夫希特勒對美國全無好感,他說:“到現在我都不是那麽明白他們為什麽要加入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戰爭。”
“領袖不是說了嗎?”沃瑟豐克嘲諷似得笑了笑:“財閥集團的一次公關危機,掌握了美國輿論的華爾街,他們是推動美國參戰的那隻手。”
阿道夫希特勒撇了撇嘴,他受到的教育使之無法理解,哪怕是有財閥推動,可美國的普通人也實在是太好忽悠一些了吧?
美國人還真的是最好忽悠的一群人,可能是與他們的地緣關係有關,反正無論他們做出了什麽錯誤的選擇,至少沒人能夠實際上地威脅到美國。
美國自獨立後,僅僅是有加拿大威脅過他們,甚至是直接殺到了華盛頓燒了白宮。而那是美國佬要去解放加拿大人,但加拿大人壓根就不需要美國佬來解放。
從美國獨立以來,美國就是實際上的上帝寵兒,他們有著太平洋和大西洋作為屏障,周邊又是一些廢物一般的廢柴國家。這樣一來,美國總是能夠從容地在一些事情上進行選擇,無論是誰想要打生打死,他們隻需要站在最終會獲得勝利的那一方也就是了。
沒有獲得參戰紅利,至少是美國佬認為他們沒有獲得,一番矯情之後,威爾遜任期到了,沃倫甘梅利爾哈定競選成為美國的第29任總統。新的總統出現,威爾遜的一些政策被推翻,對德態度上也是其一。
美國退出國際聯盟表麵上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凡爾賽和約》並不是一份公正的和約,同時不支持英國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劃定的國際次序方案。這一刻美國佬成了一些國家正義的象征,很是大大賺取到了一些戰敗國的好感,其中就包括德意誌。
實際上,美國退出國際聯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加入到世界大戰之中,可是英國和法國曾經許諾的好處隻是被執行了很小的一部分。美國認為他們被英國和法國欺騙了,又在一些事情上與英國起了衝突,受不了英國一直拿美國當小弟看的姿態,國內的孤立主義又開始盛行,才決定退出國際聯盟。
美國退出國際聯盟,那麽很多條約自然是都成了無效,隻有在奧匈帝國那邊的一些條約被特別承認,其中主要的條約是關於肢解奧匈帝國上麵。
美國沒有承認戰勝國在德意誌身上的一些苛刻條約,那麽魏瑪政府就認為美國還是可以交朋友的對象。魏瑪政府希望美國和英國可以起到更多的齷齪,經濟政策上也是傾向於和美國人合作,結果是英國在一些後續政策上被美國阻擊。
目前美國和英國正在貨幣上進行一場戰爭,那是關於世界貨幣地位上的爭奪。
之前,英鎊毫無疑問是世界貨幣,並且因為英國是世界霸主,英鎊沒有任何意外,就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
英國人玩得比較野蠻和露骨,他們內部的英鎊是可以隨時隨地前往倫敦銀行兌現黃金的英鎊,對外發行的英鎊則是屬於非可兌換黃金的英鎊,等於是具備兩套貨幣體係。
在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時期,不同的貨幣體係雖然有被詬病,可是大家也沒有辦法。經曆過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明顯衰弱,法國又因為在世界大戰中與英國起了齷齪不是那麽親善英國,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顯示出了一絲絲的動搖。
美國與英國在爭奪世界貨幣地位的控製權,那已經不是美國和英國雙方自己的事情,這個時候隻要是需要外匯的國家基本上就會被牽扯進去。魏瑪政府很明顯已經選擇了站隊,是站了到美國那一邊,那麽也就別怪英國找魏瑪政府的不痛快。
巴伐利亞州政府的選擇與柏林政府並不一致,至少並非完全一致。李奇的選擇是向雙方進行有傾向性的采購,比例上是英國8成和美國2成。采購的東西比較複雜,基本上是有色金屬比較多,然後是在糧食上麵。
說起來可能略顯矛盾,比如說巴伐利亞都是一個農業大州了,為什麽還要向外采購糧食什麽的。但是,巴伐利亞在德意誌算得上是一個糧食大州,可這個“大”其實存在很多值得商討的地方。
德意誌第二帝國期間也是擁有自己的糧食生產地,可是長久以來依然每年需要進口200萬噸以上的糧食。
到了魏瑪政府當政的前期,德意誌失去了進口糧食的渠道,已經造成了實際上的糧食饑荒,不是簡單的囤積問題。這也是為什麽不管魏瑪政府怎麽努力,軟的勸服和硬的鎮壓,根本就無法讓德意誌安定下來的主要原因和硬傷。
向美國采購糧食緩解國內饑荒,魏瑪政府花的是之前第二帝國時期的美元外匯儲備,原本不多的美元儲備很快就見底,那就要另外想辦法了。
魏瑪政府現在幾乎是沒有什麽來錢的手段,搞得最後隻能選擇向美國貸款,然後使用貸款在美國采購物資,等於是在英美的貨幣戰爭中選擇站到了美國那一邊。
“他們的選擇有自己的理由,我們有我們的。”沃瑟豐克指的是巴伐利亞靠向英國。他說:“美國強大,但他們在美洲。”
可不是嘛!英國是有跌下世界霸主神壇的趨勢,美國是在強勢崛起,但英國離歐洲大陸很近,美國離歐洲大陸隔著一個大西洋。魏瑪政府想要與美國走得近,那是因為英國提出了魏瑪政府無法承擔的條件,英國對魏瑪政府使用的是政治和武力上的壓迫。
美國對魏瑪政府使用的卻是經濟誘惑,他們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的手腕,相比起英國佬的霸道,盡管與美國合作是相同的結果,但誰又樂意被威脅,哪怕是被剝削,也希望是別人一臉微笑而不是兇惡來進行剝削吧?
