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政治人物,屁股一定要正。既是坐在什麽樣的座椅之上,就該為那張座椅帶來的權力負責。


    李奇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領袖,優先要考慮的是政黨的利益。他還是巴伐利亞的州長,需要負責的是巴伐利亞人民的吃飯問題。等能夠優先滿足以上兩個方麵,才需要來考慮其他的事情。要是以上兩個方麵都無法滿足,大公無私地去幫助其他地區,黨內怎麽看,巴伐利亞的人民又會怎麽看?


    赫爾曼.米勒也是政治人物,他理解李奇說那些話的意思,也承認李奇最先需要負責的是巴伐利亞,不是拿巴伐利亞的利益或資源讓位於非巴伐利亞的任何人。因此,他沒有任何可以指責李奇的地方,因為李奇是巴伐利亞的州長!


    當總理?魏瑪政府的總理好當嗎?從1918年到現在,算上已經成為總統的弗裏德裏希.艾伯特,魏瑪政府的總理已經換了三次人選了!赫爾曼.米勒是個背黑鍋的總理,他是第四任的魏瑪政府總理。


    兩年之內換了四個總理的人選,也就隻有一個混亂國家才會發生這種事情吧!從兩年時間換四任總理,可以看出德意誌該是一個什麽樣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次序。


    要是搞得定德意誌目前的亂象,將社會次序重新穩定下來,然後再喂飽那幾千萬張嘴巴,去除德意誌麵臨的屈辱,成為德意誌的總理會成為救世主。


    然而,李奇沒有知道目前的狀況來看,就是上帝來了也無法拯救德意誌,那與執政的能力大小無關,是德意誌內部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的國際壓力決定了目前的一切。


    內部的壓力其實還是比較好解決的,使用任何手段清除掉那些社會黨人,再引進足夠的糧食即可。但是解決內部壓力的前提是沒有外部國際壓力,這點是壓在德意誌頭上的大山。


    現在有辦法卸掉外部的國際壓力嗎?如果是再過上那麽十來年,等待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德意誌是有理由和環境來卸掉國際壓力。


    現在才是德意誌戰敗的第二年,並且《凡爾賽和約》剛剛簽訂下來,那些國家不可能剛剛簽訂自己製定的條約,下一刻就去推翻自己剛剛簽訂的條約。那樣不但顯得荒唐,且會讓那些國家的政治人物成為小醜。


    “我在巴伐利亞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李奇當然不會現在去當什麽總理,他一臉的堅持:“巴伐利亞剛剛有所起色,我認為自己還應該在州長的位置上堅持幾年。”


    赫爾曼.米勒幾乎是秒懂李奇的意思,不就是現在的總理位置是個燙手山芋,誰當總理誰倒黴嗎?李奇才不去當注定悲劇的人物呢!


    一直是到1930年,社會才算是會稍微穩定下來,之前哪怕是上帝都沒有辦法讓德意誌那些躁動的人消停下來。


    1918年到1933年,魏瑪政府的曆任總理罕有任期超過兩年的存在,任期最短的總理是不足兩個月,一直到小胡子上台之前,前前後後產生了13位總理和4個總統。(漢斯.路德和瓦~爾~特.西蒙斯是過渡總統。這得是多亂?


    “總統有意任命你為總理。”赫爾曼.米勒很明顯地看到李奇臉色僵硬住了。他說:“總統認為你能夠將巴伐利亞州穩定下來,特別是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穩定下來,沒有任何人比你更加適合當國家的總理。”


    李奇現在是個什麽心情?他的腦海中至少有一億頭草~泥~馬在奔跑,並且跑動的速度還很緩慢。


    那根本就是一個威脅!因為理論上總統可以任命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擔任總理,哪怕那個人選是個智障。可德意誌現在是個什麽情況?誰當總理都不會好到哪去。


    再嚴肅地說一遍,不是能力大小的原因,是一係列整合起來的環境和因素,除非是能殺光內部的反對者和說服國際社會不再打壓,不然誰去管事都不頂用。


    李奇還是相當有自知之明的。他對內部的反對者有些辦法,但是外部那些人根本就搞不定。他說:“如果國家還能再戰,我並不會拒絕上任。”


