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留在國防軍繼續服役的人,基本上都是經過漢斯.馮.塞克特的精挑細選。
國防軍的陸軍數量不能多於十萬,那麽就需要更為優秀的人才,很多時候單單是優秀還不不夠,應該繼續保有一個軍人的熱情,同時需要有使命感。
對了,漢斯.馮.塞克特現在是魏瑪政府任命的國防軍總司令了。他作為德意誌談判代表團的軍事專業人員全程參加了《凡爾賽和約》,迴到柏林之後又與弗裏德裏希.艾伯特一整夜的溝通,似乎是取得了包括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在內大多數的執政官員的支持。
保羅.馮.興登堡和埃裏希.馮.法金漢,還包括之前第二帝國時期的大量元帥和大將,他們倒是沒有在魏瑪政府中擔當什麽職位,甚至是國防軍的係統裏也沒有位置。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那些戰勝國要摧毀德意誌的容克軍事集團有關。
目前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一點,必須將德意誌的容克軍事集團體係摧毀,再加上將德意誌的重工業破壞掉,他們覺得那樣做之後,德意誌就不會有再戰的能力了。
很尷尬的一幕正發生在德意誌國(魏瑪共和國,之前叱詫風雲的大佬,他們的軍銜還在,可是不被魏瑪政府承認,國防軍中又沒有什麽職位。結果是,他們的影響力還在,但從法理上根本就沒辦法指揮誰,哪怕是能夠指揮誰,那也是出於一種人情交際,不具備法律上認可。
“……”李奇剛剛接收到了一份電報,他看了之後眉頭一直緊鎖,實在忍不住了才對曼弗雷德.馮.裏希特霍芬和庫爾特.蔡茨勒說:“很多將軍要過來巴伐利亞州養老。”
誰要是有過叱詫風雲的歲月,肯定是無法接受被打壓和無視的日子,那種落差會讓人想要瘋掉。柏林現在是魏瑪政府的老巢了,德意誌其它地方的混亂還在持續,但巴伐利亞不是被李奇給“平定”了下來嗎?
李奇不是容克軍事集團的一員,但李奇算起來是漢斯.馮.塞克特的“門生”,同時還能算是埃裏希.馮.法金漢的“一派”,誰讓之前他們相處愉快又湊得比較近來著?
對了,李奇現在的全稱是,歐貝.梅克倫堡.李奇,要是再加上巴伐利亞國王沒完蛋之前賜予的一塊叫蘭茨貝格的封地,全名就是歐貝.梅克倫堡.蘭茨貝格.李奇。
哎喲,不知不覺間,原來李奇的名字也能是一大串了!誰讓這個習慣是從古老的年份就傳下來。成為貴族有了封地,那麽就能夠在名字上加入封地的位置,正式場合的時候通名就需要喊出全稱來著,好使人辨認是什麽身份,來自哪裏之類的。
聽到李奇那麽講的人都有些懵了。他們自然清楚目前的德意誌是個怎麽迴事,德意誌已經不是眾王國聯合起來的帝國,那些王國全部成了州,然後一個又一個州聯合起來很像是聯邦的國家,但偏偏魏瑪政府一直說德意誌現在是共和國。
是共和國嗎?其實是什麽國壓根就無所謂,不過是一個稱唿罷了。但是!魏瑪政府很像是有故意配合各個戰勝國要搞死搞殘容克軍事集團的節奏?
現實情況是,不管是魏瑪政府還是各個戰勝國,真心沒人想要留下一個可以控製德意誌的軍事集團。魏瑪政府不希望德意誌再一次被軍事獨裁,各個戰勝國則是打從內心裏希望將德意誌搞成沒有武力的國家。
一個國家怎麽可以沒有武力呢?但是一個國家被軍事集團把持的結果就是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現在的李奇沒有功夫去想那麽多,他蹙眉問:“我們怎麽來安排那些人?”