“魏瑪政府也存在讓美國和英國交惡的考慮。”李奇笑著說:“但若是想用簡單的經濟取舍讓美國和英國交惡,交惡到兩不相容的地步,顯然是有些不現實。”
英國很少對某個國家認慫,但英國偏偏不止一次對美國認過慫,好像是那些牛仔們從英國的統治中獨立出去之後,英國佬就有些怕了牛仔似得。
“我們能夠選擇的不多,隻能選擇親善英國。”阿道夫希特勒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對英國有著難以解釋的好感。他說:“事實也證明我們選擇親善英國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至少在諸多的事情上,得到英國的支持可以讓我們避免很多麻煩。”
親近英國也是李奇製定的策略之一,至少是到1935年之前不會產生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誌已經倒下了,歐洲大陸上現在顯得強大的是別人。隻要在歐洲大陸上不是最強的存在,英國佬隻會親近和拉攏,還會進行必要的扶持,要不英國就無法顯示出“攪屎棍的獨特屬性”。
英國與美國之間,對歐洲大陸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英國。在歐洲大陸這一場權力的遊戲中,美國能夠扮演的角色不大,注定隻能是從經濟層麵入手。既然隻能選擇從經濟層麵,那麽美國佬也無法扮演上帝的角色,他們也絕對不是上帝,一切的幫助必然是需要獲得迴報,投入多少就會索取足夠份量的迴報!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英國有意要扶持我們,我們需要來自英國的支持。”李奇有些玩味地笑著說:“魏瑪政府作為中央政府去親善美國,我們作為在野勢力親善英國,這樣的分工其實挺不錯的。”
有了親善美國的魏瑪政府,有了親善英國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自然也就有親善蘇俄的其它政黨。
要說起來,那些選擇親善蘇俄的政黨除了沒有選擇之外,選擇親善蘇俄真不是一般的傻,是傻到某種腦殘的程度。
“雖說是那樣,但……我們也該考慮一下與蘇俄尋求正常關係了。”埃裏希馮法金漢很少會進行什麽發言,他最近好像是承擔什麽巨大壓力?他說:“在波蘭的問題上,至少我們與蘇俄的立場一致。”
中日友誼靠韓國,蘇德友誼自然是靠波蘭。德意誌與蘇俄要是能夠成為朋友,那麽波蘭絕對是充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說起來,蘇俄和德意誌都是受到波蘭欺壓的對象,蘇俄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地區被波蘭侵占,德意誌也被波蘭咬下了一大塊的領土。
“嗯。”李奇肯定是要改善與蘇俄的關係,但不是現在。他說:“現在蘇俄的狀況很糟糕,但不會一直糟糕下去。”,思索了一下,繼續說道:“協約各國害怕蘇俄的‘主義’,但他們不會進行沒有迴報的投資。”
目前蘇俄占據著東歐和亞洲局部,從烏拉山以東包括西伯利亞在內卻是白衛軍的地盤,等於是俄羅斯現在處於真正並且實際的分裂之中。
蘇俄現在的地盤,大多數是屬於曾經沙俄的“衛星國”,也即是所謂的加盟王國,並不真的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波蘭在英、法、美等等國家的支持下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給沙俄曾經的許多加盟王國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更多的“加盟國”希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目前除了波蘭之外,已經有芬蘭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正在尋求獨立的有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顯露出獨立傾向的還有中亞的一些地區。