    德意誌還能再戰嗎?不能。隻有瘋狂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會選擇帶著國家和民族一塊下地獄,弗裏德裏希.艾伯特顯然並沒有那樣的勇氣。而總理卻沒有足夠的權力帶著國家和民族下地獄,畢竟總理就是一個“管家”,沒有決定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權利。


    李奇話中的另一層意思就是:給我足夠的權力,我會考慮一下是不是當總理,沒有權力還是省省吧。


    的確,弗裏德裏希.艾伯特任命,李奇可以拒絕,到時候會發生扯皮或者抹黑的事情,可是丟人的絕對不是李奇,隻會是弗裏德裏希.艾伯特。當然,李奇也會產生一些名譽上損傷。


    弗裏德裏希.艾伯特會任命李奇作為總理嗎?隻有不到10%的可能性。一個再混亂的政府,那也是德意誌的政府,李奇才剛20歲,成為一個第二大州的州長已經夠可以的了,還是因為李奇成了州長之後有成績,不然國際社會早該嘲笑了。滿滿都是“老年政治”的國際政治舞台,讓一個20歲的人成為總理算是怎麽一迴事嘛!


    “州長先生,您不會隻想在巴伐利亞州有威望的吧?”赫爾曼.米勒是老政治家了,道理講不通就該說點利益上的取舍。他說:“現在正是德意誌人民需要有手腕和能做事的人,他們特別需要得到幫助。誰能夠幫到他們,必然是會受到感激。您和您的政黨肯定需要獲得來自人民的支持,不止是巴伐利亞有人民,其它地區也是有人民。”


    潛台詞是,作為目前的最大黨,德國社會民主黨不會阻止和幹涉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增加自己的影響力,認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向巴伐利亞之外的其它州參與政治。


    “不不不,對於我來說,我是巴伐利亞人,然後才是德意誌人。”李奇強調了這個觀點,然後說:“力所能及的地方,巴伐利亞州的人民會幫忙,力所不及的地方卻是無能為力。”


    那些話要是在東方說,估計要被罵死,但是在西方社會裏麵這樣說卻會被認同和稱讚。因為按照東方的思維,應該先是國家才是地區,最後才是家庭。


    然而,西方思維是,先是家庭,然後是地區,最後是國家。既是先有家才有國,沒有一個個家庭就不存在國家,畢竟國家就是相當多的家庭組成的。他們的思維裏,國家沒了可以換一個,家庭沒有了,家國卻無法給予一個人完整的家。


    赫爾曼.米勒沒罵人,反而是有點越來越欣賞李奇的模樣。他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欣賞,然後問:“那麽,什麽是巴伐利亞州力所能及的呢?”


    “我們可以接收一些退伍軍人,也歡迎願意前來巴伐利亞當農夫的人。”李奇裝模作樣地沉吟了一小會,又說:“對於巴伐利亞周邊的幾個地區,我們可以出兵幫忙維持次序,但是需要總統給予交火的權利。”


    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在向巴登—符騰堡和薩克森滲透,似乎並不是什麽秘密?差別就是,李奇幹那些的時候動作不是太明顯,亦是沒有摻和到那些地區的地方選舉。


    隻要是有點政治眼光的人都能看出一點,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從無到有,走的就是從地方參政,獲得地方支持,然後進軍國會的模式。


    許許多多的政黨就是這麽幹的,包括目前德意誌最大的幾個政黨,比如赫爾曼.米勒所在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也是在這麽幹。又或者是天~主~教中央黨。任何一個政黨都是走地方到中央的道路,似乎隻有德意誌祖國黨才走那種專注中央的道路,但德意誌祖國黨很快就要被掃進曆史垃圾堆了。


    掌控了巴伐利亞州,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可以在國會擁有28%的席位。28%在國會已經成為第三大黨,第一大黨的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第二大黨是天~主~教中央黨,他們分別是31%和29%,剩餘的12%被其它政黨瓜分。