都是大佬啊!除了埃裏希.馮.法金漢之外,奧托.馮.貝洛、馬克思.馮.加爾維茨、等等幾個擁有聲望的人都會來到巴伐利亞州。
李奇在頭疼,另外的幾個人也都是皺眉。那些大佬現在幾乎就是人人喊打的角色,德意誌內部的民眾認為是他們導致了帝國的崩潰,各個戰勝國將他們定位為劊子手,簡直就裏外不是人。
“國際聯盟要組建一個聯合法庭。”庫爾特.蔡茨勒用著略略擔心的語氣說:“或許他們正是得到消息,所以才想離開柏林過來巴伐利亞。”
是的,國際聯盟是要組建一個聯合法庭,用於審判戰敗國的政治人物。奧匈帝國已經徹底的分崩離裂,被搞殘了的奧匈帝國隻有少數人會被起訴。德意誌雖然也戰敗,但是因為第二帝國才是英國和法國的主要敵人,可以想象英國和法國有多少人樂意看到那些德意誌的元帥或將軍被送上絞架或是監獄。
李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表現出彩,要不是因為他成了巴伐利亞州的州長,同時還與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取得了不錯的諒解,光是他在那次軍事行動中幹掉那麽多將軍和俘獲道格拉斯.黑格、羅伯特.尼維爾,他其實也會出現在“清算”的名單中。
沒錯,那個什麽國際法庭就是用來清算的,就是各個戰勝國也絲毫沒有掩飾這一點。
魏瑪政府總算還是顧了一些麵子,正在國際聯盟中與各個國家扯皮,認為戰爭已經結束,該受到懲罰的一些人已經遭受懲罰,那些軍人不過是聽從命令,不能也不需要再進行審判。
說遭受懲罰的是哪些人?就是德意誌的皇帝和各個國王,這些人隨著第二帝國的崩潰全部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威廉二世流亡到了荷蘭,受到荷蘭女王的庇護。其餘的一些人則是不斷在流亡之中。
考慮到英國是君主立憲製,英國比較傾向於用該給予“高貴血統”上應有的尊重,嘴巴裏喊著是應該懲罰,暗地裏卻是在勸解法國。
英國人給麵子的是那些國王(含威廉二世,對容克軍事集團卻沒打算給什麽麵子。隻是魏瑪政府因為簽訂《凡爾賽和約》變得聲名狼藉,要是魏瑪政府再將本國的那些元帥和將軍們交給戰勝國,那魏瑪政府不但是會受到民眾的抵製,容克軍事集團臨死反撲也必然做出激烈舉動。到時候嘛,會發生什麽真的不是那麽好說。英國現在的政策是平衡歐洲大陸,不是要搞死德意誌。
巴伐利亞州現在與英國的關係很好,與法國的關係也政治升溫之中,畢竟自由軍團現在是鎮壓匈牙利革命的主力,是英國想要撲滅中歐布爾什維克不可或缺的力量。
匈牙利的革命戰爭還是繼續打,3萬進入匈牙利的自由軍團是受到法國將軍的指揮,已經奪下了匈牙利的西部,倒是協約國聯軍還被困在羅馬尼亞,隻有捷克人組成的一個軍團在北部牽製著匈牙利革命武裝。
奧匈帝國分裂了,捷克人是在奧匈帝國分裂之後迅速保住了英國和法國的大腿。他們早在奧匈帝國時期就想要獨立,現在可算是獨立了,但說實話領土該是個什麽模樣需要之前那些戰勝國說了算。
捷克人希望能夠成立自己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捷克人迫不及待地高喊著民族自決的口號,想要獲得包括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等多個地區成為國土。但是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並非是捷克人占了多數,所以他們拉上了斯洛伐克,共同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
為了建立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捷克政府連“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同一個民族”這種鬼扯的謊話都喊了出去。
謊話沒關係的,英國想要讓歐洲割裂成為一小片一小片眾國林立的現狀,那麽不管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不是同一個民族,說是就是咯。畢竟,戰勝的一方擁有胡說八道都成真理的特性,既“曆史由勝利者書寫”。
法國對捷克人鬼扯的謊言也沒有拆穿的興趣。對對對,隻要是個歐洲人都知道捷克和斯洛伐克是兩個民族,但那又怎麽樣?