“內憂外患的蘇俄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不過以我們現在的狀況……”李奇很難得會露出苦笑:“誰與蘇俄是朋友,誰就是人人喊打的角色。”
德意誌需要發展,受到諸多限製的前提下,一些軍備根本就不存在發展空間。曆史上小胡子與蘇俄成為朋友,是需要在蘇俄那邊實驗和發展一些軍備。現在,李奇雖說早在第二帝國戰敗之前就有進行布置,但情況真的不是那麽好。
除了李奇有布置之外,容克軍事集團和原本的王國也有布置,可架不住德意誌戰敗之後成了一塊肥肉,波蘭率先咬了一口之後,其它的國家沒有道理不動手。
“我在幾個國家的產業遭受到了一些損失,其他人的損失更大。”李奇說的是被各國用各種借口侵占的產業:“我們現在無法對那些國家進行清算……”,有些話沒必要說,哪怕是到了能清算的時候,也是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清算,比如挪威就是必須清算的對象之一。
李奇在幾個國家都有布置,但是在挪威的布置損失最為嚴重,他倒是還有一些隱藏得較深的產業留下,德意誌其它幾個勢力布置在挪威的產業幾乎是能用全軍覆沒來形容。
挪威那麽幹不是有誰進行撐腰還是什麽,純粹就是一種徹徹底底的落井下石行為,也是想要擁有自己的國家企業。他們在作死,也必然是會遭到報複。
瑞典、瑞士、丹麥等等一些國家中,瑞典和瑞士沒有太激烈的行為,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什麽行動,比如在一些稅收問題上就出現了反複。倒是丹麥在獲得了北石勒蘇益格,但那是經過公投的選擇,然後丹麥表現出對德意誌的同情,並未有什麽針對。
“我們需要朋友,更需要進行發展。”李奇看著埃裏希馮法金漢:“對待蘇俄,我們隻能等待有結果出現。”
李奇內心裏其實是充滿了期待……
(未完待續。)m。
美國早就退出了國際聯盟,與之一同退出的還有意大利和日本。
“他們其實也挺不容易的。”沃瑟豐克嘴巴裏是在那麽說,可臉上是帶著幸災樂禍:“這一屆政府,無論怎麽努力,他們怎麽也無法改變自己是賣國政府的事實。”
“美國才是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典型。”阿道夫希特勒對美國全無好感,他說:“到現在我都不是那麽明白他們為什麽要加入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戰爭。”
“領袖不是說了嗎?”沃瑟豐克嘲諷似得笑了笑:“財閥集團的一次公關危機,掌握了美國輿論的華爾街,他們是推動美國參戰的那隻手。”
阿道夫希特勒撇了撇嘴,他受到的教育使之無法理解,哪怕是有財閥推動,可美國的普通人也實在是太好忽悠一些了吧?
美國人還真的是最好忽悠的一群人,可能是與他們的地緣關係有關,反正無論他們做出了什麽錯誤的選擇,至少沒人能夠實際上地威脅到美國。
美國自獨立後,僅僅是有加拿大威脅過他們,甚至是直接殺到了華盛頓燒了白宮。而那是美國佬要去解放加拿大人,但加拿大人壓根就不需要美國佬來解放。
從美國獨立以來,美國就是實際上的上帝寵兒,他們有著太平洋和大西洋作為屏障,周邊又是一些廢物一般的廢柴國家。這樣一來,美國總是能夠從容地在一些事情上進行選擇,無論是誰想要打生打死,他們隻需要站在最終會獲得勝利的那一方也就是了。
沒有獲得參戰紅利,至少是美國佬認為他們沒有獲得,一番矯情之後,威爾遜任期到了,沃倫甘梅利爾哈定競選成為美國的第29任總統。新的總統出現,威爾遜的一些政策被推翻,對德態度上也是其一。
美國退出國際聯盟表麵上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凡爾賽和約》並不是一份公正的和約,同時不支持英國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劃定的國際次序方案。這一刻美國佬成了一些國家正義的象征,很是大大賺取到了一些戰敗國的好感,其中就包括德意誌。