    弗裏德裏希.艾伯特自己就是屬於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員,赫爾曼.米勒也是這個政黨的成員,魏瑪政府的極多官員都是屬於德國社會民主黨,另外一部分是出自天~主~教中央黨,少部分是無黨派人士。不過,無黨派人士基本都是軍方出身,因此可以算得上是軍事集團的利益集團。


    赫爾曼.米勒顯然也是帶著黨內的任務過來,接下來他先是說了一些廢話,然後開口問了一下兩個政黨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政黨的合作?這可是一個很有針對性的問題啊!一般情況下,政黨的合作是一種關於理念的試探。簡單點地講,那就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在逼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站隊,是自己人的話,目前執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會在一些事情上支持和對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讓步,一旦雙方的理念不對盤,接下來李奇等人別想安生了。


    李奇以需要與黨內核心人員開會討論為由,請赫爾曼.米勒先到飯店休息。


    等待赫爾曼.米勒離去,李奇將一直等待在隔壁的人招唿出來,他沒有什麽客套,直接問:“都聽到了吧?”


    自然是都聽到了,不過每一個人的臉色都不是那麽一樣。


    “領袖,社會民主黨現在已經被認為是一個出賣國家和民族的政黨。”阿道夫.希特勒有些小激動,他說:“我們可以取代他們!現在也是我們取代他們的最好機會!”


    怎麽說呢?哪怕是沒有那標誌性的小胡子,這位仁兄也是充滿了攻擊性啊!


    “不,我們不能現在取代他們!”沃瑟.豐克蹙著眉頭,說道:“我們都太年輕了。”


    東方有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有一個諺語,叫“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靠”,簡單的意思就是年輕人性格太衝動,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幹出衝動的事情。


    人們的意識中都會有一個潛意識,認為年紀大一些的人比較有經驗,人生價值觀和性格基本上已經定型,玩政治遊戲還是年紀大一些的人比較合適,他們或許思想已經固化或顯得頑固,但至少不會因為衝動幹一些無法收拾的事情。


    在權力的遊戲之中,通常是40歲以上的人才會有參與的資格,40歲以下不過是一個“學習期”,可以在地方上作為一方的主政者,但是說實話這樣的現象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或者中央擔任侍從,小部門的主官也能行。但是!讓40歲以下的人成為國家元首?在本國的國民和外國政客看來,都會覺得那該是一件多麽不靠譜的事情啊!


    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是一個年輕的政黨,不但“黨”顯得無比年輕,領袖包括一幫參與者,一個超過40歲的人都沒有。不是沒人拿這個攻擊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所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他們幹的很不錯,除了年輕之外就沒有可以被攻擊的地方。


    “10年之內,我們的重心是在巴伐利亞。”李奇的話語裏滿滿都是嚴肅的味道:“擴張也是向著周邊的部分地區,不會參與到柏林的政治角鬥場。”


    “可是……領袖,來年的國會選舉,我們已經注定會占有28%的席位,未來席位還會再增加。”阿道夫.希特勒還持續著他的小激動:“難道我們作為國會的第三大黨,在國會裏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依然要無所作為嗎?”


    “是的,阿道夫。”李奇無比肯定地點頭:“我們是會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但我們會保持一定的安靜。”


    阿道夫.希特勒還等待更加激動地說些什麽,沃瑟.豐克先開口了。


    “按照這樣的趨勢,國會肯定會成為一個爛泥坑。”沃瑟.豐克的話讓不少人點頭認可,他才接著說:“1930年之前,不角逐國家權力是黨會議上領袖確定下來的發展方向。”


    阿道夫.希特勒一副不甘心的模樣,瞪大了眼睛看著李奇,李奇與之對視著。良久之後,他才咬了咬嘴唇,用著有些沮喪的語氣說:“領袖一直都是對的。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


    晚上需要出門,幹脆合並一章4k的,明天繼續兩章3k。(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戰在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聖凱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聖凱恩並收藏奮戰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