法國想要組織一支由捷克人組成的軍隊,然後送到蘇俄的大地上去討債,別說捷克人隻是撒了個“善意的謊言”,就是捷克人說蘇德台地區是捷克人,從猴子還沒有進化成為人類時期就是捷克的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國都是笑笑點點頭。
其他國家?大多數的國家都沒有吭聲,隻有美國表示略略地懷疑,是美國佬提出民族自決。然後,打贏了戰爭的英國和法國並不打算按照美國佬設定的框架玩遊戲,比如民族自決對德意誌就沒有什麽毛線用,但對捷克人還是能玩一下,波蘭人也能玩一下。但那並不是民族自決好嗎?不過是一幫作死小能手,聯合起來在瓜分德意誌。
美國佬現在都要鬱悶死了,身為總統的威爾遜臉皮也丟了個幹幹淨淨,他承諾給美國人參戰利益沒有獲得。然後,美國也沒有獲得政治上與之匹配的地位,美國依然還被認為是一個殖民地上成長起來的國家,至於想要玩高級一些的政治遊戲?閃一邊去,歐洲大陸的老大哥不帶牛仔玩。
美國隻是提出疑問,說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不是一個民族吧?立刻被英國佬和法國佬聯合起來一頓噴,說歐洲是歐洲人民的事情,美洲人摻和個什麽勁。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要不是美國還想摻和一下關於蘇俄內戰的事情,美國已經不打算和那些“無恥國家”快樂玩耍了。事實上是,美國已經在討論退出國際聯盟的事情,然後搞什麽孤立主義,不再和一點麵子都不給的英國佬、法國佬等等國家快樂的玩耍。
美國對巴伐利亞州的感覺有點複雜,全德意誌都在亂,倒是巴伐利亞顯得很安定。他們希望資本可以進入巴伐利亞,但是魏瑪政府那關暫時被卡住,甚至巴伐利亞的州政府也在提出疑問,美國資本進入巴伐利亞想玩什麽?
德意誌現在玩工業明顯不合適,玩農業美國自己有大片大片的農場,不需要巴伐利亞去給美國的農場主們添堵。巴伐利亞有什麽礦產資源嗎?還是有的。不過,理論上來講,那些礦產現在是支撐戰敗賠償的賠償物之一,不存在投資空間。
“可以向美國購買農產品。”李奇麵對的人是埃裏希.馮.法金漢。他說:“盡管美國人是帶著各種各樣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示好,但現在也隻有美國對德意誌持有哪怕是虛假的善意。”
埃裏希.馮.法金漢是帶一個人來見李奇,那人叫庫爾特.馮.施萊謝爾,是一個看上去頗帥的中年大叔。
庫爾特.馮.施萊謝爾並不是屬於埃裏希.馮.法金漢這一派的人,他是屬於保羅.馮.興登堡那一派的人。當然,這是眾多人對他的看法,李奇卻清楚他並不屬於哪一派,他隻屬於自己的一派。
李奇知道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現在是在政府的部長辦公室任職,負責的是軍隊與文官的溝通,就是不清楚庫爾特.馮.施萊謝爾過來巴伐利亞是想幹什麽。
“州長先生。”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看著李奇,似乎是為了解開李奇的困惑,他說:“我僅代表興登堡元帥對您問好。”
李奇點頭,這一刻庫爾特.馮.施萊謝爾是代表興登堡。他說:“也替我向興登堡閣下問好。”,僅此一句,他沒有再多說什麽,隻要是在德意誌玩政治的人物,誰都清楚他和興登堡不對盤。
“這一次前來見州長先生,是代表國防軍。”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略略尷尬地笑了一下,才說:“現在德意誌都對巴伐利亞的穩定有目共睹,州長先生是以為傑出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對人民負責的州長。”