實際上,美國退出國際聯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加入到世界大戰之中,可是英國和法國曾經許諾的好處隻是被執行了很小的一部分。美國認為他們被英國和法國欺騙了,又在一些事情上與英國起了衝突,受不了英國一直拿美國當小弟看的姿態,國內的孤立主義又開始盛行,才決定退出國際聯盟。
美國退出國際聯盟,那麽很多條約自然是都成了無效,隻有在奧匈帝國那邊的一些條約被特別承認,其中主要的條約是關於肢解奧匈帝國上麵。
美國沒有承認戰勝國在德意誌身上的一些苛刻條約,那麽魏瑪政府就認為美國還是可以交朋友的對象。魏瑪政府希望美國和英國可以起到更多的齷齪,經濟政策上也是傾向於和美國人合作,結果是英國在一些後續政策上被美國阻擊。
目前美國和英國正在貨幣上進行一場戰爭,那是關於世界貨幣地位上的爭奪。
之前,英鎊毫無疑問是世界貨幣,並且因為英國是世界霸主,英鎊沒有任何意外,就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
英國人玩得比較野蠻和露骨,他們內部的英鎊是可以隨時隨地前往倫敦銀行兌現黃金的英鎊,對外發行的英鎊則是屬於非可兌換黃金的英鎊,等於是具備兩套貨幣體係。
在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時期,不同的貨幣體係雖然有被詬病,可是大家也沒有辦法。經曆過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明顯衰弱,法國又因為在世界大戰中與英國起了齷齪不是那麽親善英國,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顯示出了一絲絲的動搖。
美國與英國在爭奪世界貨幣地位的控製權,那已經不是美國和英國雙方自己的事情,這個時候隻要是需要外匯的國家基本上就會被牽扯進去。魏瑪政府很明顯已經選擇了站隊,是站了到美國那一邊,那麽也就別怪英國找魏瑪政府的不痛快。
巴伐利亞州政府的選擇與柏林政府並不一致,至少並非完全一致。李奇的選擇是向雙方進行有傾向性的采購,比例上是英國8成和美國2成。采購的東西比較複雜,基本上是有色金屬比較多,然後是在糧食上麵。
說起來可能略顯矛盾,比如說巴伐利亞都是一個農業大州了,為什麽還要向外采購糧食什麽的。但是,巴伐利亞在德意誌算得上是一個糧食大州,可這個“大”其實存在很多值得商討的地方。
德意誌第二帝國期間也是擁有自己的糧食生產地,可是長久以來依然每年需要進口200萬噸以上的糧食。
到了魏瑪政府當政的前期,德意誌失去了進口糧食的渠道,已經造成了實際上的糧食饑荒,不是簡單的囤積問題。這也是為什麽不管魏瑪政府怎麽努力,軟的勸服和硬的鎮壓,根本就無法讓德意誌安定下來的主要原因和硬傷。
向美國采購糧食緩解國內饑荒,魏瑪政府花的是之前第二帝國時期的美元外匯儲備,原本不多的美元儲備很快就見底,那就要另外想辦法了。
魏瑪政府現在幾乎是沒有什麽來錢的手段,搞得最後隻能選擇向美國貸款,然後使用貸款在美國采購物資,等於是在英美的貨幣戰爭中選擇站到了美國那一邊。
“他們的選擇有自己的理由,我們有我們的。”沃瑟豐克指的是巴伐利亞靠向英國。他說:“美國強大,但他們在美洲。”
可不是嘛!英國是有跌下世界霸主神壇的趨勢,美國是在強勢崛起,但英國離歐洲大陸很近,美國離歐洲大陸隔著一個大西洋。魏瑪政府想要與美國走得近,那是因為英國提出了魏瑪政府無法承擔的條件,英國對魏瑪政府使用的是政治和武力上的壓迫。
美國對魏瑪政府使用的卻是經濟誘惑,他們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的手腕,相比起英國佬的霸道,盡管與美國合作是相同的結果,但誰又樂意被威脅,哪怕是被剝削,也希望是別人一臉微笑而不是兇惡來進行剝削吧?