李奇隻是靜靜地聽,恭維啥的,都是在為了索取什麽打個前提,一些廢話說完,就該是提出要求,對方越是表現得謙卑,越是恭維,那麽要求就會越過份。
巴伐利亞在一片糟糕的德意誌就是一個明珠,被索取是必然的,李奇早就帶著心裏準備,他在等待,等待付出,然後收獲!(未完待續。)
國防軍的陸軍數量不能多於十萬,那麽就需要更為優秀的人才,很多時候單單是優秀還不不夠,應該繼續保有一個軍人的熱情,同時需要有使命感。
對了,漢斯.馮.塞克特現在是魏瑪政府任命的國防軍總司令了。他作為德意誌談判代表團的軍事專業人員全程參加了《凡爾賽和約》,迴到柏林之後又與弗裏德裏希.艾伯特一整夜的溝通,似乎是取得了包括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在內大多數的執政官員的支持。
保羅.馮.興登堡和埃裏希.馮.法金漢,還包括之前第二帝國時期的大量元帥和大將,他們倒是沒有在魏瑪政府中擔當什麽職位,甚至是國防軍的係統裏也沒有位置。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那些戰勝國要摧毀德意誌的容克軍事集團有關。
目前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一點,必須將德意誌的容克軍事集團體係摧毀,再加上將德意誌的重工業破壞掉,他們覺得那樣做之後,德意誌就不會有再戰的能力了。
很尷尬的一幕正發生在德意誌國(魏瑪共和國,之前叱詫風雲的大佬,他們的軍銜還在,可是不被魏瑪政府承認,國防軍中又沒有什麽職位。結果是,他們的影響力還在,但從法理上根本就沒辦法指揮誰,哪怕是能夠指揮誰,那也是出於一種人情交際,不具備法律上認可。
“……”李奇剛剛接收到了一份電報,他看了之後眉頭一直緊鎖,實在忍不住了才對曼弗雷德.馮.裏希特霍芬和庫爾特.蔡茨勒說:“很多將軍要過來巴伐利亞州養老。”
誰要是有過叱詫風雲的歲月,肯定是無法接受被打壓和無視的日子,那種落差會讓人想要瘋掉。柏林現在是魏瑪政府的老巢了,德意誌其它地方的混亂還在持續,但巴伐利亞不是被李奇給“平定”了下來嗎?
李奇不是容克軍事集團的一員,但李奇算起來是漢斯.馮.塞克特的“門生”,同時還能算是埃裏希.馮.法金漢的“一派”,誰讓之前他們相處愉快又湊得比較近來著?
對了,李奇現在的全稱是,歐貝.梅克倫堡.李奇,要是再加上巴伐利亞國王沒完蛋之前賜予的一塊叫蘭茨貝格的封地,全名就是歐貝.梅克倫堡.蘭茨貝格.李奇。
哎喲,不知不覺間,原來李奇的名字也能是一大串了!誰讓這個習慣是從古老的年份就傳下來。成為貴族有了封地,那麽就能夠在名字上加入封地的位置,正式場合的時候通名就需要喊出全稱來著,好使人辨認是什麽身份,來自哪裏之類的。
聽到李奇那麽講的人都有些懵了。他們自然清楚目前的德意誌是個怎麽迴事,德意誌已經不是眾王國聯合起來的帝國,那些王國全部成了州,然後一個又一個州聯合起來很像是聯邦的國家,但偏偏魏瑪政府一直說德意誌現在是共和國。
是共和國嗎?其實是什麽國壓根就無所謂,不過是一個稱唿罷了。但是!魏瑪政府很像是有故意配合各個戰勝國要搞死搞殘容克軍事集團的節奏?
現實情況是,不管是魏瑪政府還是各個戰勝國,真心沒人想要留下一個可以控製德意誌的軍事集團。魏瑪政府不希望德意誌再一次被軍事獨裁,各個戰勝國則是打從內心裏希望將德意誌搞成沒有武力的國家。
一個國家怎麽可以沒有武力呢?但是一個國家被軍事集團把持的結果就是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現在的李奇沒有功夫去想那麽多,他蹙眉問:“我們怎麽來安排那些人?”
都是大佬啊!除了埃裏希.馮.法金漢之外,奧托.馮.貝洛、馬克思.馮.加爾維茨、等等幾個擁有聲望的人都會來到巴伐利亞州。
李奇在頭疼,另外的幾個人也都是皺眉。那些大佬現在幾乎就是人人喊打的角色,德意誌內部的民眾認為是他們導致了帝國的崩潰,各個戰勝國將他們定位為劊子手,簡直就裏外不是人。
“國際聯盟要組建一個聯合法庭。”庫爾特.蔡茨勒用著略略擔心的語氣說:“或許他們正是得到消息,所以才想離開柏林過來巴伐利亞。”
是的,國際聯盟是要組建一個聯合法庭,用於審判戰敗國的政治人物。奧匈帝國已經徹底的分崩離裂,被搞殘了的奧匈帝國隻有少數人會被起訴。德意誌雖然也戰敗,但是因為第二帝國才是英國和法國的主要敵人,可以想象英國和法國有多少人樂意看到那些德意誌的元帥或將軍被送上絞架或是監獄。
李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表現出彩,要不是因為他成了巴伐利亞州的州長,同時還與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取得了不錯的諒解,光是他在那次軍事行動中幹掉那麽多將軍和俘獲道格拉斯.黑格、羅伯特.尼維爾,他其實也會出現在“清算”的名單中。
沒錯,那個什麽國際法庭就是用來清算的,就是各個戰勝國也絲毫沒有掩飾這一點。
魏瑪政府總算還是顧了一些麵子,正在國際聯盟中與各個國家扯皮,認為戰爭已經結束,該受到懲罰的一些人已經遭受懲罰,那些軍人不過是聽從命令,不能也不需要再進行審判。
說遭受懲罰的是哪些人?就是德意誌的皇帝和各個國王,這些人隨著第二帝國的崩潰全部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威廉二世流亡到了荷蘭,受到荷蘭女王的庇護。其餘的一些人則是不斷在流亡之中。
考慮到英國是君主立憲製,英國比較傾向於用該給予“高貴血統”上應有的尊重,嘴巴裏喊著是應該懲罰,暗地裏卻是在勸解法國。
英國人給麵子的是那些國王(含威廉二世,對容克軍事集團卻沒打算給什麽麵子。隻是魏瑪政府因為簽訂《凡爾賽和約》變得聲名狼藉,要是魏瑪政府再將本國的那些元帥和將軍們交給戰勝國,那魏瑪政府不但是會受到民眾的抵製,容克軍事集團臨死反撲也必然做出激烈舉動。到時候嘛,會發生什麽真的不是那麽好說。英國現在的政策是平衡歐洲大陸,不是要搞死德意誌。
巴伐利亞州現在與英國的關係很好,與法國的關係也政治升溫之中,畢竟自由軍團現在是鎮壓匈牙利革命的主力,是英國想要撲滅中歐布爾什維克不可或缺的力量。
匈牙利的革命戰爭還是繼續打,3萬進入匈牙利的自由軍團是受到法國將軍的指揮,已經奪下了匈牙利的西部,倒是協約國聯軍還被困在羅馬尼亞,隻有捷克人組成的一個軍團在北部牽製著匈牙利革命武裝。
奧匈帝國分裂了,捷克人是在奧匈帝國分裂之後迅速保住了英國和法國的大腿。他們早在奧匈帝國時期就想要獨立,現在可算是獨立了,但說實話領土該是個什麽模樣需要之前那些戰勝國說了算。
捷克人希望能夠成立自己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捷克人迫不及待地高喊著民族自決的口號,想要獲得包括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等多個地區成為國土。但是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並非是捷克人占了多數,所以他們拉上了斯洛伐克,共同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
為了建立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捷克政府連“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同一個民族”這種鬼扯的謊話都喊了出去。
謊話沒關係的,英國想要讓歐洲割裂成為一小片一小片眾國林立的現狀,那麽不管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不是同一個民族,說是就是咯。畢竟,戰勝的一方擁有胡說八道都成真理的特性,既“曆史由勝利者書寫”。
法國對捷克人鬼扯的謊言也沒有拆穿的興趣。對對對,隻要是個歐洲人都知道捷克和斯洛伐克是兩個民族,但那又怎麽樣?