“魏瑪政府也存在讓美國和英國交惡的考慮。”李奇笑著說:“但若是想用簡單的經濟取舍讓美國和英國交惡,交惡到兩不相容的地步,顯然是有些不現實。”
英國很少對某個國家認慫,但英國偏偏不止一次對美國認過慫,好像是那些牛仔們從英國的統治中獨立出去之後,英國佬就有些怕了牛仔似得。
“我們能夠選擇的不多,隻能選擇親善英國。”阿道夫希特勒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對英國有著難以解釋的好感。他說:“事實也證明我們選擇親善英國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至少在諸多的事情上,得到英國的支持可以讓我們避免很多麻煩。”
親近英國也是李奇製定的策略之一,至少是到1935年之前不會產生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誌已經倒下了,歐洲大陸上現在顯得強大的是別人。隻要在歐洲大陸上不是最強的存在,英國佬隻會親近和拉攏,還會進行必要的扶持,要不英國就無法顯示出“攪屎棍的獨特屬性”。
英國與美國之間,對歐洲大陸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英國。在歐洲大陸這一場權力的遊戲中,美國能夠扮演的角色不大,注定隻能是從經濟層麵入手。既然隻能選擇從經濟層麵,那麽美國佬也無法扮演上帝的角色,他們也絕對不是上帝,一切的幫助必然是需要獲得迴報,投入多少就會索取足夠份量的迴報!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英國有意要扶持我們,我們需要來自英國的支持。”李奇有些玩味地笑著說:“魏瑪政府作為中央政府去親善美國,我們作為在野勢力親善英國,這樣的分工其實挺不錯的。”
有了親善美國的魏瑪政府,有了親善英國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自然也就有親善蘇俄的其它政黨。
要說起來,那些選擇親善蘇俄的政黨除了沒有選擇之外,選擇親善蘇俄真不是一般的傻,是傻到某種腦殘的程度。
“雖說是那樣,但……我們也該考慮一下與蘇俄尋求正常關係了。”埃裏希馮法金漢很少會進行什麽發言,他最近好像是承擔什麽巨大壓力?他說:“在波蘭的問題上,至少我們與蘇俄的立場一致。”
中日友誼靠韓國,蘇德友誼自然是靠波蘭。德意誌與蘇俄要是能夠成為朋友,那麽波蘭絕對是充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說起來,蘇俄和德意誌都是受到波蘭欺壓的對象,蘇俄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地區被波蘭侵占,德意誌也被波蘭咬下了一大塊的領土。
“嗯。”李奇肯定是要改善與蘇俄的關係,但不是現在。他說:“現在蘇俄的狀況很糟糕,但不會一直糟糕下去。”,思索了一下,繼續說道:“協約各國害怕蘇俄的‘主義’,但他們不會進行沒有迴報的投資。”
目前蘇俄占據著東歐和亞洲局部,從烏拉山以東包括西伯利亞在內卻是白衛軍的地盤,等於是俄羅斯現在處於真正並且實際的分裂之中。
蘇俄現在的地盤,大多數是屬於曾經沙俄的“衛星國”,也即是所謂的加盟王國,並不真的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波蘭在英、法、美等等國家的支持下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給沙俄曾經的許多加盟王國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更多的“加盟國”希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目前除了波蘭之外,已經有芬蘭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正在尋求獨立的有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顯露出獨立傾向的還有中亞的一些地區。
“內憂外患的蘇俄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不過以我們現在的狀況……”李奇很難得會露出苦笑:“誰與蘇俄是朋友,誰就是人人喊打的角色。”
德意誌需要發展,受到諸多限製的前提下,一些軍備根本就不存在發展空間。曆史上小胡子與蘇俄成為朋友,是需要在蘇俄那邊實驗和發展一些軍備。現在,李奇雖說早在第二帝國戰敗之前就有進行布置,但情況真的不是那麽好。
除了李奇有布置之外,容克軍事集團和原本的王國也有布置,可架不住德意誌戰敗之後成了一塊肥肉,波蘭率先咬了一口之後,其它的國家沒有道理不動手。
“我在幾個國家的產業遭受到了一些損失,其他人的損失更大。”李奇說的是被各國用各種借口侵占的產業:“我們現在無法對那些國家進行清算……”,有些話沒必要說,哪怕是到了能清算的時候,也是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清算,比如挪威就是必須清算的對象之一。
李奇在幾個國家都有布置,但是在挪威的布置損失最為嚴重,他倒是還有一些隱藏得較深的產業留下,德意誌其它幾個勢力布置在挪威的產業幾乎是能用全軍覆沒來形容。
挪威那麽幹不是有誰進行撐腰還是什麽,純粹就是一種徹徹底底的落井下石行為,也是想要擁有自己的國家企業。他們在作死,也必然是會遭到報複。
瑞典、瑞士、丹麥等等一些國家中,瑞典和瑞士沒有太激烈的行為,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什麽行動,比如在一些稅收問題上就出現了反複。倒是丹麥在獲得了北石勒蘇益格,但那是經過公投的選擇,然後丹麥表現出對德意誌的同情,並未有什麽針對。
“我們需要朋友,更需要進行發展。”李奇看著埃裏希馮法金漢:“對待蘇俄,我們隻能等待有結果出現。”
李奇內心裏其實是充滿了期待……
(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