法國想要組織一支由捷克人組成的軍隊,然後送到蘇俄的大地上去討債,別說捷克人隻是撒了個“善意的謊言”,就是捷克人說蘇德台地區是捷克人,從猴子還沒有進化成為人類時期就是捷克的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國都是笑笑點點頭。
其他國家?大多數的國家都沒有吭聲,隻有美國表示略略地懷疑,是美國佬提出民族自決。然後,打贏了戰爭的英國和法國並不打算按照美國佬設定的框架玩遊戲,比如民族自決對德意誌就沒有什麽毛線用,但對捷克人還是能玩一下,波蘭人也能玩一下。但那並不是民族自決好嗎?不過是一幫作死小能手,聯合起來在瓜分德意誌。
美國佬現在都要鬱悶死了,身為總統的威爾遜臉皮也丟了個幹幹淨淨,他承諾給美國人參戰利益沒有獲得。然後,美國也沒有獲得政治上與之匹配的地位,美國依然還被認為是一個殖民地上成長起來的國家,至於想要玩高級一些的政治遊戲?閃一邊去,歐洲大陸的老大哥不帶牛仔玩。
美國隻是提出疑問,說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不是一個民族吧?立刻被英國佬和法國佬聯合起來一頓噴,說歐洲是歐洲人民的事情,美洲人摻和個什麽勁。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要不是美國還想摻和一下關於蘇俄內戰的事情,美國已經不打算和那些“無恥國家”快樂玩耍了。事實上是,美國已經在討論退出國際聯盟的事情,然後搞什麽孤立主義,不再和一點麵子都不給的英國佬、法國佬等等國家快樂的玩耍。
美國對巴伐利亞州的感覺有點複雜,全德意誌都在亂,倒是巴伐利亞顯得很安定。他們希望資本可以進入巴伐利亞,但是魏瑪政府那關暫時被卡住,甚至巴伐利亞的州政府也在提出疑問,美國資本進入巴伐利亞想玩什麽?
德意誌現在玩工業明顯不合適,玩農業美國自己有大片大片的農場,不需要巴伐利亞去給美國的農場主們添堵。巴伐利亞有什麽礦產資源嗎?還是有的。不過,理論上來講,那些礦產現在是支撐戰敗賠償的賠償物之一,不存在投資空間。
“可以向美國購買農產品。”李奇麵對的人是埃裏希.馮.法金漢。他說:“盡管美國人是帶著各種各樣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示好,但現在也隻有美國對德意誌持有哪怕是虛假的善意。”
埃裏希.馮.法金漢是帶一個人來見李奇,那人叫庫爾特.馮.施萊謝爾,是一個看上去頗帥的中年大叔。
庫爾特.馮.施萊謝爾並不是屬於埃裏希.馮.法金漢這一派的人,他是屬於保羅.馮.興登堡那一派的人。當然,這是眾多人對他的看法,李奇卻清楚他並不屬於哪一派,他隻屬於自己的一派。
李奇知道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現在是在政府的部長辦公室任職,負責的是軍隊與文官的溝通,就是不清楚庫爾特.馮.施萊謝爾過來巴伐利亞是想幹什麽。
“州長先生。”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看著李奇,似乎是為了解開李奇的困惑,他說:“我僅代表興登堡元帥對您問好。”
李奇點頭,這一刻庫爾特.馮.施萊謝爾是代表興登堡。他說:“也替我向興登堡閣下問好。”,僅此一句,他沒有再多說什麽,隻要是在德意誌玩政治的人物,誰都清楚他和興登堡不對盤。
“這一次前來見州長先生,是代表國防軍。”庫爾特.馮.施萊謝爾略略尷尬地笑了一下,才說:“現在德意誌都對巴伐利亞的穩定有目共睹,州長先生是以為傑出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對人民負責的州長。”
李奇隻是靜靜地聽,恭維啥的,都是在為了索取什麽打個前提,一些廢話說完,就該是提出要求,對方越是表現得謙卑,越是恭維,那麽要求就會越過份。
巴伐利亞在一片糟糕的德意誌就是一個明珠,被索取是必然的,李奇早就帶著心裏準備,他在等待,等待付出,然後收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